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5989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培优 易错 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

化学培优易错难题推断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3)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A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H2O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

CaO+CO2↑)Ca(OH)2+2HCl═CaCl2+2H2O或Ca(OH)2+H2SO4═CaSO4+2H2O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

E能和D(碳酸钙)相互转化,则E为二氧化碳。

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C能转化为碳酸钙,则C为氢氧化钙。

B能和C(氢氧化钙)反应,则B为盐酸或稀硫酸;B可转化为A,A为单质,则A为氢气。

A、B、C、D、E都能转化为G,且E、F、G三种物质类别相同,则G为水。

F能和A(氢气)反应,也能转化为E(二氧化碳),则F可为氧化铜、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

【详解】

(1)G物质是水,化学式是H2O。

(2)D→E可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也可以为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

(3)B为盐酸或稀硫酸,C为氢氧化钙,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或Ca(OH)2+H2SO4═CaSO4+2H2O;

(4)A为氢气,F可为氧化铜、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A与F反应生成铁和水,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此特征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点睛】

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

已知C含有两种元素,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都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是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___________________D→E:

___________

(3)图中相互关系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种。

【答案】铁

2

【解析】

【分析】

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D生成E,则D的铁的氧化物,C和D反应,C和E反应,则D是氧化铁,C含有两种元素,则C是稀盐酸,C能生成A,A和E反应,则A是氯化铜,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是碱,B可以是氢氧化钠。

【详解】

(1)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

 

(2)A和E反应,则A是氯化铜,A−E为初中化学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则B是碱,B可以是氢氧化钠,A+B反应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D生成E,D是铁的氧化物,D→E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图中相互关系涉及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有2种。

【点睛】

E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E是铁,D生成E,则D的铁的氧化物,C含有两种元素,则C是稀盐酸。

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如图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种。

【答案】Al 。

Ca(OH)2+CO2═CaCO3↓+H2O 。

2Al+3CuSO4═Al2(SO4)3+3Cu 。

2 。

【解析】

【分析】

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故E是铝,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

1:

2,能与铝反应,故F能是硫酸铜,D能生成硫酸铜,能与铝反应,故D是硫酸,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能与B相互转化,能与C反应,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钠,C可能是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E物质是铝,化学式为Al;

(2)A和C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E和F反应是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

(4)如图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两种;

4.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已知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D是一种固体单质,H是蓝色沉淀。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合理即可)。

【答案】H2O2CuCl2+2NaOH=Cu(OH)2↓+2NaCl作导线

【解析】

【分析】

推断题往往以框图的形式出现,箭头的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此题中B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H是蓝色沉淀为该题的突破口。

【详解】

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分解反应,则B是H2O,由于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物质,A→B,故A是H2O2,H2O2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所以C是O2。

Cu(OH)2是蓝色沉淀,则H是Cu(OH)2,2Cu+O2

2CuO,CuO+2HCl==CuCl2+H2O,故F是CuO。

(1)A的化学式是H2O2。

(2)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3)铜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

【点睛】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5.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

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

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2SO4 。

复分解反应 。

6CO2+6H2O

C6H12O6+6O2

【解析】

A物质是含氧元素的单质,故A物质是O2,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B物质中含有+4价的元素,故B物质是CO2,C物质是含氧元素的酸,且含有+6价的元素,故C物质为H2SO4;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其溶液呈蓝色,故为硫酸铜,D能转化为含有+2价元素的碱,故为氢氧化铜。

(1)物质C的化学式是H2SO4;

(2)物质D是盐,物质F是碱,由盐转化为碱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B物质是二氧化碳,A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6.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_____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答案】KCl+AgNO3=AgCl↓+KNO3氢氧化钠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氯化钾、氧化铜、镁硝酸、硝酸铜、硝酸钾

【解析】

【分析】

氧氧化铜、镁粉、碳粉都不溶于水,碳粉不溶于酸,氢氧化钠和硝酸铜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钾和硝酸银会生成氯化银沉淀;

【详解】

(1)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反应是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为:

KCl+AgNO3=AgCl↓+KNO3;

(2)通过推导可知,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原因是:

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3)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氯化钾,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生成的滤渣丙在空气中灼烧,有固体残留,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氧化铜、镁;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钾,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铜、硝酸钾。

7.学习化学需要熟悉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下图A一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是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的溶液,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一”表示物质间能转化,“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反应;图中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已省略。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

(2)反应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CaO+H2O═Ca(OH)2放出复分解

【解析】

根据“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知A是碳酸钙;根据“G是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的溶液”,可知G是氢氧化钙;根据“F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知F是氧化铁;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E为铁;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铁和酸反应生成盐和铁,故H为水。

带入检验,推断正确。

所以

(1)反应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反应②为酸碱中和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8.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和C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D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的类别是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反应E→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酸2H2O

2H2↑+O2↑CO2+Ca(OH)2==CaCO3↓+H2O

【解析】

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A是氢气,B能与氢气反应,B和C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说明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含有铜离子的盐和水,含铜离子的盐溶液为蓝色;C为酸溶液;D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D是氢氧化钙,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所以E为水。

(1)B的化学式是CuO;

(2)C的类别是酸;(3)反应E→A(水→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反应D→E(氢氧化钙→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或Ca(OH)2+2HCl==CaCl2+2H2O等)。

9.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B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红色粉末,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

(2)A~G七种物质中,氧化物有____种;

(3)F→E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

(4)A→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___________;

(5)F→G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改良酸性土壤4放出热量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

(1)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A盐酸,F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所以F是水,D是一种红色粉末,盐酸和D会发生反应,所以D是氧化铁,C会与氧化铁反应,B、C可以相互转化,B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C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盐酸会生成G,G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G是氢气,水生成的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E是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2)通过推导可知,A是盐酸,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D是氧化铁,E是氢氧化钙,F是水,G是氢气,所以A~G七种物质中,氧化物有4种;

(3)F→E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实验现象是:

放出热量;

(4)A→B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5)F→G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2H2O

2H2↑+O2↑,C﹣D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故答案为

(1)改良酸性土壤;

(2)4;(3)放出热量;(4)复分解反应;(5)2H2O

2H2↑+O2↑;Fe2O3+3CO

2Fe+3CO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0.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C或E常温下为气体且均属于氧化物,F的浓溶液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H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F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某同学认为“图中每一步转化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他的判断(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1)Fe2O3HCl

(2)3C+2Fe2O3

4Fe+3CO2↑

(3)C+CO2

2CO

(4)Cl2+2FeCl2=2FeCl3

(5)不正确

【解析】

【分析】

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A与B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故A是碳粉,B是氧化铁,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的是铁和二氧化碳;碳和生成物C能反应生成E,故C是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即E是一氧化碳;F的浓溶液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F的浓溶液是浓盐酸,F是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铁和水。

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

【详解】

(1)B的化学式为Fe2O3,F的化学式为HCl。

(2)反应①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

4Fe+3CO2↑。

(3)反应②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

(4)反应③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FeCl2=2FeCl3。

(5)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铁和水,中元素化合价不改变。

他的判断不正确。

 

11.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化学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相互反应。

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八种不同物质。

“﹣”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已知A物质俗称纯碱,它的另一个俗称是_____。

(2)已知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则F是__,G→H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

(3)D是_____。

(4)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5)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答案】苏打CuO化合反应H2ONaOH+HCl=NaCl+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G会转化成四氧化三铁和F,所以G是氧气,F是氧化铜。

A物质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由框图可知,碳酸钠与B之间可相互转化,所以B是氢氧化钠。

转化成的E会转化成D,氧气也会转化成D,所以D是水,E是二氧化碳,C是可以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A物质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还俗称苏打。

(2)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F是CuO,G→H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3)D是H2O;

(4)B和C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5)A→B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2.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

1,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F是黑色粉来,G是紫红色固体,H是红色粉末,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和H发生的反应中,_________是氧化剂;

(3)I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CH4H2Fe2O3或氧化铁Fe+CuSO4=FeSO4+Cu

【解析】

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其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

1,故A是CH4;生成物中C和D的元素组成相同,C的固态常用于人工降雨,故C是二氧化碳,D是一氧化碳,甲烷点燃生成的B是水,故E是氢气,黑色的F是氧化铜,红色固体G是铜,H是氧化铁,I是铁;

(1)A的化学式是CH4,E的化学式为H2;

(2)D是CO,H是Fe2O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故氧化铁是氧化剂;

(3)I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侯德榜制碱法的原理是:

向氨化的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有晶体析出,经过滤、洗涤、焙烧得纯碱.此过程可以表示为:

(此反应是放热反应)②煅烧碳酸氢钠后,得到纯碱。

侯氏制碱法生产流程示意图:

[查阅资料]I.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即是指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Ⅱ.NaHCO3低温时溶解度很小;III在通常状况下,NH3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

(1)请你填写出括号中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

(3)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人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向母液中通入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把母液冷却至10°C以下的目的是________。

(5)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答案】NH4Cl

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或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增大溶液中NH4+的浓度得到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或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CO2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1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反应后出现了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尚缺的1个氯原子、1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存在于括号中,所以其中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H4Cl,故填NH4Cl。

(2)由图可知,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NaHCO3

Na2CO3+H2O+CO2↑。

(3)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能够使更多的二氧化碳参加反应,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故填增大碳酸氢钠的产率(或得到更多的碳酸氢钠)。

(4)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在溶液中发生解离产生NH4+,即向母液中通入氨气可以增大溶液中NH4+的浓度,故填:

增大溶液中NH4+的浓度;

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碳酸氢钠大,所以把母液冷却至10°C以下可以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故填:

得到更多的氯化铵晶体(或析出更多的氯化铵晶体)。

(5)由流程图可知,生产开始时有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生产的末端有二氧化碳生成,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可以继续参加反应,所以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14.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

(1)操作①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_______________;

(2)写出滤液②中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图,可以得到Cu、Ni、Fe、H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

(4)已知滤渣①中的铜与稀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硫酸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答案】玻璃棒Fe2+Fe、Ni、H、Cu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①为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玻璃棒;

(2)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等金属,根据题中反应情况和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板中的铁、镍和稀硫酸反应,铜、金、银不反应;过滤得到的滤液①中含有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镍;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镍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