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6250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docx

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

2016届河北省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十)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教育家缺什么

最有价值的知识,到底是什么?

一位学者,谈了他的观点:

“1884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写过一篇标题为‘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文章,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其余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文学的都在其次。

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

他忘了更重要的一点:

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在科学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伦理观、价值观。

我觉得,他的这番话很有道理。

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由此看来,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

我发现,许多研究教育的人,如斯宾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深刻缺陷,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不敬畏良知,不理解美德、审美、情感这些精神事物的价值。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存在深刻缺陷,其思维的方式,必然是机械的,其判断是非的标准,必然是肤浅的,其得出的结论,不能不离题万里。

他们所拟定的教育方面的文章、著作,不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帮助,反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入歧途。

在互联网上,一位博友说:

“我看见过几次魏先生讲到GDP的世界排位那种幸福。

”这位魏先生,在中国,算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教育家。

像这个时代的许多政客一样,这位姓魏的教育家,心中也是只有物质财富的价值,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如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社会在其他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是他所没有看到,或者是他所不愿正视的:

如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贪污腐败泛滥成灾,道德风气下滑,人们变得鲜廉寡耻、缺乏爱心。

养尊处优的位置,使他对这个社会中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苦缺乏感受。

而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则使他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见地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人之为人在于人有一颗仁慈的灵魂,不懂得国家之为国家在于对公平正义的敬畏,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

教育之为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有一个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

在那位姓魏的教育家那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与此完全相反的情况。

这样的教育家,与其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健康,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美好,不如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在互联网,我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

属灵的经济学。

我觉得,他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学,思路很好。

同样,我们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学。

中国的教育家,对宗教文化了解得很少。

必须补上宗教文化的这一课!

(有删改)

1.下列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科学是判断知识价值的最高标准。

B.若要对“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排位,那么:

科学第一,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化最后。

C.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伦理观、价值观必须凌驾于科学之上。

D.科学虽然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但少了伦理观、价值观的科学是残缺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是因为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B.研究教育的人,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对精神事物的价值缺乏理解与认知,思维上可能有一定机械性。

C.在互联网上有位博友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看重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却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D.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会使教育家们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见地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所以,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不”。

3.根据文章内容或结合所学,下列各项表述最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安徽芜湖高考英语听力因故障暂定10日重考,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B.2015年高考全国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有新闻原型。

许多考生认为:

“练了十几年议论文,被你这一矫情。

”昨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考生恶语相向。

这正体现了文化对知识的价值是最低的。

C.教育的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

D.中国教育家需要从属灵、宗教等多角度来思考教育学,只要这样,教育机制便可水到渠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

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

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

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

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

台榭苑园,宜以为后。

”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

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

“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

”侍中刘晔对曰:

“猎胜于乐。

”勋因奏:

“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

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

”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尚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

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

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

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

太守孙邕见,出过勋。

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注],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

诏曰:

“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

”廷尉法议:

“正刑五岁。

”三官驳:

“依律罚金二斤。

”帝大怒曰:

“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

”太尉钟鲧等并求请勋罪。

帝不许,遂诛勋。

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

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标埒:

标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B.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C.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D.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太子,指已确定继承皇位或帝位的帝王的儿子。

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本人,并且拥有自己的、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侍中,秦汉之时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元以后废止。

C.左迁,即官职的晋升,汉代贵左贱右,故将升官称为左迁。

后世沿用之。

D.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鲍勋在文帝即位前曾在东宫任职,那时文帝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文帝的请托,就更被文帝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

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鲍勋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请求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

“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

译文:

(2)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注]

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

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庚戌:

即宋绍熙元年(1190年)。

中秋后二夕:

中秋节后的第二个晚上。

篆冈:

地名,当在带湖之侧。

8.词的上片四句中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与情?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棋 魂

游 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

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

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

“这里可是江州刺史王景文大人的府第?

”王管家点点头:

“请问足下从何而来?

”青年人笑道:

“小人莫谷青,江北中州人氏,自幼好围棋,因得知王大人棋艺精绝,便有心来切磋棋艺。

只因两国以江为界,各守疆域,小人只好于夜间偷渡。

上岸后又路遇劫匪,寡不敌众。

不过终于可以一会王大人了!

”王管家听了急进内堂禀报,回来后道:

“老爷说,足下远道而来,身体又有所不适,先请静养数日,待到神定气足后,再请公子赐教。

十天后,莫谷青终于跨进了王府的“松云轩”。

只见堂中檀木椅上端坐着一个中年人,三绺长须,面色祥和。

这人就是当今深得皇上宠幸的皇太妃王燕春的亲弟弟王景文。

莫谷青双手一揖,朗声说道:

“江北棋士莫谷青,特来向江南棋王领教!

”王管家见莫谷青长揖不跪,正要厉声呵斥,王景文摇手止住:

“莫谷公子不远千里而来,以棋会友,不可以常礼拘之。

”说着,躬身向莫谷青道,“公子过奖了,老夫怎能担当‘棋王’二字?

今天公子前来指教,老夫喜不自胜。

请!

”便令摆上棋盘,与莫谷青分宾主落座。

两个时辰过去,双方各分秋色。

这时,莫谷青执子强行打入白方腹地,结果被王景文击中要害,首尾难顾。

莫谷青额间沁出了细汗,一口腥血蹿上喉咙。

他不动声色地咽了回去,颤抖地投下一子。

王景文身后的幕僚们,个个面露喜色。

谁知,王景文落子竟下出一步坏棋。

莫谷青抓住机会,逆转了棋局。

王景文微微一笑,推枰认输:

“公子少年英雄,老夫领教了!

”莫谷青笑道:

“在下胜得侥幸,受教不少,就此告辞!

”起身一揖飘出门去。

王景文望着莫谷青背影,沉吟不语。

一个幕僚不解问道:

“这局棋大人有两次可以杀死黑方大龙,为何将它放过了?

”王景文笑道:

“此人棋力不下于我,但锋芒太露,这就和棋道不符了。

我见他少年得志,心性极高,我若胜了这一局,他轻则一蹶不振,重则会呕血而死啊。

但愿他回去复盘时明白其中道理,修身养性,领悟棋道精神,可望成为一个旷世奇才。

几个月后皇太妃因病薨逝,接着,先帝禅位于太子。

王景文刚从朝中回到江州,王管家来报:

那个莫谷青又来了!

莫谷青沉稳了许多:

“在下回去将对局反复推演,发现是大人存心相让,寝食难安。

士可杀不可辱,在下想与大人再弈一局,务请大人放出手段,使出‘江南棋王’真本领,让在下输得口服心服!

”随即从身上掏出一张押单,“在下渡江之前,已托贵国商人将价值十万两白银的货物押在江州大兴隆栈,这是押单。

在下就以此物为注,和王大人对弈一局。

”王景文一愣,笑了:

“公子是怕王某不肯竭尽全力,故以此相激啊?

王某应了,此局若输给足下,照数赔还。

请!

莫谷青执黑先行,步步为营。

王景文应对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藏着绵绵后劲。

双方进入“官子”阶段,莫谷青见盘面上白棋形势略优,不由心头焦急。

就在这时,一个家人进来禀报:

“皇上圣旨到,请大人即刻接旨!

”王景文一怔,对莫谷青说声“失陪”,走出房间。

约莫半个时辰,王景文进来,朝莫谷青抱歉地一笑:

“官身不由己,让公子久等了。

”莫谷青也不说话,“叭”地落下一子。

王景文一愣,仓促落下一子。

莫谷青却连发妙手,终盘一数,莫谷青恰胜一子。

王景文看着棋盘,呆了一阵,苦笑道:

“迅速备银十万两,送莫棋友出城过江!

”莫谷青拦住了:

“此局在下虽胜了王大人,仍属侥幸。

这十万两银子请暂时存放在贵府,待数月后王大人公务稍闲,在下再来与王大人重博一局。

王景文一笑:

“感谢公子厚爱!

只是王某再也无缘与公子共研棋艺了。

”说着,从衣袖里掏出圣旨,展开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尚书仆射、江州刺史王景文勾通敌国,与燕帝三子慕容白交游,图谋不轨,着即赐死。

钦此。

”早就在门外等得不耐烦的两个黑衣使者端着一壶“鹤顶红”应声而进。

王景文对众人一笑:

“这酒不便相劝大家了。

”刚一举壶,莫谷青身形一闪,夺下酒壶,朗声道:

“在下慕容白两番渡江,不过是想与王大人切磋棋艺。

既然祸由我起,就请贵使者将我押解到京城,以释王大人清白!

”说着将双手反在身后。

王景文叹息道:

“慕容公子,你上次在敝府养伤时,我就查明了你的身份。

但我和你同样醉心棋道,愿南北棋界有所交流,所以两次和你对局。

我死不足惜,你赶紧走吧!

”说着,一把抓过酒壶,一仰头吞下大半,身子一晃,栽倒在地。

慕容白双膝跪地,拉住王景文的手,含泪笑道:

“王大人棋艺超凡,地府中哪有对手?

南北有界,不如阴曹畅通无阻。

在下愿做你的两世棋友,也好无羁无绊地下棋!

”抓过剩余的小半壶酒,一饮而尽,亦倒在地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端细致描写了莫谷青入门时的状态,制造了悬念,暗示了南北分裂的紧张局势,也暗示了来人的真实身份。

B.小说第二、三两段交代了王景文的刺史身份和他姐姐深得皇上宠幸的情况,目的是与结尾王景文被赐死一节形成反差,制造了情节上的波澜。

C.第一次弈棋时,王景文故意下出一招坏棋,输给对方,是希望他能够领悟棋道精神,在棋艺上继续提高,不至于因输棋而一蹶不振。

D.第二次弈棋时,莫谷青看出王景文又在让棋,认为自己赢得侥幸,所以不愿接受赌银,想等王景文公务闲时再博一局。

E.小说以王景文和慕容白双双自尽为结局,为读者展现了两个为冲破阻隔、增进交流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高大形象,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2)以“棋魂”为题,暗示着做人的精神。

你认为这个题目在文中有哪些具体内涵?

(6分)

答:

 

(3)小说中莫谷青(慕容白)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王景文,但也有人认为是莫谷青。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胡秋原:

两岸破冰第一人

刘作忠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

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

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

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

他特别强调:

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

“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

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

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

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黯淡的。

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

“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

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

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

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

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XX百科)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

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

郑学稼先生曾说:

“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谢远笋《大家精要》:

胡秋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答: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多年来,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________,尽心尽力照顾着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我们。

而今他已风烛残年,但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一位高大的父亲。

②为了顺利完成硕士论文答辩,他争分夺秒,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可谓________,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________,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A.夙兴夜寐宵衣旰食韦编三绝

B.韦编三绝夙兴夜寐宵衣旰食

C.夙兴夜寐韦编三绝宵衣旰食

D.韦编三绝宵衣旰食夙兴夜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现在困扰大多数城市的交通拥堵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合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路窄车多所造成的。

B.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C.《博士返乡笔记》的作者——湖北籍博士生王磊,对家乡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痛感乡村共同体的断裂和传统伦理感的流失,感慨现代生活“让人的心肠变硬”。

D.两会期间,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应继续通过改革规范和保障知名高校在各地的招生比例、招考方式、考试纪律等,确保高考公平。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社会情绪能力”是继“情商”之后,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

①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 ②而智商的高低,至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

③只要你不断学习,知识就会长进,智商就会提高

④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 ⑤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⑥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②⑤⑥④

C.⑥②③⑤④①D.⑥④⑤①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逻辑方法。

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在同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