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252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docx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与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高中化学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习题课教学”同“新授课教学”一样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对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今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查也是通过习题来呈现的。

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习题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习题教学可以传授方法,巩固双基,提高语言表达、审题等能力,具有现实的意义。

习题教学要做好典型例题精选,习题精选,练后评析,解题总结几个环节,并且要适时转变习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究性教学,尝试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将解题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

多讲不如多练,对于这样一门注重分析思考和推理论证的课程,情况更是如此。

教师讲课再好,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领悟。

教师应该通过习题这种严格的训练方式,充分发挥习题课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的优势,调动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心智,推动思维,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认识不断上升。

1.高中化学教学习题课的现状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知道,高中化学教学习题课在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遗憾的是,当前高中化学习题课的状况却不容乐观。

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发现当今化学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教师对习题课的理解存在偏差

关于习题课,许多教师理解为就是讲解习题,只要把课后的练习题和资料中出现的习题讲解完了也就完成习题课的任务了。

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其实讲解习题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习题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解题训练,在巩固所学新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而课后习题由教师全部包揽解决的做法,将会严重阻碍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学生看见的只是高中化学概念和定理的堆砌,看不到高中化学的精髓和灵魂,当然也就谈不上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了。

1.2习题课“满堂贯”

上课过程中不给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和动手的机会,完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观众,结果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机械地做笔记,根本意识不到得出的结论的重要性,更加体会不到教师获取知识的思维教程和寻找结论的思维过程。

1.3习题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几乎名存实亡

高中化学习题课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可近年来这个环节的优势在逐渐削弱,几乎名存实亡。

不少教师用正课代替习题课或是将习题课穿插其中,对习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中化学教学课时数的减少,个别教师为了赶课,干脆取消了习题课。

而学生则是为考试而读书,为拿分数而读书,逻辑思维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

1.4部分教师习题课教学方法单一,不知道怎样才能上好习题课

习题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达到获得知识、提高逻辑思维技能和解题思维能力的双边活动课。

一些教师没有从培养学生应具有化学逻辑思维技能和解题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如何上好习题课,而是随随便便地找些题目来充数,并且习题课的大部分时间是由教师演示解题,即使安排时间给学生训练,也只是些简单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1.5部分教师在习题的选取上没有考虑知识的层次性

高中化学知识的层次性是比较明显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精心选题,注意知识的梯度,同时要注意利用习题的梯度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层次与知识的层次,都是以课后的习题为主,并且完全按照习题题号的先后顺序来讲。

这种不管习题难易程度如何,不管学生基础水平如何的教学方法,势必造成教师盲目地教,学生盲目地学,要想达到习题课应有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

习题是将学生应当掌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来加深和强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实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的形成。

所以,进行适当的习题训练是高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线教师都有经验,一些新教师上课时经常选用习题课作为公开课认为习题课好讲,而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则常选一些新授课作公开课,因为知道习题课不好讲。

实际上习题课确实是好讲,但不容易讲好。

就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2.1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考查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习题的配备要有阶梯性,在难度上分低、中、高三级题型,让所有学生都有做出题目的成就感。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要让每个题目都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体现方法和规律,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醇的催化氧化机理的时候,设计如下习题:

例1、下列醇能否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若能,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CH3CH2CH2OH

CH3OH

(CH3)2CHOH

(CH3)3COH

这样的一道习题既复习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又能让学生自主归纳出醇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讲解结束时可以再多加一问,这些醇能否发生消去反应,若能,请写出反应方程式;(CH3)3CCH2OH呢?

这就可以将问题进一步深化为醇的消去反应的条件,还可以将题目延伸到消去反应的条件,由特殊得到一般的规律。

2.2习题的选择要有研究性和可变性

习题选择要“少而精”,要有一定的研究性,不是为做题而做题,要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解归一,挖掘共同本质”。

使学生能通一题而了解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实际上,我们选择多变性的习题,学生获得某种知识、方法或能力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改变原题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变式教学,或者一题多解、多解一题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向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标准状况下1.792L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碳元素以两种形式存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解这道题时和学生一起归纳有四种方法 :

通例法(平行反应法)、总方程法(写出反应总方程式  )、守恒法(反应后溶液为Na2CO3和NaHCO3,用元素守恒)、图象法 。

以上四种方法,通例法为常规方法,解题较复杂,而后面的三种方法解题过程比较简单,但是讲解时如果对常规法只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下,未作详细示范,而重点讲特殊方法,将有很多学生做错。

因此要注意巧解法和常规解法的区别和联系,常规解法不能丢,巧解必须在常规解法的基础上完成。

 【变式一】向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标准状况下2.48L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碳元素以两种形式存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

 【变式二】向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标准状况下1.792L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多少体积1mol/L盐酸可以使气体恰好完全生成。

这一道题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试着从多角度分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变更题设的条件或要求,由一题发散成多题,对学生举行一题多变训练,不仅能够强化对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拓宽、深化解题思绪,增强应变本领,从而达到闻一知十的目的。

2.3让学生思考、讲解,让学生自主参与原则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不要急于启发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提前启发学生反而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因为此时大多数学生还处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思维还没有到达分析、解题阶段。

有的教师把习题课作为讲题课,拿到一道题目直接讲解,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完全是教师在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达到完成解题的过程,而实际上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并不好,无法暴露学生的某些错误的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多向性,这种启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不利的。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在学生思考后,把问题找出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间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解答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上一个层次。

这样能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想问、想说的时候去启发引导效果会最好,善于引导和启发,不强迫学生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

2.4精练精讲,注重思路启迪,知识的综合与前后联系

学生练习后的评析特别重要,要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除了正确的解答之外,教师还应把错误的思路提出来,让学生来分析矫正。

同时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使得习题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习题评析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情况和批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在课堂上对错误较集中或一些值得发散、探究的题目进行评析。

评析时要避免“就题论题”,应该积极启发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通过评析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和创新,开拓学生解题思维,提高解题的效率。

2.5加强解题小结,注意学法指导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练习和评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能力,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中常用方法、解题的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并在掌握常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题多解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效度。

2.6通过习题,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习题讲评上倘若用抽象转化成具体的方式去理解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可以消除学生心中的疑团。

例: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 ==BaSO4↓表示的是()

A.Ba(NO3)2 +H2SO4==BaSO4↓+2HNO3

B.BaCl2 +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CO2↑+H2O

D.BaCl2+H2SO4==BaSO4↓+2HCl

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知识的背景下,这个习题学生稍作思考就能做出来。

但是很多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仍然存在困难和不少问题。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我尝试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忆:

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易溶、易电离”的写成离子式,反之写成化学式。

例如:

钾钠铵硝都易溶,强酸强碱易电离故写成离子式。

“易溶、易电离”简单的五个字,就包含了教材上的一长串内容,大大地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轻松地掌握了有关的基础知识。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习题来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7利用习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探究实验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色,而且“当鼓励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马上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时,就会激发他们学习课堂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他们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最好方式。

于是我尝试将习题提供的信息迁移到实验方面,这样不仅原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和实验有关的知识也得到了回顾。

下面习题是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处理过程:

例:

25.6mg铜与含有8mol/L硝酸的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毕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习题涉及到了下面两个化学方程式:

(1)铜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2)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

Cu+4H++2NO3-==Cu2++2NO2↑+2H2O

此题蕴藏着一个新的信息:

实验室制取NO和NO2的方法。

在认识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出一系列与实验有关的知识。

实验室制取NO和NO2的原理是什么?

可以使用哪些实验装置?

在实验室制取NO2气体时是否也有NO气体产生,为什么?

为了提高反应产率,如何改进实验?

在制备实验中,若尾气是有毒气体,对尾气如何处理?

如此处理习题后,学生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这种讲授方式,并且要求以后采用这种方式上课,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方式处理习题后,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所提高。

正是这样引起了我不断反思,我体会到:

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尽量通过实验来解决,可以使问题简单化、印象更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的教学有着丰富的资源。

丰富的网络信息和国家、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听课活动都是以新课教学为主的模式,而真正在习题课教学中的公开课、示范课很少。

事实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新课上的好,其教学成绩未必突出,但习题课上的好其教学成绩经常比较优秀,我们周围常有这样的一批教师,我们去听课时,他讲的课未必比别人优秀多少,但教学成绩却是别人羡慕的。

其实他的重要经验就是上好了习题课。

习题教学是培养训练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探索、研究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务实高效地落实习题教学的作用。

只要合理地运用习题,不仅可以使教学效果有所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认为化学习题在教学中的运用仍然值得不断探索和研究。

老师应该放弃传统的习题讲授方法,寻找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乐于接受的习题讲授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让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