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253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沙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沙市2018届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做哲学研究,关键是要面向哲学问题,提出理论去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哲学家要继续研究那些传统上仍未解决的重要学理性问题,也要直面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哲学问题,或者赋予旧问题以新形式,或者在新背景中探讨老问题,发展新的哲学理论。

歌德说得好: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新探索必须从学术传统中寻求强大支撑。

即使是一位原创的思想者,也需要从学术传统和学术同行那里获得激励,从而加强自己思想的论证力量。

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即使是那些自称原创的学者,在阐述他们的思想时,也会把许多伟大的先贤和著名的同辈引为同道。

例如,当代美国哲学家布兰顿(RobertBrandom)是“分析实证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创造了“推理主义语义学”,但他按自己的理解,大量征引解说康德、黑格尔、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塞拉斯、罗蒂、达米特以及他的同事麦克道维尔,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先驱和同道。

新探索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共同参与。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位独立的研究者要从他的学术同行那里获得反馈,不管这种反馈是赞扬、改进、批评,还是彻底的否定,由此产生相互切磋甚至是论战,从而促进相互理解,共同进步。

但中国哲学界目前的状况是:

各位学者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对同行所发表的著述基本上不读不看,当然更不评论,实际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可以仿效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做法:

在匿名审稿过程中,凡是不征引、不讨论当代学术同行工作的相关论著,都不接受发表或出版。

循此办法,逐浙硬性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共同体。

我要提倡的是:

少一点排斥,多一些包容;少做空泛无谓的争论,多做翔实可靠的研究;关键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么研究,以至最后拿出什么样的学术成果供国内国际学术共同体去评价。

一位学者不会因为所研究的论题“前沿”而变得前沿,不会因为其所研究的论题“重要”而变得重要,而只能因为其研究成果的“重要”而变得重要。

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学术共同体或许在某个局部、某个时段不够公正,但有理由相信,它在总体上会是公正的,至少最后会是公正的。

大浪淘沙,历史无情,泡沫和浮尘终会消散或被抹去,最后留下来的可能是金子。

         

   (摘编自陈波《哲学研究——诠释与创新并重》,2017年第15期《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哲学研究,从研究路径上来看主要是研究传统,其次是直面现实生活。

B.哲学研究,其研究的学术成果至关重要,而研究的论题却并不那么重要。

C.一个原创性的哲学研究者,须对相关的先贤、著名的同辈有足够的了解。

D.哲学研究应多做翔实可靠的研究,关键不在于怎么研究,在于研究什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首段强调中国哲学家应走入现实生活,对其问题可从哲学层面研究,或赋予旧问题以新形式,或提炼出新的哲学问题。

B.文章第三段分析了中国哲学界的现状,并提出解决之道:

对哲学的研究,不可以一个人独立研究,而应当与其他研究者一道共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其学术水平。

C.文章论证了哲学研究应当把握的重点,强调哲学研究要诠释与创新并重,二者不可偏废。

D.文章围绕“哲学研究”的论题,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手法,思路清晰,语言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美国哲学家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发展来的。

B.在现实生活中,哲学研究需要我们去原创。

但原创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抄袭前人的作品,因为可以大量征引解说。

C.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须避免一厢情愿式的思考,应该思考你的观点遇到哪些不同意见,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回应。

D.哲学研究中,后人的创造往往是建立在前人和他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借助前人的研究方能站得高看得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湿湿的想念

            沈红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忆,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

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

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

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像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

而眼前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才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

他在自传中说: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像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黏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想像。

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

爷爷曾说过:

“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

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

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

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境遇和面对境遇时处事方式的写照。

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

“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留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

“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

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

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

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选自于《湿湿的想念》)

[注]:

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描绘了爷爷故乡的风景,侧重描写水边的生活对爷爷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倔强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5.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5年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率变化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大多数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

(摘编自《2016年国人阅读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

这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

没时间。

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而工作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

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15年数字化阅读的各类载体中,手机阅读的增速最快,光盘阅读变化最小。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

祖朗,东阳太守。

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

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

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

昶死,高祖问刘穆之:

“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

”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

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

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

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

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

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

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

“我斩卿!

”晦曰:

“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

”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

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

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

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共辅朝政。

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

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

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

又给鼓吹一部。

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

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

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

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

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

隋以后﹐假节极少见﹐使持节﹑持节大多是虚衔。

C.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

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能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

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

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

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

太祖封他为建平郡公,他接受了晋封,还被赐予鼓吹一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蒲: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鸂鶒(xīchì):

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柘:

一种树。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通过描写山翁的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

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1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到近郊去,“       ”腹中还很饱;到百里之外去,则要做“       ”的准备;到千里之外去,则要做“       ”的准备。

(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写文章,最好是开宗明义,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考场作文更应这样,要让阅卷老师看得更清楚。

②1979年出生的刘伟,现为大连重工减速机工装配车同钳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1年来,刘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企业里赫赫有名的斗方名士。

③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从善如登,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

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总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④对于自己的处女作《过客》,吴宇森用心去拍,片名的选定也是费尽心思。

没想到一语成谶:

《过客》竟成了电影院的过客!

⑤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迅猛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千。

⑥近来,新一轮央企重组大幕拉开。

央企重组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慎之又慎,因为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日亮相央视,吸引了广大观众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B.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的症状,甚至精神不振。

C.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

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D.在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希望在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在得知自己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后,王教授激动地说:

“老朽退休多年还能获此殊荣,感谢诸位的厚爱。

B.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上的《现代商业论》已经出版,现奉上大作一本,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斧正。

C.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李老师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王杰同学把李老师送到家门口激动地说:

“李老师您辛苦,请留步,慢慢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_________①_________。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________②__________,以至,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________③__________。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

21.归谬法是指为了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下面文段存在推断问题,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

要求:

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洁明了。

(5分)

  关于文学创作,我们总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只要是流行的,就一定是被大众喜欢并接受的;有人却认为曲高才会和寡,知音越少,作品水平就越高。

同样,有人认为文无定法,文学创作只能靠天赋;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作文只能靠世世代代相传的秘诀。

例句:

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

近日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发起一项倡议,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家长不要在孩子作业本上签名、老师也不要让家长签名。

她认为长期的签字检查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责任意识,也会造成家长过多越权包办现象,久之孩子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替家长学习的,更会造成家长的管理焦虑,甚至有家长抱怨学校在干什么?

此倡议得到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拥护,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但也有部分家长认为,惰性人皆有之,大人尚且管不住自己,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没有外界的督促怎么可能学得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