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6421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 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docx

13历史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

历史_中考试题样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0分)

1.(2.5分)春秋战国时期,造就出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巨匠。

以下对诸子百家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

A.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法与时移”

B.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

C.墨子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D.老子主张“兼爱”,提倡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2.(2.5分)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鼓励农业生产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

3.(2.5分)“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  )

A.

B.

C.

D.

4.(2.5分)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史实: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推论: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史实:

丝绸之路通达欧洲;推论:

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

C.史实:

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推论:

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D.史实: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推论:

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5.(2.5分)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6.(2.5分)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  )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7.(2.5分)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8.(2.5分)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9.(2.5分)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0.(2.5分)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②①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11.(2.5分)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如图是某同学复习该内容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有误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2.5分)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

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

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

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

13.(2.5分)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14.(2.5分)如图为清政府颁发的“金奔巴瓶”。

与此相关的制度(  )

A.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B.推动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

C.密切了汉藏间的文化交流D.统一了藏族地区宗教信仰

15.(2.5分)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

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

C.君主专制的加强D.八股取士

16.(2.5分)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英国的新生”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

A.“蒸汽时代”B.欧美国家的剧变

C.城市化进程D.社会生活的变迁

17.(2.5分)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

“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取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

”拿破仑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了系列法典D.扩大了法兰西的疆域

18.(2.5分)“1917年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因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战争由欧洲的战争转变成全球范围的战争”。

“战争”指的是(  )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5分)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趋势的演变,这三种格局的相同点有哪些(  )

①合作与对抗并存

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③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④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5分)“这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技术群。

”“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A.人类开始制造使用机器B.科学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

C.科技各领域间相互渗透D.新技术成为最活跃的因素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21.(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

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160组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汉代的强大。

汉代是我国大统一的巩固时期,而秦朝才是我国大一统的建立时期,唐朝诗人李白曾写诗称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编自凤凰网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1)材料一中李白赞颂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

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唐朝长安宏伟富足,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地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唐朝的繁荣孕育了空前繁盛的大唐文化,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唐郡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是周边国家向往的基地。

﹣﹣摘编自《XX文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文化“空前繁荣“的主要原因。

列举一个唐文化“泽被东西”的事例。

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康雍乾时期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举两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了巩固这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做出的努力。

22.(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独立宣言》

材料二  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社会差别只能建立在公益基础之上。

一切政治结合均旨在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受时效约束的权利。

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

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人权宣言》

(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体现的共同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如图所示

﹣摘自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2)材料三是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图。

导致图中数字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时期在工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动力机是什么?

使用该动力机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四、(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4.(3分)右边两幅漫画折射出西欧与哪国关系的变化?

25.(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右边两幅漫画折射出西欧与哪国关系的变化?

(2)结合所知识,概述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0分)

1.

〖考查要点〗2P:

百家争鸣。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掌握情况.识记并区分诸子百家的主张.

〖参考答案〗根据所学可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强调“法与时移”,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孟子提出“仁政”;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民心;老子主张“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主张,不要混淆.

 

2.

〖考查要点〗2F:

商鞅变法。

〖试题解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

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答案〗据题干“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人‘勇于公战’。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使得秦国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3.

〖考查要点〗32: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试题解说〗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把握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

〖参考答案〗依据所学的知识,秦朝的历史,李斯发明了小篆作为官方统一的文字,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

A项字体为小篆。

故选:

A。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古代汉字演变的基础知识准确了解。

 

4.

〖考查要点〗3H: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试题解说〗本题以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

〖参考答案〗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A推论错误。

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得名,因此B推论错误。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因此C推论错误。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

因此D史实与推论搭配正确。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以丝绸之路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

〖考查要点〗43:

三国鼎立的形成。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知道曹魏在北方,蜀汉在西南,吴国在东南。

〖参考答案〗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选:

D。

〖解题思路〗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

 

6.

〖考查要点〗49: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应把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

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等。

〖参考答案〗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5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

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带④的选项BCD不正确。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注意准确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7.

〖考查要点〗53:

隋朝大运河;58: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5B:

开元盛世;5G: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试题解说〗本题以“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为切入点,考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

〖参考答案〗依据所学,“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的是隋唐时期史实,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隋唐时期的主题是繁荣开放。

故选:

C。

〖解题思路〗本题以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8.

〖考查要点〗64: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66:

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10世纪到13世纪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建立的时间都在10世纪到13世纪的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据所学知,辽、北宋、金、西夏、南宋建立的时间都在10世纪到13世纪的范围之内。

其中属于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

北宋和南宋都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可排除。

故选:

B。

〖解题思路〗注意识记主要政权建立的时间及其建立民族。

 

9.

〖考查要点〗6K: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6A:

宋代的社会生活;6J: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6N:

宋词和元曲。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宋朝的历史,考查宋朝的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本题图片中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宋朝。

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远航创造了条件;“瓦子”又称“瓦舍”是宋代城市生活中固定的娱乐场所。

瓦子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年;宋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故选:

C。

〖解题思路〗注意掌握宋朝的科技、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历史基础知识。

 

10.

〖考查要点〗31: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45: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51:

隋朝的建立;6D:

元朝的建立、统一与疆域。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了朝代顺序,题目给出的都是统一王朝。

〖参考答案〗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①秦朝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②隋朝在589年完成统一;③西晋在280年完成统一;④元朝在1279年完成统一。

故选:

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朝代的先后顺序。

 

11.

〖考查要点〗59:

三省六部制;72: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试题解说〗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中央集权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并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立六部。

明成祖朱棣因为皇帝要办理的事情太多,个人精力有限开始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所以②③是错误的描述;①④都是对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正确描述,排除。

故选:

B。

〖解题思路〗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中国中央集权制的相关知识点.

 

12.

〖考查要点〗7O: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了明清建筑﹣﹣故宫.

〖参考答案〗根据题干给出的“紫禁城、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可知是故宫。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明清两朝皇帝与王朝灭亡直接相关。

故选:

D。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明清建筑﹣﹣故宫.

 

13.

〖考查要点〗7B:

郑成功收复台湾。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了我国对外交往友好传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文化,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交流,都是我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表现.

〖参考答案〗在题目给出的四个事件中只有D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反抗荷兰殖民者对我国台湾侵略的战争,不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主题。

ABC都是我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

故选:

D。

〖解题思路〗掌握我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及影响.

 

14.

〖考查要点〗7H:

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试题解说〗本题以清政府颁发的“金奔巴瓶”为依托,考查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参考答案〗清政府颁发的“金奔巴瓶”。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金瓶掣签制度,乾隆帝时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了西藏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等,这些措施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15.

〖考查要点〗7M:

闭关锁国政策。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对外交流。

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材料“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意思是说郑和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始关闭,到清朝时,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选:

B。

〖解题思路〗掌握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危害。

 

16.

〖考查要点〗H1:

文艺复兴运动;H2:

新航路的开辟;H5: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H8:

美国独立战争;HD:

法国大革命。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欧美国家近代化的历程。

〖参考答案〗“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英国的新生”反映的是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都反映的是近代欧美国家的巨变,向近代化过渡。

故选:

B。

〖解题思路〗知识积累:

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属于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17.

〖考查要点〗HH: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学生对拿破仑法典的理解.

〖参考答案〗《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治国的根本大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胜利,宣布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承认土地制度变革的既成事实,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恩格斯说,《拿破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拿破仑法典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很大,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密切相连,滑铁卢之战使拿破仑的军事生命划上了句号,但是拿破仑法典却永远被保留下来,法典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却是永垂不朽的。

故选:

C。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仿效”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18.

〖考查要点〗K6: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试题解说〗本题以“1917年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因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战争由欧洲的战争转变成全球范围的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由材料“1917年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因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战争由欧洲的战争转变成全球范围的战争”可知,“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故选:

C。

〖解题思路〗注意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性质及影响。

 

19.

〖考查要点〗LB: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LC: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O3:

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OC:

世界格局多极化。

〖试题解说〗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知道多极化格局趋势不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

〖参考答案〗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趋势的演变,这三种格局的相同点有合作与对抗并存、大国作用举足轻重、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多极化格局趋势不是在世界大战后形成的。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0.

〖考查要点〗I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试题解说〗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参考答案〗据“这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其数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众多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形成了一个技术群”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依据课本内容结合题干描述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首先,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速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

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故BCD都属于工业革命的特点;A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符合题意。

故选:

A。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21.

〖考查要点〗31:

秦灭六国,建立秦朝;32: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7: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5E:

盛唐的社会气象;5G: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78:

康乾盛世;7B:

郑成功收复台湾;7C: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7G:

平定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