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6707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docx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期待

魏德斌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基础教育的帷幕已经拉开。

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广大教师的生活,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期待着教师尽快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它呼唤着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它也期待着教师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课程的创造者、忠实的服务者和评价的激励者。

一、期待教师是一位主动的学习者

信息时代、新经济、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的标志性特征。

构建终身教育体制是当代国际社会教育革命的主潮,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竞争的焦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者首先是主动的学习者。

要培养学生学会终身学习,教师理应率先学会终身学习。

1.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

全新的教育理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但最核心的理念应当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绝不能见知识不见人,见教材不见人,见分数不见人。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发展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以下一些理念的转变:

由传统的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转变,课程结构由分科向体现适应性、均衡性与综合性的转变,课程实施由忠实教材取向转变为相互调适取向,课程评价由重结果取向向重发展取向,课程管理由集权向分权的转变。

其次,教师应当重新认识自己在新课程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再次,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更重要。

2.专业学习与综合学习并举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师职业同其它职业一样,有自己特定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

任何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远远无法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师生互动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必将产生许许多多新的知识,对教师掌握知识的深度提出了要求,同时对教师拥有知识的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综合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

(1)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学生的害怕、说谎、缺乏礼貌、违抗等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不健康的心理有关。

只有具备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坦然面对学生的疑问,才能愉快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无疑面对着巨大的压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总量迅速膨胀的时代,教师是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会比老师知道得更少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由于诸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教师年龄、身体健康、家庭生活等,往往显得心有作而力不足,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狭隘、抑郁和孤僻。

作为教师本身要善于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保持情绪的稳定。

同时,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这是教师必须正视的另一个现实。

(2)掌握学生学习心理

教育教学活动虽然是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但只有清楚了解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才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教师还应掌握学习的基本理论,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等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期待教师成为课程的创造者

创造者是对教师角色的本质定位。

教师成为一名教育者和学习者固然必要,但对教育而言,只有创造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有质量和效益的教育。

因此,创造型的教师是教育内在本质的要求。

什么是课程呢?

《现代汉语辞典》(1997年版)指出课程即“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

而新的课改理念给“课程”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目前,在我国教育史上空前地凸显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教师即课程。

也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才能伴随着新课程的健康成长而得到奇迹般的自由释放。

从预期课程而言,现行教材从内容上给教师留有非常大的空间。

教师有责任对所用教科书作出适当“裁剪”,应根据该地、该校、该班的实际情况作出富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安排。

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来选择和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开发和引进自然、人文和社会多种课程资源。

其次,教师应构建新的课程价值观,即教师自身首先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基本条件性资源。

三、期待教师是忠实的服务者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

而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特别是孩子的成长,教师必须时刻了了解他们、关注他们,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现实条件,做一个忠实的服务者。

在与孩子相互交往、合作中,教师要富有爱心,因为爱是沟通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实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好务。

从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来看,课堂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表演者。

课堂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

教师的主导,切不可无度。

教师的角色应为学生提供一种帮助、一种服务,而不是“法官”。

四、期待教师成为学生评价的激励者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出版的《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也就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由“教”变成了“导”。

课改纲要也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高悬“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这一价值取向,从而促进教师评价角色转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真正激励者。

这也要求教师切实改变和掌握新的课程评价艺术。

第一,

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不要搞“一刀切”,主要通过纵向比较来评价“这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层面上的独特发展。

要承认并尊重课程学习中个体之间的落差。

第二,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最重要的是重学习过程评价。

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语等多种方式都可以是对学生的评价,考试只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而已。

在这些评价方式之中特别要常用、善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生在愉快之中求学。

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此文于2002年获省级一等奖)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魏德斌

课堂教学不仅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达成“三维目标”的主渠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其关键就在于两个促进:

促进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师的成长,体现“以学论教”的课堂评价理念。

笔者研读了《评课评什么》及《评课视角的转换》两篇文章后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仅仅从教师或学生某一个方面来评价是不全面的。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极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不只是实现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活动过程,而且更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

一堂课的好坏既要从教师角度评价,更要从课堂的主体――学生发展情况来评价。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试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谈谈怎样评价一堂课。

一、教师的教

1、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其所占比重应当大一些。

主要包括坚持开放的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2、人文素养:

教学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气质表现佳;能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能引导学生与他人、自然、社会和睦相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信息量合理,

全面、准确,体现单元要求;体现学科特色,课程开发利用意识强;作业布置适量,

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实效(学生想学、会学);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课堂常规训练,注意读写姿势;

指导学生的学法。

4、学科功底:

学科教学基本功(粉笔、铅笔、毛笔、普通话、简笔画、恰当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能力),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5、组织协调:

课堂活而不乱,课堂结构疏密有间,各环节衔接紧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6、教学机智:

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善于发现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

二、学生的学:

课堂评价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既要看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更应该看学生目标达成的过程,看学生是否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看学生通过什么样的认知方式达成目标,看学生的个性、能力、情感等发展情况。

1、学习时间:

一节课中,学生活动时间至少应超过三分之一。

2、参与程度:

全员参与,分层反馈,自主选择。

3、认知水平:

发现式、探究式认知活动。

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能联系实际体验知识,感悟道理,思维活跃,活动有效。

4、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气氛热烈,乐此不彼,情绪高涨。

情感多向和谐交流,形成良好氛围,达到教学共振。

5、参与方式:

学生参与方式多样。

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动手操作或多种形式的混合。

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6、参与品质:

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能很好地与他人沟通;普遍具有问题意识,能质疑发问,发表不同见解,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7、参与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形成,能力培养落实,目标达成度高(95%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合格的目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分值上可以“三七”开。

总之,我们要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展示新的课程理念。

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我们将更深入地摸索和探讨。

附件: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见下页

(此文于2003年获国家级二等奖并在区级刊物发表)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评估内容分值得分

A级指标B级指标C级指标

教师的教①教育理念

坚持开放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坚持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坚持不断探索与创新。

10

②人文素养

教学中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气质表现佳(仪表体态等);能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能引导学生与他人、自然、社会和睦相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7

③教学思路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信息量合理,

全面、准确,体现单元要求;体现学科特色,课程开发利用意识强;作业布置适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实效(学生想学、会学);注意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课堂常规训练,注意读写姿势;指导学生的学法。

4

④学科功底

学科教学基本功扎实,能恰当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教师自身习惯与能力;创造性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的能力;知识传授准确无误。

3

⑤组织协调课堂活而不乱,课堂结构疏密有间,各环节衔接紧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3

⑥教学机智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控制自身不良情绪;善于发现学生,欣赏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

3

学生的学①学习时间一节课中,学生活动时间至少应超过三分之一。

15

②参与程度全员参与,分层反馈,自主选择。

学生举手答题率达80%以上,学生小组活动率达90%以上。

6

③认知水平发现式、探究式认知活动。

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能联系实际体验知识,感悟道理,思维活跃,活动有效。

10

④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气氛热烈,乐此不彼,情绪高涨。

情感多向和谐交流,形成良好氛围,达到教学共振。

5

⑤参与方式

学生参与方式多样。

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学习、动手操作或多种形式的混合。

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6

⑥参与品质

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能很好地与他人沟通;普遍具有问题意识,能质疑发问,勇于创新;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8

⑦参与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形成,能力培养落实,目标达成度高(95%以上的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合格的目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科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0

总分100

合作探究育人

黄娅琳

爱因斯坦说过:

“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立知识,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始于生疑,终于释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氛围―合作探究学习的源泉

实践证明,良好的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实用性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长期处于浓郁的乐学氛围之中,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使学生标新立异,充分张扬个性。

1、音乐渲染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

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开始配上音乐,教师再以激情饱满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了根据课文内容写的配词后,就激起了学生很想知道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接着学生迫不急待地翻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起了课文。

读后每位学生在小组里说出了自己从课文中读懂了哪些内容?

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可见,用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既培训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表演

皮亚杰曾说:

“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

’’游戏是激发儿童兴趣,满足儿童活动的心里需要,是充实完美地发展儿童人格的重要途径。

而课堂表演恰恰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好形式。

例如:

教《海底世界》这课后,学生主动要求表演,全班同学有的演的是课文中讲到的动物,有的学生演的是从课外书上知道的海底动物,还有的学生演的是海里的植物及矿物等,全班同学都有自己的角色,整个一个海底大家族。

他们在表演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自己怎样表演,说什么话。

可见充分利用课本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表演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越来越敢说敢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自主、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3、尊重、鼓励

当代心理学把尊重独立人格看作是人生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无法替代的基本心理需要,特别是儿童没有这种独立的尊重,不仅心理不能很好发展,甚至生理发展也要受到阻碍,故教学中教师要信任、爱护、鼓励学生,设置不同的情境因材施教。

为学生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如在课堂上多送给他们鼓励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行,太好了”等,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区,让他们从同伴和老师的评价中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消除他们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使他们在学习中能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没有心理阻碍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例如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其重点部份的学习主要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以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影响,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关系、扩大、充实探究学习的内容。

1、抓重点、挈领全文

首先是在学生自己选择方式读课文的基础上领悟课文内容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其后将自己悟出的内容说给小组的伙伴听,抓住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条主线为切入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为本,读中领悟

要想知道文中情味,非多朗读不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朗读能力尤为重要,要克服学生读不入目,读不入心的通病,做到“口诵心唯”,还要调动旧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情感积累、以求心领神会,有所收益。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自读、小组读、集体读等方式,强调读懂而不是“听懂”。

(1)感知——尝试初读:

通过自读、默读、自由组合读,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明白课文写的是景色、物产,

(2)理解——尝试研读:

通过读说出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归纳课文那些自然段写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你认为哪些内容有趣,为什么?

学在评读,议读中理解词语,在学习小组中交流,研讨海底的景色为什么奇异?

物产为什么丰富?

课文中的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儿?

说出理由。

同学间相互补充、评价,通过模仿海底动物的动作落、表演、完善对词语的理解。

3、拓展说      

叶老曾说:

“生活犹如源泉,表达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小学生活范围比较狭小,阅历浅,实践少,故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拓宽说的渠道,如学习了课文第3自然段中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时,老师引导学生从书中讲的海底的事物,引伸到学生生活中见过的烟化,桃花、葡萄等内容,说出总一分一总的一段话来。

经过片刻思考后,有的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好词句说出了一段优美的语言,学完课文后学生谈到,“海底的景物太丰富了。

我想如果在海底建造一个观摩台,很多人就可以到海底亲自观赏海底的景物,并能和动物们玩耍、嬉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参与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创新——提供合作探究的空间

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

潜能是通过磨练激发出来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学校、家庭尽可能的提供展示学生潜能的空间,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新颖思路应用赞扬的语气去热情鼓励。

这样,学生创新欲望的火苗、就会借教学鼓励的春风越燃越旺,逐步形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良好课堂气氛。

1、课堂上提供创新的空间

思维只有在碰撞中才会拼发出耀眼的火花,课堂上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多,有引疑、质疑,延伸想像等。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基础训练中的续编故事。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想像编出的故事结尾各不相同,而且新颖。

特别是其中有一个问题,狗熊做的裤子大象能穿吗?

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争议。

大部分学生说狗熊按自己的身材做的裤子,大象是不会满意的。

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另外有几个孩子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说:

“我认为大象会满意,因为狗熊那么热情的帮大象。

大象怕伤害了狗熊的自尊心,一定会说满意的。

再说它不能穿,它的孩子可穿啊!

”结果课堂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场面。

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拓宽了思维空间。

2、课外提供创新空间

人类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什么都感好奇的少年儿童表现更加突出。

故我们可将孩子的创新才能拓展到课外的各个角落。

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参加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家中与父母合作利用废品动手做有创新的手工作品,还可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知识引伸到课外的阅读教学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

也可充分调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四、育人——合作探究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除了具有工具性,而重要的是人文性。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在教学中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江总书记曾指出:

“以德治国”,强调了育人的重要性。

而作为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那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呢?

1、文道统一,全面育人

教学中老师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从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还要注重从小重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的教育训练,教材中的领袖、革命家、优秀教师、科学家、英雄等都是儿童学习的榜样,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心,学会求生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教书育人,习作炼人、人品文品统一的精神。

例如我们在学习了古诗《古风》后,孩子们通过看图学文后讨论开了。

(1)学生说学了这首诗后,我们十分痛恨剥削者,同情劳动人民。

更加珍惜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

(2)看了这幅图,我们想劝告剥削者,别再这样欺负劳动人们,没有他们,我们会被饿死的。

3)我想对受剥削的劳动人民说:

你们要挺起腰杆做人,要起来反抗他们,番身做主人等。

学生的话语越来越激昂,可见他们通过学课文,又一次受到了思想教育。

2、开展实践活动引导育人

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育人外,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悟出真理,明辨事非。

如我带他们到校外花园春游。

看到花园的花草如此美丽,我引导他们自编自演童话。

他们演出的童话叫《春天的故事》,有的孩子演小草,小树,内容是有一个学生放学到花园踏花草,摘小树,花草小树对他进行了帮助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他和花草树木成了亲密的好朋友,他们演的是那样认真、投入,迎来了周围观看的人们的热列掌声。

可见,语文教学不正向丁有宽老师所学的那样,“能力是根,育人是本吗?

总之,老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的结合,重视学习中的合作,探究、育人的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不断地探究学语文、用语文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此文于2002年获国家级二等奖)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初探

张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加快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复兴的大业。

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质性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而愈来愈明显地显露出来:

“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

而这些问题的在学校教育集中反映为:

“社会越来越进步,学生越来越难教,老师越来越困惑。

”我们试想:

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说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很难想象,他的一生会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问题及教师的困惑,笔者认为,最根本的症结应是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给21世纪的基础教育拨开了迷雾,指明了方向。

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

我在这次课程改革的宏大工程中,有意地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进行探索,以期与有志于这项工作的同仁商榷。

一、何为“自主学习”?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