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186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docx

第三章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内容

要求

考纲解读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1.从近几年的高考考点分布知道,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准确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意义,能否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和受力分析解决运动和力的问题;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方法和原理.

2.高考命题中有关本章内容的题型有选择题、计算题.高考试题往往综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进行考查,考题中注重与电场、磁场的渗透,并常常与生活、科技、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相联系.

3.本章是中学物理的基本规律和核心知识,在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仍将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考查和要求的程度往往层次较高.

超重与失重

实验: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纲解读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会分析实际问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会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在实验室中用实验验证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 ABD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规律,反映的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规律,而自然界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A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是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故C不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必须有力的作用,所以B、D正确.

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关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产生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效果会相互抵消

答案 AC

解析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力的性质一定相同,由于二者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故A、C对,B、D错.

3.[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

答案 BD

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错误,B正确;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正确.

4.[对惯性的理解]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D.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

答案 D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A错误;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大小及运动的时间无关,B错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失去的不是重力,更不是质量,而是物体对悬挂物或支持物的弹力为零,C错误;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由于它的质量小,即惯性小,D正确,本题答案为D.

考点梳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3.惯性

(1)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误区提醒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误认为惯性消失了.2.速度越大,误认为惯性越大.3.误认为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

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小巧美观的冰箱贴使用广泛,一磁性冰箱贴在冰箱的竖直表面上静止不动时,它受到的磁力(  )

A.小于受到的弹力

B.大于受到的弹力

C.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和受到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

6.[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我们都难以忘记刘翔那优美的跨栏姿势.在他跨越栏架的过程中(  )

A.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对脚的支持力大于脚对地面的压力

B.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支撑脚离地后,他还受到向前冲的力,以至于能很快地通过栏架

D.运动到最高处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方向沿水平方向向前

答案 B

解析 刘翔在跨越栏架的过程中,支撑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对脚的支持力等于脚对地面的压力,脚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地面受到向后的摩擦力,脚离地后,他只受到重力作用,做减速运动,故B正确.

方法提炼

1.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2.判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时,若为

的关系,则为相互作用力;若为

的关系则为平衡力.

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揭示了力的本质

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例1

 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只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惯性定律与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

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时其惯性也越大

解析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也可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A项错误.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项正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C项错误.虽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惯性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项错误.

答案 B

用惯性解释运动现象的思路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相关的运动现象,如人乘车时的前倾后仰、跑步时

的跌跟头、用铁锤钉钉子等,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思路是:

(1)明确要研究的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2)确定外力作用在此物体的什么位置,物体在此位置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

(3)由于惯性的原因,物体上没受力的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

(4)物体的不同部分运动状态不同,引起了惯性现象的出现.

突破训练1

 在水平路面上有一辆匀速行驶的小车,车上

固定一盛满水的碗.现突然发现碗中的水洒出,水洒出

的情况如图1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图1

A.小车匀速向左运动B.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加速

C.小车可能突然向左减速D.小车可能突然向右减速

答案 BD

解析 原来水和小车相对静止以共同速度运动,水突然向右洒出有两种可能:

①原来小车向左运动,突然加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故相对碗向右洒出.②原来小车向右运动,突然减速,碗中水由于惯性保持原速度不变,相对碗向右洒出,故B、D正确.

考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1)“三同”:

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

(2)“三异”:

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

(3)“三无关”:

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

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

对应名称

比较内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一对平衡力

不同点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依赖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叠加性

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

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

力的性质

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性质不一定相同

相同点

大小、方向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2

 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榔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解析 榔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和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大小一定相等,但相同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效果往往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从效果上去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突破训练2

 如图2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图2

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C

解析 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均作用在小球上,且等大反向,是一对平衡力,A、D错误,C正确;小球对细绳的拉力与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B错误.

11.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用“转移对象法”进行受力分析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一定等大反向,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出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

例3

 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

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3所示,已知环

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

压力大小为多少?

图3

解析 环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其受重力mg和杆对它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对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

故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其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N及环对它的摩擦力f′.

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

N=f′+Mg=f+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弹力大小,则N′=N=f+Mg

答案 f+Mg

突破训练3

 如图4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一人站在地上,肩上

扛一质量为M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

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图4

B.(M+m)g-ma

C.(M+m)g+ma

D.(M-m)g

答案 B

解析 对竿上的人受力分析:

其受重力mg、摩擦力f,且有mg-f=ma

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受力分析:

其受重力Mg、摩擦力f,方向向下、支持力N,且有Mg+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N=(M+m)g-ma,B项正确.

高考题组

1.(2012·新课标全国·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 AD

解析 物体的惯性指物体本身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或者说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选项A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B错误;行星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而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选项C错误;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一直运动下去,选项D正确.

2.(2011·浙江·14)如图5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

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

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图5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答案 C

解析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A错误.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选项B错误.设绳子的张力为F,则甲、乙两人受到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均为F,若m甲>m乙,则由a=

得,a甲

at2得在相等时间内甲的位移小,因开始时甲、乙距分界线的距离相等,则乙会过分界线,所以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故选项C正确.收绳速度与“拔河”比赛胜负无关,故选项D错误.

模拟题组

3.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

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这是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

C.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小时,速度却可以最大

答案 D

解析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本题答案为D.

4.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

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

相反方向拉动,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6所示.观察分

析两个力传感器间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图6

以下实验结论(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答案 ACD

解析 由题图可知:

两个力传感器间的相互作用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A、C、D正确.

5.如图7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刹车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

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

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

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图7

向和运动状态是(  )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B

解析 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当小球在虚线位置时,小球、车具有向左

的加速度,车的运动情况可能为:

向左加速行驶或向右减速行驶,

A错误,B正确;当车匀速运动时,无论向哪个方向运动,小球均处

于竖直位置不摆动,C、D错误.

(限时:

25分钟)

►题组1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伽利略认为如果完全排除空气的阻力,所有的物体将下落得同样快

C.牛顿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亚里士多德根据理想实验推出,若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答案 D

2.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

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理想实验有

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1所图1

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答案 ②③①④ B

解析 本题再现了伽利略理想实验法,即在可靠的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外推,将实验理想化,并符合物理规律,得到正确结论.其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其中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D

解析 物体的速率不变,不一定是速度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而速率不变,所以选项A错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就是变加速运动,故B错误;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将做减速运动,但如果合外力大小是变化的,则做的是变减速运动,故选项C错误;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因为位移是矢量,包含了大小和方向,故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D正确.

►题组2 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

4.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

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

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

答案 C

解析 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原因是功率变大了,但惯性不变,选项A错误;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原因是子弹具有的动能过小,但惯性不变,选项B错误;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列车的质量改变了,当然它的惯性也就改变了,选项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的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5.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车时发现,车厢的双层玻璃窗内积水了,列车进站过程中,他发现水面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

答案 C

解析 列车进站时要刹车,速度减小,而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较大的速度,所以水向前涌,液面形状和选项C一致.

6.如图2所示,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

桌面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若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

B.若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图2

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

D.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

答案 BC

解析 列车加(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原速率)不变,相对于车向后(前)滚动,选项B、C正确.

7.抖空竹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最早的空竹是两个如同车轮的

竹筒,中间加一个转轴,由于外形对称,其重心在中间位置,初玩

者能很好地找到支撑点而使之平衡.随着制作技术的发展,如图3

所示的不对称的空竹也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大多是塑料制成的,图3

也有天然竹木制成的.关于抖空竹,在空气阻力不可忽略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竹启动前用绳子拉住提起,要保证支持力和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B.空竹的转动是依靠绳子的拉动,绳子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越小越好

C.空竹抛起后由于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在空中受重力和惯性作用

D.空竹从抛起到接住,转速会减小,表演时还要继续牵拉绳子使其加速转动

答案 AD

解析 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空竹启动前用绳子拉住提起,此时要选择恰当的位置,保证支持力和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否则空竹就要翻倒从绳子上落下,选项A正确;空竹的转动是利用绳子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使其转动,因此绳子选用比较粗糙、摩擦力比较大的比较好,选项B错误;空竹抛起后由于惯性而继续向上运动,在空中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空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越来越小,然后下落,选项C错误;空竹从抛起到接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转速比抛出前减小,因此表演时还要继续牵拉绳子使其加速转动,选项D正确.

►题组3 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区别的考查

8.消防员用绳子将一不慎落入井中的儿童从井内加速向上提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对绳子的拉力

B.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儿童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绳子对儿童的拉力大于儿童的重力

D.消防员对绳子的拉力大于儿童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