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220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docx

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阅读专项速递:

古代诗文阅读-诗歌艺术手法赏析1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题实际是分析诗中情感,〝恨〞的对象在〝天涯〞,联系下文中的〝月〞〝心里事〞,可知此〝恨〞应为思念远方亲人的怅恨之情。

(2)明说山月不知心里事,实喻自己的事无人懂;什么心事?

对月怀远,乃天涯之思。

山月既让游子思乡,也让闺中怀人。

第二句中的〝空〞字再次点染了主人公的心事,花谢花飞,年华渐老,而游子不归。

落花看似无意,却徒惹女主人公唏嘘。

无论是夜晚望月,还是白昼看花,又都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

根据两句诗中富有意蕴的意象可分析出女主人公的形象。

(3)结尾句看似只写景,实那么景语即情语也,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是古诗词常用手法。

碧云摇曳,喻心情变化,据前四句可判断出主人公心情的波动和低沉。

答案: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一边是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云朵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

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 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干要求简析颔联中的〝空〞字,考生答题要先解释词义,看是否运用表达技巧,然后再把这一词义放回原句中整体解读,看描绘出怎样的图景或呈现怎样的情境,最后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达到的艺术效果。

(2)此题题干包含两问,第一问是全诗的思想情感,第二问是简析表现情感的两个意象,考生容易因直接分析意象中的情感而没单独回答第一问而失分。

尾联初句〝催归催得谁归去〞,明显地表露出诗人的思乡难归之情;诗中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景象有〝蜀魄〞〝贪夫〞〝远客〞〝锦水〞〝残花〞〝楚天〞〝月〞,考生任选其中两个,结合包含所选意象的诗句来分析情感即可。

答案:

(1)〝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例如:

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任选其二即可)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①莳(shì)未匝:

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步:

指出运用的表达手法),把〝笠〞比作头盔,把〝蓑〞比作铁甲,(第二步:

指出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形象生动,化板滞为飞动,暗示了天气的恶劣、插秧(农事)的繁忙紧张,表现了农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步:

分析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杨柳枝词①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枝柳,长庆②二年春。

【注】 ①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

②长庆:

唐穆宗年号,公元822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者表现对柳的痛惜和人才埋没的感慨。

通过描写柳的丰姿可爱和无人可属(无人赏识)尽显凄凉之情。

后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的感慨。

诗人以牵马临风立于老树之旁的凄清图景表现了这一情感。

(2)前者主要是咏物抒怀,通过写柳的繁茂、生机横溢、轻盈袅娜等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无人赏识、对人才不重视的感伤之情。

后者主要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半朽老柳历经沧桑之态表现感伤之情。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假设个③书生万户侯?

【注】 ①钩:

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

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

③假设个:

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南园»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答案:

«马诗»借物抒情(第一步),写出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第二步),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第三步)。

«南园»直抒胸臆(第一步),连用两个反问句(第二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快淋漓(第三步)。

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词景的描写与结尾情的表达相一致吗?

请依据词意鉴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拟人。

〝自语〞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写出随风吹落的破碎窗纸,沙沙作响的情状。

不一致。

前面写的是荒凉破败之景,对结尾〝万里江山〞起反衬作用,突出诗人心怀祖国河山,尽管现实残酷仍不坠壮志的宽阔胸怀。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

(1)小题考查〝悠悠〞的水面这一景象特点,在内容上表达了什么,触发诗人或读者怎样的心理感受,然后考虑在形式上起到什么作用,这样思考,才能使作答准确、全面。

(2)小题要求分析后两句诗人情感上的变化,应当确认是哪种情感发生的变化,而分析过程正是借助诗句意义加以证明的过程。

答案:

(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

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迴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台城

韦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从整体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且要求考生从整体着眼。

从小注可知诗人身处晚唐,因为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此时诗人凭吊台城古迹,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

答案:

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古讽今。

诗人身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昔日繁华荡然无存,如梦一场,诗人凭吊台城古迹,见霪雨霏霏,野草丛生,悲鸟空啼,六朝繁盛无处找寻,只有柳烟笼堤,这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的昔盛今衰,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雨雪曲

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①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②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注】 ①高阙:

指长城两边的山。

②节旄: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此指唐军旗帜。

(1)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雪像胡地的风沙一样茫茫一片,冰像月亮一样明亮,描绘了一幅满地冰雪、天寒地冻的深秋边塞景象。

(2)①对边关将士的同情;②对边关将士功名不被天子所知的不平。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这首诗的末句〝微吟寄短愁〞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末句卒章显志,表达思乡之情。

首联写漂泊在外的凄苦,颔联写餐风露宿的艰辛,颈联写〝落叶〞引发乡愁,最后一句点明主旨,表达归乡无期的愁苦。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

试问上片表达了什么事?

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情之中,亦表达出友人的深情厚谊。

〝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以乐景写哀情。

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以上两首诗都是写雨景,说说这两首诗写的雨景有什么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西楼»主要写雨前景,«城南»那么写雨中景和雨后景。

(2)对比。

暴雨过后,昔日绚丽似锦的桃花、李花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已经零落殆尽;而惟有青草,不仅未被摧毁,反而翠绿欲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诗人通过雨后桃花、李花与青草的对比,烘托出青草的顽强生命力。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早行

黄庭坚

失枕①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姜,占斗②。

辫西东。

害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 ①失枕:

失眠。

②占斗:

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

斗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

(1)这首诗题为〝早行〞,诗中是如何表达〝早行〞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

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首联写诗人辗转难眠,迷糊间忽然惊醒,发现人们还在睡梦之中;颔联的〝闻鸡〞〝占斗〞等词语的运用,以及颈联的早露湿辔、晓风觉寒等描写,都充分表达了旅人行路之早。

(2)第一问:

这首诗看似单纯地在叙事、写景,其实将情感含蓄地蕴含在事与景中,寓情于事,寓情于景。

第二问:

诗人的感情有变化。

本诗前三联以诗人于〝人家半梦中〞而早起上路,晨鸡啼鸣,路径昏暗难辨,以及〝湿辔〞之凉与〝衣单〞之寒等描写寓情于事,写出了诗人早行的孤寂、清冷与寥落之感;尾联那么写秋阳初上,染红了旅途的丛林,以〝弄〞、〝吐〞字活绘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色调由冷转暖,表现了诗人因爱秋日晨景而心情转向愉悦。

16.(2019年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

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晋文公为使他出山,命人焚山,他最终坚持不下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抓住首联两句深入分析,首句写桃李之笑,次句写荒垅生愁。

二者形成对比,互为反衬,应抓住这一特点。

同时〝桃李笑〞也是拟人手法。

(2)高中教材中有«齐人有一妻一妾»,学生容易答出。

回答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抓住关键词语〝贤愚〞〝谁是〞〝共一丘〞,并联系注释①,进行深入思考。

答案: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

(2)题。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六出玉盘金屈卮①,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②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醵③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 ①卮:

酒杯。

②水沉:

沉香木。

③酴醵(túmí):

花名。

(1)这两首诗共同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晶莹澄澈(冰清玉洁),幽香弥漫。

(2)同:

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水仙花如〝玉盘〞〝玉肌〞,表现了水仙花花瓣的晶莹澄澈之美。

异:

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用〝自信高群品〞,敢于〝与江梅相并时〞表现花的清香。

②第二首那么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水仙花与酴醵、寒梅对比,衬托水仙花的幽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