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774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讲读课文。

前两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后一篇是两首咏物诗,分别通过不同的表达方法,形象地描写了大自然景物的动人情景,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寄托了自己的情志。

在表达特色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对景物的细致刻画,抒发情感即“情景交融”。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优美句段,学习咏物抒情法,我们又增选阅读《白杨礼赞》、《梅花》、《竹石》、《马诗》几篇相关的文章,用以加深对“咏物抒情”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玉琢冰雕、生生不息、数世同堂、韧性、微风乍起、融洽、奉陪、千锤万击、若等闲、清白、清气、满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并在习作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赏析并理解背诵课文重点段落,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

3.学习并了解作者“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感受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感受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激励学

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激发学生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5.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随堂小练笔;并拓展阅读《白杨礼赞》、《梅花》、《竹石》、《马诗》,积累语言。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需6课时

四、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课前能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能根据预习单完成基础知识的练习.学习过咏物抒情的散文及托物言志的古诗,所以,本单元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扎实地学、愉快地学”。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相结合形成新的整合模式:

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深入研究学习;拓展练习,处理、内化信息等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致力于帮助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真正体现“学——练——用”的有机结合。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自主预习课

“单元导读”课

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词,初步理解新词并试着运用。

2.读熟课文,背诵古诗,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单元主题。

1.单元导读,明确目标。

2.认读字词,相机正音。

3.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4.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第二课时

 

18《广玉兰》

 

“品读感悟”课

 

1.抓住“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中心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理清层次,感知详略得当。

2.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在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诵读悟情、品析语言等学习方法中,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读通感知,理清脉络理清层次,感知详略得当。

3.阅读品味,感悟语言感知作者细致描写,借景抒情。

4.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5.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6.交流习作,加深咏物抒情的认识。

 

第三课时

 

19《夹竹桃》

 

“读写结合”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夹竹桃的段落和语句,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

3.继续推进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学习本课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把自己由眼前植物产生的想象写进去。

1.实物展示,谈话导入

2.品读课文

(1)自读自悟,感受韧性学习反衬写法

(2)想象画面,体会幻想

引导学生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小练笔.

3.拓展延伸,体悟升华 

4.运用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第四课时

 

古诗《石灰吟》

 

“方法指导”课

1.反复诵读古诗,读出节奏、音韵,读出意境。

抓住“若等闲”感知“石灰”的特征;抓住“粉骨碎身全不怕”感受诗人坚定的情怀。

2.研读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白”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初步阅读,感知诗意。

(1)知诗人,解诗题。

(2)反复读,出韵律。

2.抓词语,明诗意。

3.把握诗蕴,品读赏析。

感受情怀

4.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白”入手,弄清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5.拓展诵读写梅花的诗作,合作探究“梅花”这一“意象”的内涵

 

第五课时

 

古诗《墨梅》

 

“方法实践”课

1.仿照学习《石灰吟》的学习方法,阅读本首诗。

抓住“淡墨痕”感知“墨梅”的特征;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感受诗人淡泊的情怀。

2.继续推进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抓住“清气”初步感知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3.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初步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1.初步阅读,感知诗意。

(1)知诗人,解诗题。

(2)反复读,出韵律。

2.抓词语,明诗意。

3.把握诗蕴,品读赏析。

感受情怀

4.体会古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从“清气”入手,弄清诗中“意象”和“情感、志向”之间的密切联系。

5.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学习借助“意象”读懂古诗的方法。

赏析《竹石》、《马诗》这两首诗。

 

第六课时

 

单元回顾拓展

 

“回顾提升”课

1.展示和复习本单元积累描写事物好词好句好段和课外的经典文章、诗词《白杨礼赞》、《梅花》、《竹石》、《马诗》,并积累语言。

2.回顾作者“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巩固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3.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1.采用“以藤串瓜“的方式对本单元课文进行总结回顾。

2.回顾作者“咏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巩固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

3.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4.课堂拓展小结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字词,初步理解新词并试着运用。

2.读熟课文,背诵古诗,初步把握课文大意,感知单元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新词并试着运用,读熟课文,背诵古诗。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单元主题。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练习正确熟练地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课文句子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困惑的地方做出标记。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3.搜集有关广玉兰,夹竹桃等课外资料。

教师:

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目标

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本单元三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课本又为什么把这三篇课文编排在了同一个单元呢?

预设:

《广玉兰》这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行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古诗两首》均是咏物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头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

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本组课文围绕着“托物言志”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二)认读字词,相机正音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漾琢涵绽榆锈凄蛾砚

蕊婴茎熏藻乍焚

(1)自由练习读

(2)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3)同位之间互相检测。

2.认读词语。

(1)出示:

榆叶梅花蕊铁锈荇藻飞蛾墨痕乾坤

玉琢冰雕洁净高雅含羞待放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团锦簇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数世同堂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毫不含糊无不奉陪生生不息

绽放熏透荡漾凄清内涵洗砚微风乍起迫不及待

(2)自由读,同位互读。

(3)指名读。

(4)交流:

横着看每一行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第一行:

事物名称。

指导读准音,重点指导“铁锈”、“花蕊、”“墨痕”的读音。

第二、三行:

形容事物美的词语。

叶影参差中的“参差”是多音字,重点指导学生读正确。

“玉琢冰雕、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第四行:

赞美了事物的品质。

指导结合语境来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第五行:

指导结合语境来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熏透”,指导读准平翘舌音以及前后鼻音。

(5)全班进行齐读。

3.师小结: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培养书写习惯。

出示刚才认读的生字,指导学生说出生字的易错点,争取把字写正确、规范。

(师

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进行范写指导。

漾琢涵绽榆锈凄蛾砚

蕊婴茎熏藻乍焚

1.再次认读,识记字形。

2.认真观察,想想怎样才能把这几个字写得不仅正确规范,而且美观漂亮?

3.在学生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范写加以强调:

4.学生练写,组内互评。

5.展示评价,把不满意的生字再写一遍。

(四)朗读课文,理解词语

1.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课前读了几遍,做到正确、流利了吗?

把自己认为难读

的句子再练一练,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2.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预设一:

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一颗种子就能孕育一个——新生命,那缀满了种子就能孕育——无数的新生命,这就是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齐读——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我们对广玉兰的喜爱。

指导试背:

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们怎能不把他留在心间。

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着背一背。

当然如果你能背上整段文字,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自由地练一练吧。

预设二:

快速浏览《广玉兰》第3节,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请边读边想:

你看到了哪些形态的广玉兰花?

能分别选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吗?

(相机师生共同板书:

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开过的)

请四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描写这四种形态的的花的语句,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广玉兰花呢?

把你最喜欢的这一种形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预设三:

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想到自己坎坷的经历,看着这坚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读: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练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后齐读。

(“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  

第二句: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    

从这句话里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     

“无日不迎风吐艳”是什么意思?

(边叙述边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为什么不说每天都迎风土艳?

(哦,双重否定,语气更加强烈,更能体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不管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环境,夹竹桃都始终如一,迎风吐艳。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

你能读好它吗?

要读出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坚强)各自练读,男女生分读。

预设四:

朗读课文《石灰吟》

指导学生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重点理解“千锤万击”、“焚烧”、“若等闲”等词语意思。

用“增、删、调、补”的方法读懂诗句。

(1)逐字逐句理解,难以理解的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锤:

敲打。

击:

撞击。

若:

好像。

等闲:

平常事。

人间:

人世间。

(2.)把省略的词语补充进去,调整词语顺序,逐句说说句子意思。

(3)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师启发想象:

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作者见此情景有什么表现,会怎样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指导朗读。

(用高亢、赞美的语调来表明诗人的坚贞、高洁的志向。

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小结并尝试背诵。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感受,困惑的地方做出标记。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广玉兰形态各异顽强的生命力

赞美、喜爱夹竹桃韧性可贵幻想

古诗两首托物言志

吴林中心小学边常青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课《广玉兰》

一、教学目标:

1.抓住“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中心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理清层次。

2.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在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诵读悟情、品析语言等学习方法中,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在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诵读悟情、品析语言等学习方法中,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喜爱之情。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

利用早读时间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诗歌导入,总体感悟美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诗歌(指名读)。

她幽香清丽、洁净高雅她玉琢冰雕、生生不息

她的美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含羞待放是她的甜柔

挺立枝头是她的刚劲终年不败是她的豪放

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向世人展示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她就是广玉兰!

下面我们先睹为快,去欣赏一下。

(课件展示广玉兰娇美的身影)

3.看来,大家都陶醉在广玉兰曼妙的风姿里了!

谁来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4.过渡:

作者也很喜欢这样美丽的广玉兰,找一找课文哪句话直接表达了喜欢之情?

其实不仅仅是这句话,整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品味出这种浸透纸背、浓得化不开的情感。

(二)读通感知,理清脉络层次

1.通过读课文,广玉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具体描绘广玉兰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这样,文章就可以分为几部分?

3.质疑:

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提炼重点问题。

4.小结过渡: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课文,走近广玉兰,用心去感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阅读品味,感悟语言

 1.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作者赞美广玉兰的词语。

(板书:

洁净高雅)

2.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读懂了广玉兰洁净、高雅的特点?

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

(1)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来写玉兰花的?

(色彩、质感)

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色彩?

(纯白、淡淡的青绿色)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质感呢?

(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

这些词语确实体现出了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

(2)作者连用两个“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说它吧……又……”的句式,这是什么样的手法?

(排比)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广玉兰的赞美、喜爱之情,你们喜爱它吗?

带上你的喜爱之情去读一读。

(指读、齐读)

3.引读:

纯白中,带有点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又是那样柔韧而有弹性,这就是作者眼中的广玉兰,因此,作者觉得(生读)“只凭几个……全部内涵的。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

广玉兰如此纯洁、幽香,在五六月份开花的季节里,让我们走近它,好好地欣赏一番。

4.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节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并且完成填空:

(出示)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1)交流填空题。

(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形态的花?

找出有关句子,好好地读一读。

(3)分别让四名同学朗读语句,并且理解句子,进行指导朗读。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引导学生抓住“含羞待放”“碧绿”“鲜嫩可爱”等词语体花苞的美丽可爱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过程:

出示句子——圈划词语——图片欣赏——感情朗读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连小蜜蜂都急切地来采蜜了,可以足见广玉兰花实在是十分地幽香。

让我们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

(过程同上)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这里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比喻)为什么把广玉兰比作婴儿的笑脸?

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婴儿的脸,你抚摸过吗?

什么感觉?

(洁白、柔嫩)

婴儿的笑脸看过吗?

什么感受?

(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那盛开的广玉兰花给人的感受也是如此。

请你好好读一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

”(看图欣赏玉兰花的花蕊、种子)

广玉兰花虽然凋谢了,但她并没有就此衰败,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用充满快乐、充满希望的心情朗读好这段文字。

(4)引读“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在文中的意思,感受广玉兰花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板书:

生生不息)

(5)配乐范读,学生静听,想一想你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些什么?

(6)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齐读。

过渡:

好花还需绿叶扶,那广玉兰的叶子又有什么特点呢?

5.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找一找叶子特点的句子。

(1)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

)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

充满活力)(板书:

终年不败)

(2)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

(第5自然段)从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把它当作人来写)

(3)那课文有没有把它叶片的形状描写清楚呢?

(齐读有关语句)

(4)写广玉兰就写广玉兰,为什么还要写叶子呢?

(指名说)

(5)学生齐读:

“有了它的衬托,玉兰花便显得格外皎洁、格外清丽了。

(6)是呀,红花还要绿叶衬。

6.总结。

(四)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这么美的文字,光读好还不够,我们还得把它作为宝贝永久珍藏。

我们试着背一背。

学生交流背得快的方法。

(边想象画面边背,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列提纲背诵)

生生不息

1.作者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得到?

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它已长成尽两寸长的圆茎。

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远远望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密集油亮的叶子终年不败,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

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点着自然。

2.齐读广玉兰生命力旺盛的句子。

3.小结:

难怪作者说,我爱……更爱……

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品读赏析

(五)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我们真要好好感谢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如此纯洁、高雅、生命力旺盛的广玉兰花。

现在,让们再完整地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为什么能把广玉兰写得这么富有神韵呢?

2.交流后小结:

仔细观察,描写细腻,运用修辞,表现特点,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3.学习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

让我们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细致观察喜欢的一种花,仿照课文第三、四段话,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写出这种花的特点。

4.交流习作,加深对咏物抒情的认识。

(六)课下延伸

像《广玉兰》这样咏物抒情的文章很多,课下搜集一两篇和同学交流,加深对这类文章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花瓣 高雅洁净

 广玉兰  形态 姿态各异喜爱

      绿叶 终年不败

 

咏物抒情

 

第三课时读写结合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夹竹桃的段落和语句,感受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

3.继续推进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学习本课由眼前景物产生合理想象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把自己由眼前植物产生的想象写进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想象,理解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播放夹竹桃视频,放松心情,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带着你们听听音乐,赏赏花,好好享受一下我们的语文生活。

(播放夹竹桃视频文件)

2.你们刚才看到的那些美丽的花,知道是什么花吗?

(夹竹桃)(板:

夹竹桃)

知道为什么叫它夹竹桃吗?

3.引导:

细心的同学刚才欣赏夹竹桃时可能发现了它的叶子像哪种植物的叶子?

(竹子)花像哪种植物的花?

(桃花)也就是说它兼有竹子和桃花的特点,介于竹和桃之间,所以人们送它一个非常优雅的名字——夹竹桃。

下面就让我们做客当代作家季羡林先生花园一般的小院,认识夹竹桃,了解夹竹桃,欣赏夹竹桃吧。

4.齐读课题

二、总览全文,引出中心

1.要求学生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强烈表达作者对夹竹桃情感的一句话——“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2.(课件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指导学生读句。

3.用心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给人许多的幻想。

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住重点,感悟妙处

组织交流时,先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

当学生交流到相关内容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