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7856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docx

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

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

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要去哪呢?

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板书:

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

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

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

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

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交流:

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

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

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

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

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

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

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

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

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实录

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

第一课时 

师:

同学们好,快乐的暑假结束以后,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同学了,请大家把我们的新课本打开,翻到第二页,这儿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呢?

 

生1:

图上画的是小朋友在学校里读书. 

师:

这所学校可真有意思,请你再仔细看看图,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意思?

 

生1:

我看到了学校旁边的大树上有一个大铜铃,我们学校可没有这个大铜铃。

生2:

学校的小山坡旁,有许多小动物呢!

 

生3:

在教室里,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装,可好看了。

师:

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装,是在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你们知道吗?

我们中国是一上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我们汉族之外,你这知道有哪些民族呢?

 

生1:

我知道有蒙古族和维吾尔族。

 

生2:

我还知道有苗族和壮族。

 

生3:

我这知道有白族。

 

师:

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呀,同学们,其实我们图上画的就是一所民族小学。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一课,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我们的民族小学 

师:

老师想先请大家自学课文,平时你们在自学课文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呀?

 

生1:

我有一个自学的好方法,如果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可以看看后面的拼音,多读几遍。

生2:

我还可以把自然段的序号写好。

师:

是啊,这些方法都很好,你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自学课文。

 

学生们自学课文。

 

师:

大家自学的很认真,词语会读吗?

我们一起来认真地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傣族、坪坝、阿昌族、德昂族、摔跤。

 

师:

读得很正确,同学们,在这些词语当中,你觉得读音上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

 

生1:

昌字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很大家跟我读一读,昌,阿昌族。

师:

还有要提醒的吗?

 

生2:

德昂族的昂也不容易读好,请大家跟我读一读,昂,德昂族. 

师:

摔跤的摔,虽然不是生字,但在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它是翘舌音,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吧!

 

生齐读:

摔,摔跤 

师:

很好这些词语当中,它们的意思你都明白了吗?

 

生1:

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坪坝,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师:

坪坝呀,就是山里的一块平地,这是一种方言,清楚了吗?

 

师:

还有谁有问题呀?

 

生2:

我知道傣族,傣族的人民能歌善舞,还有一个传统的节日,是泼水节,可阿昌族,德昂族,我倒没有听说过。

 

师:

你们想知道这些少数民族是怎样的吗?

请在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看《资料袋》,《资料袋》里有许多少数民族的图片。

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搜集过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了,请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1:

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纳西族,纳西族的人民在绘画和剪纸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而且他们的人民也是能歌善舞的 

生2:

我还要来介绍一下景颇族,景颇族的人民风纯朴,直爽,是一个少有的民族,景颇族的归女善编制,能够编制出数百种彩色花纹。

 

师:

说得可真好呀,还有谁来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3:

今天,我还为大家带来了三个可爱的小娃娃呢,你们看,最右边的是就是我想介绍的德昂族,德昂族原名叫奔龙族,他们有许多节日,如泼水节、关上节、开门节等,中间这一个是布依族的小朋友,最左边是一个苗族的小姑娘。

 

师:

你在课前搜集资料可真认真呀,刚才同学们弄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课文也要读正确,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两个人轮流读。

 

生:

自由读课文。

 

师:

刚才大家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生:

4个。

 

师:

那么就请你们中间四位同学轮流来读一读课文吧。

 

生:

四人轮流读课文。

 

师:

课文读得很正确,还有小朋友想来评价一下。

 

生1:

听了大家读课文,觉得赵悦读得非常有感情,而且声音很响亮。

 

师:

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声音的确要响亮 

生2:

要想要来表扬一下王一伟,他读的课文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他读得非常的认真,非常的好 

师:

能够发现同学的优点,你也很不错 

生3:

我想来表扬一下我自己,因为我觉得我这一段读得非常的流利。

 

师:

你很有自信心,同学们的课文读得很正确,接下来我们还要写生字呢。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儿有很多词语,当中带有很多我们要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坪坝,穿戴,招引,蝴蝶,铜钟,粗壮, 凤尾竹,孔雀舞。

 

师: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四页,看看书上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觉得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

我发现坪坝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都是提土旁的,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

这么多生字当中,你们觉得特别注意哪些生字呢?

 

生2:

我觉得舞字特难写,舞字上面有四竖,就是四只小天鹅,手拉手在跳舞,中间一横特别长,像是舞台, 

师:

这个字的确很难写,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来写一写吧。

 

师范写舞字 

师:

还有谁想要提醒大家的呢?

 

生1:

我觉得戴很难写,笔画很多,笔顺也要注意。

 

师:

你提醒的也很好,这个字也看老师来写一写吧。

 

师: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生字吧,请大家打开本子,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写完以后,还可以把写翻到165页,把词语表中的词语认真地抄写一遍,开始吧。

 

生写生字。

 

师:

同学们写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生:

再见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

教学本课时我巧用体验、移情朗读。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

“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

如何引导呢?

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

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

我马上提议:

“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

”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

接着,我又让在座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黑板(板书:

孔子)谁来谈谈你对孔子的了解?

(学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孔子的名言?

(生汇报)同学们很善于积累,如果能将名言落实到你的学习和生活中那就更了不起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资料袋中对孔子的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板书:

拜师)齐读课题。

课题为什么用“拜”师呢?

《说文解字》说,“拜,首至地也。

”请带上动作读课题。

孔子拜谁为师?

关于老子,同学们了解什么?

(老子名聃,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所著的《道德经》对后人影响很大。

老子学问渊博。

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读课文

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展示朗读

(抽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听他们哪里读得好,哪里还不够好,记下来。

3.朗读评价

谁来交流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重点读准本课的生字兼、毫、差、授、佩)同学们,‘佩’在课文中组什么词?

三、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抓住中心句,感悟主旨。

佩服,请同学们自己从课文中找出佩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他们的什么品行值得世人敬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班级交流: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可以看出孔子虚心好学,板书:

虚心好学)

2.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孔子拜师艰辛的词。

(日夜兼程、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老师板书这两个词,要求学生边观察边书写。

这些词语都写出孔子在拜师路上遇到很多困难。

听——(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声)

师引:

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会怎么做?

又是风来又是雨,孔子你停一停,好吗?

天黑了,孔子你停一停,行吗?

困了,孔子你怎么不睡觉啊?

饿了,孔子你怎么不吃饭啊?

白天赶路晚上赶路,就是哪个词?

在露天吃饭在露天睡觉,就是哪个词?

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

课文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同学们找出来细细地朗读,边读边体会老子和孔子的心情。

然后分角色表演读。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教师评价(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好,读出了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你喜欢谁的话?

可是老师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不就到头了吗?

现在是三年级——学习就完了吗?

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学无止境。

老师板书)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在这段对话里,还有两对近义词,我们一起来看看。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词一定要恰当。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1.从此以后,老子怎么教?

孔子怎么学?

2.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

3.老子怎么教?

4.想不想夸夸他们呀?

5.对两位圣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现在要把上下联的后四个字换一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词语?

上联——

下联——横批——

同学们,孔子的虚心好学、老子的诲人不倦被世人称颂,正是他们做到了学无止境,才学识渊博,得到后人的敬仰。

来,请大家端起课本,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对两位圣人的敬佩。

五、课堂总结,推荐作业

同学们,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也因此被中国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台湾和美国还将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

而今,孔子的故乡曲阜的“三孔”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让我们大家永远记住这千年的孔子。

活到老,学到老。

课后大家继续搜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文化精髓,下节课交流。

 

《孔子拜师》教学实录

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

师:

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

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

齐读。

师:

读完过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

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师: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

(板书:

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

生:

孔子拜师。

(板书:

孔子拜师)

师:

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

(生齐读)

生补充孔子生平。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你们能从课题中想到什么吗?

生:

齐读课题《孔子拜师》

问: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是怎样拜师的?

孔子拜的是谁为师?

(生齐答:

老子)师介绍老子生平

师:

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有哪些疑问呢?

生汇报。

师:

同学们的这些疑问提得很好,抓住了文章的主题,那么我们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在我们学习过这篇文章过后,你们自然就明白了这些问题了。

首先,请同学们自读一边课文,并勾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生:

(自读课文)

师:

读完课文了,生字词语勾画出来了吗?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再看一下老师小黑板上的字词,我请两个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听,他们有读错的吗?

师:

读完了,他们有哪些读错了吗?

我们一起来给他们指出来。

生:

尘、兼、境等几个字读错了。

师:

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指出了容易读错的几个字了,相信大家一定都能读准字音了,但是让它们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能不能读准呢?

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读读看。

同桌的同学互相听听看,还有没有读不准的,相互指出来,看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生分四人小组读课文)

师:

你们自己都读完了,那么现在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我抽几个小组的同学起来读一读,每个小组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听,他们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抽了5个小组读课文)

师:

你们每个小组都读得不错,其他同学来说说看,他们哪些读得好的,又有哪些读得不好的?

  (生纷纷指出错误)

师:

好。

希望你们下去过后认真读一读,多记多写。

师:

(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一段,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十分佩服,对他们的品行也十分敬重,人们为什么会敬重他们的品行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品行的词句来。

生:

(默读课文)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毫无保留、风尘仆仆等一些词语能表现他们的那种高尚品行。

  (下课铃响)

师:

好,你们能找出这些词语,那么它们是怎样体现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的那?

大家下去过后认真体会一下,下节课我们再接着谈!

下课!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

一开课对孔子,老子的人物交流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对课题中“拜”字的理解很到位。

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

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

葛老师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播放风雨雷电声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

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

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我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如一开始让孩子交流孔子的名言,以及对两位圣人做与学的评价,以及对他们的赞美,尝试用名言,对对联等语言形式,大大激发学生学语文的趣味。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府谷镇第一学区白茹

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这篇课文讲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

作者在课文中把这一特点作为描述重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这是本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

2.了解有关小兴安岭的内容,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

3.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

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3.教师渗透学习方法与学生尝试实践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

(课件播放: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

指名回答(板书:

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

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指名回答。

(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指名回答。

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

(板书:

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大家看看哪个季节景色最美?

指名回答。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学生认为哪段美就指导、分析、朗读哪一段。

]

如学生找出春天一段,这样指导:

(课件出示:

春)默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并体会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树木、积雪、小鹿、原木)

树木什么特点?

(课间出示:

抽出新枝长出嫩叶)“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

为什么?

指名回答。

积雪呢?

课件点击(汇成小溪,淙淙流淌)流水声大吗?

从哪里看出来?

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是高昂一点还是轻柔一点?

试一试?

指名朗读。

小鹿怎么样?

指名回答(课件点击:

溪边散步,喝水赏影)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鹿的活泼可爱写出来了,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看能不能接着作者的句子往下说。

学生练习。

原木呢?

这些原木都干什么用了?

从这个比喻句你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

看来,小兴安岭对人类还有巨大的贡献呢。

是呀,春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春风一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兴安岭到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

那里的山青了,树绿了,水活了,你能把小兴安岭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特点读出来吗?

学生练习朗读。

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优美的语言记在你的小脑瓜里?

现在就试一试,咱看谁的速度最快。

(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学生练习背诵。

2.归纳学习方法。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的?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3.同桌两人合作,从其余三段里任选其中的一段,然后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

学生汇报哪一段就指导朗读哪一段。

(三段中重点指导一段,其他两段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4.刚才咱们共同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景,那么小兴安岭为什么是大花园,是宝库大家明白了吗?

(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