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02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docx

九年级化学考点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考点_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考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汽油挥发    B.铁锅生锈   C.铁水铸成锅    D.蜡烛受热熔化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A.滴水成冰B.瓷器破碎C.胆矾研碎D.蜡烛燃烧(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面包发霉D.粮食酿酒二、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例

(1)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3).下列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图标的是( D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的主要成分: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D.洁净的空气也是纯净物二、常考的实验现象(注意:

现象里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1、铁(Fe)在氧气(O2)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硫(S)在氧气(O2)中燃烧:

火焰呈蓝紫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木炭(C)在氧气(O2)中燃烧:

发出白光。

4、磷(P)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大量的热。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B)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三、制取氧气(实验题)1、制取原理:

(补充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物的颜色)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2KCl+3O2↑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0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

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到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2H2O+O2↑2、制取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验满3、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5、催化剂:

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

(1)(10分)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

a长颈漏斗,b集气瓶。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内的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填名称)。

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F装置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水蒸气,F中放入的试剂是浓硫酸例

(2)

(1)写出装置图中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 试管 ;

② 酒精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化学方程式 2KMn04K2MnO4+MnO2+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分解反应,若选用A为发生装置,则需要进行的改进方法是 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C (写出装置代号).(3)装置  B(写出装置代号)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如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4)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其后果是:

 B A.没有氧气放出     B.放出氧气速度慢C.生成氧气总量少   D.影响不大(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A ,收集装置应选用 E (填序号).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分子: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二、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兰花清香扑鼻,我们能闻到远处兰花的香昧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例

(2)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D)A.二氧化碳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D.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的原子不属于氢元素例(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B)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之间有间隔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C)例(5)右下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12282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例(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氧B.硅C.铝D.铁例(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A.铝B.铁C.氧D.硅34Se硒78.96例(9)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

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B.硒属于金属元素C.硒的元素符号为SeD.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例(10)锗通常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锗属于金属元素B.锗的元素符号是GeC.锗原子的序数为32D.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2.63g例(10)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一定条件氢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前反应后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12)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8个氧原子:

8O②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SO2③钠离子:

Na+④3个碳酸根离子:

3CO32-⑤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⑥铝元素:

Al⑦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P2O5⑧两个氮原子:

2N⑨三个硫酸根离子:

3SO42-⑩钾元素:

K⑪两个水分子:

2H2O⑫铵根离子:

NH4+⑬写出MgO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⑭4个氧原子:

4O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

CO2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一、水的净化过程:

天然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净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用肥皂水硬水软化的方法:

煮沸(生活中最简单的);

蒸馏(实验室常用,净化程度较高)二、电解水实验(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实验结果: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注:

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导电性。

(1)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B)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例

(2)20xx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Natureforwater”。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2)“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使用的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右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或02);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ClO2是饮水机常用的消毒剂,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ClO2+2X,X的化学式NaCl。

(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②(填序号)。

①甲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乙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③丙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

④丁实验,酒精灯上放的金属网罩是为了提高温度。

三、化学式与化合价1、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设未知数X)2、已知化合价写化学式(先约再交叉)例

(1)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2价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

+4价三、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

(1)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x2+16=18

(2)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

(16x2)=3:

8(3)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14x2+1x4+3x16=80其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二、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以及物质的总质量。

三、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①化学式是否正确②是否配平③条件、沉淀、气体符号。

四、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步骤:

①设未知数②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④列比例式⑤简答)例

(1)若制取7.2g的水,需要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2H2+O22H2O)(6分)解:

设需要氢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436X7.2gX=0.8g答:

需要氢气的质量为0.8g.例

(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以制得石灰石(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4.4t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同时生成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例3实验室用15g氯酸钾和5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的混合物质量为15.2g,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

透明、最硬、不导电。

2、C60由C60分子构成,很稳定。

3、石墨:

深灰色、不透明、很软、能导电、有润滑性。

二、碳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很稳定,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四、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五、常见气体的性质1、o2: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2、Co2: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CO: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

具有还原性。

4、H2: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5、CH4: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具有可燃性。

(1)

(1)从金刚石、淀粉、石墨、食醋、油脂、钛合金六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

①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

②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金刚石;

③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钛合金;

  ④可用于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是食醋。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钛合金;

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

(3)请用合适的物质字母代号填空:

A.可燃冰B.稀盐酸C.活性炭D.不锈钢E.乙醇①可用于吸附冰箱内异味的是  C  ;

②可用于制作刀具的是  D  ;

③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B   ;

④驾驶员驾车前不能饮用含有  E  的饮料;

⑤20xx年5月,我国成功从海底开采的新能源是 A   。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燃烧的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化石燃料包括:

煤、石油、天然气。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