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086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docx

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

2015顺义区初二(上)期末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2分)我们观察到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太阳B.火星C.地球D.月亮

2.(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千克(kg)B.牛顿(N)C.米(m)D.秒(s)

3.(2分)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g

B.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C.冬天北方的室温一般约为45℃

D.健康的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5.(2分)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其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C.给车轴加润滑油

D.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6.(2分)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其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毫米B.纳米C.厘米D.微米

7.(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A所示的实验表明,声音需要通过介质才能传播出去

B.图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图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D中的蝙蝠觅食是利用声音的强弱

8.(2分)下列情况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列车正在进站B.石块从高处自由落下

C.垒球被竖直向上抛出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始终以不变的速度行驶

9.(2分)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

10.(2分)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小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小敏认为乒乓球的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下列实验中能够证明小丽的观点是否正确的是(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它们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它们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它们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它们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三、填空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1.(1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12.(1分)矫正近视眼,应该配戴镜片是  透镜的眼镜.

13.(1分)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度,则反射角为  度.

14.(1分)如图所示,运动员跳水前将跳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5.(1分)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铁路上迎面开来一列以21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火车.己知火车全长200m,汽车车身长度不计.则火车从汽车旁开过历时  s.

 

4、实验与探究题(共38分)

16.(6分)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图2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3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17.(1分)小军在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制作了一个无尽头的灯廊,如图所示,它是由泡沫板和平面镜做成的,做出“无尽头灯廊”这样的效果至少需要(  )块平面镜.(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2B.3C.4D.5

18.(2分)决定平面镜成像大小的因素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C.物体本身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19.(4分)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矿石的密度.

(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a所示,小明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

(2)小明将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b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3)小明用量筒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c所示,则矿石的密度ρ=  kg/m3.

(4)若小明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比上述结果偏  (选填“大”或“小”).

20.(5分)如图所示为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E固定不动,纸板F可以绕ON转动.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与平面镜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改变三次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不一致.请分析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  ;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的结论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21.(3分)小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  的像.(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倒立放大B.倒立缩小C.正立放大.

22.(2分)小英用实验探究某种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她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绘了该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该液体质量是180g时,液体的体积是  cm3.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

23.(8分)阅读《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后回答问题.

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有许多现象会让我们产生疑问,把疑问陈述出来,就形成了问题,但不一定是科学问题.像个人爱好、道德判断、价值选择方面的问题都不属于科学问题.比如,“哪种品牌的运动鞋更好?

”“为减少污染和交通拥堵,应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吗?

”等都不属于科学问题.

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例如,“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因为你可以通过实验收集信息并予以解答.

并不是每一个科学问题都可以进行探究,当问题太泛化或太模糊,就难以进行科学探究,比如“是什么影响气球贴到墙上?

”.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描述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变量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中的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的.例如,“增加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会改变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吗?

”,在这个问题中,气球与头发的摩擦次数是自变量,气球贴在墙上的效果是因变量,我们通过改变自变量就可以检验因变量怎样变化.

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陈述方式,常见的陈述方式有下列三种.方式一:

某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吗?

例如,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影响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吗?

方式二:

如果改变某个变量,另一个变量会怎样变化?

例如,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如果增大入射角,反射角会增大吗?

方式三:

一个变量跟另一个变量有关吗?

例如,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有关吗?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围绕可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

(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哪种类型的音乐更好?

B.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C.水的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吗?

D.在同一地点,改变物体的质量,它所受到的重力会改变吗?

(2)请根据“两个同学沿水平方向推同一个箱子,一个同学在公路上推比较费力,另一个同学在冰面上推比较省力”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

 

六、计算题(共8分)

24.(4分)一辆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电动机的牵引力为25N.它行驶时的s﹣t图象如图所示.求:

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km需要的时间.

25.(4分)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m0.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m1;用此瓶装满酱油,瓶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酱油的密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解答】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的转动方向和转动的角度是相同的,地球和卫星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卫星和太阳、火星、月亮之间,位置不断变化,以太阳、火星、月亮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故选C.

 

2.【解答】在国际单位制中,

A、千克是质量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

B、牛顿是力的单位.符合题意;

C、米是长度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

D、秒是时间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答】A、8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教室中日光灯管的长度约是中学生步幅的2倍,在120cm=1.2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冬天北方的室温一般在20℃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一次的时间在1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A.

 

4.【解答】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D、从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B.

 

5.【解答】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不合题意;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B不合题意;

C、给车轴加润滑油是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变光滑来减小摩擦,故B符合题意;

D、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6.【解答】环保学规定:

PM2.5是空气中直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固体颗粒物.

故选D.

 

7.【解答】A、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该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故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图中,用力拔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图中,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觅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A、列车进站是速度减小,运动方向也可能变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石块从高处自由落下,在重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向上抛出的垒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运动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始终以不变的速度行驶,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9.【解答】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质量减半,但砖的密度不会变化.此选项错误;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相同体积的铁的质量大于水.此选项错误;

C、1kg的铁和水,密度不同,质量相同.此选项正确;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不同,质量不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0.【解答】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不能控制球的初速度相同,无法根据反弹后落地距离比较弹性大小,故A错误;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没有控制球的抛出速度相等,不能根据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判断弹性大小,故B错误;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控制了球的初始高度相同,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可以判断球的弹性大小,故C正确;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没有控制高度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三、填空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1.【解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为3×108m/s.

故答案为:

3×108.

 

12.【解答】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

凹.

 

13.【解答】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度,则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5度.

故答案为:

35.

 

14.【解答】跳水运动员踏板起跳时,跳板会被压弯,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故答案为:

形状.

 

15.【解答】汽车相对于火车的速度:

v=72km/h+216km/h=288km/h=80m/s,

∵v=

∴时间t=

=

=2.5s;

故答案为:

2.5.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8分)

16.【解答】

(1)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70cm;

(2)由图知: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66℃;

(3)由图知:

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2.2”处,所以物重为2.2N.

故答案为:

3.70;66;2.2.

 

17.【解答】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可知,若只有对面的一块平面镜只能成一次像,根据成像的情况,说明有另一块平面镜与其相对且平行放置,

因此出现这样的场景至少需要2块平面镜,A在左右两个平面镜中分别成像为A1、A2,左边的像A1会在右边镜中成像为A3,以此类推,做出“无尽头灯廊”

如图所示:

故选A.

 

18.【解答】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位置、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

故选C.

 

19.【解答】

(1)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因为指针偏右,所以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矿石的质量为m=20g+20g+5g+1.8g=46.8g;

(3)矿石的体积为V=38cm3﹣20cm3=18cm3

矿石的密度为ρ=

=

=2.6g/cm3=2.6×103kg/m3;

(4)若小明先测出矿石的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时,有水残留在矿石上,矿石质量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其体积不变,根据公式ρ=

可得所测矿石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

(1)左;

(2)46.8;(3)2.6×103;(4)大.

 

20.【解答】

(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

(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根据其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是不合理的.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故答案为:

(1)垂直;

(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3)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

 

21.【解答】

(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符合题意;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使物距缩小,则像距变大,所以应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故D符合题意;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cm刻度线处,则此时物距大于2f,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A;

(2)D;(3)B.

 

22.【解答】由图象可知,当m=1.8g时,V=2cm3,

该物质的密度:

ρ=

=

=0.9g/cm3=0.9×103kg/m3.

该液体质量是180g时,液体的体积:

V′=

=

=200cm3.

故答案为:

0.9×103;200.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

23.【解答】

(1)A、讲述的是个人爱好方面,与科学探究无关,故A错误;

B、选项讲述的是定义的内容,涉及不到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故B错误;

C、温度的高低与蒸发的快慢两个量都是可测量或观察的,温度高低这个变量的改变可能影响蒸发快慢这个变量,故C是正确;

D、而质量与重力这两个量都可测量的,其中的质量这个变量的改变可能引起重力这个变量的变化,故D正确.

(2)本例中涉及的两个量分别是“费力省力”和“接触面粗糙不同(公路面与冰面)”之间的变化关系,且这两个量是可测量可观察的.“费力省力”取决于物体所受阻力大小,故提出问题: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质量保持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

故答案为:

(1)C、D;

(2)在水平方向上,物体质量保持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

 

六、计算题(共8分)

24.【解答】由图象可知,当s=16m时,对应的时间t=2s,

电动自行车的速度:

v=

=

=8m/s,

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km需要的时间:

t′=

=

=125s.

答:

电动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km需要的时间为125s.

 

25.【解答】

(1)水的质量:

m水=m1﹣m0,

由ρ=

得:

瓶子的容积V瓶=V水=

=

(2)酱油的质量m酱油=m2﹣m0,

酱油的体积:

V酱油=V瓶=

酱油的密度:

ρ酱油=

=

=

•ρ水.

答:

(1)玻璃瓶的容积为

(2)酱油的密度为

•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