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214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docx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练习和植物细胞的显微观

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2.学会进行生物观察绘图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4.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

洋葱、番茄、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青)红辣椒

实验内容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二)生物绘图法

(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四)纹孔和胞间连丝的观察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光学部分:

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

机械部分:

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进器、调焦装置等

2.使用步骤

取镜

打开光源,轻调至合适亮度。

放片

低倍物镜的使用:

眼睛从镜筒侧面注视镜头,并缓慢向上转动粗螺旋,使载物台上升,直至物镜镜头几乎接触到标本片时为止,但切勿相撞。

然后将视线移至目镜,一边观察一边微微向下转动粗螺旋,待看到模糊的物象时,改用细螺旋调节至物象清晰为止。

调节时千万不可用力任意上升载物台,以免压碎标本玻片或甚至将镜头损坏。

高倍物镜的使用:

在低倍镜下将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通过物镜转换器把高倍镜转至中央对正,用细调焦螺旋调至物象最清晰。

无需使用油镜,即100倍物镜。

(三)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观察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

取洋葱肉质鳞叶一片,在其下表面用解剖刀轻划两刀或将鳞片叶掰成两半,用镊子从切口或断裂处轻轻夹住表皮,切勿用力,沿一个方向撕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2.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1)用干净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解剖针在切开的番茄果实中挑取少许成熟的果肉,将果肉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四)纹孔和胞间连丝的观察

1.柿子胚乳的胞间连丝:

取柿胚乳细胞永久制片,置低倍镜下观察。

再换高倍镜观察

2.红(青)辣椒果实表皮的初生纹孔场取一块新鲜红(青)辣椒果皮,将内果皮朝上平放在载波片上,用刀片刮去果肉,将留下的表皮加I-KI染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

思考题

什么是胞间连丝,

篇二:

植物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细胞死活的鉴定和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质壁分离法

姓名学号系别班级实验日期同组姓名

PartI植物细胞死活的鉴定

一、摘要

植物活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其处于高渗溶液中时,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缩小,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若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转移至低渗溶液中,细胞会重新吸水,原生质体膨胀,质壁分离复原。

由于死细胞的质膜失去半渗透性,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因此质壁分离法可用于鉴定植物细胞的死活。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当细胞处于比其水势低的高渗透溶液中时,细胞由于失水而使原生质体体积缩小,从而引起质壁分离。

当提高细胞外溶液的水势,使其大于细胞内的水势时,细胞

重新吸水,原生质体体积膨胀,可见质壁分离复原。

活细胞与死细胞的膜在性质上有许多差别,特别是透性的变化最为明显;因此活细胞在高渗溶液中能产生质壁分离,而死细胞不能产生质壁分离现象,即可以此鉴定。

实验目的

利用质壁分离现象验证植物细胞的死活。

三、材料和方法植物材料:

洋葱鳞茎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刀片、酒精灯、滤纸、滴管、移液管、小培养皿

实验试剂:

1mol/L蔗糖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取洋葱鳞片内表皮一小块,放在有1-2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自然状态,并绘图示细胞状态。

2在盖玻片的一边加上2-3滴1mol/L的蔗糖溶液,同时在对边用滤纸片吸去水分,使植物材料换入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有何变化,并绘图示细胞状态。

3观察后,即可从载玻片的一边小心加蒸馏水数滴,同时用滤纸缓慢的从另一边吸蔗糖溶液,反复进行数次以洗去蔗糖溶液,将材料又换入蒸馏水中。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又有何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4另取洋葱鳞片内表皮一小块,放在已加有数滴蒸馏水的载玻片上。

先在酒精灯火焰上小心加热2-3分钟把植物细胞杀死。

待冷却后于载玻片上加2-3滴1mol/L蔗糖溶液,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看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五、结果与讨论

质壁分离前图质壁分离后洋葱细胞图

讨论:

分析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产生的条件及原因:

条件是首先需要具备大液泡,原生质层的内外溶液浓度要具有浓度差。

植物活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植物细胞外界的浓度要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缩小,又因为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所以会逐渐发生质壁分离。

六、参考文献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PartII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

一、摘要

利用植物活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可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在外界等渗溶液中时,组织与外界溶液的水分交换达到动态平衡,植物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状态,细胞压力势为零,溶液的渗透势即等于所测植物的渗透势(压力势为零的水势)。

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浸泡组织,并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能引起植物组织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溶液浓度或介于发生质壁分离的溶液和相邻没有发生质壁分离的溶液之间的浓度,即为等渗浓度。

根据公式计算植物组织的渗透势。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在一系列预先准备好的试液中寻找能引起生活组织里约一半的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溶液。

即把一组同一目的的样品放置在一系列按照渗透势逐渐减低排列的蔗糖溶液里,并浸泡30分钟,然后转移到放有1-2滴同一浓度溶液的载玻片上,观察质壁分离发生的情况。

镜检约50个细胞。

若发生质壁分离,计算初始质壁分离细胞占镜检细胞数的百分比;若达50%,则细胞液的渗透势等于该浓度溶液的渗透势。

或确定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和其相邻的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时溶液浓度的平均值,作为等渗浓度,代入公式ψs=-iCRT中计算出植物组织渗透势。

实验目的

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测定植物组织的渗透势.

三、材料和方法植物材料:

洋葱鳞茎

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刀片、酒精灯、滤纸、滴管、移液管、小培养皿

实验试剂:

1mol/L蔗糖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在测定组织渗透势前先用1mol/L蔗糖溶液依C1V1=C2V2公式配制0.1、0.2、0.3、0.4、0.5、0.6、0.7、0.8mol/L的蔗糖溶液各10毫升,放入小培养皿中;加盖,使溶液不致蒸发而改变糖液的浓度。

2.从年龄及部位相同的植物组织上用镊子撕取表皮若干小块。

把组织薄片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没,不要浮在上面。

从高浓度溶液开始依次每隔3分钟依次投入每一

种蔗糖溶液浓度后(使每一浓度中有2-3小块组织薄片),以便既有充分时间观察又能使组织薄片在不同处理中时间一致。

3.组织薄片在相应溶液中经过约30分钟后,从高浓度开始取出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并用滴管加相应浓度的蔗糖溶液1-2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质壁分离情况。

每次镜检数目50个左右。

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和液温。

如果在某浓度溶液中的组织薄片,其中有50%左右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即原生质体刚从细胞壁的角上分离),则该溶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组织细胞液的平均渗透势。

或确定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和其相邻的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时溶液浓度的平均值,作为等渗浓度。

4.测出等渗溶液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胞液的渗透势:

ψs=-iCRT

五、结果与讨论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数量(每50个)

讨论:

1、测定细胞液渗透势

T=273+15=288Ki=1c=0.5+0.4/2=0.45根据Ψs=,icRTΨs=-1*0.45*0.0083*288?

-1.08MPa2、试述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活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由于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存在着浓度差,水分子就可以从溶液浓度低的一侧通过原生质层扩散到溶液浓度高的一侧。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与溶液中溶质分子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溶液中溶质分子物质的量越多,渗

透压越高,反之则越低。

3、用上述方法测得的数值与细胞液实际渗透数值是否完全相等,为什么,

有差距,讨论所得可能有以下原因:

1.实验进行时每个浓度梯度间的时间没把握好,间隔不一,使得洋葱切片泡在各浓度蔗糖溶液中的时间不同,质壁分离有所影响,使得结果不够准确。

2.制造洋葱切片时不小心弄死了很多切片中的细胞,死了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统计数据时死细胞要排除,细胞基数变少,导致统计出来的数据不够准确。

4、如果用NaCl溶液测定所得的等渗溶液浓度是否与用蔗糖溶液所得的等渗溶液浓度相同,为什么,

二者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用蔗糖溶液做实验时,蔗糖分子可穿过细胞壁,但不能进入细胞膜,使原生质层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逐渐发生质壁分离。

但用高浓度的盐水,细胞在失水时,钠离子氯离子也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所以两种溶液测出的等渗溶液浓度是不相等的。

六、参考文献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篇三: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放置准备:

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小心轻

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

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

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

2)放装片,准备观察:

a、放载玻片

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

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

d、调节目镜

3)观察:

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

上调b、调节细准焦螺旋

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

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

4)高倍镜观察:

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

b、调节光源亮度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

d、画图

5)换载玻片:

a、载物台放至最低

b、调节至最低物镜

c、换新片

d、用低倍镜观察

6)结束整理:

a、关闭电源

b、载物台放至最低

c、取下载玻片

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

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

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

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

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a、观察:

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

b、起稿:

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

c、定稿:

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

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

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

e、核实全图:

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

植物细胞:

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

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

后含物细胞核

细胞膜

观察到的细胞器有:

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

液泡

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

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

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

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

4)晶体——液泡

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

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

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

1)原生分生组织:

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

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

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

2)初生分生组织:

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位

于原生组织后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化,

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分生

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皮,

维管柱,皮层

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

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

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

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

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

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

3)染色时间充分

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

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

结构:

同:

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均无细胞核

异:

导管:

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

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

有五种类型

筛管:

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

功能:

同:

都有运输功能

异: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2、机械组织有何类型,简述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

机械组织:

厚角组织:

细胞壁在细胞角隅加厚,一般存在于幼茎和叶柄内

厚壁组织——纤维:

以尖端交错连接,多成束,成片分布于植物体中,根

据存在部位可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

石细胞:

可单个或成群分布,或形成连续的坚硬组织,在植

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存在,少数植物的根

中也有发现

实验五、藻类植物

1、根

据绿藻门中各类群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探讨生物在自然中的演化趋势

1)从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衣藻属是单细胞生物,有鞭毛无液泡、细胞质

水绵属则由一系列细胞构成不分枝的丝状体,无鞭毛但有液泡与细胞质

2)由水生到陆生

衣藻属有鞭毛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可见其生活在水中

水绵属合子耐旱性强,水涸不死

小球藻属能在土壤中存在

丝藻属有固着器,能进行营养繁殖,可生活在岩石上

实验六、菌物观察

1、黑根霉和青霉形态结构有何不同,

黑根霉是匍匐生长的无隔菌丝,有垂直向上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向下生长的假根青霉是有隔菌丝,营养菌丝上生有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且分生孢子梗能经2—3次

分枝形成扫帚状,分子孢子小梗顶端产生多个圆形,成串的分子孢子

2、异层地衣和同层地衣的结构有何不同,

异层地衣有上皮层、藻胞层、髓层、下皮层

同层地衣有上皮层、髓层、下皮层(衣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分布)

实验七、苔藓植物观察

实验八、蕨类植物观察

1、怎样从显微镜下识别蕨类植物的精子器和颈卵器

精子器位于假根附近呈球状突出于配子体表面,外层细胞是精子器的壁,较厚

颈卵器位于原叶体腹面凹刻处,位于生长点下方精子器上方且比精子器大颜色较深实验九、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

以小麦为例比较禾本科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有何异同,根:

1)禾本科植物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且只有初生结构

2)禾本科植物外皮层由机械组织细胞构成,内皮层细胞五面加

厚,有通道细胞

3)2者在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它们的初生构造都由表皮、

皮层、维管柱构成茎:

叶:

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1)叶片——上表皮表皮毛,气孔

下表皮

2)叶肉——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

3)叶脉——维管束鞘

木质部

韧皮部

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

1)表皮:

a、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

b、细胞排列整齐规则

c、气孔器——保卫细胞

副卫细胞

d、刚毛

e、泡状细胞

2)叶肉:

等面叶

3)叶脉:

a、平行脉序

b、无维管形成层

c、木质部“V“形

实验十、种子植物营养器官

(二)木本植物

旱生环境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有何特点,

1)降低蒸腾:

外形上——叶片小而硬

结构上——表皮细胞小,且外壁增厚,外壁外面有厚的角质层,表皮

外常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局限在气孔窝内,表皮下面

常有下皮层,形成复表皮。

叶肉组织排列紧密,细胞间隙

小,栅栏组织层次多,特别发达,甚至于上下两面均有栅

栏组织分布,机械组织和疏导组织发达

2)贮水:

肉质植物形成肉质叶,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叶肥厚多汁,在叶肉内有发达

的薄壁组织,贮存了大量的水分,其细胞保持水分,以适应旱生的环境。

实验十一、种子植物营养器官形态类型及其变态

1、写出下列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类型

萝卜:

贮藏根——肥大直根

藕:

地下茎——根状茎

马铃薯:

地下茎——块茎

慈姑:

地下茎——球茎

红薯:

贮藏根——块根

洋葱:

地下茎——鳞茎

2、用学过的形态学术语结构描述以下植物的特征

爬山虎:

攀援根、攀援茎——吸盘

叶:

互生、基部楔形,粗锯齿缘,叶尖钝形,掌状网脉,复叶

仙人掌:

无明显直根、须根系

直立茎、肉质茎

刺状叶

夹竹桃:

直根系

木质茎,直立,三叉分枝

针形(线状披针形至长圆披针形),全缘,三叶轮生(二叶对生),侧脉羽

状平生

美人蕉:

须根系

粗壮的根状茎

长椭圆状披针形,互生,叶尖尖形,单生,侧出平行脉

豌豆:

直根系

木质茎

长圆形至卵圆形,全缘,偶数羽状复叶,叶卷须

实验十二、种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

如何理解花是适应生殖而变态的枝,

从植物系统进化和植物形态学的角度来看花实际上是一种不分枝且节间缩短的,适于生殖的变态的短枝。

花柄是枝条的一部分,花托是花柄的顶端略为膨大的一部分,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着生于花托的变态叶。

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器官,是形成雌雄生殖细胞核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被子植物通过花器官

完成受精结果,产生种子等一系列有性生殖过程,以延续种族。

实验十三、花序类型和果实的结构(详情见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裸子植物

实验十五、被子植物分类

(一)

实验十六、被子植物分类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