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301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docx

趣味流体力学可编辑优质文档

从赛车设计看空气动力学

    当你站在白云机场边,看到奔向空中的飞机,是否想过是什么让这巨大的机器翱翔于天际。

空气的力量,那看似柔弱的空气的力量。

    空气动力学除了在航空器件中应用,汽车是另一个可以施展的领域。

飞机中我们时常提到一个词汇是升力(Lift),在汽车中我们需要介绍另一个东西叫做负升力(NegativeLift)或者下压力(Downforce)。

    我们将一辆性能非常好的超级跑车、印第赛车或者方程式赛车倒过来,让轮子贴着天花板。

如果这些车的速度足够高,并且天花板足够长的话,它们可以克服重力,贴在天花板上飞驰,这就是空气产生的下压力的效果。

轻柔的空气是如何具有力量的呢?

    我想每个人都对空气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当你坐在疾驰的汽车中,将手伸出车外(当然法规上不建议这样做),试着将手与迎风方向的角度不断调整,你会感觉到空气的升力和下压力。

在读流体力学的时候,我的教授曾经为我们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找一张A4尺寸(297X210毫米)的纸,用食指和拇指捏着两个长边,让短边贴着自己的嘴唇,此时纸是自然垂下去的,如果对着纸的上表面吹气,会发现纸飘起来了。

很显然是空气在对抗重力。

如果将这个原理反向应用于跑车和赛车,空气会将汽车紧紧压在地面上,给汽车足够的抓地力。

    这个飘起来的A4纸的原理研究从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就开始了。

亚里斯多德提出一个运动的物体在它的前方会产生真空,这是物体继续运动下去的原因。

我们现在知道这样的解释是不正确的。

1726年,牛顿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空气和液体对运动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与流速和流体的密度有关。

这已经很接近现在的理论。

不过牛顿最终没有将那个模糊的观点深入研究下去,而是将经典的牛顿力学理论来解释空气与物体。

    如我在下图所绘出的一样,从初等物理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始终试验与理论的计算没有办法完全吻合。

15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瑞利(JWS.Rayleigh)爵士用水来模拟空气,发现牛顿的观点存在巨大问题。

   1907年,俄罗斯科学家Joukowski发现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力不但与流体的速度而且也与物体表面的长度有关。

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是对Joukowski理论的很好的检验。

0000其实早在1738年,伯努利就已经暗示了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直接的关系1755年欧拉建立了完整的伯努利方程,这个方程的表述为。

   P+1/2ρv2=常数(公式中P是压强ρ是流体密度v是流体速度)伯努利的这套原理第一次应用于汽车上应该是化油器的喉管如何利用低压强将燃油从油室吸出来。

我们再回到最初的A4纸,由于用空气吹纸的上表面,上部流速快,压强低,上下的压力差在对抗重力。

这些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理解赛车的外形设计。

赛车是一个追求速度的游戏,F1、印第、F3000和F3这些高速玩具都在应用下压力来提高自己的性能。

由于这些赛事不是在一个直线的赛道上比赛,直线速度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法宝,过弯速度(由下压力决定)往往更受关注。

第一个带有下压力组件的赛车是瑞士人MichaelMay与1956年在保时捷550上改装的。

在坐舱的顶上,May支了一个架子,架子上安置了反机翼形状的扰流件。

这个扰流件的倾斜角度为-3度和17度。

我们用下面的图来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于May设计的扰流翼板下部的长度比上部长,所以流经下部的流体速度比较快,压强比较小,透过扰流翼板,空气产生了一个明显的下压力。

May的设计非常成功,同级别的赛车没有办法与之抗衡,最终导致著名的Nurburgring赛道和Monza赛道都拒绝这样设计的赛车出赛。

这款改装过的保时捷550没有真正参加过比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1968年在F1历史上是难忘的一年。

不仅仅是因为伟大的天才车手杰姆o克拉克在德国霍肯汉姆举行的一场二级方程式比赛中不幸意外丧生这一悲剧;也不仅仅是因为四轮驱动F1赛车的尝试遭遇全面挫折;更不是因为F1赛车上首次贴上了赞助商的标签。

之所以难忘是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空气动力学理论在赛车车身设计上的重要性,F1赛车车身上首次出现了扰流翼板--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尝试、从此,F1步入了空气动力学时代。

于是有人开始信奉"谁掌握了空气,谁就掌握了F1"。

扰流翼板在F1上的应用来得太猛了一些。

一开始,扰流翼板还只是前后车身上的小小的凸起。

但仅仅过了几个星期,工程师们就已经开始在车身上装置巨大的、突出车身许多的前翼和尾翼了。

可惜的是,那个年代科技的发展还无法让工程师计算出翼板究竟给赛车带来多大的影响,而且翼板普遍装配得不够结实,高速下很容易折断,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非常危险。

   1969年,F1赛车设计得像火鸡的腿一样,扰流翼板的层数不断增多,高度不断提升,悲剧看来在所难免。

西班牙巴塞罗那Montjuich赛道上两次严重的事故,使CSI(国际汽联主管赛事部门)得不痛下决心禁止F1赛车车身上出现任何扰流翼板。

在那次事故中,两辆莲花赛车的尾翼先后脱落,险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扰流翼板本来应该全面禁止,但是一系列争执之后CSI做出了让步。

扰流翼板没有完全取消,但是,对其非常严格限制,限制的内容包括尺寸、布置位置、强度以及连接等等。

表面的扰流翼板被限制了,赛车设计师开始想其他的办法来对抗,随后抽气机组件、地面效应组件开始出现,下压力还会继续提升,空气、设计师和FIA的游戏没有终止,悲剧也许也没有终结。

流体力学

--------------------------------------------------------------------------------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

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

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1738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著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1880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词;1935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

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

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以及天体物理的若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

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地发展。

1950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

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

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

直到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著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

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

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

之后,法国皮托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对运河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

从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

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

在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流体。

这种理论当然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

19世纪,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带有粘性影响的问题。

于是他们部分地运用流体力学,部分地采用归纳实验结果的半经验公式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水力学,至今它仍与流体力学并行地发展。

1822年,纳维建立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1845年,斯托克斯又以更合理的基础导出了这个方程,并将其所涉及的宏观力学基本概念论证得令人信服。

这组方程就是沿用至今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N-S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上面说到的欧拉方程正是N-S方程在粘度为零时的特例。

普朗特学派从1904年到1921年逐步将N-S方程作了简化,从推理、数学论证和实验测量等各个角度,建立了边界层理论,能实际计算简单情形下,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和流体同固体间的粘性力。

同时普朗克又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并广泛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轮机的设计中去。

这一理论既明确了理想流体的适用范围,又能计算物体运动时遇到的摩擦阻力。

使上述两种情况得到了统一。

 

20世纪初,飞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航空事业的发展,期望能够揭示飞行器周围的压力分布、飞行器的受力状况和阻力等问题,这就促进了流体力学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面的发展。

20世纪初,以儒科夫斯基、恰普雷金、普朗克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了以无粘不可压缩流体位势流理论为基础的机翼理论,阐明了机翼怎样会受到举力,从而空气能把很重的飞机托上天空。

机翼理论的正确性,使人们重新认识无粘流体的理论,肯定了它指导工程设计的重大意义。

机翼理论和边界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流体力学的一次重大进展,它使无粘流体理论同粘性流体的边界层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

随着汽轮机的完善和飞机飞行速度提高到每秒50米以上,又迅速扩展了从19世纪就开始的,对空气密度变化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高速飞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的应用,飞行器速度超过声速,进而实现了航天飞行,使气体高速流动的研究进展迅速,形成了气体动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等分支学科。

以这些理论为基础,20世纪40年代,关于炸药或天然气等介质中发生的爆轰波又形成了新的理论,为研究原子弹、炸药等起爆后,激波在空气或水中的传播,发展了爆炸波理论。

此后,流体力学又发展了许多分支,如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稀薄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气液或气固)流等等。

这些巨大进展是和采用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建立大型、精密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等研究手段分不开的。

从5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不断完善,使原来用分析方法难以进行研究的课题,可以用数值计算方法来进行,出现了计算流体力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与此同时,由于民用和军用生产的需要,液体动力学等学科也有很大进展。

20世纪60年代,根据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需要,出现了计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限元分析这项新的计算方法又开始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尤其是在低速流和流体边界形状甚为复杂问题中,优越性更加显著。

近年来又开始了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高速流的问题,也出现了有限元方法和差分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

从20世纪60年代起,流体力学开始了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互相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等;原来基本上只是定性地描述的问题,逐步得到定量的研究,生物流变学就是一个例子。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

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所以流体力学是与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事业密切相关的。

大气和水是最常见的两种流体,大气包围着整个地球,地球表面的70%是水面。

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包括波浪、潮汐、中尺度涡旋、环流等)乃至地球深处熔浆的流动都是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

20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以后,飞机和其他各种飞行器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航天飞行,使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其他星球和银河系。

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同流体力学的分支学科——空气动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这些学科是流体力学中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要求人们了解流体在多孔或缝隙介质中的运动,这是流体力学分支之一——渗流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渗流力学还涉及土壤盐碱化的防治,化工中的浓缩、分离和多孔过滤,燃烧室的冷却等技术问题。

燃烧离不开气体,这是有化学反应和热能变化的流体力学问题,是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的内容之一。

爆炸是猛烈的瞬间能量变化和传递过程,涉及气体动力学,从而形成了爆炸力学。

沙漠迁移、河流泥沙运动、管道中煤粉输送、化工中气体催化剂的运动等,都涉及流体中带有固体颗粒或液体中带有气泡等问题,这类问题是多相流体力学研究的范围。

等离子体是自由电子、带等量正电荷的离子以及中性粒子的集合体。

等离子体在磁场作用下有特殊的运动规律。

研究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的学科称为等离子体动力学和电磁流体力学,它们在受控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宇宙气体运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风对建筑物、桥梁、电缆等的作用使它们承受载荷和激发振动;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河床冲刷迁移和海岸遭受侵蚀;研究这些流体本身的运动及其同人类、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环境流体力学(其中包括环境空气动力学、建筑空气动力学)。

这是一门涉及经典流体力学、气象学、海洋学和水力学、结构动力学等的新兴边缘学科。

生物流变学研究人体或其他动植物中有关的流体力学问题,例如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心、肺、肾中的生理流体运动和植物中营养液的输送。

此外,还研究鸟类在空中的飞翔,动物在水中的游动,等等。

因此,流体力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涉及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

此外,如从流体作用力的角度,则可分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从对不同“力学模型”的研究来分,则有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等。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进行流体力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现场观测、实验室模拟、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四个方面:

现场观测是对自然界固有的流动现象或已有工程的全尺寸流动现象,利用各种仪器进行系统观测,从而总结出流体运动的规律,并借以预测流动现象的演变。

过去对天气的观测和预报,基本上就是这样进行的。

不过现场流动现象的发生往往不能控制,发生条件几乎不可能完全重复出现,影响到对流动现象和规律的研究;现场观测还要花费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

因此,人们建立实验室,使这些现象能在可以控制的条件下出现,以便于观察和研究。

同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一样,流体力学离不开实验,尤其是对新的流体运动现象的研究。

实验能显示运动特点及其主要趋势,有助于形成概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二百年来流体力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进展都离不开实验。

模型实验在流体力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里所说的模型是指根据理论指导,把研究对象的尺度改变(放大或缩小)以便能安排实验。

有些流动现象难于靠理论计算解决,有的则不可能做原型实验(成本太高或规模太大)。

这时,根据模型实验所得的数据可以用像换算单位制那样的简单算法求出原型的数据。

现场观测常常是对已有事物、已有工程的观测,而实验室模拟却可以对还没有出现的事物、没有发生的现象(如待设计的工程、机械等)进行观察,使之得到改进。

因此,实验室模拟是研究流体力学的重要方法。

理论分析是根据流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如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利用数学分析的手段,研究流体的运动,解释已知的现象,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

理论分析的步骤大致如下:

首先是建立“力学模型”,即针对实际流体的力学问题,分析其中的各种矛盾并抓住主要方面,对问题进行简化而建立反映问题本质的“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模型有:

连续介质、牛顿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理想流体、平面流动等。

其次是针对流体运动的特点,用数学语言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表达出来,从而得到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此外,还要加上某些联系流动参量的关系式(例如状态方程),或者其他方程。

这些方程合在一起称为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

求出方程组的解后,结合具体流动,解释这些解的物理含义和流动机理。

通常还要将这些理论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所得解的准确程度和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

从基本概念到基本方程的一系列定量研究,都涉及到很深的数学问题,所以流体力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的发展为前提。

反过来,那些经过了实验和工程实践考验过的流体力学理论,又检验和丰富了数学理论,它所提出的一些未解决的难题,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发展数学理论的好课题。

按目前数学发展的水平看,有不少题目将是在今后几十年以内难于从纯数学角度完善解决的。

在流体力学理论中,用简化流体物理性质的方法建立特定的流体的理论模型,用减少自变量和减少未知函数等方法来简化数学问题,在一定的范围是成功的,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特定领域,考虑具体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的具体环境后,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进行抽象化也同时是简化,建立特定的力学理论模型,便可以克服数学上的困难,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流体的平衡和运动性质。

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设计携带人造卫星上天的火箭发动机时,配合实验所做的理论研究,正是依靠一维定常流的引入和简化,才能及时得到指导设计的流体力学结论。

此外,流体力学中还经常用各种小扰动的简化,使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从非线性的变成线性的。

声学是流体力学中采用小扰动方法而取得重大成就的最早学科。

声学中的所谓小扰动,就是指声音在流体中传播时,流体的状态(压力、密度、流体质点速度)同声音未传到时的差别很小。

线性化水波理论、薄机翼理论等虽然由于简化而有些粗略,但都是比较好地采用了小扰动方法的例子。

每种合理的简化都有其力学成果,但也总有其局限性。

例如,忽略了密度的变化就不能讨论声音的传播;忽略了粘性就不能讨论与它有关的阻力和某些其他效应。

掌握合理的简化方法,正确解释简化后得出的规律或结论,全面并充分认识简化模型的适用范围,正确估计它带来的同实际的偏离,正是流体力学理论工作和实验工作的精华。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组非常复杂,在考虑粘性作用时更是如此,如果不靠计算机,就只能对比较简单的情形或简化后的欧拉方程或N-S方程进行计算。

20世纪30~40年代,对于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流体力学问题,曾组织过人力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做数值计算,比如圆锥做超声速飞行时周围的无粘流场就从1943年一直算到1947年。

数学的发展,计算机的不断进步,以及流体力学各种计算方法的发明,使许多原来无法用理论分析求解的复杂流体力学问题有了求得数值解的可能性,这又促进了流体力学计算方法的发展,并形成了“计算流体力学”。

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飞行器和其他涉及流体运动的课题中,经常采用电子计算机做数值模拟,这可以和物理实验相辅相成。

数值模拟和实验模拟相互配合,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设计的速度加快,并节省开支。

数值计算方法最近发展很快,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解决流体力学问题时,现场观测、实验室模拟、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几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实验需要理论指导,才能从分散的、表面上无联系的现象和实验数据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反之,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也要依靠现场观测和实验室模拟给出物理图案或数据,以建立流动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式;最后,还须依靠实验来检验这些模型和模式的完善程度。

此外,实际流动往往异常复杂(例如湍流),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会遇到巨大的数学和计算方面的困难,得不到具体结果,只能通过现场观测和实验室模拟进行研究。

流体力学的展望

从阿基米德到现在的二千多年,特别是从20世纪以来,流体力学已发展成为基础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又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今后,人们一方面将根据工程技术方面的需要进行流体力学应用性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更深入地开展基础研究以探求流体的复杂流动规律和机理。

后一方面主要包括:

通过湍流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解其结构并建立计算模式;多相流动;流体和结构物的相互作用;边界层流动和分离;生物地学和环境流体流动等问题;有关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等。

空间站餐厅中的流体物理学实验

  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牛顿的地心引力学说不再是真理了,很多地球上认为正确的物理学现象在太空都不存在了,而且出现了令人难以预料的变化。

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

在地球上,当你在家里的厨房中,将煮热的蜂蜜倒入盛着水的容器中时,你可以看到蜂蜜在水中慢慢下沉,扭转成弯曲球杆状、细丝状、烟雾状,但是只是持续几秒钟,很快就沉到杯底了。

这是由于水和蜂蜜的重量不同,在重力作用下,蜂蜜很快沉到容器的下部。

但在空间站上,地球的引力作用几乎完全消失,水和蜂蜜的重量基本相同,那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如果这时你再将煮热的蜂蜜倒到水中,可以看到蜂蜜不再向下沉,而是悬浮在水中,悬浮的时间可达几小时以上。

流入水中的蜂蜜丝带,像一个变形虫一样,在那里扭曲、翻转很长的时间,然后慢慢变成谁也想象不到的形状。

这是由于液体的结构不同,或两种液体之间存在细微的温度差异,产生了一种可以使液体产生流动的力,在地球上,由于物体的浮力,这种力的作用被掩盖了,但在太空中却突显出它的作用。

 约翰·珀奇曼是一位专门从事失重状态试验研究的专家。

他不可能自己亲自去国际空间站调查这些问题,为此他给航天员设计了一个可以自己完成的实验:

“MFMG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他说。

“实验材料是两个注射管,一个喝水用的麦杆,蜂蜜和水。

所有东西都放在国际空间站上。

”他们在国际空间站的餐厅中安排了一项蜂蜜实验,方法是:

用两只注射器,一只中装满蜂蜜或蜂蜜溶液,另一只装满纯净水。

用一个麦杆将两个注射器连起来。

当所有这些准备好以后,一名航天员将一滴蜂蜜挤到水中,或将水挤入蜂蜜中,拍下会发生哪些变化。

然后带回地球让科学家们去分析。

下图是2003年3月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实验,从图中可见放在针管中的蜂蜜被挤入水中。

   虽然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验,但是却解决了流体力学中一个理论上的难题。

珀奇曼说:

“我们已经发现一些新的现象,在流体物理学理论中有一个称作为‘平方梯度'的常数(K值),它与两种不同液体间(例如蜂蜜和水)分子之间的力成比例。

此参数对于预测低重力的情况下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是很重要的,在地球上我们无法测量一组混合液中的K值,它可能是任何数值!

但仅仅通过太空餐厅中的蜂蜜与水混合的录象,我们就得出K值上限不超过10-8牛顿的结论。

 他是通过下列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

如果K远远大于10-8牛顿,蜂蜜注入水中会很快变成球状物。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水滴从呈细长状的管口挤出时,没有发生变化。

“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只用了在空间站可以找到的小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