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783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D卷文档格式.docx

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

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

十二本赏赐百千强    强:

有余 

2.(2分)读课文《捕蛇者说》,对“安敢毒耶”理解不当的是()。

A.回应上文作者的提问(若毒之乎)。

B.用反问句委婉表示捕蛇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好处。

C.这个问答出人意料,使一篇血泪斑斑的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

D.暗示了不敢怨恨捕蛇一事,是因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

3.(2分)下面是对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如何造就人才;

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章结尾点明本文中心论点,这种写法叫卒章显志。

4.(2分)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登临泰山后对其壮观之势的赞叹。

B.“一览众山小”表达诗人傲视群雄的自诩与豪气。

C.这首诗表达了对泰山高大巍峨景观的崇敬与赞美。

D.“岱宗夫如何?

”句表现了诗人开始对泰山的不解与疑虑,为下文作铺垫。

5.(2分)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星、萍、丁、青 

B.经、絮、恐、死 

C.经、星、萍、丁、青 

D.经、萍、丁、青 

6.(2分)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望”如题,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是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鸟,透过描写景物还能体会出是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8.(2分)下列对《如梦令》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浓睡不消残酒”是说沉睡了一夜,酒还没有全醒。

B.“却道海棠依旧”中的“道”字课解释为“说” 

C.“知否”重复是因为卷帘人没有理睬自己。

D.“应是绿肥红瘦”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 

9.(2分)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

”(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排比)

二、填空题(共10题;

共65分)

10.(2分)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文。

11.(8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12.(3分)诗《使至塞上》从体裁看是________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____”诗;

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

13.(12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可汗

机杼

燕山

朔气

金柝

胡骑

n

i

傍地走

鞍鞯

理云________

________头

雄________

阿________

14.(1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词中起了________的作用。

15.(2分)《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6.(30分)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天空)晴朗无云。

高而远。

书面用语,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样子。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少有人来。

发生争执的事情。

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走路不稳的样子。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形容对人或事物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地面上的植物。

形容遭遇失败、挫折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颓废。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形容(衣服)破烂。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本指法术广大无边,今指无所不能的本领。

17.(1分)课文《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 

18.(1分)课文《木兰诗》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 

19.(5分)从下面的文段概括一个成语。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阅读理解(共1题;

共7分)

20.(7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龟虽寿》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1-2、

11-3、

11-4、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