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324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docx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

附件2:

晋煤集团回采工作面设计编制规范

 

晋煤集团××矿

××××(工艺)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总工程师:

审核:

编制人:

编制日期: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设计指导思想

简要说明矿井概况、矿井生产布局现状、采区开采情况及其对本工作面的接续要求,叙述进行工作面开采的必要性、可行性

第二节设计依据

一、经集团公司或子公司审批的采区设计

二、经矿总工程师审批的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三、矿井或采区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四、煤层自然发火鉴定报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五、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报告批复

六、矿井长远发展规划和采区衔接安排

七、邻近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

八、其它相关报告

九、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第三节主要技术指标

一、工作面采煤方法,可采储量(分层开采的回采工作面指本分层的储量)、回采率、设计回采能力、服务年限、万吨掘进率等。

二、工作面井巷工程量:

岩巷、煤巷、硐室等工程量。

三、工作面预计开工时间、施工工期、接替情况

第二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井上情况

一、工作面井上地理位置、范围、地面标高(最高、最低)、盖山厚度(最厚、最薄)、

二、工作面地表主要构筑物(如铁路、公路、桥梁、村庄、(构)建筑物、高压线路、河流、湖泊、水库、管线、堤坝等)等情况

三、工作面采动后对矿井或地表影响的预测(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程度)

四、地面村庄、建筑物、铁路、公路、桥梁、河流、水体、电线杆、管线等搬迁、保护计划及已开展的工作情况

附图:

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工作面井下情况

一、工作面井下四邻关系及邻层空间关系

二、工作面周边开采情况

三、工作面内及附近地质构造情况

1、断层:

描述工作面内断裂(断层、裂隙)的发育特点和规律,断层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破坏和对开采的影响。

2、褶曲:

描述工作面内褶曲的发育特点和规律,褶曲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和开采的影响程度。

3、其它:

描述砾岩层、陷落柱、风氧化带、火成岩侵蚀、冲刷带等地质情况

附图:

工作面相关位置图

第三节工作面煤层情况

一、工作面煤层性质

1、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地质层位、厚度及产状变化、邻近煤层等情况

附图:

工作面煤层柱状图(可在地质说明书中)

2、煤层特性

描述可采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稳定性及可采范围;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描述煤层结构(夹矸)、层理、节理、裂隙等构造特征,硬度(f)、容重

附图:

工作面煤层等厚线图(分层)

二、煤层顶底板性质

描述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底板(直接底、老底)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强度(硬度)、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对开采影响。

三、煤层特征

煤种、煤质:

描述煤的牌号、煤质(灰分、含硫、发热量)及用途等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种

灰分

硫分

发热量

(MJ)

倾角

(°)

厚度

(m)

层间距

(m)

容重

煤层

结构

稳定

分类

直接顶

直接底

四、水文地质情况

1、工作面涌水来源分析:

包括地表水(地表水水体、河流及大气降水)、各含水层水、采空区积水、构造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涌水等,并说明本工作面防治水的主要对象

2、工作面带压开采情况;

3、工作面涌水量预测:

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可能存在的突水量

4、地质报告中提出的防治水主要措施

附图:

工作面承压水开采范围及突水系数等值线图(涉及时)

附图:

工作面采空区积水分布及积水量图(涉及时)

五、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情况

工作面原煤瓦斯含量、压力、已采取的瓦斯抽采措施及效果情况;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倾向性情况;工作面瓦斯来源分析、预计涌出量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瓦斯等级,其它有害气体情况

五、其它地质情况

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性、地温、冲击地压情况

第三章工作面布置

第一节工作面主要技术参数

工作面的布置边界、顺槽、切眼、停采线位置、数量确定依据、煤柱留设及依据(含计算过程),工作面几何尺寸;工作面的布置方向、回采方向情况等

第二节工作面储量

工作面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含计算过程)、可采储量(含计算过程)、工作面回采率及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工作面回收率厚煤层不应小于93%、中厚煤层不应小于95%,薄煤层不应小于97%。

第三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工作面主要巷道数量、层位、名称、位置、断面、支护形式

第四节工作面附属巷道工程

工作面联络横川、绞车硐室、水仓等布置情况

附图:

工作面平面面布置图、剖面图

第四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

一、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实际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受水威胁程度和技术装备现状确定采煤方法

二、采煤工艺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采高、循环进度,简要叙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流程

第二节工作面生产能力

1、据工作制度、工作面参数、循环进度等核算工作面生产能力(含计算过程)

2、根据工作面可采储量、工作面回采率、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工作面服务年限

3、确定回采工作面进度、掘进进度参数。

第三节工作面回采设备

1、工作面主要设备

工作面采煤机、支架、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皮带运输机等

列表描述各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2、工作面支架能力验算

对工作面支架能力进行验算(含计算过程)

3、工作面其它设备

工作面其它需布置的设备情况及能力是否满足工作面生产需求。

附图:

工作面设备布置图(含主要机电设备技术参数表)

第四节顶板管理

1、工作面顶板管理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顶板跨落性分析、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情况。

工作面移架方式、最大(小)控顶距(插图)

工作面初采、末采顶板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

坚硬顶板强制放顶措施(坚硬顶板工作面)

防止煤帮片帮技术措施

防止冲击地压技术措施(有冲击地压情况)

特殊情况下采取的控顶措施。

附图:

各种顶板管理需要增加的工程图

2、端头顶板管理

工作面机头、机尾顶板管理方式、顺槽超前支护方式、距离和支护材料、参数等(插图)

特殊情况下采取的顶板管理措施(插图)

第五章巷道掘进

第一节掘进安排

确定工作面顺槽巷道、切眼掘进期限安排

工作面掘进队伍安排、单进进尺,验算掘进能否保证工作面接替要求

第二节掘进设备

叙述工作面主要巷道掘进配备的掘进设备和运输设备,并列表描述主要掘进设备技术参数

第三节掘进工艺

1、掘进方式

2、掘进施工组织

3、循环方式和循环进度,计算单进进尺

4、工作面主要巷道支护设计(另附专项设计及设计图纸)

5、采取的临时支护方式

第六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

1、工作面出煤系统

确定工作面出煤系统和运输方式及运输能力要求,并对运输设备能力进行验算。

2、辅助运输系统

确定工作面行人系统、运料系统、排矸系统和运输方式,主要运输设备

列表描述主要运输设备技术参数

附图:

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可标注在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图上)

第二节一通三防

1、通风系统

瓦斯来源分析,确定工作面通风方式和线路。

根据晋煤集团企业标准(Q/JM1.0001-2013)《煤矿矿井风量计算方法》严格进行风量计算,并进行通风能力验算。

工作面主要通风设施

附图:

工作面通风系统图(标注风流路线和各巷道配风量)

2、瓦斯治理

高、突矿井的工作面必须编制瓦斯抽采设计(另附专项设计),明确工作面抽放方式、抽放管路布置、钻孔布置、抽采技术参数、抽放效果等。

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措施

专用排瓦斯巷设置与管理(涉及时)

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情况)

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必须有“防突设计”

附图:

工作面抽采系统图

3、综合防尘

明确工作面防尘系统,包括防尘系统管理布置、供水参数、防尘设施、隔爆水袋布置等

工作面采取主要防尘措施

附图:

工作面防尘供水系统图(可为示意图)

4、防灭火

确定工作面防灭火采取的主要措施

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工作面必须有专项防灭火设计及相关图纸

第三节安全监测

1、瓦斯监测:

描述工作面的瓦斯监测设备(分站、传感器)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报警瓦斯浓度、断电瓦斯浓度、断电范围、复电瓦斯浓度,及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报警浓度等(建议列表)。

2、其它监测:

描述工作面(包括进回风大巷)的一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风速、风压、风门、风筒、馈电、设备开停等传感器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超限报警限值等(可列表)。

3、描述监测信号电缆、电源电缆的敷设及电源要求等。

4、瓦斯超限报警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内容,以及其它监测超限报警撤人等内容。

5、描述工作面的安全监测监控仪器、仪表使用、悬挂、移动的规定要求。

附图:

工作面安全监测装备及断电控制图(标出巷道名称、传感器的种类,分站及传感器位置、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及断电范围等示意图)

第四节供电

对工作面供电系统进行设计,设计应包括供电电源、供电范围,工作面主要机械设备性能、功率、技术参数,工作面高低压开关、变压器、电缆的选型与校验,电气设备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及校验,照明等内容。

并绘制工作面供电系统图,图中注明设备、电缆(包括照明线)型号,电气设备保护定值,保护校验需要的短路电流值,电缆长度等内容。

(可附供电专项设计)

附图:

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第五节防治水

根据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预测工作面正常用水量及最大用水量,根据最大涌水量设计工作面排水系统,选取排水设备的型号、数量,排水管路的型号等。

地面有水体的工作面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或安全开采的安全技术措施

层间含水层含水较丰富的岩层须提前制定放水设计、措施等。

存在采空区积水的须有提前放水设计、工程安排、安全技术措施及放水效果检验方法和标准要求。

带压开采的工作面必须有上级部门批准的“承压水开采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必须有落实“承压水开采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措施及对应的工程、设备等内容。

附图:

工作面排水系统图(可为示意图)

第六节压风供水、供液

1、压风(自救)系统

根据工作面需用压风的设施,综合考虑压风自救供风量与风压要求,计算工作面需用的压风量、风压。

根据计算的风量、风压,计算、选择压风机,或验算现有供风是否满足要求,必须符合压风自救的要求。

计算选择压风管路(直径、材质),叙述工作面压风管路系统,说明工作面管路的管径,供气阀门间距等。

必须符合压风自救的要求。

叙述工作面内的压风自救装置或供气阀门的位置、数量,压风自救装置的功能、操作、供风量与风压等要求。

附图:

工作面压风(自救)系统图(可为示意图)

2、供水施救系统

根据工作面用水情况设计供水施救管路系统:

说明工作面供水系统的水源、水质、水压、供水管路布置及管径是否符合供水施救系统的要求。

叙述供水施救阀门位置、数量和水压等

附图:

工作面供水系统图(可为示意图)

3、供液系统

叙述工作面供液系统、供液泵选取、供液参数和要求等

第七节通讯照明

确定工作面机头、皮带机头、集控中心等要害场所(部门)直接联系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等,必须符合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的要求。

确定工作面主要巷道、地点的照明系统

附图:

工作面通讯、照明系统图(可为示意图)

第七章避灾

第一节避险系统

确定工作面内紧急避险设施类型(临时避难硐室、移动式救生舱)、规格尺寸、容纳人数、服务年限;确定避难硐室设置地点、布置层位等;明确紧急避险设施的结构与支护形式要求;明确紧急避险设施内的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要求;明确紧急避险设施维护管理要求;相关的其它措施和要求等。

第二节避灾路线

根据工作面布置情况、层位关系确定火灾、水灾、瓦斯爆炸时的避灾路线(标明避灾路线上所有巷道名称;并将工作面内的紧急避险设施标在避灾路线图上,注明具体位置、规格、种类及距工作面的距离)。

附图:

工作面避灾路线图

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针对本工作面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水、火、瓦斯、煤尘、通风、提升运输、供电、顶板、冲击地压、地温等重大灾害,并分别提出预防重大灾害的安全技术措施。

需要另外编制的防治水设计、瓦斯抽放设计、煤层注水设计、防灭火设计、防突设计、防冲击地压设计等专项设计,必须在相应安全技术措施中明确指出。

1、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2、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3、瓦斯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4、防灭火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5、防尘安全技术措施

6、提升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7、供电安全技术措施

8、顶板与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9、爆破管理的安全措施

10、地温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第九章提高原煤质量措施

第一节提高原煤块率的措施

第二节降低原煤灰分的措施

第三节降低原煤水分的措施

第四节提高原煤质量的管理措施

第十章劳动组织及主要经济指标

描述劳动组织方式,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

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1

工作面走向/倾向长度

m

16

瓦斯绝对涌出量

m3/t

2

工作面面积

m2

17

瓦斯相对涌出量

m3/min

3

工作面工业/可采储量

万t

18

正常/最大涌水量

m3/h

4

工作面生产能力

万t/a

19

突水系数

Mpa/m

5

工作面服务年限

a

20

安全隔水层厚度

m

6

工作面开拓方式

21

受水威胁程度

7

工作面上、下山数量

22

工作面水仓容量

m3

8

工作面开拓/准备工程量

m

23

采煤方法

9

建设工期

24

巷道支护方式

10

可采煤层平均厚度

m

25

顶板管理方法

11

煤的容重

t/m3

12

煤的灰分

%

13

煤的自燃发火期

14

煤尘爆炸性

15

瓦斯等级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和增加

第十一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分析工作面地质、防治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水害、煤层自燃发火、三下开采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其它需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附图、附表编号根据实际编制情况进行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