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475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docx

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word有答案

2017-2018学年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第一单元基础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实验室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在水槽中盛适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普通蜡烛1cm,或者生日蜡烛2~3cm),用火柴点燃蜡烛.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水位上升.在水下用玻片盖上

集气瓶,取出,量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

.以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滴入2~3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瓶内的氧气减少,蜡烛发生了不

完全燃烧,生成了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CO等气体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一定量的水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O2B.N2C.稀有气体D.CO2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空气中氧气占总质量的21%

D.空气中氮气可以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

7.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8.亲爱的同学们考试开始了,是否紧张呢?

请深呼吸,你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9.空气中最不活泼的成分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从分离空气的成分中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霓虹灯中填充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1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

12.在空气中含量少,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氖气B.氢气C.氧气D.氮气

13.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铁B.蜡烛C.木炭D.红磷

14.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按集气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或过量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16.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佛加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

17.小兰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尽C.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D.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18.为了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现有①硫粉;

②红磷;③炭粉,放在燃烧匙中的可燃物最好选用()

A.①②③B.①或③C.只有③D.只有②

19.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B.阿伏伽德罗C.拉瓦锡D.道尔顿

20.利用如图探究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待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B.由实验现象推断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C.实验中取用的红磷需过量

D.能够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的实验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B.红磷C.木炭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

(注:

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mL)

2

0

2

1

1

9

2

0

2

2

1

8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

【实验拓展】:

(4)已知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分别与氧气和氮气反应,都生成固体物质,此实验中镁(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2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学生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并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评价或帮助他分析完成相关问题.

(1)当集气瓶中气温未冷却至室温即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a,当集气瓶中气温冷却至室温后再记录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为b,则ab(填“>”或“<”或“=”).

(2)若该装置能将集气瓶中的氧气耗尽、烧杯中液体都足量,则集气瓶中吸入液体体积应该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3)试分析在测定过程中,对测定结果带来误差的因素可能有、

(任答两点).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开始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4)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

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一种):

(5)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

可以,其原因是:

(6)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

.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

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7)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8)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2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9)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

(10)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11)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12)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24.某同学可用如图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1)在烧杯中加水,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

①白磷(足量);

②活塞向(填左、右)移动.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2)烧杯中加水的目的是.

2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

(1)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改进实验】

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优点是:

(1)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

(写三点)、、.

(2)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氮气约为.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是:

【反思与交流】

(1)此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2)在实验前集气瓶底预先要放点水,其作用是:

、;

(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二点)、.

26.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7.下列现象和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

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酥甜点变软;燃烧与呼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8.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食品长期露置于空气和真空包装中会出现不同种现象,说明与空气中含有关.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29.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木炭和铁丝最好选用,测定结果小于

,可能的原因是.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

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如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

 

度处才停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实验室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的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

A.

B.

C.

D.

【解答】解:

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约20%即占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并减小了五分之一,消耗完氧气后瓶内气压就不发生变化了。

故选:

B。

 

2.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在水槽中盛适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小木片上固定一只短蜡烛(普通蜡烛1cm,或者生日蜡烛2~3cm),用火柴点燃蜡烛.把集气瓶倒扣在小木块上方,并将瓶口水封.几秒钟后,蜡烛火焰熄灭,水位上升.在水下用玻片盖上

集气瓶,取出,量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容积的

.以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滴入2~3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让溶液变红,便于观察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B.滴入酚酞试液后,一开始溶液变红,随着蜡烛的燃烧,溶液逐渐褪色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D.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随着瓶内的氧气减少,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生成了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CO等气体

【解答】解:

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要对应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而蜡烛燃烧却是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甚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实验者设计了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的这个细节,所以酚酞的加入虽然开始可以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但是最终目的是证明二氧化碳被吸收。

而对于进入液体小于

,我们有时会

考虑药品的量不足,但是本题中蜡烛熄灭了,说明蜡烛是有剩余的。

所以分析时

就要注意到这一点。

A、在起始阶段确实便于液面变化的观察,但是后期红色消失,所以便于观察。

至于通过颜色变化证明二氧化碳被反应掉,本题的设计是空气成分测定,而不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所以目的仅仅是便于观察。

正确。

B、开始由于水中有氢氧化钠,所以显红色。

后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进入溶液从而消耗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由于生成物为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所以依旧是红色。

错误。

C、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少可能是因为瓶内的氧气没有完全消耗。

由于燃烧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所以后期蜡烛熄灭并不代表氧气被完全消耗,所以会导致进入液体体积偏小。

正确。

D、其实用蜡烛或者木炭都不可能得到对应的结果,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过程中会生成一氧化碳,虽然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却无法被吸收。

正确。

故选:

B。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解答】解:

A、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所以A正确。

B、红磷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实验结论精确。

所以B正确。

C、装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所以C正确。

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

,所以D不正确。

故选:

D。

 

4.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一定量的水

【解答】解: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使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的大,结果偏大,故A错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实验装置漏气可导致部分气体进入瓶中从而液体体积减少,故B正确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红磷过量仍然能完全消耗掉氧气,不影响进入瓶内的液体体积,故C错

D、集气瓶中预先未加入一定量的水集气瓶中加入水是为了保护集气瓶,不影响进入瓶中的液体体积。

故选:

B。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A.O2B.N2C.稀有气体D.CO2

【解答】解:

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正确;C、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故选:

B。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C.空气中氧气占总质量的21%D.空气中氮气可以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

【解答】解:

A、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和光照的条件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氧气占总质量的21%错误,不是质量分数,是体积分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空气中氮气可以用来制造硝酸和氮肥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

C。

 

7.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A.氢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解答】解:

A、氢气不是空气的成分,故选项正确;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故选:

A。

 

8.亲爱的同学们考试开始了,是否紧张呢?

请深呼吸,你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解答】解: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不是氧气,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不是水蒸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9.空气中最不活泼的成分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解答】解: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与水、氢氧化钙等反应,性质不是很稳定,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从分离空气的成分中不能得到的气体是()

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B.用作霓虹灯中填充气的稀有气体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D.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解答】解:

A、氧气大约占21%,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大约占0.94%,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氮气大约占78%,可以直接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没有氢气,因此不可直接从空气中分离,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1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

【解答】解: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选项错误;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选项正确;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空气中含量较少,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较少,故选项错误;故选:

B。

 

12.在空气中含量少,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氖气B.氢气C.氧气D.氮气

【解答】解: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氖气属于稀有气体,空气中含

量少,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故选:

A。

 

13.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铁B.蜡烛C.木炭D.红磷

【解答】解:

A、由于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

故选项错误。

B、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五氧化二磷是固体,可以用于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14.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该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C.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的一些性质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解答】解: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故选项正确;

B、本实验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

C、通过该实验还可以了解氮气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等,

故选项正确;D、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应使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并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

D。

 

1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按集气瓶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或过量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解答】解:

A.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使结果偏小,故说法正确;B.实验时红磷一定足量或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故说法正确;C.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要等到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故说法错误;

D.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约为原集气瓶容积的

,故说法正确。

故选:

C。

 

16.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化学家是()

A.道尔顿B.阿佛加德罗C.拉瓦锡D.门捷列夫

【解答】解: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阿伏伽德罗和道尔顿总结出了原子

分子论。

故选:

C。

 

17.小兰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尽C.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D.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解答】解:

A、装置漏气,内外的压强差小,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

,故对;

B、由于红磷的量不足,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

,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对;

C、装置末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这样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还没降低到室温

标准,这样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

,也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对;

D、将红磷改为木炭做此试验时,由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木炭燃烧即使能消耗装置内氧气,但又增加另一气体二氧化碳,导致装置内气压变化不大,

水倒吸入装置内的量就占不到其容积的

,无法测定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