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530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外国文学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讲义.docx

《外国文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讲义.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讲义.docx

外国文学讲义

中外文学讲义

外国文学部分

第一讲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概述

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它从公元前12—前2世纪,是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产物,分为三个阶段:

1、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前12—前9):

主要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2、奴隶制的形成和繁盛时期(前8—前4):

前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后期称为“古典时期”,文学艺术在雅典得到空前发展,主要是戏剧和文艺理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悲剧与喜剧。

3、“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希腊被马其顿王国征服,奴隶制衰落,文学凋敝了。

唯有新喜剧有一定的成就,代表作家米南德《恨世者》。

二、希腊《荷马史诗》

1、史诗的形成

史诗产生于公元前12—前8世纪,同这一时期发生的特洛亚战争有关,战后的小亚细亚一带流传着歌唱战争双方英雄的歌谣,这是《荷马史诗》的基础。

由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代代相传。

后经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诗史。

前6世纪才形成文字,前2世纪才最后编定。

2、《荷马史诗》内容简介

3、人类童年时代的杰作

(1)反映了古希腊广阔的社会生活

(2)表现了古希腊人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

(3)透露了以人为本、进取乐观的思想

(4)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艺术的最高峰)

巧妙而完整的结构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古希腊戏剧

(一)悲剧

1、起源:

酒神祭祀活动

2、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3、基本特色

(1)一种综合艺术

(2)重要的歌队

(3)取材于神话的英雄悲剧

(4)严肃与卡塔西斯

(5)既重视命运,又重视人的力量

(二)喜剧

1、起源:

酒神祭祀活动

2、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阿卡奈人》

第二讲中世纪文学

一、历史背景

日尔曼民族在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欧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476年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意识形态是宗教和神学,基督教是封建社会的支柱。

教会掌握了土地,控制了文化,乃至控制了世俗政权。

一切文化和学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古代文明和日尔曼先前的文化遭到排斥和摧残。

二、思想特征:

(1)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2)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3)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三、中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一)主要文学类型

1、教会文学:

文学为宗教服务,主要内容是以《圣经》为指导,讲述宗教故事,歌颂上帝、赞美基督、崇尚苦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2、骑士文学:

骑士制度的产物,反映骑士的生活理想,主要包括“忠君、护教、行侠”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宗教、爱情、冒险三种主题以及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体裁。

例如《破晓歌》、“亚瑟王传奇”。

3、英雄史诗和民谣:

包括蛮族史诗和封建史诗。

后者主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4002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4、城市文学:

代表作是法国的讽刺叙事诗《列那狐的故事》、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四、但丁《神曲》

1、新旧交替时期的诗人(1265-1321)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标志着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始。

1265年5月,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小贵族家庭。

童年时,父母相继亡故。

自幼拜著名学者拉丁尼为师,学习拉丁文、古典文学、诗学、修辞学,在中古文化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极为渊博的知识,对绘画、音乐等艺术也颇有造诣。

1300年参加佛罗伦萨最高行政会议,从事共和政权的建设。

1302年反对党得势,被以贪污和反教皇的罪名判处终身流放,没收全部家产。

1307年开始创作《神曲》,1321年完成。

1321年9月病逝。

2、新旧交替时期的巨著:

《神曲》

(1)写作动因:

爱情的升华

人生与社会因素

(2)构思与内容

全诗由《地狱》、《净界》和《天堂》三篇组成,共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

采用梦幻的形式,描写诗人先后在维吉尔和贝亚德引导下在地狱、净界和天堂神游的故事。

(3)思想内容

对封建社会的罪恶进行了广泛的批判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4)艺术特色

结构别具匠心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开创了以本民族语言写作的先例

第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1、文艺复兴:

十三世纪—十六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以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最初兴起于意大利,逐渐扩大到法、德、英、荷、西班牙等其它欧洲国家。

“文艺复兴”原意系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以摧毁中世纪神权统治,摆脱封建思想束缚,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建立的新兴文化。

2、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思想体系。

发源于意大利。

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包括尊重人性,反对神权;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生活;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与科学;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反对神秘梦幻文学,要求面向现世人生。

3、“文艺复兴”在各国的特征

意大利:

诗歌、音乐、绘画、雕刻有突出成就,产生了诗人但丁、作家薄伽丘、画家达芬奇、拉斐尔、雕塑家米开朗琪罗、音乐家拉索等;

英国:

诗歌、戏剧达到空前繁荣,代表人物是莎士比亚;

德国:

表现为宗教改革、农民战争;

法国:

表现为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的流行,代表人物是拉伯雷等。

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1547——1616)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一生坎坷,饱受痛苦。

曾经参加西土战争并因伤致残失去左手,还在土耳其人的监狱中度过了五年牢狱生活。

回国后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几次遭人诬陷而入狱,在狱中开始构思《堂吉诃德》。

1605年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一部,为他赢得了声誉,但是没有带来财富,而且还招致封建贵族和教会的攻击。

1614年出现了伪造的《堂吉诃德》第二部,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歪曲。

塞万提斯抱病完成了《堂吉诃德》第二部,并于1615年出版。

1616年4月23日因患水肿病去世。

其他作品:

《伽拉苔亚》、《训诫小说集》等

《堂吉诃德》主题思想:

用模拟骑士小说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堂吉诃德与桑丘的行侠故事以及堂吉诃德从执迷不悟到幡然醒悟的过程,否定了荒诞的骑士小说,无情嘲笑了过时的骑士精神和骑士制度,被马克思称为“衰落的骑士制度的史诗”。

同时,它还暴露了统治阶层的黑暗、邪恶势力的残暴,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同情他们的苦难遭遇,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

《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分析:

堂吉诃德既是个荒诞不经的梦想家,又是个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既是个喜剧人物,又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身上同时具有愚蠢可笑和高尚可爱的特点。

堂吉诃德的愚蠢可笑是指他脱离实际、耽于幻想,坚持用过时的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来改造社会,盲目地乱砍乱杀,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堂吉诃德的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说他错误的。

不自量力也并非错误,错误的是他的打法。

”(鲁迅)正如马克思所说,这都表现了“骑士的德行在刚兴起的资产阶级世界中已显得荒谬和可笑”,他的悲剧是“作为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的悲剧。

这个人物形象高尚可爱的一面表现在坚持正义、嫉恶如仇,信仰真理、毫不动摇,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具有一种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精神

三、莎士比亚(1564-1616)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一生创作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部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

他的作品表现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最为充分,艺术性最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顶峰,对后世作家影响极为深远。

1、生平

2、戏剧创作的三个时期

(1)早期(1590—1600),又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

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

历史剧9部:

《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

喜剧10部: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

悲剧3部:

《罗密欧与朱丽叶》

(2)中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

十七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

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悲剧7部: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

喜剧4部:

《一报还一报》、《终成眷属》

(3)后期(1608--1612),传奇时期

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把希望寄托于乌托邦的理想,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

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分大大减弱,对社会的批判性也削弱了。

作品贯穿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

传奇剧4部:

《暴风雨》、《辛白林》

历史剧1部:

《亨利八世》

3、《哈姆雷特》

(1)内容分析

(a)悲剧反映的时代现实

(b)悲剧冲突的双方

(c)悲剧冲突的实质

(2)艺术特色

(a)独特的现实主义

(b)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c)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d)丰富形象的语言

第四讲十七世纪文学

一、历史背景

17世纪的欧洲大陆处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继续斗争并取得相对平衡的阶段。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却遇到了挫折。

英法两国异军突起。

英国在1649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法国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争过去了,代之以相对统一安定的生活,人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了上风。

二、社会思潮

法国思想界推崇理性主义,尊重理智,皈依理性,注重系统,推崇法则。

理性主义源于古希腊,推崇理性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

三、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的含义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化,把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看作是艺术创作的理想模式,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2、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

(1)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2)崇尚理性原则,遵守公民义务

(3)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4)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3、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1)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

(3)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4)人物塑造类型化。

4、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法国:

高乃依(1606—1684)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熙德》。

拉辛(1639—1699)其代表作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德尔》。

拉封丹(1621—1695)的《寓言诗》。

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代表作是《诗的艺术》。

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剧作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

出生富商家庭,10岁丧母。

外祖父常常带他看戏。

莫里哀酷爱戏剧,自愿放弃继承权,21岁参加了剧团,取艺名莫里哀。

从当喜剧演员到做剧团领导人,自己动手创作剧本。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没病找病》,卸装后咯血而死。

终年51岁。

莫里哀从事喜剧创作和演出30年,创作喜剧近30部。

1.风俗喜剧(1659-1663):

这是莫里哀率领他领导的光耀剧团从外省回到巴黎的时期,是他的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期。

主要写作风俗喜剧,嘲笑社会浮夸风气,抨击封建道德和夫权思想。

喜剧8部,代表作是《可笑的女才子》、《妇人学堂》。

2.讽刺喜剧(1664-1669):

这是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成熟时期,主要写作讽刺喜剧,讽刺宗教伪善和拜金主义。

喜剧12部,代表作是《伪君子》、《悭吝人》。

3.幽默喜剧(1670-1673):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喜剧由愤怒的讽刺转为轻松的揶揄,主要写作幽默喜剧和芭蕾喜剧,嘲笑贵族资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

喜剧7部,代表作是《贵人迷》、《无病呻吟》、《史嘉本的诡计》。

二、《伪君子》分析

《伪君子》(1664——1669)莫里哀的代表作,欧洲古典喜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从1680年法兰西喜剧院成立起,到1960年止,这出喜剧演出2654场,还不算其他剧团的演出和外国演出。

在法国剧作中,它的演出占第一位。

剧情:

《伪君子》描写一个笃信天主教的巴黎富商奥尔恭收留了一个假虔徒答尔丢夫在家,把他奉为良心导师。

答尔丢夫在奥尔恭家里为所欲为,几乎弄得这个家庭家破人亡,倾家荡产,暴露出伪君子、假虔徒的真面目。

答尔丢夫形象:

《伪君子》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型形象答尔丢夫。

尔丢夫个性最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是他的主导性格。

《伪君子》艺术特色:

这是一部典型的古典主义喜剧作品,符合“三一律”的要求。

艺术特色表现如下:

1、结构完整而严谨。

第一二幕,主人公出场前的准备;第三四幕,达尔丢夫的丑恶表演;第五幕,答尔丢夫的结局。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围绕揭露答尔丢夫的伪善展开情节。

正如莫里哀所说,“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件事不是在为观众刻画一个恶人的性格。

2、精彩的人物出场安排

首先是奥尔恭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出场,通过她与家人的争吵,揭示家庭矛盾。

歌德赞曰“是现存的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奥尔恭一出场,通过他与桃丽娜的问答,表现其对达尔丢夫的关心以及对亲人的冷淡。

答尔丢夫在第三幕第二场上台,作家用几句话和一个抛手帕的动作,就暴露此人的伪善面目。

三、莫里哀的喜剧艺术特色

1、创作的民主倾向

2.改革喜剧艺术

3.单一性格的艺术形象

4.灵活运用“三一律”原则

第五讲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一、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

它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破除封建迷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这一时期以启蒙思想为内容的启蒙主义文学,竭力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表现资产阶级改革社会制度的要求,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最后的舆论动员。

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在作品中反映大众的日常生活,描写和歌颂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感情。

最典型的形式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

但忽视艺术形象的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缺乏血肉,缺乏真实感。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

1、英国:

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成就最高

(1)丹尼尔·笛福: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的形象。

笛福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的中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贸易;他主张扩充殖民地,反对专制政体、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2)江奈生·斯威夫特:

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马国等故事是通过格列佛的游历串联起来的,这是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

这部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晰,准确有力。

(3)亨利·菲尔丁:

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

“散文中的荷马”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喜剧性的散文史诗”,对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影响很大。

小说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魏斯顿的恋爱故事,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真实的图画。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主人公在乡村、在逃往伦敦的路上和在伦敦的活动。

2、法国:

主要艺术形式是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启蒙文学的主要艺术形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品种。

作者并不刻意追求动人的故事情节、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完整的艺术结构,而是将其对哲学、宗教、政治、社会等问题的见解,通过有明显寓意的故事或形象表现出来,深刻、巧妙地揭示生活哲理。

(1)孟德斯鸠:

《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小说

(2)伏尔泰:

《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

(3)狄德罗:

《百科全书》、《修女》、《拉摩的侄儿》(“辩证法的杰作”)、《定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注)

(4)卢梭:

《新爱洛绮丝》、《爱弥儿》、《忏悔录》

(5)勒萨日:

《吉尔·布拉斯》

(6)戏剧家博马舍:

《费加罗的婚姻》正剧(又称“严肃喜剧”或“市民剧”,打破了传统的悲剧和喜剧之间的界限,将平民百姓当作戏剧主人公,用日常语言表现平民的日常生活。

3、德国: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

这个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

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这个运动的名称来源于运动的参加者克令格尔的同名剧本。

他在剧本中宣扬反抗思想,洋溢着狂风暴雨般的热情。

这一运动的纲领制订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

莱辛《汉堡剧评》、《拉奥孔》(戏剧理论)

席勒《强盗》、《阴谋与爱情》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三、《浮士德》

《浮士德》是歌德六十年呕心沥血完成的一部杰作,它是歌德的代表作,也是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它与荷马史诗、《神曲》齐名,被认为是史诗性的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1、题材来源

取材于德国十六世纪的民间传说。

浮士德原名约翰·乔治·浮士德(1480—1540?

),是一个跑江湖的魔法师,懂得炼金术、星相术、占卜等。

死后,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浮士德》源于一个叙述浮士德与魔鬼订约,漫游世界,满足各种欲望,享受人间的欢乐,最后惨死魔鬼之手的故事。

2、形式

《浮士德》以诗剧的形式写成,分为两部,共12111行。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写他探索真理的一生。

3、内容简介

(1)魔鬼靡非斯特与天帝打赌

(2)学者生活(魔鬼靡非斯特与浮士德打赌)

(3)爱情生活(德国玛甘泪)

(4)政治生活(神圣罗马帝国的宫廷)

(5)艺术(追求古典美)生活(希腊海伦)

(6)事业(改造大自法)生活(“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

”)

4、思想意义

浮士德探索人生的真理,而且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代表了人类的命运和前途,其追求概括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历程。

学者生活阶段,回顾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过程。

浮士德走出书斋后,从“小世界”到“大世界”,往后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代世界,往前展望了人类的未来。

从对爱情的追求发展到美的追求、事业的追求,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最后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以集体劳动改造大自然,建立理想的人间乐园。

5、艺术特点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2)丰富多样的诗歌艺术

(3)善用矛盾对比的方法配置人物、安排场面

第六讲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不但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而且也是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流行了二百多年的古典主义已处于弥留阶段,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兴起,并很快席卷欧洲。

十九世纪头三十年,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辉煌的发展。

一、浪漫主义的产生

1、历史背景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后的动荡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2)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3)十八世纪英国伤感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不满丑陋的现实,偏爱表现主观的理想

2、热爱大自然

3、重视民间文学

4、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5、常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诗歌)

三、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1、英国文学:

(1)湖畔诗人:

他们憎恶英国的资本主义城市文明,长期隐居在英格兰西北部昆布兰湖区,被称为“湖畔派”。

华兹华斯:

《抒情歌谣集》、《丁登寺》

柯勒律治:

《老水手之歌》

骚塞:

《审判的幻影》

(2)恶魔派诗人:

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

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称“桂冠诗人”骚塞是叛徒。

为此骚塞称拜伦、雪莱是“恶魔派”。

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

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拜伦《唐璜》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3)唯美诗人:

济慈:

《夜莺颂》、《希腊古瓷颂》

(4)历史小说家:

司各特《艾凡赫》(小说)

2、德国:

浪漫主义的发源地。

格林兄弟:

童话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3、俄国文学:

普希金:

《叶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

4、法国文学:

夏多布里昂:

《阿达拉》

斯达尔夫人:

《黛尔芬》、《柯丽娜》

维克多·雨果:

1802年2月26日生于贝尚松。

父亲是共和派,母亲拥护波旁王朝。

他的政治倾向经常在保王与共和之间摇摆,最终站到了共和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来。

他的思想核心是人道主义。

在文学上,他也经历了从伪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演变。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视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1830年围绕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上演而引发的“欧那尼之战”成为法国浪漫主义彻底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

1831年《巴黎圣母院》的问世,进一步奠定了雨果的浪漫主义领袖地位。

主要创作包括26部诗集、12部剧本和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作品。

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遗体安葬在先贤祠。

浪漫主义的杰——《巴黎圣母院》

主题:

通过描写一个善良、美丽、热情的吉普赛女郎艾斯美拉达在封建专制社会中遭受迫害和摧残的悲剧,揭露了教会的虚伪、狠毒,封建君主的专横、残暴,司法制度的腐朽、残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色彩。

思想意义:

(1)封建宗教对人的迫害;

(2)封建专制的黑暗统治;(3)封建法律的荒谬;(4)对劳苦大众悲惨命运的同情。

艺术特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1)浓烈的中世纪色彩

(2)紧张的戏剧性情节

(3)强烈的美丑对照

第七讲十九世纪中期文学(1830-1871)

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中期欧洲文学的主流,它造就了欧洲文学的第三次高峰。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1、历史背景

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罪恶全面暴露,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是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各阶层的人们,都对大资产阶级统治不满,这一时期,文学作为社会情绪的载体,必然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

高尔基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他说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具有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