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723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咏物诗专题复习.docx

咏物诗专题复习

高三语文咏物诗专题复习

广州市协和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咏物诗特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归纳总结咏物诗的常见考点

3、掌握鉴赏咏物诗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鉴赏的能力

1)结合诗文概括物象的特点

2)概括诗歌的主题

3)鉴赏咏物诗的主要表达技巧

▲专题复习思路(《学案》)

课内诗歌复习,归纳咏物诗常见主题、常用表现手法

咏物诗考点归纳

复习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练习巩固

高考真题演练

▲教学补充说明:

——由于学生分了文理科、还有重点班,所以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年级在统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使用统一学案的基础上,老师根据班级的共同特点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附:

《学案》及三份各具风格的教学设计

古典诗词题材分类复习训练(5)——咏物诗(学案)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咏物诗特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归纳总结咏物诗的常见考点

3、掌握鉴赏咏物诗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鉴赏的能力

1)结合诗文概括物象的特点

2)概括诗歌的主题

3)鉴赏咏物诗的主要表达技巧

一、复习整理归纳:

——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归纳

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子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1、咏物诗的基本主题有:

2、咏物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有:

3、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二、练一练: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09“金鸡蛋”P9_2)

(1)“百啭千声随意移”写出了画眉鸟的什么特点?

(2)本诗三、四句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作者以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房兵曹①胡②马杜甫

胡马大宛名③,锋棱瘦骨成。

竹批④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

①兵曹:

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房兵曹不详为何人,也有传为诗人的朋友②胡:

此指西域。

大宛:

汉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国境内,盛产良马。

③大宛名:

著名的大宛马。

④竹批,形容马耳尖的形状。

(10“金鸡蛋”P10_4)

(1)诗歌的前两联写出了胡马哪三个方面的特点?

(2)请赏析这首诗歌表现手法

题古松苍藤图蓝仁①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注释:

①蓝仁:

明朝诗人

(09“金鸡蛋”P10_4)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古松怎样的特点?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霜天晓角·梅萧泰来

千霜万雪。

受尽寒磨折。

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

影也别。

知心惟有月。

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0“金鸡蛋”P18_5)

(1)这首词中的“梅”有什么个性特征,请分点概述?

(2)诗中的“梅”有何象征意义?

三、高考演练:

(一)《备考指南》

1、《木芙蓉》与《窗前木芙蓉》比较鉴赏(P140_2)

2、《山园小梅》与《卜算子·咏梅》比较鉴赏(P154_14)

三、复习评价:

1、本专题复习,我掌握的比较好的方面:

2、本专题复习,我有待提高的方面:

3、复习效果自我评价:

(优良中不理想)

 

咏物诗的物象鉴赏(学案)

执教:

唐秀清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咏物诗特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1)能迅速把握咏物诗词物象的意蕴——咏物诗所言之志。

(2)能迅速把握咏物诗词的写作技巧。

2.把握考点,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一、概念——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画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二、回顾所学,归纳整理,完成下表。

(挑选1-2首填写)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篇目

所咏事物

该物的特征

所言之志

表达技巧

《葡萄》

(韩愈)

《牡丹》

(刘禹锡)

《小松》

(杜荀鹤)

《桂花》

(李清照)

提醒:

咏物诗的多以为题目。

辨析:

1.托物言志的“物”与借景抒情的“景”有何区别?

三、高考命题特点(设问角度)

四、咏物诗鉴赏的思维和能力要求

一般阅读

写什么?

(内容、主旨)

怎样写?

(形式、技巧)

为什么这样写?

(作用、艺术效果)

咏物诗阅读

内容

主旨

着笔点:

手法:

托物言志

含蓄表达“志”(要知人论世,熟知传统文化)

能力要求

五、鉴赏的思维与能力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古松苍藤图蓝仁①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注释:

①蓝仁:

明朝诗人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古松怎样的特点?

(2)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09“金鸡蛋”P9_2)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百啭千声随意移”写出了画眉鸟的什么特点?

(2)本诗三、四句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作者以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尝试高考

1.(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2.(0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本诗寓意是什么?

六、小结答题思路与规范步骤

关键:

七、课后巩固练习:

(略。

请自行登陆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网下载)

1.(2007年重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

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2.(2007年重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

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3.(安徽卷07年)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醉落魄•咏鹰(《备考指南》P151)(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

座。

②削碎中原路:

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

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

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古诗文《金鸡蛋》P91、2

5.古诗文《金鸡蛋》P18---5.题

6.《备考指南》P154-----14.题

7.类诗赏读

八、学习评价与反思:

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

执教:

黎军红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学习重点

  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课题引入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性情,有些与人情相近、相似或相通。

看着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时常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了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情;看到杨柳,少不了轻吟杨柳岸晓风残月,顿生绵绵惜别之情;看到天空高悬的一轮明月,我们也许会不禁想起了跨越千古的思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出示学习重点

四、.考点扫描

《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得思想内容和作者得观点态度。

近几年得高考对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

五.示例感悟,归纳咏物诗的情感类型

1、骆宾王的《咏鹅》

2、赏牡丹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鹧鸪天·桂花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4、子规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1)描摹事物的情态,表达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对某种精神品格的赞美或追求)

3)借物讽喻,针砭时弊

六、师生归纳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百啭千声随意移”写出了画眉鸟的什么特点?

(2)本诗三、四句主要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作者以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百啭千声随意移”写出了画眉鸟歌声优美、自由自在的特点。

(2)本诗三、四句主要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受羁绊的“笼中鸟”与自由的“林间鸟”作对比。

表达了作者希望挣脱羁绊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追求。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

方法:

1) 紧扣诗文分析概括物象的外在特征

2)联系诗人的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挖掘物象内在蕴含的精神,揣摩诗人所抒之情,所言之志。

七、特点总结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咏物诗特点归纳如下: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八.学生探讨设题类型

  1描述形象有什么特点?

  2、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3、寄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

九、牛刀小试: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本诗借写了木芙蓉的什么特点,抒写了什么情志?

注:

吕本中,南宋诗人曾避难广东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

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题古松苍藤图蓝仁①

风云气质雪霜踪,独立空山惨淡中。

惭愧藤萝争附托,年年春色换青红。

注释:

①蓝仁:

明朝诗人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古松怎样的特点?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人生态度?

(1)写出了古松经受风霜仍能独立山中的坚韧与高洁。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善于攀附的藤萝与独立山中的古松作对比。

表达了作者对归附权贵现象的鄙视,以及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霜天晓角·梅萧泰来

千霜万雪。

受尽寒磨折。

赖是生来

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

影也别。

知心惟有月。

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10“金鸡蛋”P18_5)

(1)这首词中的“梅”有什么个性特征,请分点概述

(2)诗中的“梅”有何象征意义?

(1)不畏风霜、清丽脱俗、孤傲。

(2)词人以梅自比,梅的清高,象征的高洁孤傲的品格。

  

古典诗词题材分类复习——咏物诗

执教:

晏丽萍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掌握解读咏物诗的方法。

3、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

1、咏物诗的解读方法。

2、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咏物诗的解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请阅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思考为什么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

林逋《梅花》诗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白莲诗。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理由:

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故赞扬;石曼卿《红梅》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具体分析:

“疏影”句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句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句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二、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

“咏物”→“体物肖形”

                个中有我——“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咏怀”→“传神写意”

三、咏物诗的情感分类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例:

王冕(元)《墨梅》   杜甫《房兵曹胡马》

2.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例:

辛弃疾《巨石》  杜荀鹤《小松》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例:

唐·曹邺《官仓鼠》 曾巩《咏柳》

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例:

苏轼《琴诗》

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例:

贺知章《咏柳》  苏轼《海棠》

四、咏物诗解读三步曲

例: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观物形】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

【会神意】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暗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慨。

【表感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暗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慨。

明确:

咏物诗解读三步曲

【观物形】→【会神意】→【表感悟】

强调:

“观物形”时要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生长环境,分析物的象征意味。

“会神意”时要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联系起来。

 五、实战演练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观物形】画眉鸟在林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鸣声婉转动听。

【会神意】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表感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观物形】早梅冰清玉洁、耐寒而立、迎风而发。

【会神意】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人物形象。

【表感悟】诗人以梅自喻,通过描写早梅冰清玉洁、耐寒而立、迎风而发,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六、拓展延伸

(2008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备考》P140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都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前者是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后者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

【明确】

要懂得“物虽同,而情有别”的道理。

关键:

抓准“物形”与“神意”的“契合点”,挖掘“物”内在的品格、精神,找出诗中的“我”。

七、课堂小结

咏物诗解读三步曲

【观物形】→【会神意】→【表感悟】

  ↓     ↓     ↓

 基础    关键    表达

八、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中的其他练习,思考咏物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