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8723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docx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摘要小额贷款是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反贫困经验。

尤努斯在非常贫穷落后的孟加拉国通过小额农贷使农民脱了贫,并且实现了赢利。

现阶段我国西部农村融资体系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很不协调,融资难成为妨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

孟加拉等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模式及成功经验,对我国西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健词:

小额贷款/西部农村/启示

一、尤努斯的小额贷款思想

穆罕默德•尤努斯出生在孟加拉国,大学毕业后曾赴美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范德比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度执教于中田纳西州立大学。

孟加拉独立后返回祖国,在吉大港(UniversityofChittagong)任经济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

1974年,蔓延孟加拉国的大饥荒彻底改变了尤努斯的人生道路。

面对成千上万人因饥饿而死,尤努斯首次感受到高雅的经济理论和传统的金融体系面对饥饿和贫穷时的苍白无力。

他不断地问自己:

我们学的经济理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为什么银行不能贷款给穷人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从银行角度不愿贷款给穷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穷人不能提供担保;二是穷人没有文化而不能提供相关文件;三是银行不愿意与众多的小客户打交道,因为这会使交易成本太大。

而在尤努斯看来,漠视贫困、漠视真实世界中人的痛苦与愿望是经济学的最大失败,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缓解并消除贫困,是所有经济理论和学者的最大耻辱。

科斯那句对经济学家“对理论的追求使他们忘记睁眼看基本的事实”的谴责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触目惊心的现实迫使他反思当下的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他迫切希望为周围的人做些事。

1976年,尤努斯从贷款27美元给42个赤贫的制作竹板凳的妇女开始,亲身体会到穷人是讲信用的,“穷人是金融界不可接触者”的传统信条是荒谬的,传统正式的金融体系阻碍了穷人的正规信贷,而真正需要金融体系帮助的人恰恰是那些赤贫的人。

这一事件坚定了尤努斯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的决心,促使尤努斯萌生了专门为穷人开办银行的想法。

尤努斯以自己始终如一的行动,以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以自己对贫困者的深刻理解与同情,创造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格莱珉世界,使成千上万的穷人摆脱了贫困,看到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希望。

二、融资困难是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我国西部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区域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要素发展极不协调。

造成目前状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问题。

其实穷人也同样需要金融服务。

然而由于信贷市场的失灵,正规金融部门很难为穷人和低收入群体服务。

信贷要素的缺失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已经被认为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前,财政投入是绝大多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

投资渠道单一直接导致农村发展投资强度较小、投资额较小,进而导致农村发展建设效果不佳,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短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财政有效投入不足

西部农村财政窘迫,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地方财政有效投入不足。

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

如1998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国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17%,而且财政均为赤字,支大于收近1倍。

地方财政有效投入严重不足。

乡村财政心有余而财不足。

乡财政非常困难,无力投资“三农”。

农村金融机构萎缩,金融支持滞后

农业是风险较大的弱势产业,西部受自然灾害、市场需求及其它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

近年来,商业银行虽在农村设点吸收存款,但对农村的信贷投放极少,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大量的存款资金以贷款的方式转移到城市。

原来作为农村金融主渠道之一的农业银行正逐步走向商业化经营,向现代银行演变,大大削弱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

农村信用社成为支农主力军。

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困难,金融支持滞后,银行贷款增速不大。

信贷资金总量不能满足“三农”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

民间融资不够活跃

在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占整个经济份额的6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非国有经济上,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不快。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民间融资困难。

西部地区由于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约束,农村金融体系落后,民间投资十分有限。

外商投资增长缓慢

从FDI流入中国的起步阶段,东部地区FDI流入的绝对规模就始终高于中西部地区。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1983年到2003年的二十多年间,东中西部地区的FDI流入,从总体上讲就是由东向西,逐次递减。

FDI流入西部地区的比例从1983年的%下降到2003年的%。

外商投资增长缓慢是东西部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中西部三大地区FDI

年份东部所占比重中部所占比重西部所占比重

1983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五)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短缺,投资环境较差,导致大量资金向大中城市或东部沿海地区流动。

西部资金大量外流,缺乏有效的资金流入机制。

以邮政储蓄为例,自开办以来只存不贷,其组织的存款除留足准备金外,其余以转存款的形式缴存中央银行,通过中央银行系统层层上划。

随着邮政储蓄的快速增长,资金也以更快的速度从农村流出。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西部民间投资出现城市化倾向,从农村起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组织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壮大,逐渐离开农村,将资金带入城市。

三、资本短缺与西部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

美国经济学家纳克斯1953年在其《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循环。

他认为,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

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

两个循环相互影响,使经济情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这就是着名的“贫困恶性循环论”。

该理论虽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原因的解释,但对于我国西部地区来说,也是比较贴切的。

资本短缺使西部农村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

西部农村低收入导致低储蓄率;低储蓄率妨碍资本增长;资本不足妨碍了在生产中使用机械,从而阻碍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又造成收入水平低下。

根据沈桂龙的研究,在1985年,东中西三大地区GDP比重:

;1990年,三大地区比重为:

;2000年为:

;2003年则为: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 Q=ALαKβ ,其中,0α、β1,且α+β=1。

我们从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可以看出,生产过程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和资本。

对广大西部农村来说,劳动要素一般被认为是充裕的,因此资本的稀缺是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

只要给予足够的资本,农村经济就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在开放社会里,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框架内,城市具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更强的规模经济和溢出效应,所以城市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农村。

小城镇和农村由于受资本形成能力不足和投资回报率低的双重制约,吸引的资本十

  分有限。

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和城市圈吸引着来自各方面的资源和资本,原来贫瘠的农村也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出本身就十分有限的资源和资本,最终使小城镇和农村陷入资本短缺的低水平陷阱。

四、尤努斯小额贷款思想对西部农村融资发展的启示

打破西部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需要资本的投入。

珠江三角洲主要是靠大量引用外资发展起来的,而苏南和温州地区靠启用民间资本发展起来的。

同样我国西部农村欠发达地区要想打破自身贫困的恶性循环也必须加大资本的投入。

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服务的制度创新,具有为穷人进入信贷市场提供平等机会和促进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潜力,这已日渐成为发展金融领域的共识。

小额贷款是西部农村脱贫的有效途径

在孟加拉那样一个政治动荡、资源匮乏、水灾泛滥的国家里,尤努斯通过小额农贷不仅使农民脱了贫,而且还实现了赢利。

尤努斯常被人们冠以“穷人银行家”的美誉。

尤努斯开展的小额信贷的市场定位,主要是满足穷人的信贷需求,贷款的对象仅限于穷人,额度小,无需抵押,因而受到了无数穷人的热烈欢迎。

他创办的乡村银行的贷款户从1983年成立之初的几万户,达到目前的600多万户,且94%的借款人是妇女。

2005年其发放的贷款为8亿多美元,还款率高达%,赢利1521万美元。

他出色的业绩告诉我们,农村金融市场同样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农民致富后最讲信用,最知恩图报,所以也是在穷人的支持下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发展成为知名的大银行。

这与我们目前的创建信用工程,发放“小额农户贷款”,支持好“三农”的市场定位非常吻合。

我国西部地区与孟加拉国相比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稳定的国内环境。

众所周知,孟加拉独立于1971年,政变频繁,几任总统或遭暗杀或被灭门,政局一直动荡不安。

而在我国西部,国内政治环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财政转移力度。

二是较好的发展基础。

在孟加拉失业、半失业现象相当普遍,洪灾更是和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紧密地连在一起,多数人口趋于严重贫困状态:

50%的人口无地和近于无地,29%人口没有任何土地,50%的人口耕地拥有量不足英亩,实质上可视为无地者,这些无地者的情况十分拮据,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格莱珉银行开展小额农贷可谓异常艰难。

而我国西部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

特别是“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我国将许多大的工程项目置于西部地区。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向小康社会逐步迈进,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愿望强烈,并均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偿债能力。

三是一定的资金基础。

在格莱珉银行的创业之初,它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靠政府和捐款,因为起初它的存款数额根本不足以支付贷款。

我国西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再加上政府多年的投资。

西部地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

四是技术设备先进。

为了节省开支,格莱珉银行的分行内根本没有计算机,客户信息资料填入指定表格后,由信差送到附近的数据中心。

目前我国已实施信息化工程多年,计算机在西部地区已经比较普及。

所以西部地区从技术设备、传输速度、科技力量上来说要比其先进得多。

2、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格莱珉银行乡村银行是一个既能吸收存款,又能够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西部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是农民筹资的最主要方式。

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可支配收入,储蓄率低下,农民剩余资本数量较少且零星分布。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重建小额贷款组织成本巨大,所以,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一个理智的选择。

当然,近年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呆帐、坏帐发生率较高,信用不佳。

以农村信用社为依托,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关健是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完善各种法规条例和监督机制。

我们可以借鉴“盂加拉模式”的成功经验。

农村信用社首先在乡、镇信用社以农户为单位,建立农户的贷款档案,将农户家庭经济情况、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记录在内。

其次,农村信用社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

小组成员以信用社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同时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加。

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其信用程度进行评定,一般分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

第三,在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根据不同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颁发贷款证。

发证以后,持有贷款证的农户,在需要小额信用贷款时,可以凭贷款证及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限额以内的贷款,毋需再层层办理批准手续。

对超过小额信用贷款限额的更高层次的资金需要,实行多户联保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满足的是农户一般性的种植和养殖业的资金需要,一些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期限较长的资金需求,靠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满足不了其需要。

对这类情况,可以采取3—5户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的办法,发放联保贷款。

农户联保贷款实际是一种多人担保贷款,但与一般的担保贷款不同,它不是靠财产或经济收入来担保,而是以农民的信誉作担保。

3、大力提倡和利用金融信贷支持农村发展,由政府“输血”支持变为“造血”支持

1994年小额信贷作为国际组织推荐的一种扶贫方式被引进中国。

格莱珉银行从1995年起就不必再接受捐赠,目前该行的存款和自有资产是其所有贷款余额的143%,完全做到了自负盈亏。

该银行除1983、1991、1992三个年份之外,每年都赢利。

小额信贷在推动扶贫工作进村入户、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中国扶贫工作的观念和手段。

我国有2/3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农村,每年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有很多扶贫款投向西部农村。

但是许多政策性扶贫贷款使用效果不好,并且非法占用、挪用现象十分严重。

据报道,2004年1月~2005年2月,广西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挪用和私分救灾款、扶贫款和移民安置款等职务犯罪案件48件,占广西检察机关反贪系统立案总数的4%,涉案金额达1100多万元。

③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政府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每一分钱的功效。

一方面,扶贫款与农村小额贷款结合提高可以提高救灾扶贫款的利用效率,真正发挥扶贫功效;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小额贷款资金来源,由政府“输血”功能变为地方的“造血”功能,增强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严格科学监控小额贷款,减少呆帐、坏帐发生

格莱珉银行是世界各地小额贷款机构的典范。

格莱珉银行要求每个贷款人都加入一个由相同经济与社会背景、具有相似目的穷人组成的五人小组,正是这个小组来决定每个成员的贷款请求和承担还款的道义责任,如果有一个组员无法或不愿还款,其他成员不承担还款的连带责任,即成员不承担其他有拖欠行为的组员的偿付。

但是在该问题得到解决以前,她所在的小组可能在随后的几年都无法再申请更大数额的贷款,这就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使小组成员相互支持和保护,同时也相互审查和监督小组成员的借款、工作、还款和储蓄行为,减少了借款者的道德风险。

格莱珉银行发放的是无抵押贷款,且每周分期付款。

不仅减少了银行的成本,还增强了贷款者的自强自立能力。

我国农村信用社呆帐、坏帐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是有的信贷员法律素质较低,在“人情”、“关系”、“金钱”面前,存在贷款手续不完备或违规放贷的现象,如:

有的农户在贷款时请信贷员吃了饭、送了钱物等。

部分镇村干部用农户的小额贷款证进行联保贷

  款,并将贷款用于偿还赌债等违法活动,信贷员明知而违规放贷,导致联保贷款无法收回。

所以农村小额贷款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加大对小额贷款的监督。

5、积极引导民间融资

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农户从农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就越困难,民间融资就越显得重要。

农村金融体系落后,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不得不从民间进行高利贷活动。

向亲威朋友、乡里邻居借款,是西部农户融资的主要方式。

民间融资长期以来在西部农村金融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西部民间融资的规模和比例都十分低。

金融各部门要积极引导民间融资,给予其充分的选择权利和自由,引导其向规范化、正规化发展。

注释:

①②沈桂龙于蕾.FDI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

③救灾扶贫款成为广西少数干部的“唐僧肉”[EB/OL]

http:

///c/2005-04-18/

参考文献:

[1]霍兵李颖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小额贷款经济思想及其实践[J].经济学动态.

SamuelsonandNordhaus.Ecnomics[M].NewYork:

McGRAW_HillInc,1992.

作者单位:

甘肃中医学院经贸管理系王秀兰73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