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8725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7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土方开挖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方案.docx

《土方开挖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方开挖方案.docx

土方开挖方案

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盾构段)

 

工作井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一一年十一月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方案

 

工程名称:

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盾构段)

工程里程:

A1K0+557.6718~A1K0+598.273

施工单位: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部门:

广州市220千伏厚德审批单位:

中煤第三建设(集团)

电缆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总工:

企业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

编制日期:

年月日审批日期:

年月日

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1)《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施工设计图》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J253-2003)

(6)《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2003)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02)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0)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广州电力设计院所提供《厚德电缆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1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6)《工程测量规范》(GB50206-93);

(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1996)

(1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规程》(JGJ/T27-2001)

(19)国家及广东省其它现行有关规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有关内容。

加南方电网的标准

工程概况

厚德盾构始发井A是广州市220千伏厚德电缆隧道工程起点站,位于海珠区广州大道南与后窖西大街交汇处,与已建成的厚德变电电站明挖隧道对接。

本站周边场地狭窄,站址范围内多处永久建筑物,与再建的华南鞋贸城同步施工,可供施工场地面积非常狭小。

始发井南端头上空(约15米高)有多条高压电缆线自西向东穿过始发井。

始发井基坑全长42米,基坑段外径宽度为12.3米;盾构始发段深约21.06米,始发井A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始发井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加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结构形式。

始发井主体三道环框梁及一道钢支撑,基坑内设置内衬墙。

所有支撑型式如图1-1、图1-2:

图1-1

图1-2

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拟建电缆隧道沿线地貌单元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现主要为道路绿化带及平整人行道,地形平坦,全线无大的坡度,标高在0.87~9.88m。

1.3.1地层岩性

1.3.1钻孔ZK1~ZK96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南海环粤提供)

根据钻探揭露,隧道地层由第四系土层和白垩系白鹤洞组层状碎屑岩构成,第四系土层厚度为4-16m,依成因分类,可分为人工填土层、冲积层和残积层,而主要为残积层。

基岩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依风化程度划分,可分为全风化岩带、强风化岩带、中风化岩带和微风化岩带,从上而下描述如下:

(1)第1层人工填土(Qml):

Ø1-1层杂填土:

褐色,以建筑垃圾为主堆填,厚2-3m,最大4.5m,表层0.2m为砼路面。

Ø1-2层素填土:

以粘性土为主堆填,厚1.5-2.6m。

(2)第2~5层冲积层(Q4al):

Ø2-1层淤泥:

黑色,流塑,主要分布于拟建隧道南段ZK62-ZK96,厚1-3m不等。

Ø2-2层砂层:

以粉细砂为主,饱和,松散,厚<1.0m,偶见分布。

Ø3层粉质粘土:

灰、砖红、灰白色,可塑,层位较稳定,厚1-4m不等,南段较厚,一般2-3m。

Ø5层淤泥质土:

黑色,流-软塑,偶见分布。

(3)第6层为残积层(Qel):

Ø6-1层粉质粘土:

黄、棕红、紫红色,可塑,厚1-10m不等,一般2-3m。

Ø6-2层粉质粘土:

棕红色,硬塑,层位不稳定,厚度2-3m。

(4)第7层基岩(K):

Ø7-1层全风化岩带:

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紫红色,岩芯呈土柱状,岩质松软,一捏即碎,层位不稳定,局部缺失。

Ø7-2层强风化岩带:

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芯呈半土半岩状或密实土柱状,局部夹中风化砂岩硬夹层。

Ø7-3层中风化岩带:

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芯呈短柱状,

Ø岩质较硬。

顶板埋深最小10.5m,最大≥20m,一般>15m。

Ø7-4层微风化岩带:

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岩芯呈短一中柱状,岩质较坚硬,局部出露。

1.3.2钻孔ZK153~ZK197钻孔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中勘冶金院提供)

勘察深度范围所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4ml)、冲积层(Q4al)、残积层(Q4el)和白垩系粉砂质泥岩(K)。

(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Ø①-1层杂填土:

杂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砖块、砼块组成,含少量粘性土。

分布较广泛。

该层厚度1.20~7.30m,平均3.26m。

Ø①-2层素填土:

棕褐色、棕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少量砖块和花岗岩质碎石。

分布较广泛。

分布较广泛。

该层厚度2.10~6.80m,平均5.49m。

(2)第四系冲积层(Q4al)

Ø②-1层淤泥:

深灰色,流塑,含少量朽木,夹薄层粉砂5~10%。

分布较广泛。

厚度1.30~7.60m,平均4.72m;层顶埋深0.00~7.30m,平均3.69m;层顶标高2.67~6.04m,平均4.76m。

Ø②-2层粉砂:

深灰色,饱和,松散,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混少量粘粒,局部夹薄层淤泥。

分布较广泛。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8次,实测标贯击数6~12击,平均7.4击。

厚度0.50~7.60m,平均3.30m;层顶埋深4.20~13.50m,平均8.31m;层顶标高-3.51~3.04m,平均0.05m。

分布较广泛。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8次,实测标贯击数6~12击,平均7.4击。

Ø③-1层粉质粘土:

深灰色,可塑偏软塑,含朽木。

厚度0.80~1.40m,平均1.20m;层顶埋深6.50~14.60m,平均9.33m;层顶标高-4.90~1.10m,平均0.20m。

层位不稳定。

Ø③-2层粉质粘土:

灰白色,可塑,含少量粉细砂。

厚度0.90~4.40m,平均2.48m;层顶埋深11.50~13.80m,平均12.80m;层顶标高-3.96~-2.00m,平均-3.13m。

层位不稳定。

Ø④-1层粉砂:

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混少量粘粒和角砾。

厚度1.00~5.90m,平均3.65m;层顶埋深8.50~15.60m,平均10.90m;层顶标高-5.71~0.03m,平均-2.08m。

层位不稳定。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2次,实测标贯击数10~22击,平均15.3击。

Ø④-2层中砂:

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混少量粘粒和角砾。

厚度1.50~5.60m,平均3.87m;层顶埋深7.30~13.90m,平均9.73m;层顶标高-4.66~-0.32m,平均-2.19m。

层位不稳定。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4次,实测标贯击数17~20击,平均18击。

Ø⑤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深灰色,流塑,局部夹薄层粉砂。

厚度0.80~5.10m,平均2.80m;层顶埋深9.00~13.80m,平均11.31m;层顶标高-4.71~0.09m,平均-2.29m。

层位不稳定。

(3)第四系残积层(Q4el)

Ø⑥-1层粉质粘土:

紫红色,可塑,为粉砂质泥岩残积土。

厚度0.50~2.60m,平均1.30m;层顶埋深11.90~16.90m,平均13.74m;层顶标高-6.93~-5.34m,平均-5.92m。

层位不稳定。

层位不稳定。

Ø⑥-2层粉质粘土:

紫红色,硬塑,为粉砂质泥岩残积土。

厚度0.50~8.50m,平均2.92m;层顶埋深11.90~18.80m,平均14.97m;层顶标高-8.87~-2.82m,平均-6.01m。

层位不稳定。

(4)白垩系粉砂质泥岩(K)

基岩为白垩系粉砂质泥岩,按风化程度主要分为⑦-1层全风化粉砂质泥岩、⑦-2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⑦-3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和⑦-4层微风化粉砂质泥岩。

Ø⑦-1层全风化粉砂质泥岩:

紫红色,原岩构造基本破坏,岩心呈坚硬粘性土状,具可塑性。

该层局部夹强风化岩块。

该层遇水易软化。

厚度1.70~5.80m,平均3.05m;层顶埋深14.00~21.40m,平均17.45m;层顶标高-11.34~4.82m,平均-7.88m。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5次,实测标贯击数30~43击,平均36击。

层位不稳定。

Ø⑦-2层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紫红色,原岩构造大部分破坏,裂隙发育,岩心呈柱状,手可掰碎,干钻岩心呈土夹碎石状。

该层遇水易软化。

厚度0.80~13.10m,平均4.63m;层顶埋深8.20~24.40m,平均16.84m;层顶标高-15.52~-4.29m,平均-8.38m。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14次,实测标贯击数50~60击,平均51.9击。

分布广泛。

Ø⑦-3层中风化粉砂质泥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粉砂。

裂隙较发育,岩心多呈柱状(节长5-30cm),少呈碎石状。

该层遇水软化。

该层遇水软化。

厚度0.70~8.00m,平均3.64m;层顶埋深9.40~31.90m,平均21.25m;层顶标高-23.03~-5.49m,平均-12.81m。

Ø⑦-4层微风化粉砂质泥岩:

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粉砂。

裂隙不发育。

岩心多呈柱状(节长10-50cm),少呈碎石状。

该层遇水软化。

岩心多呈柱状(节长10-50cm),少呈碎石状。

该层遇水软化。

揭露厚度1.50~14.50m,层顶埋深12.50~34.20m,层顶标高-25.58~-8.59m。

具体见始发井A地质剖面图。

始发井A地质剖面图

1.3.3区域地质、地震概况

本区按1:

50万广东省地质构造(体系)纲要图位置,是位于高要——惠来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按1:

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所示,位于华南褶皱系——赣湘桂粤带南部——粤中坳褶束——三水断陷—广州断陷中部。

本线路位于东西走向瘦狗岭断裂及广三断裂带之间。

基岩为白垩系砂质泥岩、粉砂岩。

1.3.4水文地质

本工程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第一类型为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中,其补、排方式为大气降水和大气蒸发,水量较低;第二类型潜水,赋存于(2-2)层粉砂、(4)层粉细砂中,具有微承压性,含水量较丰富,其补给排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排泄方式主要为大气蒸发和地下径流,距离河涌较近的地段与其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混合水位埋深在0.80m~4.10m之间,地下混合水位标高在3.59m~8.24m。

根据本次水质分析结果,地下水中相关指标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未达到腐蚀等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施工工期目标

1.4.1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的工期目标为:

自开工之日起,35个有效工作日之内。

施工计划见附图。

1.4.2质量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为:

达到国家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1.4.3安全与文明施工目标

本工程安全生产目标为:

“无伤亡事故安全工地”

本工程文明施工目标为:

“广州市样板工地”

第二章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内容,为便于施工组织,同时结合设计图纸内容,整个项目分成两步开挖施工:

第一步:

由于本始发井人工杂填土<1-2>及淤泥质土层<2-1>较厚,在地面下2-10米至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梁范围内,该地质层最厚处达10米。

由于淤泥质粉细砂及淤泥质土层具有高孔隙比,天然含水率较高,在未受扰动时,土处于软塑状态,但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加下地下水作用土就处于流塑状态等特点,用常规放坡法开挖非常困难,加上现正处于雨季施工,雨水充足,进一步加重土方开挖的困难,加之始发井面积狭小,开挖深度深等特点,故采用传统放坡法开挖现场实施困难。

项目部结合实际情况,第一层主要采用挖机水平开挖为主,长臂挖机垂直转运土方为辅的原则。

目前市场上展臂后挖拙机臂长最长的为11.5米,故使用长臂挖拙机可一次开挖至地面以下10m范围。

随着基坑开挖的深度加深,长臂挖拙机水平挖掘范围逐步减少至5米,且挖斗较小,每一个挖土来回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直接影响到土方的施工进度。

第一层土方开挖至一定深度时,需增加大型挖机在基坑内水平转运土方至基坑边缘,然后通过垂直挖机转运至地面卡车中,如此反复,直此掏挖土方至第3道钢支撑施工面,然后再增加挖掘机至第三道钢支撑施工面,配合土方开挖,开挖过程中及时施工第3道钢围檩,为后序开挖创造条件。

第二步:

当基坑开挖至地面以下10米后,长臂挖机已经无法垂直转运土方,故采用45T龙门吊转运渣土。

当冠梁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始发井东侧开始进行渣土池施工。

为以后龙门吊转运渣土做好前期准备。

渣土池施工完成后,可以将渣土直接堆放至渣土池。

渣土池靠近始发井一侧预留3米宽土堆,作为长臂挖机行走通道。

45T龙门吊的安装需在冠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安装调试,力争在基坑开挖至10m深时完成调试验收工作。

第四层土方开挖:

(第3道钢支撑至第4道钢支撑间土方,支撑中至中距离为4.0米)该层土方仍通过钢平台进行接力转运的开挖方法,具体方法为:

先在基坑中间部分挖深2米左右,以方便挖掘机下潜作业,基坑两侧留2米左右土不掏挖(预留土放坡角度300,上部宽2米,高2米,如图施工流程图所示),开挖上来的土方通过钢平台进行转运,土方接力基本与第三层土方开挖相同。

挖掘机每开挖5米立即加设钢支撑,钢支撑安装好后挖掘机向后移机,基坑底安排2台挖掘配合进行接力转运,其中一台下潜至第3道钢支撑底下掏挖第四层两侧及余下土方,如此反复,直至掏挖至第4道支撑施工面,开挖过程中及时施工第4道围檩,为后序开挖创造条件。

具体见《厚德土方开挖施工流程图》。

第五层土方开挖:

(第4道钢支撑至基底间土方,支撑中至基底距离为3.5米)

具体开挖方法是:

先在基坑中间部分挖深至基底,以方便挖掘机下潜作业,基坑两侧留2米左右土不掏挖(预留土放坡角度300,上部宽2米,高1米)。

坑底安排2台挖掘配合进行接力转运,挖掘机每开挖5米立即加设钢支撑,钢支撑安装好后挖掘机向后移机,另一台下潜至第4道钢支撑底下掏挖第五层两侧及余下土方,如此反复,直至将基坑内所有土方开挖完成,开挖上来的土方通过立于基坑上的吊机垂直吊运至基坑顶。

土石方开挖与支撑体系施工总流程图

场地平整

维护结构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

冠梁及第一道支撑施工

第一层土方开挖

 

渣土池及第二道支撑施工

45T龙门吊安装调试

第二层土方开挖

 

 

说明:

1、第二层土:

第2道混凝土支撑至第3道钢支撑间土方

2、第三层土:

第3道钢支撑至第4道钢支撑间土方

3、第四层土:

第4道钢支撑至基底间土方

第五层两侧余下

土方掏挖

基地处理验槽

 

机械设备计划

机械设备进场计划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型号

规格

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出厂

日期

使用时间(年)

现在

何处

预计何

时进场

汽车吊

2

QY100

100t

广州

2012.4

液压千斤顶

2套

JEC-100

100t

广州

2012.4

油泵

1台

ZB4-500

广州

2012.4

砂轮锯

2台

2012.4

灰浆泵

2台

Ub3c

广州

2012.4

空压机

4套

ZL2-10/8-2

6m3/min

广州

2012.4

长臂挖掘机

1台

PC300

1.0m3

广州

2012.5

挖掘机

2台

PC300

2.0m3

广州

2012.5

自卸汽车

10辆

15t

广州

2012.4

液压凿岩机

2台

广州

2012.5

空压机

4套

ZL2-10/8-2

排气量11m3/min

广州

2012.4

风镐

30把

G-10A

2012.4

焊机

4台

BX1-315

广州

2012.4

钢筋切割机

1

D-400

广州

2012.4

钢筋弯曲机

1

H-400

广州

2012.4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说明

按照目前工程进展情况及客观条件限制,拟于2011年12月9日开始进行基坑土方开挖施工。

拟于2012年5月17日完成始发井主体结构底板、洞门侧墙施工,以确保满足盾构始发条件。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详见图:

厚德始发井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进度横道图。

施工组织机构

土方及支撑施工管理机构

图4-1土方及支撑施工管理机构图

施工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施工技术管理方法

1、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按我司制定的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和业主、监理要求的有关技术管理方法执行,实行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制的管理方法。

施工技术部成员在项目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2、施工各工序(或部位)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负责制,各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部位)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又是施工管理负责人,负责按相关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实施管理,对该工序(部位)的工程负直接责任,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建立层层岗位责任制,总工程师对项目经理负责,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对总工程师负责。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和设计文件以及有关规范、技术质量标准组织施工。

2、结合我司在奥林电力隧道的施工经验,认真研究学习厚德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的意图和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进行交底、落实到人。

3、对日常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分工负责制,根据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分阶段(或月)进行考评、奖罚。

4、工地实行双周技术例会制:

总结技术管理经验,解决施工技术难题,确保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5、努力与业主、工程监理及设计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碰到技术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或设计单位反映,共同解决技术难题。

6、坚持技术学习制度,提高全体人员的技术素质。

7、严把施工技术质量关,具体做到如下方面:

a.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据此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以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b.严把关键工序(部位)过程控制关。

加强事先交底与过程控制,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完全受控状态,确保工程技术质量指标符合优良标准。

c.严把测量关。

工程施工测量由测量工程师及测量员组成测量组,制定测量方案。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徕卡TCR1201)及NA2水准仪对控制桩位进行复测,无误后才进行施工放样,确保各部位尺寸符合要求。

d.把好材料检验关。

工程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均由有资质且有经验的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并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

杜绝不合格的材料或半成品使用于工程中,确保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支撑体系施工

本站围护结构采用800mm厚连续墙加内支撑方案;连续墙标准槽段长6米,明挖隧道支护结构体系采用四道钢筋砼支撑及钢筋砼围檩,支撑平面约8米一道。

第一道钢筋砼支撑位于冠梁上,其顶面与冠梁顶同高;第二、三、四道钢筋砼支撑设置钢筋砼围檩,围檩尺寸为600X1000,钢筋砼支撑尺寸均为600X1000;盾构始发井支护结构体系采用三道钢筋砼环梁、第四道支撑采用钢管支撑加钢筋砼围檩,并设置倒换支撑;第一道钢筋砼环梁尺寸为2400X800,其顶面与冠梁顶等高;第二道钢筋砼环梁尺寸为1600X1000;第三道钢筋砼环梁尺寸为1600X1200,兼作主体结构HKL;第四道钢管支撑采用∅600,t=14(12)的钢管,钢筋砼角撑厚400mm;倒换支撑倒换支撑仍采用∅600,t=14的钢管。

施工侧墙时要注意在倒换支撑支点处预埋钢板,支撑处钢板尺寸800x800x16,斜撑段通长预埋钢板,并设置抗剪牛腿。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支撑形式如下:

图7-1钢筋混凝土支撑大样图

分期分段施工混凝土围檩时,伸出支撑端部以外的混凝土围檀悬臂不能超过1m。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施工方法如下:

模板施工

一、模板施工

墙模板安装流程:

模板→对拉螺栓→斜撑。

钢筋绑扎完毕经验收合格后,随即清理其周围杂物,为安装模板作准备。

模板以木模为主。

内隔墙模板采用直径30mm胶管内穿ф16对拉螺栓,外加木档立枋及双排钢管横档锁紧。

对拉螺栓的间距外800mm×800mm,第一道离开板面300mm,以上各道的间距均为800mm,模板运用对称斜支撑固定,校准垂直,防止倾斜。

见图7-2模板安装示意图。

模板安装时,应将轴线及边线测量放样准确无误后,并将模板预组分块,再开始安装。

模板安装时,先安装端部一侧模,经吊锤吊直,拉线拉平后,先将其固定撑牢,再依次安装其余外侧模待钢筋等隐蔽验收完成后安装另一侧模板,同时安装、紧收对拉螺栓、斜撑等并加以固定。

 

图6-2模板安装示意图

二、模板施工技术措施

(1)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才立模安装。

(2)模板必须支撑牢固、稳定,无松动、跑模、超标准的变形下沉等现象。

(3)模板拼缝平整严密,并采取措施填缝,保证不漏浆,模内必须干净。

模板安装后及时报验及浇砼。

(4)模板安装前使用脱模剂。

(5)模板施工的允许偏差按有关规定进行控制。

钢筋工程

一、钢筋加工

(1)钢筋必须有质保书或试验报告单。

(2)钢筋进场时分批抽样做物理力学试验。

使用中发生异常(如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要补充化学成份分析试验。

(3)钢筋必须顺直,调直后表面伤痕及侵蚀不使钢筋截面积减少。

(4)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5)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6)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I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l%。

(7)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下列规定执行:

A、I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B、Ⅱ、Ⅲ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