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自考题1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064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自考题16.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理学自考题16.docx

法理学自考题16

法理学自考题-16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第一部分选择题{{/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25,分数:

25.00)

1.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是______

∙A.法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B.社会的不断发展

∙C.法与社会的不断冲突

∙D.法与社会的不断协调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法作为社会中的一种制度形态,是同其他社会现象不可分割的。

法和社会的不断协调是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

答案为D。

2.下列关于法和社会的一般关系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

∙B.法以社会为基础

∙C.法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D.法只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良法、适应社会的法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恶法、违背发展规律的法相反会起到阻碍的作用。

答案为D。

3.______以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著称的,全面规定了近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成为近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A.《德国民法典》

∙B.《法国民法典》

∙C.《日本民法典》

∙D.《瑞士民法典》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开展了法典编纂运动,以“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著称的《法国民法典》全面规定了近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成为近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答案为B。

4.法律移植是指不同空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相互吸纳和融合。

“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是指______

∙A.中世纪的《阿马尔非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罗马法》

∙D.《普鲁士邦法》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古罗马的简单商品经济繁荣发达,因而产生了被恩格斯称为:

“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罗马法。

答案为C。

5.判断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标准是看法律制度______

∙A.是否符合法治原则

∙B.是否体现特定阶级的意志

∙C.是否符合特定的历史传统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先进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

当法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力量。

所以关键要看法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先进。

答案为D。

6.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指______

∙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有科学性

∙C.法的制定技术

∙D.生产力与法的关系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科学是潜在的社会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

所以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生产力与法的关系。

答案为D。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改变法的本质

∙B.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增强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C.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扩大法律的调整范围

∙D.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同违法犯罪进行斗争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阶级社会是法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私有制和国家、阶级就不会有法律,所以法的这一本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答案为A。

8.政治的中心问题是______

∙A.阶级斗争

∙B.国家关系

∙C.国家政权

∙D.经济建设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以国家政权问题为中心,所展开的处理阶级关系以及其他有关社会关系的活动。

答案为C。

9.在法和政治的关系中,正确的提法是______

∙A.每一具体的法都有政治上的内容

∙B.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直接导致法和法治的发展变化

∙C.法对政治有完全的依附性

∙D.法可以完全独立于政治,不受政治制约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法和政治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并非每一具体的法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或要求。

法还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不能把法调整的一切社会关系都归结为政治关系。

联系表现在法在形式、程序和技术上具有相对独立性。

法具有确认和调整政治关系并直接影响政治发展的作用。

答案为B。

10.下列选项中,对法和国家关系的表述有错误的是______

∙A.法可以制约国家政权的活动

∙B.法的形式和国家的形式没有直接关联

∙C.法的性质与国家性质有直接关联

∙D.法有组织国家机构、确立国家体制的作用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法对国家具有依赖性:

(1)法的制定、变动和实施,依赖于国家;

(2)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与国家直接关联;(3)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法能够确认国家政权的合法地位,通过法的形式确认政权的唯一合法性,明确国家的性质,规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使国家制度合法化。

答案为B。

11.公共政策中,尤为重要的是______

∙A.经济政策

∙B.国家政策

∙C.执政党的政策

∙D.政治政策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公共政策可以有多种不同类型。

执政党和国家的总政策、基本政策在所有类型的政策中更为重要,其中,执政党的政策尤为重要。

答案为C。

12.关于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党的政策也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B.法律必须公开才具有约束力,党的政策则不需要向社会公开而影响其约束力

∙C.党的政策以非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

∙D.政策调整范围比法律调整范围广泛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我国的正式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在这里指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不包括政策,政策属于非正式渊源。

答案为A。

13.在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和政策的区别的表达有错误的是______

∙A.两者制定的主体不同

∙B.两者表现的形式不同

∙C.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D.两者体现的价值不同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法和政策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的主体和方式不同。

(2)实施的方式不同。

(3)表现的形式不同。

(4)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

(5)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答案为D。

14.“法在本质上是含有一定道德因素的,只有具有道德上的善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法,而恶法是不能算作法的。

”持该观点的学派是______

∙A.分析法学派

∙B.社会法学派

∙C.自然法学派

∙D.历史法学派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对于法和道德在本质上的联系,这是一个关涉法在本质上是否包含道德内涵的问题。

西方法学界有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观点。

自然法学派坚持“肯定说”,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含有一定道德因素的,只有具有道德上的善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法,而恶法是不能算作法的。

分析实证法学派坚持“否定说”,认为不存在永恒不变的道德准则,法和道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法律规则不会因为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因而“恶法亦法”。

答案为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亦法”

∙B.法律是最高限度的道德

∙C.道德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概括性、连续性、稳定性

∙D.法与道德在存在形态上是一样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自然法学派的观点是恶法非法。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A、B选项错误。

道德和法的一致性表现之一:

在形式属性上,两者都是社会规范,具有社会规范所具有的规范性、概括性、连续性、稳定性、效率性等属性。

答案为C。

16.道德的实施方式不包含______

∙A.国家强制力

∙B.人们内心信念的驱使

∙C.教育的力量

∙D.社会舆论的褒贬作用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法与道德的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主要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则依靠人们内心信念的驱使、社会舆论的褒贬作用、教育的力量以及传统、习俗的影响以精神的强制来保证实施。

答案为A。

17.关于法与道德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范围广

∙B.道德和法律的调整范围是恒定不变的

∙C.道德的调整范围和法律调整范围不能相互转化

∙D.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大多受到道德的谴责,同时,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构成违法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法与道德的调整范围和内容不同。

法是调整人们某些行为的规范,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道德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都调整,所调整的范围也广泛得多,且不受时间和年龄的限制,其内容主要是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履行的义务。

答案为A。

18.关于法和宗教的联系,在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是______

∙A.法和宗教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B.法的起源和宗教关系密切

∙C.法和宗教的价值有某些相同之处

∙D.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法和宗教的联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在起源阶段和宗教有密切联系。

(2)在人类早期阶段,公共权力借助于神的力量的支撑,君主为了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往往将其统治的渊源归结于上帝或神。

(3)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同之处。

(4)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

故选项B、C、D正确。

法和宗教的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2)产生的方式不同。

(3)调整范围和方式不同。

(4)调整方式和实现的方式不同。

(5)表现的形式不同。

答案为A。

19.下列关于法和宗教的正确理解是______

∙A.宗教对立法活动往往起到了阻碍作用

∙B.宗教信仰不利于法的遵守

∙C.宗教在历史上对司法程序有重要影响

∙D.宗教精神和世俗法律往往是对立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具体而言,宗教在立法、司法、守法等环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1)宗教影响和推动立法。

(2)宗教影响司法程序。

(3)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答案为C。

20.对伊斯兰法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是______

∙A.《圣经》

∙B.《摩奴法典》

∙C.《古兰经》

∙D.《金刚经》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圣经》、《古兰经》、《摩奴法典》等宗教经典,分别对西方两大法系、伊斯兰法、古印度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答案为C。

21.下列在法和宗教的相互影响方面判断错误的是______

∙A.历史上宗教对法完全是起了压制的作用

∙B.历史上宗教对法起了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

∙C.法在体系上促进宗教法典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D.历史上宗教对司法程序有重要影响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宗教虽然对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压制作用,但法宗教在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宗教影响和推动立法;

(2)宗教影响司法程序;(3)宗教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自觉性。

同时,法对宗教的作用表现在:

法可以作为国教的工具和卫护者,作为破坏异教的力量;法在体系上促进宗教法典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法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法对本国宗教政策的规定。

答案为A。

22.下列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公民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B.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C.公民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宗教信仰不受国家法律的限制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国家法律对于各种宗教争端保持中立,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

并不是说宗教信仰不受国家法律限制。

答案为D。

2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该报告是______

∙A.《21世纪议程》

∙B.《我们的共同未来》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京都协定书》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的共同未来》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答案为B。

24.下列关于法律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法律全球化等同于世界法律大同化

∙B.法律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各国将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共同的世界法体系之下

∙C.法律全球化导致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相互认同与合作

∙D.法律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能取代主权国家的自主独立性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法律全球化导致的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相互认同与合作,并不等同于世界法律大同主义,也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将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共同的世界法体系之下。

实际上,法律全球化的发展与主权国家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即使在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主权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反对假借全球化甚至以一个国家的国内法为标准,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霸权主义。

答案为C。

25.关于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对国际通行规则的移植不必考虑本国的国情

∙B.对国际通行规则我们全部不予采纳以维护民族独立

∙C.在法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放弃民族利益以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

∙D.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吸收借鉴应考虑本国的社会土壤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我们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的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

如果放弃民族利益以求得加入,那么将毫无意义。

国际通行规则的移植要考虑本国国情,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对待。

答案为D。

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11,分数:

11.00)

26.以下有关法和经济基础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经济基础决定法

∙B.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

∙D.法对经济基础始终没有反作用

∙E.法决定经济基础

(分数:

1.00)

 A. √

 B. √

 C. √

 D.

 E.

解析:

[解析]法和经济基础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1)经济基础决定法,因为法作为上层建筑,自然由经济基础决定;

(2)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

答案为ABC。

27.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

∙A.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

∙B.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C.解决各种纠纷

∙D.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E.引导和促进市场主体经济活动

(分数:

1.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

(2)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3)解决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答案为ABCD。

28.关于法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______

∙A.法有赖于国家,国家高于法

∙B.法必须有国家强制力保障

∙C.法不受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

∙D.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需要法

∙E.法相对于国家权力有相对独立性

(分数:

1.00)

 A.

 B. √

 C.

 D. √

 E. √

解析:

[解析]法有赖于法,因为法的制定、变动和实施依赖于国家。

但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需要法,否则就是违法使用权力,法具有最高的地位。

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到国家形式的影响。

法必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答案为BDE。

29.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下列观点错误的是______

∙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二者相辅相成

∙B.法的权威和效力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C.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二者不能相互干涉

∙D.政策的权威和效力大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E.政策和法是一回事

(分数:

1.00)

 A.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法与政策之间不存在谁的效力大的问题,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

只存在着相互影响,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答案为BCDE。

30.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

∙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C.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

∙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

∙E.自然法学派认为,在众法之上有超然法

(分数:

1.00)

 A. √

 B.

 C. √

 D. √

 E.

解析:

[解析]在法与道德的关系上,自然法学派的观点是法在本质上含有一定的道德因素,只有具有道德上的善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法,恶法非法。

分析法学派则认为法与道德无关。

中国古代儒家主张的是德主刑辅,而并不是完全否定法律,近代上多数法学家大都倾向于“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答案为ACD。

31.下列关于法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______

∙A.法与道德并无必然的联系

∙B.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C.法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D.法的规范性程度比道德更高一些

∙E.道德的调整范围小于法律

(分数:

1.00)

 A.

 B.

 C. √

 D. √

 E.

解析:

[解析]法与道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可能符合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法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决定。

法与政策的区别主要表现之一在于调整范围不同,政策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大的多。

法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规范性自然比道德要高。

答案为CD。

32.法与道德的区别在于______

∙A.表现的形式不同

∙B.调整范围和内容不同

∙C.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不同

∙D.实施的方式不同

∙E.发展的前途不同

(分数:

1.00)

 A. √

 B. √

 C.

 D. √

 E. √

解析:

[解析]法和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主要有下列区别:

(1)归属的范畴不同。

(2)产生的条件不同。

(3)表现的形式不同。

(4)调整范围和内容不同。

(5)实施的方式不同。

(6)发展的前途不同。

法和道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有共同的本质,都担负着确立和维护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使命,在基本原则上也有诸多一致之处。

答案为ABDE。

33.法与宗教教规的区别在于______

∙A.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B.适用的范围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产生的方式不同

∙E.价值完全不同

(分数:

1.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法和宗教的区别在于:

(1)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2)产生的方式不同。

(3)调整范围和方式不同。

(4)调整方式和实现的方式不同。

(5)表现的形式不同。

答案为ABCD。

34.我国可持续发展法制体系发展不均衡,表现在______

∙A.缺乏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

∙B.缺乏循环性立法

∙C.缺乏预防性、治理源头性的立法

∙D.缺乏人口、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的立法

∙E.人口众多

(分数:

1.00)

 A.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可持续发展法制体系发展不均衡,缺乏以下三个方面的法律制度:

(1)预防性、源头治理性的立法,特别是有关的规划法、评价法、审计法等;

(2)循环性立法;(3)人口、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的立法等等。

答案为BCD。

35.可持续发展法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它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______

∙A.人口资源

∙B.自然资源

∙C.环境保护

∙D.社会保障

∙E.婚姻家庭

(分数:

1.00)

 A. √

 B. √

 C. √

 D. √

 E.

解析:

[解析]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法”的概念有着不同理解。

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它涉及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人口、社会保障、经济等领域,体现了当代高科技社会条件下,可持续发展观对传统法学部门和传统法学理论的整合。

答案为ABCD。

36.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表现在______

∙A.法律发展观的更新

∙B.法律价值观的转换

∙C.法治理念的转变

∙D.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

∙E.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

(分数:

1.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法律全球化将引发法律理念系统的重要变化,在理念层面主要体现在:

(1)法律价值观的转换。

(2)法律发展观的更新。

尽管法律移植的成效取决于制度的本土化过程,但是由于具有制度成本方面的优势,它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最有效率的法律发展方式。

(3)法治理念的转变。

在制度层面主要体现在:

(1)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

(2)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

答案为ABCDE。

四、{{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五、{{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

6,分数:

18.00)

37.法是调控社会的重要手段。

(分数:

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