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自考题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339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法理学自考题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自考题2.docx

《法理学自考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自考题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法理学自考题2.docx

法理学自考题2

法理学自考题-2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第一部分选择题{{/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30,分数:

30.00)

1.“法学”一词源自于______

∙A.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B.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语

∙C.公元前3世纪末古希腊时期的拉丁语

∙D.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君主专制时期的拉丁语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jurisprudentia,由jus和providere所合成,前者意指正义并可引申为法,后者意指先见并可引申为知识,两者合成时意指体现正义和先见的系统法律知识。

答案为A。

2.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划分标准是______

∙A.法的类别

∙B.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C.认识论

∙D.法学外部关系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法学体系作不同的划分。

从法的类别角度划分,可以将法学分为国内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四类。

答案为A。

3.在阐述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方面,比较普遍的做法是______

∙A.从归纳或提出问题的角度来研究和确定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B.从方法或学派的角度来研究和确定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C.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选择相关重大主题,并把这些重大主题系统化后来确定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D.以上所述做法均不是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关于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两重性,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和阐述。

从归纳或提出问题的角度来研究和确定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

答案为A。

4.我国法理学近年来归纳法的要素通常采用的模式是______

∙A.律令、技术、理想三要素模式

∙B.主要规则、次要规则二要素模式

∙C.规则、原则、政策三要素模式

∙D.规则、原则、概念三要素模式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法的要素主要有哪些,学界有种种说法。

国内法理学著述所论及的主要有四种模式。

规则、原则、概念三要素模式是中国法理学近年来归纳法的要素通常采用的模式。

答案为D。

5.下列规则中属于准用性规则的是______

∙A.《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B.《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

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C.《政府采购法》规定:

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

国务院应当制定有利于实施清洁生产的财政税收政策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准用性规则是本身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规则内容,但明确规定可以或应当依照、援用、参照其他规则来使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的规则。

A、D项属于委托性规则;B项是义务性规则。

答案为C。

6.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称为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______

∙A.专业概念

∙B.日常概念

∙C.内容概念

∙D.客体概念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从概念的渊源看,有专业概念和日常概念的区分。

专业概念是在法的理念抽象和实际运作中逐渐产生的仅适用于说明、反映法律问题的专门概念。

它们的专业性较强,一般只有法的意义,同日常生活少有关系。

犯罪中止概念仅适用于刑事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答案为A。

7.人类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因素是______

∙A.利益关系

∙B.友情关系

∙C.公平关系

∙D.正义关系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无论连接社会关系的纽带怎样不可胜数,也无论这些纽带中包含了多少诸如爱情、感情、友情、正义、公平、操守这些美好的成分,人类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因素,首先还是利益关系。

答案为A。

8.法的解释的重要依据之一是______

∙A.秩序

∙B.自由

∙C.平等

∙D.正义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过去制定或沿用下来的法,在新的情况下加以适用,往往需要法的解释,而法的解释的一个重要依据便是一定的正义规范。

正义在弥补法之缺失的过程中,也融入了法本身,形成法律正义。

答案为D。

9.“国家既是法的父母,又是法的子女”这一比喻突出表明了______

∙A.法对国家自身的作用

∙B.法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C.国家决定法的产生

∙D.法对国家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国家既是法的父母,又是法的子女”,这是美国学者马季佛当年形象地以血缘关系比喻国家和法的关系时所说的话。

这种血缘关系,突出地表明了法对国家自身的作用。

答案为A。

10.不属于资本主义法的特征的是______

∙A.注重维护私有财产权

∙B.注重体现契约自由

∙C.注重保护工人的权利

∙D.注重确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资本主义法具有如下特征:

(1)注重维护私有财产权;

(2)注重体现契约自由;(3)注重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为C。

11.我们将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继受和延续称之为______

∙A.法的移植

∙B.法的继承

∙C.法的起源

∙D.法的历史类型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法的继承,是指不同时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继受和延续。

法的继承主要表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法受旧的历史条件下的法的影响,并对后者予以继受和延续。

答案为B。

1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法有赖于国家

∙B.国家有赖于法

∙C.法的性质、作用和特点都与国家直接相关联

∙D.法为实现国家职能所必需,这体现了法有赖于国家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法是随着国家、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

所以,两者相伴而行,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选项A、B正确。

法为实现国家职能所必须,体现的是法对于国家的作用,是国家有赖于法,而并非法有赖于国家。

答案为D。

13.建构可持续发展法体系的基本框架的内容不包括______

∙A.环境资源法的完善

∙B.人口资源法的完善

∙C.循环经济法的建立和完善

∙D.科技发展法的完善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涉及经济、社会领域以及生态等众多领域和部门。

具体内容包括:

(1)环境资源法的完善;

(2)人口资源法的完善;(3)循环经济法的建立和完善。

答案为D。

14.下列主体中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______

∙A.一个全国人大代表

∙B.中央军委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在中国现时期,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的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法案。

答案为A。

15.在我国,立法权在根本上属于__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人民政府

∙C.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人民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在我国,国家的立法权属于国家权力机关。

而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着人民的意志。

所以说在我国立法权根本上属于人民。

答案为D。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______

∙A.具有普遍法律效力

∙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可作为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是中国的判例法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中国最高司法机关确认和公布的典型判例经常被选择和提炼,融入法和法律制度之中,从而在法律实际生活中起到了法的渊源的作用。

但是其并非是正式渊源,只能作为法院审判的参考。

注意判例与判例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国有判例但无判例法。

答案为C。

17.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对下列哪一事项作出规定?

______

∙A.国家主权事项

∙B.民事基本制度

∙C.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D.诉讼和仲裁制度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1)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2)《宪法》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答案为C。

18.下列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______

∙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

∙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

∙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程序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

∙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

”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公法和私法区别在于法所保护的利益是国家公益还是私人利益。

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

公法一般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和程序法,私法在民法法系国家一般划分为民法和商法两大部门。

答案为C。

19.《公证暂行条例》属于______

∙A.实体法

∙B.行政法

∙C.程序法

∙D.诉讼法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程序法是指调整关于法的实施的步骤、方式、方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诉讼程序法和非诉讼程序法两大部分。

《公证暂行条例》属于非诉讼程序,主要调整《公证法》的实施。

答案为A。

20.下列关于司法和执法的区别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司法是中立的;执法具有明显倾向性

∙B.司法是主动的;执法具有被动性

∙C.司法是独立的;执法是受拘束的

∙D.司法具有专属性;执法不具有专属性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司法与行政执法活动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其中选项B的表述错误,因为行政权作为一种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代表,其权力运行的方式具有主动性,它总是要积极主动地干预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使其与公共利益相一致。

而司法权则与之相反,非因控方或诉方的请求司法机构不作主动干预或强行审判,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因此,司法具有被动性,执法具有主动性。

答案为B。

21.法所规定的能够引起一定的法的后果即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实际情况是______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法律事实

∙D.客观事实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基本条件有两个:

相关法律规定的存在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发生。

法律事实,就是法所规定的能够引起一定法的后果即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实际情况。

答案为C。

22.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认为人权是______

∙A.天赋的

∙B.理性固有的

∙C.永远不能超过社会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

∙D.永恒不变的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不承认人权是天赋的或人的理性所固有的,而认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许可的范围,并且与一定的政权性质紧密关联。

答案为C。

23.实施权力责任追究的主要前提是______

∙A.权力的行使

∙B.权力的不行使

∙C.权力的不完全行使

∙D.侵害相对人的正当利益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实施权力责任追究,很重要的一点是以权力主体侵害了相对人的正当利益为主要前提。

权力主体只要侵害了正当利益,就应对其实施责任追究,使原有的社会关系或原有的平衡得到救济或恢复。

答案为D。

24.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中,共同适用的惩戒措施是______

∙A.罚款

∙B.开除

∙C.拘留

∙D.警告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对象不同,处罚是对于行政相对人的制裁措施,处分是对行政人员的内部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类型。

罚款只适用于行政处罚;开除只适用于行政处分;拘留只适用于行政处罚。

唯有警告两者皆可适用。

答案为D。

25.我国法律解释权属于______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法制办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省级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自己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答案为A。

26.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发现有“法律漏洞”,此时又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应当采用______方法进行解释。

∙A.目的解释

∙B.语法解释

∙C.字面解释

∙D.逻辑解释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在法律中对有关主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也就是出现了通常所讲的“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的情况下要采取法律论证的方式进行目的解释。

答案为A。

27.下列哪位古希腊思想家尤其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______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乌尔比安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两方最早提出法治主张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尤其倡言法治,反对人治,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著名命题,认为法治比人治理智和公正,比人治正确和高明,比人治稳定和可靠。

答案为B。

28.下列关于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民主就是“为民做主”

∙B.民主就是所有人掌握国家权力

∙C.民主就是法治

∙D.民主就是人民掌握权力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列宁认为,君主制是一人掌握权力,共和制是不存在任何非选举产生的权力机关,贵族制是很少一部分人掌握权力,民主制是人民掌握权力。

答案为D。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的主要的监督形式是______

∙A.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B.直接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

∙C.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D.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监督法》突出监督形式——主要是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突出监督内容——直接反映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要求解决的问题,突出监督效果——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

答案为A。

30.法治建设的实践是检验______的标准。

∙A.立法意识

∙B.执法意识

∙C.法律意识

∙D.守法意识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法律意识对于法治建设的作用之一在于法治建设是增强法律意识的实践基础。

(1)法律意识所包含的法律理论、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等,都来源于法治建设的实践,受法治建设实践的检验。

(2)法治建设的实践也是检验法律意识的标准。

法律意识需要经受法治建设实践的检验,通过检验来认定其正确与否、了解其状况如何,从而使我们明确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意识、改善法律意识的方向和任务。

答案为C。

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

5,分数:

10.00)

31.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______

∙A.理论法学

∙B.应用法学

∙C.国际法学

∙D.国内法学

∙E.法律史学

(分数:

2.00)

 A. √

 B. √

 C.

 D.

 E.

解析:

[解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法学作不同的分类。

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两类。

答案为AB。

32.阶级社会的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主要区别是______

∙A.反映的意志不同

∙B.代表的意志不同

∙C.形成的条件不同

∙D.内容不同

∙E.适用范围不同

(分数:

2.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解析]阶级社会的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区别在于:

反映与代表意志不同,一个是反映与代表统治阶级意志,一个是全体成员意志;内容不同,一个是维护统治阶级地位和特权,一个是维护氏族成员平等关系;适用范围不同,一个是以属地主义为原则,一个是适用于氏族内部;形成条件不同,一个是国家制定认可的,一个是自发形成的。

答案为ABCDE。

33.立法的方式包括______

∙A.制定

∙B.修改

∙C.废止

∙D.解释

∙E.认可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

解析:

[解析]立法是直接产生和变动法的活动。

立法作为产生和变动法的活动,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制定法、认可法、修改法、补充法和废止法等一系列活动。

答案为ABCE。

34.下列权利能力属于特殊权利能力的是______

∙A.结婚的权利能力

∙B.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能力

∙C.依职权行使审判权的能力

∙D.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受保护的权利能力

∙E.注册成立法人的权利能力

(分数:

2.00)

 A. √

 B. √

 C. √

 D.

 E. √

解析:

[解析]从权利能力的主体资格看,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

特殊权利能力是指对权利主体有种种条件限制的权利能力,或者说是同一些特定条件相联的享有某种或某些特定权利的能力。

除选项D涉及的权利享有没有条件限制外,其他几项都有限制。

答案为ABCE。

35.以民主制为前提和基础的法制,一般都要求______

∙A.贯彻守法原则

∙B.鼓励各地方针对地方特点制定各具特色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

∙C.一切组织和个人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D.贯彻平等原则,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E.贯彻统一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

(分数:

2.00)

 A. √

 B.

 C. √

 D. √

 E. √

解析:

[解析]以民主制为前提和基础的法制,一般都要求贯彻守法原则,要求一切组织和个人都遵守法,依法办事;要求贯彻平等原则,即实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贯彻统一原则,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

答案为ACDE。

四、{{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B}}(总题数:

0,分数:

0.00)

五、{{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

5,分数:

20.00)

36.自然法则具有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内涵。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错误作为社会规范法不同于自然法则。

自然法则是自然现象的运行规律,反映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它的存在和发挥作用,同主体的思维和行为无关,它不是社会现象,不具有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内涵。

解析:

37.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就产生了。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错误资本主义法虽然在封建社会内部就已萌芽,但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只有在资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政权后才能产生,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是需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来实现的。

解析:

38.自觉和科学的法的渊源意识形成的基础和依托是法的渊源同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的确有密切关联。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正确一国法的渊源如能在该国法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实现其价值,需要该国法律人有自觉和科学的法的渊源意识。

而自觉和科学的法的渊源意识的形成,需要有可靠的基础和依托,这种基础和依托就是法的渊源同法律学说和法律生活的确有密切关联。

解析:

39.“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也适用于不同主体就相同领域内的问题制定的法律规范。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错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只限于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对于不同主体就相同领域内的问题制定的法律规范,仍然依照制定机关的等级决定法的效力位阶的高低。

而且,一般法和特别法应当是属于同一性质的法。

解析:

40.法律论证理论关注的是结果的可接受性问题。

(分数:

4.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正确法律论证理论是将立法、司法看成一种由各方参与的活动和作出决策的过程,一种价值判断和协商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得到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结果,所以其关注的是结果的可接受性问题。

解析:

六、{{B}}简答题{{/B}}(总题数:

4,分数:

20.00)

41.如何理解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性和开放性?

(分数:

5.00)

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