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080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docx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模块检测2套

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

模块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苏轼的《格物粗谈》有这样的记载: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按照现代科技观点,该文中的“气”是指(  )

A.甲烷B.脱落酸C.乙烯D.生长素

答案 C

解析 根据记载,该气体能催熟果实,乙烯可用作水果的催熟剂,该文中的“气”指乙烯,故C正确。

2.下列有关能源和能量转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B.推广使用石油、太阳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C.普通锌锰干电池不含环境污染物,用完后可以随意扔掉,使用方便

D.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再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答案 A

解析 人体组织中,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被氧化,放出的热量可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A符合题意。

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使用石油不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不符合题意。

普通锌锰干电池,其中的酸性电解质溶液会使土壤和水系酸化,而锰等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后,造成重金属污染,C不符合题意。

燃料电池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D不符合题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液化和气化是物理变化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乙烯和乙醇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工业上主要通过石油的分馏获得苯

答案 C

解析 煤的液化和气化均是化学变化,A错误;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乙醇含有羟基,均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工业上主要通过煤的干馏获得苯,D错误。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 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纤维素、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后都只生成CO2和H2O

D.液化石油气可由石油分馏获得,汽油可由石油分馏或石油裂化获得

答案 D

解析 乙烯和氯乙烯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聚乙烯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纤维素和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但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丝和羽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含有氮元素,故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故C错误;液化石油气是由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分为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等,可由石油分馏或裂化获得,故D正确。

6.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

2NH3),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正反应速率判断,生成NH3的速率最快的是(  )

A.v(H2)=0.3mol·L-1·min-1

B.v(N2)=0.2mol·L-1·min-1

C.v(NH3)=0.3mol·L-1·min-1

D.v(H2)=0.005mol·L-1·s-1

答案 B

解析 若均用反应物氢气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B项v(H2)=0.6mol·L-1·min-1,C项v(H2)=0.45mol·L-1·min-1,D项v(H2)=0.005mol·L-1·s-1×60s=0.3mol·L-1·min-1,所以生成氨气速率最快的是B项。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五种元素均位于短周期,X、W的质子数之和为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

B.W和R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WR3,且为酸性氧化物

C.X的最高价含氧酸能与它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Z与R形成的化合物ZR2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X、R、Y在第2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X的原子序数为x,则W的原子序数为x+9,X、W的质子数之和为23,所以x+x+9=23,解得x=7,即X为N元素,R为O元素,Y为F元素,Z为Si元素,W为S元素。

Y为F元素,没有正价,A错误;元素S和O能形成化合物SO2、SO3,且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B错误;N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HNO3与它的简单气态氢化物NH3会发生反应生成NH4NO3,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Si与O形成的化合物SiO2可以使光线发生全反射,因此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D正确。

8.20℃时,将0.1mol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N2O4(g)2NO2(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

②NO2的消耗速率与N2O4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⑤⑥⑦B.①④⑧

C.只有①④D.只有⑦⑧

答案 B

解析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表示同一个方向的反应速率,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②NO2的消耗速率与N2O4的消耗速率表示两个不同方向的反应速率,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不符合题意;③此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不符合题意;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任何时间内烧瓶中的气体的质量都不变,符合题意;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不符合题意;⑥此反应中只有NO2是有颜色的气体,烧瓶内气体颜色不变,说明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不符合题意;⑦反应中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不符合题意;⑧气体的密度等于气体的质量与容器的容积之比,两者在反应前后都不变,故不能作为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符合题意。

9.下图是某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2是氧气

B.C1极为电源负极

C.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D.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有化学能→电能、电能→光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C1极为电源负极,C2极为电源正极。

C2极为电源正极,气体2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因此气体2是氧气,故A正确;C1极为电源负极,故B正确;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不能生成氢离子,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故C错误;根据图示,装置中能量转化形式有化学能→电能、电能→光能,故D正确。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CH4和CCl4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NaHSO4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答案 B

解析 CO2分子内为共价键,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SiO2原子间为共价键,熔化时破坏共价键,A错误。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B正确。

CH4中氢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C错误。

NaHSO4晶体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

,NaHSO4晶体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均被破坏,D错误。

11.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之和为4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

r(X)>r(Y)

B.X和W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W3

C.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W氢化物的沸点比Z的高

D.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Y的强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图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序数之和为48,可推断出X为N、Y为O、Z为S、W为Cl。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r(N)>r(O),A正确;根据N和Cl的最外层电子数可推断,N和Cl可形成共价化合物NCl3,B正确;沸点HClO2-,D正确。

1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D.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答案 C

解析 非金属性O>N>C>Si,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A正确;H与C、N、O、F等非金属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Mg等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B正确;由题图所示实验可证明酸性:

HCl>H2CO3>H2SiO3,但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与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不能根据其酸性强弱判断Cl的非金属性强弱,C错误;1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D正确。

13.现有X、Y、Z、W四种金属片,①把X、Y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硫酸溶液中,X上有气泡产生,Y溶解;②把Z、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硫酸溶液中,W发生还原反应;③把X、Z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硫酸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X→导线→Z。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金属片Y发生还原反应

B.②中金属片W做负极

C.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W

D.如果把Y、W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硫酸溶液中,则电子流动方向为Y→导线→W

答案 D

解析 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较活泼金属做负极、较不活泼金属做正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在①中,Y做负极、X做正极,则金属活动性Y>X,金属片Y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②中,金属片Z做负极、W做正极,金属活动性Z>W,B错误;③中,X做负极、Z做正极,则金属活动性X>Z,通过以上分析知,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Y>X>Z>W,C错误;金属性Y>W,如果把Y、W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硫酸溶液构成原电池,Y做负极、W做正极,则电子流动方向为Y→导线→W,D正确。

14.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如图所示。

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答案 D

解析 在镁、铝与NaOH溶液形成的原电池中,金属铝与NaOH溶液反应,被氧化为[Al(OH)4]-,铝是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Al-3e-+4OH-===[Al(OH)4]-,与NaOH不反应的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而是离子的定向移动。

铝表面的氧化膜(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D正确。

15.对于化学反应3W(s)+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W)=3v(Z)B.2v(X)=3v(Z)

C.2v(X)=v(Y)D.2v(W)=3v(X)

答案 C

解析 W为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故A、D错误;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X)∶v(Z)=2∶3,则3v(X)=2v(Z),v(X)∶v(Y)=2∶4,则2v(X)=v(Y),故B错误,C正确。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或福尔马林,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

B.将牛油和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甘油

C.氨基酸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

D.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 D

解析 鸡蛋清溶液遇浓的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蛋白质的性质未发生改变,A错误;将牛油和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高级脂肪酸的钠盐,B错误;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淀粉、纤维素和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能生成葡萄糖,D正确。

17.香天竺葵醇具有玫瑰花气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天竺葵醇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B.香天竺葵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C.1mol香天竺葵醇与1molHBr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香天竺葵醇能发生加聚反应和催化氧化

答案 C

解析 香天竺葵醇中含有醇羟基和碳碳双键两种官能团,A正确;香天竺葵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正确;1mol香天竺葵醇和1molHBr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共有4种,C错误;香天竺葵醇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连接醇羟基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发生催化氧化,D正确。

18.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实验Ⅰ探究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

B.实验Ⅱ探究苯分子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C.实验Ⅲ探究乙醇的还原性

D.实验Ⅳ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答案 D

解析 通入CH2===CH2,Br2的CCl4溶液褪色,可证明CH2===CH2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A正确。

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B正确。

乙醇使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说明乙醇有还原性,C正确。

乙酸乙酯在饱和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且为了防倒吸,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D错误。

19.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断开1mol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

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已知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P4(s)+5O2(g)===P4O10(s),ΔH=-2378kJ/mol,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且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4个磷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白磷及其完全燃烧的产物结构如图所示,则表中x约为(  )

A.410B.335C.360D.188

答案 C

解析 1mol白磷完全燃烧需断开6molP—P键、5molO===O键,形成12molP—O键、4molP===O键,所以ΔH=6×197kJ·mol-1+5×499kJ·mol-1-(12×xkJ·mol-1+4×434kJ·mol-1)=-2378kJ·mol-1,解得x≈360。

20.新型弹性材料“丁苯吡橡胶”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其单体可能是下列6种中的几种,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1分)Ⅰ.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B、C、D均能与A形成10电子分子,E单质可用于焊接钢轨,F与D同主族,F与G同周期。

(1)F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2)D、E、F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写出能证明G比F非金属性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4)F和G的一种化合物甲中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F单质、F的最高价含氧酸和G的氢化物,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6,甲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取100mL1mol/L的E的氯化物溶液,向其中加入1mol/L氢氧化钠溶液产生了3.9g沉淀,则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可能为________mL。

Ⅱ.

(1)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

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C(s)+H2O(g)===CO(g)+H2(g)

b.CH4(g)+2O2(g)===CO2(g)+2H2O(l)

c.Ba(OH)2(aq)+H2SO4(aq)===BaSO4(s)+2H2O(l)

(2)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做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

①锌-空气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③若该电池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4mol,则消耗负极材料的质量为

________。

解析 Ⅰ.E单质可用于焊接钢轨,则E为Al。

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B、C、D均能与A形成10电子分子,且F与D同主族,F与G同周期,故A为H,B为C(碳),C为N,D为O,F为S,G为Cl。

(3)氯气能将硫置换出来说明Cl比S非金属性强,则化学方程式为Cl2+H2S===2HCl+S↓。

(4)S和Cl的一种化合物甲中所有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故甲为SCl2,电子式为

C

C

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S、H2SO4和HCl,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6,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Cl2+4H2O===2S↓+H2SO4+6HCl。

(5)若碱不足,AlCl3+3NaOH===Al(OH)3↓+3NaCl,

n(NaOH)=

×3=0.15mol,

则V(NaOH溶液)=

=0.15L=150mL。

若碱过量,

AlCl3 + 3NaOH===Al(OH)3↓+3NaCl

131

0.1mol0.3mol0.1mol

Al(OH)3+NaOH===Na[Al(OH)4]

0.05mol0.05mol

则消耗的n(NaOH)=0.3mol+0.05mol=0.35mol,V(NaOH溶液)=

=0.35L=350mL。

Ⅱ.

(1)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且必须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a项,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b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c项,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2)①由电池总反应可知,负极反应为Zn-2e-+4OH-===Zn(OH)

②由电池总反应可知,该电池工作时消耗OH-,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减弱。

③由关系式Zn~Zn2+~2e-,可知若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4mol,消耗锌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消耗锌的质量为13g。

22.(8分)

(1)硝基苯甲酸乙酯在OH-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

O2NC6H4COOC2H5+OH-O2NC6H4COO-+C2H5OH,两种反应物的初始

浓度均为0.050mol·L-1,15℃时测得O2NC6H4COOC2H5的转化率α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

列式计算该反应在120~180s与180~240s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两者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v120~180s=

≈7.3×10-5mol·L-1·s-1

v180~240s=

≈5.8×10-5mol·L-1·s-1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2)大于 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解析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SO

的浓度大于NO

的浓度,说明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

23.(10分)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

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

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

如图所示的操作中,与本次分离提纯无关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在有机实验中经常会用到分液漏斗等仪器。

小华同学在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了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1)乙 反应物的沸点略低于产物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损耗而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

(2)增大乙酸的浓度、及时移出生成物

(3)bd

(4)分液漏斗的瓶塞上的凹槽未对准瓶颈上的小孔(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瓶塞未打开等)

解析 

(1)乙酸、1丁醇的沸点与乙酸丁酯的沸点接近,若采用甲装置,会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若采用乙装置时,冷凝管的冷凝回流可以减少反应物损耗,提高原料利用率(或提高产率)。

(2)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大乙酸的浓度或及时转移出产物,均可以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

(3)乙酸丁酯中的杂质为乙酸和1丁醇,一般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和1丁醇,并且分离乙酸丁酯,所以会采用分液的方法。

用不到的装置是b(过滤装置)、d(蒸发结晶)。

(4)分液漏斗瓶颈上的小孔未对准瓶塞上的凹槽(或者瓶塞没有打开,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

24.(11分)我国南海、东海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加工可获得乙烯、丙烯等重要有机合成原料。

如图所示是利用石油合成一系列有机物的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④⑥⑦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

(2)重铬酸钾溶液可直接将A氧化为C(反应⑤),你认为该方法是否比A→B→C优越:

________(填“是”或“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分子式为C4H4O4的环状酯:

__________________。

 

模块检测二

一、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