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122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工作计划.docx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工作计划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工作计划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规划

(2012-2014)

一、建设基础

合肥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包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均为国家统一规定课程,同时亦为合肥师范学院各本科专业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程。

2009年3月,合肥师范学院在原思政课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思政课教学部,作为与其它专业系同级的正处级机构独立设置,承担全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目前,思政教学部共有院级精品课程3门,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首批重点课程1门,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专任教师36人,师生比为1:

380,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7人,助教1人,无职称1人,高级职称比达47%,高于学院其它学科。

2005年我院就制定了《安徽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方案》,2011年《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再次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及其实施方案,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05方案”规定,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落实了相应的课程、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

根据合肥师范学院(2011)培养方案,具体开课情况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48学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学分96学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32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48学时,《形势与政策》本科2学分,每学期12学时,总计32学时,无挪用或减少课时的情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教学内容涵盖范围广、容量大,有待于重组。

⑵教师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模式单一、方法传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提高。

⑶专任教师数量仍然不足,教师培养、培训还缺乏完整统一的培养计划,集体教研活动不充分。

二、建设目标

根据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总体要求,制定合理的课程建设计划,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角度出发,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逐步加强教学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1、总体目标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撰写《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1)组织管理建设方面,坚持学院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的制度。

学院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党委和行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将思政课纳入院领导听课计划。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体系大平台,随着学院的发展制定新的制度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2)教师队伍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引进人才政策,引进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博士),完善学科年龄梯队建设,为学科发展储备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

我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从“把好五道关、落实三项待遇”入手,加大建设力度,建立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符合《精品课程体系综合评审指标与标准(试行)》要求。

(3)进一步加大思政课经费投入。

学院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逐年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费投入。

在保障思政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正常各项经费的同时,按照在校学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等。

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

(4)教学管理建设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教学管理坚持走制度化道路,把已经成熟的制度进一步落实,淘汰不适应新形势的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对现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的理论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加强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重复和矛盾,形成知识传授互补、能力培养互动的课程体系结构,真正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保证100人左右的中班教学规模,努力实现小班教学。

2、关键指标

(1)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2)完善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3)全面构建以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推广多媒体教学,实现课程教案的电子化,课程讲稿规范化。

(4)拓展第二课堂,开展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组织、自我评议形式的实践性活动。

(5)建立集体备课常态活动制度;完成2名课程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的培养。

三、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教学内容建设

从课程现状分析入手,编制比较可行的课改方案;以实用、适用为原则,整合精化课程内容,及时吸收和融入最新内容,构建系统灵活的内容体系。

以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完善课程标准,完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

1.2012年,完成课改方案,通过院级合格课程验收工作,撰写制作完成新课标、新教案、新课件,完成《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院级重点课程建设。

2.2013年,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院级精品课建设。

3.2014年,撰写完成《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制定定性定量结合的综合考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考评学生的发展状态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课程带头人2人。

确定课程带头人培养对象,安排出外考察访学2人次;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案例编撰工作,统筹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引领教研教改。

2.培养骨干教师3人。

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派教师参加省部级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要承担专题讲座、指导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撰写案例,承担精品课程建设。

打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1.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开辟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渠道。

通过举办:

“PPT课件大赛”、“专家论坛”、“专题讲座”、“现场答问”、“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2.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听评课活动,每学期互相听评课6次,撰写案例汇编,制作较高水平的教学课件,修改完善评价体系。

(1)做好内容的整合、提炼,精选案例、精化教案工作,注意避免内容的重复,提高内容处理的精准度、使学生在掌握课程要点的基础上把握课程的整体体系;

(2)制作并完善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学、在线答疑等方面实现课堂效益的突破、抓好学生课前预学、课后练习、查阅资料环节的训练;

(3)重要的时政政策采用专题讲座方式进行教学,既重大政策问题和时政热点邀请学院宣传部领导、有关专家进行专题宣讲,部分内容渗透在平时课堂中进行,以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四)加强完善特色项目建设,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教育发展形势和我们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特色项目建设。

主要是实践教学抓好“四结合”。

其一,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

其二,注重与学生工作结合。

注重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工作“三大计划”(愿景计划、爱心感恩教育行动计划、素质拓展计划)等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其三,注重与校园文化结合。

其四,与教师科研、教研项目相结合。

构建“参与式”教学模式,开展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

表1:

《思政课》课程建设进度表

总体目标:

在已经制定的新课标基础上,完成由我院特色的《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工作;建成院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修改完善新版本教案的编辑、新课件的制作;培养完成2名课程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的工作;完成10篇的教学科研论文;完成外派10人以上的教师参加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力争在3年内引进4名博士,建成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建设

内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2年10月

2013年10月

2014年10月

课程内容建设

预期目标:

完善新课标;完成课改方案;完成建设方案;完成院级精品课建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验收要点:

1.新课标;新教案、新课件;

2.《思修》课通过院级重点课程验收

验收要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院级精品课程验收。

验收要点:

1.完成《思政课精选案例汇编》撰写;

2.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精品课程体系。

教学团队建设

预期目标:

集体教研活动;派出10名教师参加省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完成骨干教师、课程带头人培训;引进4名博士。

验收要点:

1.集体教研活动开展10次;

2.骨干教师培养2人、课程带头人1人;参加省部级培训.

验收要点:

1.集体教研活动12次;

2.骨干教师培养1人,课程带头人1人;5人次参加省部级培训;考察学习。

验收要点:

1.集体教研活动12次

2.3人次参加省部级培训;考察学习;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预期目标:

公开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0篇;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和听评课活动12次;撰写案例汇编;制作较高水平的课件;修改完善新型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创新有新进展。

验收要点:

1.完成2篇教研论文;

2.互相听评课4次;

3.新的评价体系建成。

验收要点:

1.完成4篇教研论文;

2.完成《毛概》《思修》案例编撰;

3.教学模式创新有新进展。

验收要点:

1.完成教研论文4篇;

2.新评价体系更趋完善;

3.《毛概》《思修》两课的新课件更加完善。

实践载体建设

预期目标:

校外实践活动有一定成效;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有一定水平;学生校园文化创建活动,读书竞赛、学习园地创意活动有较大成效,学生创意作品每人一件。

每年举办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以提高师范生的基本技能。

验收要点:

1.学生社会调查普遍开展,完成一定数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2.完成一定数量的创意性作品;

3.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

验收要点:

1.全部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完成一定数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2.完成一定数量的创意性作品;

3.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

验收要点:

1.完成一定数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2.完成一定数量的创意性作品;

3.课件制作与演示大赛。

五、保障措施

(一)对本课程建设方案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加强团队工作过程的组织领导,强化任务进程的监督管理。

(二)加强新课标执行的情况督查,对新课革方案的实施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实验工作。

(三)选择真正能够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拓展教师知识视野的培训院校和考察环境安排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在职读博进修。

(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教室话筒、投影和计算机配套设备。

(五)资金保障。

自2012年1月始,建设周期为3年,总经费为12万元。

期中地方政府资助部分为8万元,学院自筹资金4万元。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2011—2012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教学工作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承担着全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工作,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室在教研教改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认真开展教研活动,设计和研讨教研活动计划。

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执行好教学计划。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讨论,研究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时发现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交流教学方法。

2.在教研室内部进行新教师上岗之前的试讲活动,使其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更快地适应并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3.组织教学观摩和听评课,每学期集体观摩不少于一次,每人听课不少于8次。

2.各位教师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可采取互相听课的方式,取长补短,以便共同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

周次

活动内容

第一周

修定授课计划并落实教学任务分配

第二周

针对新教材内容修改集体讨论,并编写新教案、课件

第三周

集体谈论课程教学改革

第四周

集体讨论上课、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找不足,促提高

第五周

进行教学阶段常规检查总结通报检查情况

第六周

组织教学改革试点班学生在校外进行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讨论全院课件大赛的举办工作

第七周

举办全院课件大赛的初赛工作

第八周

举办全院课件大赛的初赛、决赛工作

第九周

集体听课

第十周

对集体听课进行评议,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第十一周

进行教学期中检查并总结通报检查情况

第十二周

集体谈论课程教学改进计划

第十三周

收集新教案、课件(依据教务处新修订计划)

第十四周

集体讨论期末试卷事宜并确定出题范围和出卷人

第十五周

对期末试卷初稿集体讨论确认,并上报部门领导审核

第十六周

组织学生期末复习、解答疑难问题并总结学期课改实施情况

第十七周

进行教学期末检查并总结通报检查情况

第十八周

组织考试、集体阅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