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134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向太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飞向太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飞向太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飞向太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飞向太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飞向太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飞向太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飞向太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飞向太阳.docx

《飞向太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向太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飞向太阳.docx

飞向太阳

飞向太阳

人类一直持续对宇宙天体进行探索,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月球和火星。

在众人印象里,没有人会傻到去接近融化一切的太阳,其实人类从未放弃对太阳的探索。

一、探测太阳的两种模式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太阳的直径为139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占到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几乎是一个热电浆与磁场交织的理想球体,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剧烈的热核反应,所产生的热量以辐射方式向太阳系空间发射,其表面温度约为5505℃,中心温度为1226万℃。

其中22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射区、太阳对流层和太阳大气层。

由于太阳的温度太高,目前人类的太空探索器尚不能非常靠近太阳进行探测,因此以太空飞行器探测太阳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发射太阳探测器飞入太阳系太空,运行于日心轨道或日-地拉格朗日点之一,对太阳进行观察与探测;另一个是发射太阳探测器飞行于环绕地球的地心轨道,对太阳进行探测。

由于后者仍飞行于地心太空,严格而言不属于深远太空探测。

美国于1960年发射人类第1颗太阳探测器,至今全球共发射太阳探测器17次,其中1次属于“一箭双星”,一下子同时发射了两个探测器。

由于一次发射失败,所以共有17颗太阳探测器曾进入日心轨道探测太阳。

目前所有太阳探测器都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主导研制,欧洲太空署与德国太空署曾联合参与研制了其中几颗。

二、帕克号太阳探测器

现在最新的一颗太阳探测器名叫“帕克”号,发射于2018年8月。

探测器全重685公斤,但为了抵消地球运行速度的影响,探测器必须用“三角洲4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才能送入预定轨道。

这款运载火箭比飞往进行的探测器多上55倍的推力,是目前著名的超大推力二级火箭,芯一级火箭捆绑了2枚助推火箭,可以发射28790公斤的近地轨道卫星或14220公斤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帕克”号将围绕太阳飞行24圈,利用飞越金星减低其飞行速度,逐渐缩小环绕太阳飞行的轨道半径,对太阳进行最近距离探测。

它将配备5台仪器,用于测量与取样,主要执行三项了解太阳的任务。

1、探索太阳风被加速的过程。

太阳风是指由太阳外层大气射出的超高速电浆流。

在太阳日冕层超过百万摄氏度的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这些带电粒子运行速度极快,以致不断有带电的粒子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射向太阳的外围形成太阳风。

太阳风虽然无法以肉眼观察到,但地球南北两极出现的极光就是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后引发的。

NASA希望“帕克号”飞向日冕层,观测并记录太阳风被加速到超音速的过程,帮助科学家预测太空天气的变化。

预测太空天气的变化对人类极为重要,因为太阳风会影响地球电离层以及大气密度,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太空飞行器也产生直接的影响。

2、解开日冕的极端高温之谜。

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在日全食过程中,肉眼看到的那个光圈就是日冕与日珥。

日珥是太阳表面喷出的炽热气流,其厚度达到了几百万公里以上。

太阳的可见表面温度大约为5500摄氏度,但是日冕的温度却超过百万度,是太阳表面的数百倍。

这就相当于一个火堆,你离火堆越远反而温度越高,科学家急需解决这个疑问。

因此“帕克号”的任务之二就是实地前往日冕找到答案。

3、了解太阳高能粒子加速行进的机制。

太阳高能粒子具备高能量,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已经被观测到。

太阳高能粒子不仅会对飞行器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和损害,其辐射还会危及宇航员的生命安全。

“帕克号”的任务之三就是探索是什么给太阳高能粒子加速。

三、“帕克号”需要克服的难题

“帕克号”还面临着两个困难:

1、由于太阳巨大引力的作用,导致太阳探测器离太阳越近飞行速度就越快,最终可能撞向太阳而毁灭。

因此“帕克号”必须在飞行途中持续减速而环绕太阳飞行24圈,逐次绕飞太阳进行所规划的越飞越近探测;

2、“帕克号”计划绕飞太阳24圈,并一度到达距离太阳表面上方大约616万公里处,相比于太阳直径约140万公里而言,这个距离已经非常贴近太阳了。

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仅获得了太阳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

而“帕克号”在616万公里处要面对比地球强烈520倍的辐射量。

飞行器的温度估计会达到1400摄氏度,尤其是在接近过程中,还要飞越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的日冕,因而必须具备完善的防热降温措施,才能正常执行探测任务。

四、向尤金·帕克致敬

这颗最新的太阳探测器之所以名为“帕克号”,就是为了向太空物理学家尤金·帕克致敬。

这也是NASA首次用在世科学家的姓名来命名,之前几颗的名字都是“麦哲伦”、“伽利略”之类。

尤金·帕克的主要成就是在31岁那年提出了“太阳风”的概念。

他认为太阳会向周围发射出源源不断的粒子,如同水流一样。

这个说法一度被认为是极度荒谬的,因为当时大家相信太空是个真空的状态,不可能有什么源源不断的粒子。

甚至连期刊杂志的编辑都认为他是个疯子,“太阳风”这篇论文一度被拒绝刊登。

尤金·帕克亲自到杂志社去抗议,不能因为编辑对论文结论假设的不满就拒绝刊登。

最后杂志社从善如流还是刊登了这篇论文,于是果不其然地引发了业内的嘲笑。

但时间到了1962年,NASA发射的“水手2号”在飞往金星的途中,测量到接近太阳的日心太空有能量粒子在流动,与帕克教授推断的一样!

于是乎,尤金·帕克从“地狱掉进了天堂”,从一个被嘲笑的疯子变成了人人敬仰的科学家。

“太阳风”也成为一个专门的名词。

五、最后的最后

NASA主导的探测太阳活动已经将近50年了,对航空科技的贡献颇多。

未来十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探测太阳的活动中。

这显示了美国以外的国家将提供更多与太阳相关的知识,希望我国未来的航空成就也越来越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