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791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docx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概要

主备人:

***

单元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因数和倍数,2、3、5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这些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2)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的知识。

(3)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知识,不能死记硬背、机械地忘记概念和结论。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够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它们的倍数。

(3)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过程与方法:

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概念和结论的认知探究过程,体验推理分析和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锻炼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单元教学难点:

掌握倍数的特征。

学会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法与学法:

(1)加强对概念之间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

(2)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10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3课时

4.单元测试 ………………………2课时

教师集体备课记录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一)

教学内容:

教材P5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因数和倍数认识的过程,体验类推、列举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出示教材第5页例1的几组算式

12÷2=69÷5=1.830÷6=52÷3=0.6

26÷8=3.519÷7≈2.7120÷10=221÷21=163÷9=7

(1)观察。

引导:

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

引导:

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第一类

12÷2=620÷10=230÷6=521÷21=163÷9=7

第二类

9÷5=1.819÷7≈2.712÷3=0.626÷8=3.25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教师:

在上面的算式中,

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让学生说一说下面几组算式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36÷4=918÷6=324÷4=6

②让学生列出算式,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先讨论,再指名汇报。

小结: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③巩固小练习:

教材第5页“做一做”

教师强调在说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时候,别弄混淆了。

三、练习巩固

(1)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A、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在描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B、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都是批整数。

(2)教材第5页练习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五、布置作业:

大练习册相关内容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3.注意: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

(二)

教学内容教材P6例2、例3、练习二第2、3、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

因数或倍数。

(2)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过程与方法:

经历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体验类推、列举和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初步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0,28,42的因数有哪些?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

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

最小的是几?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①教师出示教材第6页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找出18的因数。

②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求18的因数。

如:

1×18=182×9=183×6=18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8的因数有1,2,3,6,9,18。

教师:

为了更好地表示出18的因数,我们也可以像下面这样表示:

板书:

 

③巩固小练习:

教材第7页第2题

(1)

教师强调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规律顺序来求,避免漏掉或重复。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什么?

最大的因数是什么?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①教师出示教材第6页例3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现让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

教师强调:

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法一一罗列,所以用省略号表示。

也可以这样表示:

板书:

2的倍数

②巩固小练习:

教师第7页第二题

(2)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③教师:

通过求出一个数的倍数,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它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拓展延伸

(1)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3题。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A、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在描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B、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都是整数。

(2)猜数小游戏:

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汇报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5、布置作业:

课时练

六、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二)

12÷2=612是2和6的倍数

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它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教材P9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或5的倍数。

(2)认识偶数和奇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教学准备:

1~100的数字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因数?

什么叫倍数?

学生举例说明。

揭题: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用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1~100的数字表。

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双数都是2的倍数)

组织学生汇报,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学习偶数、奇数。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教师板书,然后出示下列数字,让学生判断是偶数还是奇数。

3398355988012388156561000

(3)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

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利用1~100的数字表,合作探讨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醒大家注意观察5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字。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表1:

表1表2

②组织学生汇报。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教师把学生发现的规律板书在黑板上。

三、练习巩固

(1)教材第9页“做一做”

(先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再判断哪些数是5的倍数,最后判断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学生判断后,教师: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五、作业练习三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如:

20,75,95…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如:

8,22,90…

偶数:

2的倍数,如:

54,728…

奇数:

不是2的倍数,如:

245…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2、做一做、第11页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谁能猜测一下?

二、探究新知

①让学生按顺序说出几个3的倍数。

369121518212427…

让学生观察3的倍数找一找这些数的共同特点。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0的表。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师:

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

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

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

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

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

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

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

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

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

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②演示明理。

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教师板书: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

三、练习提高: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2.

(2)讨论第11页的第5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五、作业课时练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

倍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练习提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正确判断出2、5、3的倍数。

教学难点:

会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谁来说一说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练习指导

(1)教材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教材练习三第6题

教师指导学生先理清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3)教材练习三第7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4)教材练习第10题

①首先让学生思考:

要从4张数字卡片中取出3张,有几种不同的取法?

(教师引导学生:

有4张卡片,每次去掉其中一张,剩下的3张就是一种取法,那么就有4种不同的取法)

②组织学生把每种取法取法的三位数都一一列举出来,再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就不会出现漏掉或重复的情况。

③在找出3的倍数时,可以先判断判断取出的三张数字卡片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3的倍数,就可以不予考虑。

(5)教材练习三第11题。

组织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

三、练习提高

教师出示5、8、7、6、3这5张数字卡片。

任取规定的张数,看它们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课时练

 

 

第六课时质数和合数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能够正确判断出质数或合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和辨别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判断质数和合数。

教学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

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

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

师:

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会越多。

师:

确定吗?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

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二、探究新知

(1)找因数。

要按照它们的因数的个数分类,那么就要先分别找出它们的因数。

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别找出1~20这些数的因数,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②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正确的结果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2)分类。

师:

如果根据它们因数的个数,把它们分成3类,你认为应该怎么分?

(可以分成3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让学生把它们分别写入教材14页相应的集合圈内。

(3)概括。

根据汇报,把分类的结果。

质数、合数的概念,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区别。

你认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

①组织学生在数字表上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②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找100以内的质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排除法找质数。

(因为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所以质数的倍数是合数,所以把质数后面它的倍数都划去,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一起把100以内的质数读一读。

三、练习提高:

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第2题。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5、作业质数和合数的课时练

六、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质数和合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四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根据质数和合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练习提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质数和合数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①教师出示以下问题:

A、什么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B、最小的质数是多少?

它是偶数还是奇数?

C、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D、最小的合数是多少?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以上问题,并互相交流。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2)教材练习四第3题。

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这些数都是几?

你是怎样判断的?

第一组中的两个数分别是:

3、7,第二组中的两个数分别是:

13、7;第三组中的两个数分别是:

2和4。

三、提高练习

教师出示:

在8、15、4、13、19、2、26、9、45、32、17、22这些数中,

偶数有:

 

奇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指名学生回答。

4、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的哪些收获?

5、作业:

大练习册相关内容

六、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练习课

在8、15、4、13、19、2、26、9、45、32、17、22这些数中,

偶数有:

 

奇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指名学生回答。

 

第八课时质数和合数

(二)

教学内容:

教材15例2、回顾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根据质数和合

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是什么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什么数,偶数

与偶数的和是什么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概念的辨别和指导练习的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整理,练习提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奇数与偶数的和是什么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什么数,偶数与偶数的和是什么数。

教学难点:

会运用质数和合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理解质数、合数、偶数、奇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提问以下问题:

A、什么是奇数?

什么是偶数?

什么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B、最小的质数是多少?

它是偶数还是奇数?

C、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D、最小的合数是多少?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以上问题,并互相交流。

2、探究新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