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288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出栏2700头肉牛扩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年出栏2700头肉牛项目

2、建设性质

扩建

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公司

法人代表:

**

所有制形式:

民营

4、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4.1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省村

4.2建设规模:

年出栏肉牛2700头。

4.3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一年:

2004年-2005年

4.4建设内容:

a、新建牛舍等生产设施;

b、新建饲料库、青贮库等辅助设施。

5、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申报单位:

**公司

法人代表:

**

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582.6万元

建设投资估算为496.7万元;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为492.7万元,

建设期借款占用费为4.0万元。

具体构成如下:

建筑工程费:

298.6万元

设备购置费:

53.5万元

安装工程费:

30.5万元

其它工程费:

114.1万元

7、资金筹措

7.1企业申请国家农业开发资金224.2万元(其中无偿资金为44.7万元)。

7.2企业申请地方配套资金158.2万元。

7.3企业自筹解决114.2万元。

项目所需流动资金申请银行贷款60.2万元,其余25.8万元由企业自筹。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1.1

年饲养育肥牛

2700

2

产品方案

2.1

肉牛

头/年

2700

3

总投资

万元

3.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2

建设期借款利息

万元

3.3

流动资金

万元

4

投资指标

4.1

单位产品占用固定资产投资

元/头

4.2

百元销售收入占用流动资金

元/百元

5

全厂定员总计

33

5.1

工人

30

5.2

管理人员

2

5.3

技术人员

1

6

全年生产天数

365

二班

7

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

7.1

架子牛

头/年

2700

7.2

浓缩料

吨/年

270

7.3

玉米

吨/年

810

7.4

青黄贮

吨/年

1620

7.5

玉米秸

吨/年

594

7.6

吨/年

12791.8

7.7

Kwh/年

942576

8

全厂总运输量

吨/年

3860

8.1

总运入量

吨/年

2300

8.2

总运出量

吨/年

1560

9

总平面指标

9.1

全厂占地面积

平方米

20000

9.2

建筑物占地面积

平方米

9.3

建筑物建筑面积

平方米

9.4

建筑系数

%

10

年总成本

万元

平均

1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平均

12

所得税

万元

平均

13

税后利润

万元

平均

14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1年)

税后

15

贷款偿还期(含建设期1年)

16

投资利税率

17

投资利润率

18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税后

19

盈亏平衡点

9、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采用公司示范带动农户饲养,与养牛户签定架子牛收购合同,保证养牛户的牛就近就地销售,建立稳定的公司+农户的经营体制,取信与民形成牢固经营体制。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强内拓外,壮大龙头,形成综合配套的肉牛业发展产业链,保证在三年内,使本项目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按照本项目的实施目标年出栏肉牛2700头,可带动农村养牛户900户,企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万元,公司直接安排就业人员33人,同时由于项目的需要,将带动一批饲料种植生产等相关部门及农户,经初步测算带动玉米、秸杆等种植户540户,人均增收1500元。

总之,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辽源市的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找到一条新路。

特别是目前我国产业大调整,下岗人员增多的情况下,增加人员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前提。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也给城市下岗人员找到了新的出路,因此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仅企业和养殖户预计就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元(企业收入万元,养殖户收入540万元)。

所以本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非常显著。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2、国家计委、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3、**县**公司与**院签订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议书。

4、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5、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1、综合评价

①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畜牧行业的产业政策;

②本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肉牛饲养工艺,合理的配料,肉牛产品增重快,产肉率高,市场竞争力强;

③根据目前企业自身发展计划及资源配置情况,本项目建设规模适当、合理,并留有发展的余地;

④本项目建设所在地投资环境较好,水、电和原、辅材料供应有保证;

⑤承办单位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经验,企业实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能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建设和生产;

⑥项目投产后正常年销售收入822.5万元,利润总额89.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4.0%(税后),投资利润率15.3%,投资利税率15.3%,投资回收期7.1年(含建设期1年、税后)。

由上述财务分析指标看,均好于同行业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前景广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充分利用当地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及有利条件,促进当地农牧业和企业进一步发展、拓宽生产经营之路的好项目,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改善国民营养状况的一项希望工程。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2、论证结论

本工程是一个集肉牛饲养、推广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把广大农村养殖户与牛肉加工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同时由于肉牛的饲养还将促进玉米、秸杆等饲料种植业的发展,间接增加了广大种植户的收益。

因此本项目是充分利用当地肉牛养殖基础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当地工业、农业发展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拓宽生产经营之路的好项目。

本项目选项正确,原材料供应充足,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属于绿色产业,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前景广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项目有以下二种风险:

1、重大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风险

2、中国加入WTO农业经济受到冲击的风险

①对于人类不可抗拒的重大自然灾害,本项目将采取投保的方式进行解决,尽力减少损失。

②为了应对中国加入WTO后外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拟采取如下措施:

由于本项目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本项目产品肉牛在价格上处于优势,特别是近年来欧洲、美国等世界主要产牛国相继发现了疯牛病,使我国肉牛及牛肉具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同时为使本项目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二是实行标准化饲养、喂养方式,进一步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被称为“三农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题,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前些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应该实事求是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城乡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贫富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据统计,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1比1,实际差距比这个还要大。

另外,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沿海、东部发达地区农民的平均收入与西部相比大约是4比1。

随着十届人大、政协两会的胜利召开,三农问题越来越被广大代表与国家领导人所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本届政府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什么”时,首先就提到了三农问题:

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抓好“三农”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本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但要解决三农问题,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奔向小康社会,只靠政府的扶持是不行的。

需要在政府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只有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龙头企业的带领以及整合,使产业链不断完善,才能达到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农业部等八部委早在2000年联合发布的“印发《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强调,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建设生产和农户经营的重任,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

它的兴衰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已经被我国政府所充分认识,扶持和培养大型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省是一农业大省,是我国玉米、大豆的主产区,粮食总产已突破200亿公斤,这其中又以玉米为主,占到粮食总产量的75%以上。

辽源市是玉米生产大市,地处我国黄金玉米带,土地总面积为5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0%,人均耕地达到0.12公顷。

虽然具备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省以至于辽源市同样面临着更为迫切的三农问题,首先是近几年虽然粮食作物在产量上不断创出新高,但粮食的价格并没有相应的提高,相反还有些回落,而且卖粮难的问题也时时困扰着农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其次,由于##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所占整个人口的比例很大,约占总人口构成的50%以上,农民收入的难以提高,直接影响到农村消费,消费的减少又影响到了内需,内需的不旺则影响到整个##省的经济发展速度。

整个农村经济进入了全面的结构性调整时期。

农村经济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大力发展草食牲畜肉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向三元结构转变。

因此,作为农业大省利用国家推出的扶持政策,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这一主导产业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效益好、见效快、能提高农民收入的产业(如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升级,已成为##省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畜牧业是一高产出高收入的行业,正是依靠这一点,中国畜牧业在农业增长接近停滞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很快的增长速度。

我国在21世纪中期将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我国人均肉占有量即使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在水平,每年就必须多生产出1.4亿吨肉。

相应来讲,牛肉要增加81万吨、羊肉41万吨,也就是说要多出栏肉牛0.57亿头、羊2.1亿只。

同时,国际市场也有很大的缺口,需要绿色动物食品的补充。

因此畜牧业生产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同时,发展草食牲畜,特别是肉牛有利于充分利用##省丰富的饲料资源,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保持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

##省政府也早已意识到加快农业的发展,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不行的,所以早在1995年,##省就提出建设畜牧业大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战略决策。

国家计委也以计农经[1996]969号文件对此规划进行了批复。

辽源市地处##省东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30天以上,夏季高温多雨,特别适合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粮食、秸秆、牧草产量极其丰富,特别是辽源地区地理特征是“三山一水六分田”,具备发展畜牧业自然优势,广大农户有着丰富的养牛经验,农户养牛基础较好,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养殖逐年增多,有向商品化发展的较好基础。

从辽源市实际出发,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在于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在于发展养牛业,无论从资源条件来说,还是从产品市场来看,以及从经济效益来考虑,辽源市发展养殖业具有显著优势。

今后发展畜牧业的重点必须向“以草换肉”的肉牛养殖业方向发展,这是畜牧业的希望,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以肉牛饲养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被##省乃至辽源市政府所重视,加上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省的畜牧业必将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局面。

由此可见,肉牛饲养业是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的行业,并且其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也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必将大大改善我国生产资源的配置,创造更多的增加值。

因此,利用辽源市良好的畜牧业基础,建立以优质育肥牛饲养为核心的肉牛养殖企业,最大限度发挥主业规模优势与实力的肉牛饲养综合基地是非常必要的,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本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不但能带动辽源市畜牧业以及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对整个##省的经济建设也将起到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市肉牛饲养业虽有一定的规模,但缺少龙头企业的带动,尚难以形成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市牛业养殖现在以农民自发为主,数量较多但品种很杂,特别是达到中高档肉牛屠宰标准的肉牛数量很少,**市的牛资源绝大多数以低价位出售,农民耗费时间、资金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其养牛积极性受到一定打击,地方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原料资源优势难以体现出来。

这就要求**市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改进牛饲养业的育肥方式,改变牛饲养业附加值低的问题和现状,以保证有限的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牛饲养业的高新技术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使**市乃至##省牛饲养业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作。

标准化、规模化饲养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为**市及##省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标准化、优质的原料肉牛资源。

从而形成肉牛养殖、育肥、屠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建设是实现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通过本项目建设,在农民与屠宰企业之间架起桥梁,把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市场衔接起来,使养牛生产形成规模,品种选择优质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把养牛生产中农户的品种选择、合理饲养和屠宰加工企业需求之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有计划选种、饲养,产品才有数量、有质量、有品牌、创品牌、增加竞争力,这样可使千家万户小生产进入有序的发展轨道,使千家万户的牛获得比零星进入市场有更大的经济效益。

2、本项目的建设是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需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省又是一农业大省。

因此入世以后##省的农业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解决三农问题是我省面临的重要课题。

畜牧业以其不容忽视的位置和发展速度受到人们的关注。

积极促进附加值高的畜牧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实现产业链的互补对提高农牧产品的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传统农牧业产业链的延长,提高初级农牧产品的附加值,而且有利于传统畜牧业及其附属产品加工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发展。

3、本项目的建设是顺应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布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奔小康的需要。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现在已经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策之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

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而本项目建设正是顺应这个基本战略部署,促进##省经济早日走出发展滞后的局面,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区走出一条新路。

4、本项目可以有效地增加企业和地方财税收入。

项目达产后,在保证企业自身有很好发展的同时,带动种植、饲料、屠宰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本公司至少需要33人就业,可直接带动农户900户,缓解社会部分就业压力。

因此,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综上所述,建设本项目,有利于把农户分散小规模养牛与规模型屠宰加工企业连接起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延长牛产业链条,建立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牛业生产的发展和先进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协调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有利于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加财政增效。

因此,项目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第三章 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1、辽源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市位于##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9'至125°50',北纬42°22'至43°13'。

清朝时**所在地域是皇家“盛京”围场,1902年设立县制,取名“西安”。

195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依据东辽河在境内发源而更名为辽源市。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辽源市升为地级市,辖东丰、东辽两县和龙山、西安两区。

幅员面积5123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其中市区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45万。

年平均气温4.7℃;年极端最高气温38℃;年平均无霜期135天;年平均降水量668毫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适宜饲养优质肉牛。

2、辽源市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辽源市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

盛产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等,粮食年均产量都在100万吨左右,东丰、东辽两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玉泉牌大米获##省名牌农产品。

森林片片、树种繁多,郁郁葱葱,东丰、东辽两县是国务院命名的百万亩人工林先进县。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珍稀植物有5科7种。

人参栽培和人工养鹿、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东丰县是中国的梅花鹿之乡,“马记鹿茸”驰名海内外。

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硅石、硅灰石等矿产资源丰富,金、锰等贵重金属也有相当的储量。

水利资源颇丰,跨松花江、辽河2个流域3个水系,流长在10公里以上河流有56条。

  辽源市作为一个工业城市,拥有以纺织、服装、轻工、塑料、机械、化工、医药、煤炭为骨干的33个行业,各种所有制企业2万多户,上市公司两户(得亨公司和##亚泰辽源茶叶公司),具有出口权的企业22户,有8家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

工业产成品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

新材料工业是近几年重点发展的工业,钢背复合材料轴承、碳纤维、自有润滑材料、辐照交联电缆、氨纶等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辽源市的龙泉酒业集团生产的龙泉春牌系列白酒多次获国际评酒会奖。

松鹤公司生产的松鹤牌棉线袜,欧蒂爱公司生产的欧蒂爱牌氨棉袜畅销全国,已成为名牌产品。

3、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来,辽源市紧紧抓住全党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和发展农业的有利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促进了农村各产业的快速发展。

粮食产量连年迈上新台阶,2002年粮食总产量更是达到了973963吨。

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全年现价牧业产值139144万元,同比增长16.5%。

截止2002年末,全市生猪发展到105.2万头,出栏67.3万头,同比增长10.6%和12.4%;牛发展到74.l万头,出栏35.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1%和16.6%,羊发展到14.6万只,出栏6.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3%和11.5%。

肉类总产量139389吨,同比增长9.0%;其中猪肉产量56511吨,同比增长2.0%,牛肉产量42083吨,同比增长16.9%;牛奶产量5665吨,同比增长8.4%,禽蛋总产量44749吨;同比增长5.0%。

 本项目依托辽源市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及富余的劳动力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外部条件良好,同时项目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建设意义巨大。

4、建设地点选择

本项目位于##省辽源市**村境内,三面环山,向口朝南东,有山有水有资源,防疫条件好,气候适宜,环境状况良好,无污染源,交通便捷,适于投资建设。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

根据国家小康规划和农业部关于大力开发秸秆资源,发展畜牧业的有关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实施了一系列优质肉牛开发项目,辽源及周边县包括东辽、东丰、伊通县是东北的主要肉牛系列开发项目区之一,特别是辽源市所直辖的**县为全国推广秸秆养牛重点示范县,项目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肉用种牛的繁育、饲养、育肥、饲料供应等各环节的协调统一的局面。

2、资源优势

辽源市地处##省东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30天以上,夏季高温多雨,特别适合玉米、大豆、高粱等农作物生长,粮食、秸秆、牧草产量极其丰富,特别是辽源地区地理特征是“三山一水六分田”,具备发展畜牧业自然优势,广大农户有着丰富的养牛经验,农户养牛基础较好,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养殖逐年增多,有向商品化发展的较好基础。

从辽源市实际出发,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在于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发展的潜力在于发展养牛业,无论从资源条件来说,还是从产品市场来看,以及从经济效益来考虑,辽源市发展养殖业具有显著优势。

今后发展畜牧业的重点必须向“以草换肉”的肉牛养殖业方向发展,这是畜牧业的希望,也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市场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几年来,通过实践不断地调整营销策略,完善销售体系,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特别是辽源市金昌企业集团利用屠宰加工方面先进的技术和规模优势,牛系列产品已经远销到北京、山东、上海、黑龙江、辽宁等省市,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经销户的赞誉。

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结交了一大批具有实力,真诚合作的长期客户,本项目所产的优质育肥牛将主要供给辽源金昌企业集团进一步屠宰加工,生产优质牛肉及其制品。

4、科技开发能力

目前该公司有员工15名,其中中级职称2人,并依托辽源市畜牧兽医总站为技术协作单位,技术力量雄厚。

5、基础设施条件

5.1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

本项目位于##省辽源市**村境内,三面环山,向口朝南东,有山有水有资源,防疫条件好,气候适宜,环境状况良好,无污染源,交通便捷,适于投资建设。

辽源市交通、通讯事业较为发达。

“四梅线”铁路横穿全境,有快车直达首都北京,公路四通八达,高等级公路把辽源与外地市连接的更加紧密,经长营高速公路到长春机场只需1个半小时,经哈大高速公路到大连港只要7小时,到沈阳桃仙机场只需3小时。

5.2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

主要原材料消耗表

序号

原料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架子牛

头/年

2700

2

浓缩料

吨/年

270

3

玉米

吨/年

810

4

青黄贮

吨/年

1620

5

玉米秸

吨/年

594

6

吨/年

127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