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412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全市文化局长暨文化系统工作会议召开了。

刚才,罗才福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林书春副部长也作了很好的讲话。

希望同志们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发奋努力,真抓实干,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文化工作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文化工作成绩很大、机遇很好,要增强信心,乘势而上。

  过去几年,厦门市加快发展,经受了重大考验、取得了很大进步。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市敢于作为、主动作为、善于作为的关健一年,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热潮,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各项目标,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等各项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各项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全市上下团结稳定,极大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和干部群众的创造性,形成了坚强有力的发展合力和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我市的文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刚才罗局长已经作了很好的总结,成效令人鼓舞。

成绩来之不易,这与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创业、锐意进取分不开,实践说明我市拥有一支有事业心、有战斗力的文化工作队伍。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各级文化部门和艺术表演团体的同志们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工作正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升了文化工作的地位,为加快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对有关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做出重要决策和部署,给我们的文化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海峡西岸正式写入了中央的文件”,为福建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省委、省政府依据福建实际做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不仅是福建全面发展的大策,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为此,省委、省政府在制定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的战略定位。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艺术之城”建设,支持文化工作的力度在逐步加大,工作合力更加凝聚;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文化建设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文化的价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介入文化产业,为文化繁荣增添了活力,文化及相关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厦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支柱力量。

这些有利条件综合起来,都为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虽然我们在思想认识、文化观念、管理体制和工作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与我们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有这些积极因素,厦门的文化建设一定会长足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因此,我希望文化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重要职责,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敢于争先,推动厦门文化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同时,文化工作要注意找准着力点,清楚看到厦门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扬已有的成绩,弥补不足之处,努力把我市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地呼应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更好地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呼应我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文化工作任务很多、要求很高,要开拓创新、争创一流。

  今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项工作都要又快又好地发展,不仅是经济工作、城市建设,社会事业、文化工作也要提升争先,有新发展、新突破。

面对这样的要求,应该说,文化工作既有现实的差距,又有发展的压力。

我们不能满足于自己跟自己比,而要从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全局,找准定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把厦门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增添更强的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1、要强化扶持,注重创新,着力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积极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有没有精品力作,有多少精品力作,是检验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一个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要把打造精品作为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文化精品的示范导向功能,整合文艺资源,推进文艺创新,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繁荣局面。

要结合时代要求,弘扬民族精神,突出厦门地方特色,注重文艺作品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努力在专业和群众文艺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要强化厦门地域文化品牌建设,以高水平的文化服务、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形成厦门自己的文化品牌,带动厦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繁荣文艺创作,始终是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务,各级文化部门和各个艺术门类都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找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抓突破,力争做一件、成一件、精一件。

我市歌仔戏团的《邵江海》在第九届全国戏曲艺术节上获得大奖,取得很好的成绩。

从创作到最后获奖,历经数年,反复多次地修改,越修改越成熟,越修改效果越好。

这就是精品创作的一个规律:

一部真正的精品力作,必须经过千锤百炼。

这方面,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很大的潜力,要沉下心来,以一流的标准、扎实的工作,创作出一批全国有影响、长期站得住的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和更好的文化服务,为厦门市建设"艺术之城"增添新的光彩。

要不断加强艺术教育和艺术科研等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各门类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和文化艺术发展所需要的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为精品生产和艺术繁荣提供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今年,要举全市之力努力办好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把它作为今年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文化部门和直接相关的单位要全力投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也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本次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同时,还要办好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闽南民间艺术节等有影响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第三届群众艺术节和“温馨厦门”广场文艺演出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抓紧筹备长征胜利70周年、厦门特区建设25周年、建党85周年、“”福建招商会、“九.八”投洽会10周年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2、要积极扶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探索,广开渠道,用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占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阵地,为厦门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长规划、短安排,做到年年有特色、月月有活动。

要坚持“两面向”、“三贴近”,以群众艺术节、“温馨厦门”广场等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精神文化产品送到群众身边,要进一步丰富文化下乡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开展送文艺下乡、送文艺进社区活动,认真实施电影“2131”和数字电影等文化建设工程,将百场电影送进村,将百场演出送下乡,逐步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要充分发挥文化先进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繁荣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和节庆文化,在全市形成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大力推动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努力争创特色文化区、特色文化镇村,培植一批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明星,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积极鼓励和倡导社会自办文化,进一步满足群众求知、求健、求美、求乐的需求。

  3、要加强管理,促进繁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繁荣是根本,发展是关键,管理是保障。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繁荣推管理,以管理促繁荣,确保文化市场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要抓好制度建设,履行政府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职能,以改进工作作风为目标,加强行风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由粗放式管理式转向简约式的服务。

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行政审批权力,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不断增强文化市场依法行政能力。

要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文化市场整顿规范工作,坚决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要努力提高市场监管和执法的科技水平,用科技手段调控与引导文化市场的管理,继续大力推动文化市场电子政务和网络监控平台建设,拓展监管空间和时间范围,确保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应认真做好国务院新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全面贯彻新条例精神,尤其是各区文化部门要落实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实行规范管理,确保我市娱乐市场和演出市场健康、繁荣地发展。

要积极培育多元化、有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及时调整市场准入政策,广泛吸引民营、个体、外资等非公经济参与文化市场建设。

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发展连锁、超市等现代经营方式,推广量贩式娱乐经营模式,举办独具特色的展会活动,促进文化市场业态转型升级。

要不断拓展文化市场建设领域,不断提升文化市场建设层次,进一步培育扶持农村和基层文化市场,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要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和发展文化市场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努力塑造“务实、高效、公正、廉洁”的文化市场管理队伍新形象。

  4、要扶持培育、积极发展,以体制转换、机制创新为抓手,逐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厦门的文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对于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我们要像抓工业产业一样抓好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力争使我市的文化产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为此,在思想上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的思想。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文化融入到经济当中,努力把我市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二是坚定不移地树立项目带动促进发展的思想。

各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本辖区文化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科学论证,聚集资本,整合资源,规划一批富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具有高层次文化知识、高文化附加值和高社会就业率的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强力推动项目实施,使项目真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三是坚定不移地树立多元化投入的思想。

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鼓励发展联合经营、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等,通过发挥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打破均衡发展的模式,优化文化产业资产存量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

四是坚定不移地树立依靠群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

群众既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是文化投资的主体。

因此,要把投资文化产业的意义给群众讲透彻,把投资文化产业的好处给群众说明白,从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迅速发展壮大文化产业。

在工作中具体要增强“六种意识”:

一是明确责任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各项任务纳入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二是增强品牌意识。

要根据我市地域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进一步挖掘内涵、拓展规模、广泛宣传,塑造一批声誉良好、效益可观的区域性、文化型品牌,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形成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真正做到市有精品、区有亮点,镇村有特色,全面发展。

比如对我市油画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大规划、扶持力度,努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品牌。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

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把文化创新贯穿到文化创作、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活动的全过程,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实现文化内涵、文化样式、文化形态的推陈出新。

四是增强市场意识。

要善于运用市场来优化配置文化资源,让有条件、有潜力的文化单位、文化资源走向市场,把有实力、有兴趣的民间资本、商业资本引入文化建设。

依靠市场繁荣发展文化,激发文化系统内部蕴藏的潜力和活力,激活文化自身蕴含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改变过于依赖财政投入的局面,从而增强文化产业自身的造血功能,逐步培育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文化产品专业市场和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文化企业,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基础、以民间资金为主体、以股份制形式融资和外来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五是增强服务意识。

要针对制约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出台投融资、税收优惠、国有资产处置、人员分流、社会保障、工商注册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转变作风,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文化产业项目尽早施工、尽早开业、尽早产生效益。

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不健康行为,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要增强竞争意识。

虽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但是实力较弱、规模不大、分布松散,面对日趋激烈的文化产业竞争,急需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实体参与竞争,抢占市场,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步子再大一些、速度更快一些,推动文化产业上规模、出效益、创品牌。

  三、文化工作任务很重、工作艰巨,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搞好文化工作很不容易,它是一项整体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

要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好,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注意把握全局工作,尤其要注意突出重点,抓出特色。

今年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1、要开拓创新,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根本出路。

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内容更为复杂、难度也更大,我们要高度重视,正确把握,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又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从XX年6月启动以来,在很多省、市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从我市的情况看,我市文化艺术产品创作水平的提高滞后于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文化单位的艺术创作生产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市场营销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的规律;文化的布局结构不够合理,不利于实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艺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机制有待改革和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要突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改革的目的和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繁荣文艺事业。

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文化要创新,就必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从小文化的观念向大文化的观念转变,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单纯的文化事业意识向文化事业与产业并举的意识转变,从主要管理直属单位向管理社会转变,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转变。

(3)坚持“两手抓”。

即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通过政事、政企分开,事转企,进行现代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真正的现代文化企业。

力争把大多数文化企事业单位改组改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4)对文化单位的改革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对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尚不具备面向市场的,要按非营利性机构进行改革,财政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要深化人事、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要扶持具有民族特色、代表国家、省、市艺术水准的重点院团,一般性院团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面向市场的艺术生产力,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统一,走出一条具有厦门特色的艺术生产和演出的新路子。

今年的重点是事业单位的改革,要继续推进“三团合一”改革,力争有新突破。

(5)做好“四个结合”。

即文化体制改革要与文化的发展有机结合,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要与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有机结合;文化体制改革要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机结合;文化体制改革要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有机结合。

  2、要统筹协调,着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文化工作贵在发展、重在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着重把握“三个协调”:

一是条块要协调。

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各辖区。

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加强对文化公益事业的支持和保障;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二是要城乡协调。

既要重视城区文化建设,更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在城市以社区为重点,在农村以乡镇为重点,建立立足基层、面向大众、覆盖全社会的文化工作网络,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三是软硬件要协调。

既要积极发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城乡居民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用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又要加大硬件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文化活动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质量。

具体要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切实改善城区文化设施条件。

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在城市建设中,文化设施要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并建设一批标志性建筑,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

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要么不做,做就做好。

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标志着我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和艺术展览水平,进一步扩大厦门的影响。

要抓紧抓好“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四馆的开馆布展等工作,争取今年6月份部分投入使用,充分展示我市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水准的科技文化含量,同时,要加快闽南戏曲艺术和小白鹭艺术中心项目的立项、建设步伐,力争年度基本建成,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造良好的创作、生产和生活环境。

要以举办世界合唱比赛为契机,加大对影剧院等相关文化设施的改造升级,努力解决文化设施功能不全、硬件老化等问题。

市群艺术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在成功创建国家一级、二级馆的基础上,要不断充实、完善功能,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二是重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的要求,努力把农村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适应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由以城市为主向更多地重视农村这一重大转变,文化设施建设的重点也要逐步向农村倾斜。

要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文化建设的“十一五”规划,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加大投入,不断发展完善区、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

各区、镇、村要充分抓住这个有利契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职责,纳入市、区、街、镇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要建设与经济特区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文化场所,完善配套已建文化场所的器材设施,形成市、区、镇、村四级达标文化网络,确保文化场所能够在建设先进文化、促进农村经济腾飞中发挥重要功用。

要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好村级、社区图书室。

积极支持农村流动放映队、曲艺表演队伍等民间文化服务队伍的健康发展。

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管理,注重发挥各行业和部门的各类文化设施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要进一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我市农村文化在增强活力、促进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资金扶持,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

  3、统揽全局,突出优势,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和闽南文化走向世界,开拓对外对台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对外文化工作具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多重价值,和政治外交、经济外交一起成为国家对外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市的对外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积极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规模、声势和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厦门歌舞剧院参加新加坡“春到河畔迎新年XX”演出、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参加保加利亚"中国文化节"活动、南音乐舞《长恨歌》剧组赴捷克参加“布拉格之秋”国际音乐节取得的圆满成功,到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和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民间艺术节在两岸引起的巨大凡响,都进一步显示了文化的独有魅力,证明了它在我市整体对外对台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

厦门城市形象,厦门人民的形象,在一次次文化交流中也得到彰显。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最佳手段,有着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表现形式,在满足人们精神上享受的同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我市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厦门地域文化在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开拓对外、对台文化交流新局面。

要坚持政府、民间、贸易相结合,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宣传独具特色的闽南地域文化,打出民族特色品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精神,推动厦门文化对外发展,走向世界。

同时注意吸收借鉴别的城市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区域、城市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强化文化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实践中、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此同时,要逐步提高开展文化贸易的能力,做大做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培养一批能学好用好世界贸易基本规则的国际型文化交流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市文化产业的自我崛起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富有特色的闽南文化在国内、国际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要特别高度重视对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五缘”、“六求”为切入点,继续发挥闽南文化对台交流的强势,充分整合地方和周边城市的文化资源,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实现厦台文化交流更紧密、更直接、更深入、更全面的良性互动。

同时,要从加强对台交流的需要着眼,提高对传承、保护、发展地方戏曲重要性的认识。

地方民间戏曲,即是两岸文缘相承的有力印证,是寻求两岸文化深入交流,建立两岸交流平台的有效工具。

在当前地方戏曲面临着传承和发展困难的关键时刻,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要以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在政策、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加快专业地方戏曲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抓好精品艺术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多宣传、多演出,把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农村、社区、学校,为地方戏曲开发演出市场,培育群众创造良好条件,为具有闽南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的努力。

  4、加大力度,强化手段,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文物工作,有利于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利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市各级政府和广大文物工作者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的文物工作。

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要进一步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通过加强管理和文物执法实施对文物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遏制对文物不择手段的滥用、破坏。

要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遵循文物工作自身规律、以政府保护为主并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还要继续推动落实我市申报的8个“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命名之后的保护工作,做好鼓浪屿申报世界“双遗产”和“中国南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工作。

  四、文化工作战线长、牵涉面广,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

  文化工作内容丰富、任务繁重,牵涉面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