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431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抗日战争》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日战争》教案.docx

《《抗日战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日战争》教案.docx

《抗日战争》教案

2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全民族的抗战

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的成因。

情景再现

问题探究

对照比较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

了解日军侵华滔天罪行。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情景再现

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问题研究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

本课引言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抗日战争结束了,日本为“无条件投降”的结果震惊,中国为抗战胜利而欢呼雀跃。

中日两国对于战争结果的反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二,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一个问题把历史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历史、现实两个时期,中国、日本两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多个角度分析战争的影响,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本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卢沟桥事变”是由日本寻衅挑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开端。

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在卢沟桥的浴血抵抗,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

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是相互配合的。

如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人民军队的壮大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成长,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与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作战相呼应,使日军在占领武汉、广州后不能继续扩大进攻规模,其速战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了。

由此可见,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它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全民族抗击日寇的持久战。

“日军的滔天罪行”一子目,记录了日军在华犯下的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特别是南京大屠杀,长达6个星期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军民死亡超过30万人,这是中华民族永世不能忘记的。

深入学习此目,用史实揭露日本侵华时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捍卫世界和平。

第三个子目“抗战的胜利”,首先介绍了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下半年,可以补充说明百团大战的背景,指出百团大战的发动与当时国内外局势是紧密联系的,它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更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

百团大战具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

达到了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信心的目的。

其次,本子目介绍了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在缅甸战场,中国远征军和英美军队配合击败侵缅日军。

中国军队开辟的国外战争,进一步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战的胜利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有力支持,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

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战争结果呢?

可以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威望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在正式讲述本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引言,明确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中国人民反抗列强武装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多次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而最后的抗日战争中国能够赢得胜利?

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节内容。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

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

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条件:

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导入新课。

“全民族的抗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①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结合“历史回溯”中列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复杂曲折过程,得出结论:

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的。

②结合《抗日战争形势示意图》,明确“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理区域,全面掌握两个战场的抗战,为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取得抗战胜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做好铺垫。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积极组织会战,抗击日寇。

两个战场同时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

但由于种种原因,抗战初期,中国虽然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最后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自始至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日军的滔天罪行”一目,教学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触目惊心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

①战争是残酷的,犯下的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也曾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的人,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灭绝人性的恶魔?

②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③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的历史?

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中日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战争的背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在引用时事中,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的事例时应特别强调“日本右翼势力”并不代表日本全体国民。

在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发言时,教师应注意避免在学生中出现盲目的民族复仇情绪,引导学生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抗战的胜利”一目,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原因、理解抗战胜利意义。

在讲述本目内容前,教师应适当补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内容,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统一战线的确立;欧洲、非洲、亚太地区的主要战况;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中国的抗战除国内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外,还开辟了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通过这段史实,再一次帮助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对战争结果进行分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分析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全节内容讲完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多次战争的结局是中国失败,而最后的抗日战争中国能够赢得胜利?

”明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中国赢得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

(师)在学习今天的内容前,我们先通过3幅历史图片复习一下上节的内容。

图片1: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图片2:

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图片3:

《辛丑条约》签字仪式

这3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生)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次战争都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中国近代史是屡遭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抗争的历史。

然而,由于清王朝的腐朽、中国的落后,以及种种内外因素,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战争都没能取得胜利。

以上3幅历史图片正是这段屈辱史的历史见证。

然而,在强敌面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顽强抗争。

反抗、失败、再反抗,再失败,终于,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师)播放纪录片片段:

日本无条件投降(盟军受降仪式、南京政府受降仪式)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赢得这场战争?

中华民族是这样战胜敌人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节内容:

抗日战争。

案例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

课件1:

日本侵华进程。

(清疆域图:

标有国名、国界线、主要大江大河、重要城市)

19世纪60年代  侵略台湾

1894—1895年  利用朝鲜问题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  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    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7年     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的侵略方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    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课件2:

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

纪录片片段:

“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庐山谈话、红军改组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

延安、广泛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变幻无穷的游击战

(师)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在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相互促进。

然而到了近代,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一支主要力量。

(播放多媒体课件1)

(师)了解到这样的一段历史,大家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当时的中国局势?

(生)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师)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必当奋起反抗,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这首激昂的《保卫黄河》把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播放多媒体课件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日寇非但没有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反而陷入了中国人民的奋勇反抗的包围之中,不能自拔。

(师)想一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

(生)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使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共两党开始寻求调整两党关系的途径,以利于合作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拉开了序幕。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成为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在客观上促成了国共合作,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步伐。

案例三 日军的滔天罪行

(师)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播放纪录片片段: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齐齐哈尔毒气事件)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

然而,今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制造麻烦。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资料:

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历史,为侵略翻案,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事端)大家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生)讨论。

(师)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无疑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如何对待历史是目前中日关系的基础,也是面向未来的出发点。

那么,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呢?

(生)讨论。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想一想,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关系?

解题关键:

明确日本侵华使加深中国民族危机,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

思路引领:

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中国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对国共两党政策造成的影响。

得出结论,日本扩大侵华与统一战线建立,二者相互作用,存在因果关系。

答案提示:

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使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共两党开始寻求调整两党关系的途径,以利于合作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合作拉开了序幕。

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成为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在客观上促成了国共合作,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步伐。

2.日本右翼否认日军在侵华期间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认为只是在战争期间的某种屠杀,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解题关键:

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史实确认: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并焚尸灭迹的有十九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经慈善团体掩埋的有十五万多人,总共有三十多万人丧生。

在南京郊外,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仓库、商店、民宅、村舍,无所不抢。

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被日军烧毁。

对于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的原因及影响的分析和评价。

思路引领: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日本右翼否认或淡化这一史实的目的在于掩盖事实真相,逃避战争责任。

答案提示:

日本右翼对侵略战争的粉饰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理论、思想及罪行没有得到彻底清算的表现,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同时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

它严重伤害曾受其侵略的亚太地区人民的感情,严重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它不符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3.犯下种种反人类罪行的日本侵略者,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灭绝人性的野兽?

答案提示:

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这种民族特征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遇到困境时,国内为摆脱困境,形成了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当日本民族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加剧了其侵略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使这种野心得以实现。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解题关键:

运用史实说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思路引领:

国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是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答案提示: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也与国民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发生转变分不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作战,最终使中国人民赢得了这场战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

“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性的作用”。

2.通过南京大屠杀和七三一部队的史实,叙述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

解题关键:

把握历史事件的五要素(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影响),叙述史实。

思路引领: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

答案提示:

日军侵华,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军人达三十多万。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过程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活人作实验,因受实验而惨遭杀害的中国人达三千以上。

日本遗弃在中国的生化武器仍然威胁着中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查阅有关资料,列举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时间、规模和结果,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1840~1842年 英国发动侵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94~1895年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定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1937~1945年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胜。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阅读与思考: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