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硬化.docx
《沉淀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硬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淀硬化
1、沉淀硬化
沉淀硬化(析出强化):
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如奥氏体沉淀不锈钢在固溶处理后或经冷加工后,在400~500℃或700~800℃进行沉淀硬化处理,可获得很高的强度。
即某些合金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下放置或者将它加热到一定温度,溶质原子会在固溶点阵的一定区域内聚集或组成第二相,从而导致合金的硬度升高的现象。
2、风冷
风冷是冷却方式的一种,即用空气作为媒介冷却需要冷却的物体。
通常是加大需要冷却的物体的表面积,或者是加快单位时间内空气流过物体的速率,抑或是两种方法共用。
前者可依靠在物体表面加散热片来实现,通常把散热片挂在物体外,或是固定在物体上以使散热更高效。
后者可用风扇(风机)来加强通风、强化冷却效果。
大多数情况下,加入散热片可以使冷却效率大大提高。
在任何情况下,所用的空气都要比物体及其表面的温度低,才能带走热量,这是由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约束,即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实例
机动车
风冷被用于冷却内燃机,尤其是航空器的内燃机,因为冷却液要随时可用并且温度合适,以保证高效冷却。
当很多内燃机在一起时就被称为水冷内燃机,通常是用通过散热器或换热器的空气来冷却其冷却液。
直接使用风冷发动机的汽车比较少见,最常见的例子之一是水平对卧式引擎,曾被保时捷大量使用。
著名的旧车型包括大众甲壳虫及相关车型雪铁龙2CV、雪佛兰Corvair和保时捷911。
涡轮发动机
燃气涡轮发动机(如涡轮扇叶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等)包含涡轮机,可以使燃烧室内的热气排出。
当必要时,会从压缩系统通入温度较低的空气冷却涡轮转子叶片,以防其熔化。
电子元件
风冷技术在CPU冷却中广泛应用,因为电脑处理器会产生大量热,如果不及时散热会损坏CPU和其他电子元件。
这种下,空气作为绝缘体也是其优势之一。
不过到了将来,如果处理器散热量太大,那么风冷散热效果就不大了,随之这种方法就会被废弃。
工业
很多产业过程中都需要将空气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冷却媒介。
空调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处理过程,用于一间房屋或是整栋建筑中,可以冷却空气以便使居住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通常空气用急冷水或盐水冷却,然后以媒介将热量传到室外,通常用风扇驱动的水气换热器将热排放到大气中。
身边也有常见的例子,如部分高塔式建筑发电站就大规模地使用了风冷技术。
3、固溶退火
固溶退火亦即碳化物固溶退火,一种将成品件加热至1850degF(摄氏1010度)以上而脱除碳化物沉淀(即从不锈钢固体溶液中逃逸的碳)的工艺,此后将其迅速降温,通常是用水淬火,所含碳化物返回不锈钢固体溶液中.
固溶退火处理可应用于一系列的合金钢与不锈钢成分中.对于300系列不锈钢铸件的固溶处理能产生一种没有碳化物杂质的均一的显微结构.对于沉淀硬化合金铸件及锻件的固溶退火能产生较软的显微结构,更适于精密公差的机加工.这些合金在以最小畸变的精密公差机加工之后,有着时效硬化的潜在倾向.这些材料及工艺对有中等强度要求的车削或螺旋机件上有着普遍的应用.这种热处理可以依照部件所需的尺寸,几何形状与表面条件,成批的在大气炉,非常压炉或真空炉中进行.小型部件也可以在连续氢气带式炉中热加工.
固溶退火与时效硬化也可用于铝合金的冲压件和铸件.通常是在非常压批式炉进行热处理,在固溶退火之后用水对部件淬火.时效硬化则在大气中用电炉或燃气炉成批操作.
4、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solutiontreatment):
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编辑本段目的
主要是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
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
编辑本段适用
多种特殊钢,高温合金,特殊性能合金,有色金属。
尤其适用:
1.热处理后须要再加工的零件。
2.消除成形工序间的冷作硬化。
3.焊接后工件。
编辑本段原理
序言
固溶处理是为了溶解基体内碳化物、γ’相等以得到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便于时效时重新析出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的碳化物和γ’等强化相,同时消除由于冷热加工产生的应力,使合金发生再结晶。
其次,固溶处理是为了获得适宜的晶粒度,以保证合金高温抗蠕变性能。
固溶处理的温度范围大约在980~1250℃之间,主要根据各个合金中相析出和溶解规律及使用要求来选择,以保证主要强化相必要的析出条件和一定的晶粒度。
对于长期高温使用的合金,要求有较好的高温持久和蠕变性能,应选择较高的固溶温度以获得较大的晶粒度;对于中温使用并要求较好的室温硬度、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的合金,可采用较低的固溶温度,保证较小的晶粒度。
高温固溶处理时,各种析出相都逐步溶解,同时晶粒长大;低温固溶处理时,不仅有主要强化相的溶解,而且可能有某些相的析出。
对于过饱和度低的合金,通常选择较快的冷却速度;对于过饱和度高的合金,通常为空气中冷却。
5、不锈钢固溶热处理
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很大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在经400℃~850℃的温度范围内时,会有高铬碳化物析出,当铬含量降至耐腐蚀性界限之下,此时存在晶界贫铬,会产生晶间腐蚀,严重时能变成粉末。
所以有晶间腐蚀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应进行固溶热处理或稳定化处理。
固溶热处理:
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1100℃左右,使碳化物相全部或基本溶解,碳固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使碳达到过饱和状态。
这种热处理方法为固溶热处理。
固溶热处理中的快速冷却似乎象普通钢的淬火,但此时的‘淬火’与普通钢的淬火是不同的,前者是软化处理,后者是淬硬。
后者为获得不同的硬度所采取的加热温度也不一样,但没到1100℃。
6、淬火
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进行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韧性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要求。
也可以通过淬火满足某些特种钢材的的铁磁性、耐蚀性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
淬火能使钢强化的根本原因是相变,即奥氏体组织通过相变而成为马氏体组织。
7、固溶处理与时效处理
固溶热处理
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于固溶体中,再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可分为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两种。
自然时效是将铸件置于露天场地半年以上,使其缓缓地发生形变,从而使残余应力消除或减少;
人工时效是将铸件加热到550~650℃进行去应力退火,它比自然时效节省时间,残余应力去除较为彻底。
根据合金本性和用途确定采用何种时效方法。
高温下工作的铝合金适宜用人工时效,室温下工作的铝合金有些采用自然时效,有些必须人工时效。
从合金强化相上来分析,含有S相和CuAl2等相的合金,一般采用自然时效,而需要在高温下使用或为了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时,就需要采用人工时效来强化。
比如LY11和LY12,40度以下自然时效可以得到高的强度和耐蚀性,对于150度以上工作的LY12和125-250度工作的LY6铆钉用合金则需要人时效。
含有主要强化相为MgSi,MgZn2的T相的合金,只有采用人工时效强化,才能达到它的最高强度。
对于一般铝合金,自然时效时,屈服强度稍低而耐蚀性较好,采用人时效时,合金屈服强度较高而伸长率和耐蚀性都降低。
对于铝-锌-镁-铜系合金入LC4则相反,当采用人工时效时,合金耐蚀性比自然时效好。
选用不同品种钢材作塑料模具,其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制造工艺路线不同;同样,不同类型塑料模具钢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也是不同的。
本节主要介绍塑料模具的制造工艺路线和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编辑本段模具的热处理特点
8、渗碳钢塑料模的热处理特点
1.对于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要求的塑料模具,要选用渗碳钢来制造,并把渗碳、淬火和低温回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2.对渗碳层的要求,一般渗碳层的厚度为0.8~1.5mm,当压制含硬质填料的塑料时模具渗碳层厚度要求为1.3~1.5mm,压制软性塑料时渗碳层厚度为0.8~1.2mm。
渗碳层的含碳量为0.7%~1.0%为佳。
若采用碳、氮共渗,则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防粘性就更好。
3.渗碳温度一般在900~920℃,复杂型腔的小型模具可取840~860℃中温碳氮共渗。
渗碳保温时间为5~10h,具体应根据对渗层厚度的要求来选择。
渗碳工艺以采用分级渗碳工艺为宜,即高温阶段(900~920℃)以快速将碳渗入零件表层为主;中温阶段(820~840℃)以增加渗碳层厚度为主,这样在渗碳层内建立均匀合理的碳浓度梯度分布,便于直接淬火。
4.渗碳后的淬火工艺按钢种不同,渗碳后可分别采用:
重新加热淬火;分级渗碳后直接淬火(如合金渗碳钢);中温碳氮共渗后直接淬火(如用工业纯铁或低碳钢冷挤压成形的小型精密模具);渗碳后空冷淬火(如高合金渗碳钢制造的大、中型模具)。
9、淬硬钢塑料模的热处理
1.形状比较复杂的模具,在粗加工以后即进行热处理,然后进行精加工,才能保证热处理时变形最小,对于精密模具,变形应小于0.05%。
2.塑料模型腔表面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在淬火加热过程中要确保型腔表面不氧化、不脱碳、不侵蚀、不过热等。
应在保护气氛炉中或在严格脱氧后的盐浴炉中加热,若采用普通箱式电阻炉加热,应在模腔面上涂保护剂,同时要控制加热速度,冷却时应选择比较缓和的冷却介质,控制冷却速度,以避免在淬火过程中产生变形、开裂而报废。
一般以热浴淬火为佳,也可采用预冷淬火的方式。
3.淬火后应及时回火,回火温度要高于模具的工作温度,回火时间应充分,长短视模具材料和断面尺寸而定,但至少要在40~60min以上。
10、预硬钢塑料模的热处理
1.预硬钢是以预硬态供货的,一般不需热处理,但有时需进行改锻,改锻后的模坯必须进行热处理。
2.预硬钢的预先热处理通常采用球化退火,目的是消除锻造应力,获得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模坯的切削加工性能或冷挤压成形性能。
3.预硬钢的预硬处理工艺简单,多数采用调质处理,调质后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
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很宽能够满足模具的各种工作硬度要求。
由于这类钢淬透性良好,淬火时可采用油冷、空冷或硝盐分级淬火。
表3-27为部分预硬钢的预硬处理工艺,供参考。
表3-27部分预硬钢的预硬处理工艺
钢号加热温度/℃冷却方式回火温度/℃预硬硬度HRC
3Cr2Mo830~840油冷或160~180℃硝盐分级580~65028~36
5NiSCa880~930油冷550~68030~45
8Cr2MnWMoVS860~900油或空冷550~62042~48
P4410830~860油冷或硝盐分级550~65035~41
SM1830~850油冷620~66036~42
11、时效硬化钢塑料模的热处理
1.时效硬化钢的热处理工艺分两步基本工序。
首先进行固溶处理,即把钢加热到高温,使各种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中,完成奥氏体后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
第二步进行时效处理,利用时效强化达到最后要求的力学性能。
2.固溶处理加热一般在盐浴炉、箱式炉中进行,加热时间分别可取:
1min/mm、2~2.5min/mm,淬火采用油冷,淬透性好的钢种也可空冷。
如果锻造模坯时能准确控制终锻温度,锻造后可直接进行固溶淬火。
3.时效处理最好在真空炉中进行,若在箱式炉中进行,为防模腔表面氧化,炉内须通入保护气氛,或者用氧化铝粉、石墨粉、铸铁屑,在装箱保护条件下进行时效。
装箱保护加热要适当延长保温时间,否则难以达到时效效果。
部分时效硬化型塑料模具钢的热处理规范可参照表3-28。
表3-28部分时效硬化钢的热处理规范
钢号固溶处理工艺时效处理工艺时效硬度HRC
06Ni6CrMoVTiAl800~850℃油冷510~530℃×(6~8)h43~48
PMS800~850℃空冷510~530℃×(3~5)h41~43
25CrNi3MoAl880℃水淬或空冷520~540℃×(6~8)h39~42
SM2900℃×2h油冷+700℃×2h510℃×10h39~40
PCR1050℃固溶空冷460~480℃×4h42~44
12、塑料模的表面处理
为了提高塑料模表面耐磨性和耐蚀性,常对其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
13、塑料模镀铬
1.塑料模镀铬是一种应用最多的表面处理方法,镀铬层在大气中具有强烈的钝化能力,能长久保持金属光泽,在多种酸性介质中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镀层硬度达1000HV,因而具有优良的耐磨性。
镀铬层还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在空气中加热到500℃时其外观和硬度仍无明显变化。
14、渗氮
2.渗氮具有处理温度低(一般为550~570℃),模具变形甚微和渗层硬度高(可达1000~1200HV)等优点,因而也非常适合塑料模的表面处理。
含有铬、钼、铝、钒和钛等合金元素的钢种比碳钢有更好的渗氮性能,用作塑料模时进行渗氮处理可大大提高耐磨性。
适于塑料模的表面处理方法还有:
氮碳共渗、化学镀镍、离子镀氮化钛、碳化钛或碳氮化钛,PVD、CVD法沉积硬质膜或超硬膜等c
15、等强度梁
等强度梁:
为了使各个截面的弯曲应力相同,则应随着弯矩的大小相应地改变截面尺寸,以保持相同强度的梁,这种梁称为等强度梁。
ZCuPb30铅青铜
材料名称:
铸造铜合金(30铅青铜,金属型)
牌号:
ZCuPb30
标准:
GB/T1176-1987
●特性及适用范围:
ZCuPb30铸造铜合金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易切削,铸造性能差,易产生比重偏析。
ZCuPb30铸造铜合金用于要求高滑动速度的双金属轴瓦,减磨零件等。
ZCuPb30铸造铅青铜
●化学成份:
铜Cu:
其余
锡Sn:
≤1.0(不计入杂质总和)
铅Pb:
27.0~33.0
磷P:
≤0.08(杂质)
铝Al:
≤0.01(杂质)
铁Fe:
≤0.5(杂质)
锰Mn:
≤0.3(杂质)
硅Si:
≤0.02(杂质)
锑Sb:
≤0.2(杂质)
砷As:
≤0.10(杂质)
铋Bi:
≤0.005(杂质)
注:
杂质总和≤1.0
●力学性能:
硬度:
≥245HB
●热处理规范:
加热温度1200~1250℃;浇注温度1150~1200℃。
●铸造方法:
金属型铸造
16、压比
压气机的出口总压与进口总压之比。
17、变工况
不同于设计工况的其他工况。
1158281766
18、摩擦副
摩擦副是端面密封最重要的元件。
密封的寿命和工作质量都和它有关。
端面密封的所有其他结构元件都为摩擦副服务并且它们的工作质量也取决于保证副工作达到最优条件的程度。
摩擦副本身的名称表示,该元件的工作是两个零件的相对滑动。
它们的摩擦产生磨损,产生热,液体泄漏及其他现象。
摩擦副就是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产生摩擦而组成的一个摩擦体系称为摩擦副。
摩擦的分类方法很多,因研究和观察的依据不同,其分类方法也就不同。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下列几种。
1.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分类
(1)滑动摩擦两接触表面间存在相对滑动时的摩擦。
(2)滚动摩擦两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
2.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
(1)静摩擦两接触表面存在微观弹性位移(相对运动趋势),但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2)动摩擦两接触表面间存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
3.按摩擦是否发生在同一物体分类
(1)内摩擦同一物体内各部分之间发生的摩擦。
(2)外摩擦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间发生的摩擦。
4.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分类
(1)干摩擦两接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介质存在时的摩擦。
(2)流体摩擦两接触表面被一层连续不断的流体润滑膜完全隔开时的摩擦。
(3)边界摩擦两接触表面上有一层极薄的边界膜(吸附膜或反应膜)存在时的摩擦。
(4)混合摩擦两接触表面同时存在着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混合状态时的摩擦。
混合摩擦一般是以半干摩擦和半流体摩擦的形式出现:
1)半干摩擦两接触表面同时存在着干摩擦和边界摩擦的混合摩擦。
2)半流体摩擦两接触表面同时存在着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摩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数字博物馆
流固耦合软件:
COMSOL和ADINA
19、流固耦合
中文名称:
流固耦合
英文名称:
fluidsolidcoupling
定义:
流体与固体之间流体动力、结构弹性与惯性力之间的耦合作用。
应用学科:
航空科技(一级学科);飞行器结构及其设计与强度理论(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流固耦合力学是流体力学与固体力学交叉而生成的一门力学分支,它是研究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各种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影响这
特征
流固耦合问题可由其耦合方程定义,这组方程的定义域同时有流体域与固体域。
而未知变量含有描述流体现象的变量和含有描述固体现象的变量,一般而言具有以下两点特征:
1)流体域与固体域均不可单独地求解
2)无法显式地削去描述流体运动的独立变量及描述固体现象的独立变量
从总体上来看,流固耦合问题按其耦合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问题的特征是耦合作用仅仅发生在两相交界面上,在方程上的耦合是由两相耦合面上的平衡及协调来引入的如气动弹性、水动弹性等。
第二类问题的特征是两域部分或全部重叠在一起,难以明显地分开,使描述物理现象的方程,特别是本构方程需要针对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其耦合效应通过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来体现。
实际上流固耦合问题是场(流场与固体变形场)间的相互作用:
场间不相互重叠与渗透其耦合作用通过界面力(包括多相流的相间作用力等...)起作用,若场间相互重叠与渗透其耦合作用通过建立不同与单相介质的本构方程等微分方程来实现。
编辑本段求解方式
求解时有两种方式
1.两场交叉迭代。
2.直接全部同时求解
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问题,早期是从航空领域的气动弹性问题开始的,这也就是通过界面耦合的情况,只要满足耦合界面力平衡,界面相容就可以。
气动弹性开始主要是考虑机翼的颤振边界问题,计算采用简化的气动方程和结构动力学方程,从理论推导入手,建立耦合方程,这种方法求解相对容易,适应性也较窄。
现在由于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整个的求解趋向于ns方程与非线性结构动力学。
一般使用迭代求解,也就是在流场,结构上分别求解,在各个时间步之间耦合迭代,收敛后再向前推进。
好处就是各自领域内成熟的代码稍作修改就可以应用。
其中可能还要涉及一个动网格的问题,由于结构的变形,使得流场的计算域发生变化,要考虑流场网格随时间变形以适应耦合界面的变形。
不过现在国外比较时髦的好像都在做系统性的设计问题,数值计算一般已经可以满足需要。
在数值计算的初步估计基础上,通过降维模型(reducedordermodel)可以很快的得到初步设计方案,再通过详细的数值计算来验证。
20、非定常流动
百科名片
流体的流动状态随时间改变的流动。
若流动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则为定常流动。
流体通常的流动几乎都是非定常的。
目录
分类
探索研究方法
编辑本段分类
按流动随时间变化的速率,非定常流动可分为三类:
①流场变化速率极慢的流动:
流场中任意一点的平均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加或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加速度效应,这种流动又称为准定常流动。
水库的排灌过程就属于准定常流动。
可认为准定常流动在每一瞬间都服从定常流动的方程,时间效应只是以参量形式表现出来。
②流场变化速率很快的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须考虑加速度效应。
活塞式水泵或真空泵所造成的流动,飞行器和船舶操纵问题中所考虑的流动都属这一类。
这类流动和定常流动有本质上的差别。
例如,用伯努利方程(见伯努利定理)描述这类流动,就须增加一个与加速度有关的项,成为式*:
式*
式*中为理想流体沿流线的速度分布;A和B表示同一流线上的两个点;p为压强;ρ为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z为重力方向上的坐标;ds为流线上的长度元。
③流场变化速率极快的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流体的弹性力显得十分重要,例如瞬间关闭水管的阀门。
阀门突然关闭时,整个流场中流体不可能立即完全静止下来,速度和压强的变化以压力波(或激波)的形式从阀门向上游传播,产生很大的振动和声响,即所谓水击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水流中,也发生在其他任何流体中。
在空气中的核爆炸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除上述三类流动外,某些状态反复出现的流动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定常流动。
典型的例子是流场各点的平均速度和压强随时间作周期性波动的流动,即所谓脉动流,这种流动存在于汽轮机、活塞泵和压气机的进出口管道中。
直升飞机旋叶的转动,飞机和导弹在飞行时的颤振,高大建筑物、桥墩以及水下电缆绕流中的卡门涡街等也都会形成这种非定常流动。
流体运动稳定性问题中所涉及的流动也属于这种非定常流动。
但是一般并不把湍流的脉动归入这种流动。
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
湍流脉动参量偏离其平均值要比非定常流动小得多,变化的时间尺度也短得多。
编辑本段探索研究方法
非定常流动的研究有两种方法:
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验研究包括对自然现象作长期的现场观测,以及在实验设备(如水洞,风洞)中进行测量和研究。
主要目的是弄清非定常流动的物理结构,建立正确的概念,并测出真实的数据。
理论研究一般是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出发,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简化,然后求解。
对于可以线性化的情况,如运动的无限平板所造成的粘性流,涡丝在粘性流内的扩散过程,非定常库埃特流和埃克曼流等,曾得出极少量的解析形式的结果。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理论流体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促进了非定常流动的理论研究。
线性位势流理论在工程上应用较为方便,但对许多复杂外形和流动环境,其适用范围需作进一步研究。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三维非定常差分方法对计算机的容量和速度要求太高,在短时期内还不易实现。
目前只有不可压缩流动、二维和线性三维非定常流动问题的研究较有成就。
跨声速流动近年来受到重视,其中大量的非线性非定常流动数值分析先于实验测量。
由于新的实验研究筹办不易,而数值计算则比较方便,非定常流动边界层计算就是在几乎没有实验配合下进行的,在湍流研究中也是如此。
目前三维非线性非定常流动研究的趋势是:
根据具体问题寻求特殊的求解方法。
主要的研究课题是:
非线性、分离造成的涡流、复杂的边界条件、跨声速流动、三维流动、有激波和有粘性的流动等。
近年来对分离的涡流做了许多实验研究,比如用活塞式的装置在液体中造一个或一串涡进行观察和测量;用多分量激光测速仪测量二维非定常分离流动的速度分布;用氦气泡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三个三角机翼相互作用时的前缘分离现象,等等。
此外,对磁场中导电流体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