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577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docx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

2019年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三套附答案

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在(单独选择玩具)的情况下,儿童更有可能表现出跨性别玩具选择行为。

2.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语言加工中枢和(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3.属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的是(强制性颈反射)。

4.儿童早期动作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5.幼儿阶段指的是(3~6)岁。

6.(想象)是维持幼儿认知操作的重要手段。

7.(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8.不属于玩物游戏的是(趣味竞赛)。

9.2岁的幼儿会对哀伤的同伴表现出一定的利他行为,这种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他们可能会要去打那个让同伴哀伤的人,这种反应方式是(激烈式)。

10.分娩过程共分为(3)个阶段。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学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4分)

12.图式描述儿童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心理结构,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3分),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2分)。

13.脚本对熟悉环境中重复发生事件的特定顺序和因果关系的概要性表征,这是为了保持特定经历而采用的一种图式(5分)。

14.移情意识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感情或观点(1分),运用言语等方式互相交流感情,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5.请简述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

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分别为:

(1)o~1岁,处于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基本任务为学习信任别人,克服不信任。

此阶段的儿童需要其自身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母亲需要能积极、敏感的回应孩子的需要。

(3分)

(2)1~3岁,处于自主对羞愧阶段,基本任务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怀疑、羞耻感,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父母亲需要给予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分)

(3)3~6岁,处于主动对内疚阶段,基本任务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家人需要让儿童承担责任和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予保护性态度。

(4分)

16.请就“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进行解释和举例。

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3分)。

举例(2分)

去习惯化:

如果同样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3分)。

举例(2分)

17.请任意选取两个智力理论加以介绍。

智力理论包括二因素论、群因素论:

层次结构模型、三维结构模型、多元智能理论、三元智力理论。

(从以上各理论中任意选取两个智力理论进行介绍,每完整表述一种理论,给5分)

18.请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游戏中,儿童与同伴建立了最初的人际关系。

(2分)游戏促进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2分);在游戏中儿童有机会学习和表现、检验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的技能(2分);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消极情绪(2分);游戏有助如儿童学习对诸如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

(2分)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9.案例:

宝宝7个月了,喜欢上了爬行,于是乎家里到处都成了他的游乐场,而在爸爸妈妈看来这一切就好比一个战场,家里常常会一团糟,他们常常是又喜又悲。

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请帮他们分析一下。

19.分析:

(1)爸爸妈妈需要鼓励宝宝爬行;(2分)

(2)爬行的意义;(6分)(3)爸爸妈妈鼓励的同时也要给予宝宝一些约束;(3分)(4)爸爸妈妈要与宝宝形成良好互动;(3分)(5)爸爸妈妈在已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宝宝的爬行,有助于宝宝的社会性发展有助于促进宝宝感知觉发展。

(6分)

 

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体系,初步将其划分成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及(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并能作为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的一种原始反射是(巴宾斯基反射)。

3.大脑右半球包括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4.儿童的视敏度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约(24)个月时其视敏度水平接近成人。

5.(同伴关系)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6.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4岁)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7.(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8.媒体暴力会降低儿童对暴力事件的(敏感性)。

9.学前儿童颜色(辨色力)在(生后3个月)发生的。

10.初步掌握本族口头语言的时期是(学前末期)。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分,漏要点酌情扣分)

12.气质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3分)。

对许多人而言,气质这个词隐含着行为的个别差异的生物基础,这个基础是会遗传且稳定的(2分)。

13.社会性参照婴儿通过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情(2分),监控他人(比如:

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3分)。

14.自我中心性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相区分和调节(3分),并且认为他人都是以与自己相同的方法去观察、思考和感觉(2分)。

15.请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心理现象的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不同。

(2.5分)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有三个:

(1)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2.5分)

(2)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2.5分)

(3)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2.5分)

16.请说明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并请分别举例。

影响因素有:

遗传和激素、情感、营养、疾病和受伤,(答对每1因素给1分,针对每一因素举例说明1分)

17.请简述鲍尔贝的婴儿依恋行为的发展阶段,并对其中的某个阶段加以举例说明。

运用鲍尔贝的理论,婴儿依恋行为经历四个发展阶段:

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对人有选择反应阶段、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的依恋期和交互关系形成阶段。

(每答对一个阶段,得2分;选择任何一个阶段进行举例,另加2分)

18.请简述影响同伴接受性的因素。

有5个影响因素:

父母的教养行为、出生次序的影响、认知技巧、名字和生理特征。

(每答对一个因素,得2分)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19.案例:

幼儿园小班的明明回到家后,一直都嘟着小嘴,一副伤心难过的样子。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此时明明的心理特征及发展状态,并为明明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19.分析:

这是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5分)。

说明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5分)。

措施:

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4分);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等(3分);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3分)。

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

  

(一)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2.情绪理解是指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二)选择题(每个3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   ),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  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2.视觉悬崖是用来研究婴儿(  深度知觉 )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语言的发展有其生物学基础,所以,语言的发展也存在敏感期。

一般而言,婴幼儿阶段是大脑对语言刺激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

错过了这个时期,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

基尼语言的发展说明了语言敏感期的存在。

(4分)

  语言的学习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刺激。

环境和学习对幼儿的语言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模仿和强化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3分)

  语言发展还受认知发展、信息处理策略的影响。

认知发展的研究表明,1、2岁的婴幼儿心理表征能力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日渐成熟,这些都是词汇的理解和掌握、语法的获得和运用的关键因素。

(3分)

  2.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婴儿记忆的早期迹象表现于他们对刺激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中(3分)

  当婴儿已习得了某个刺激时,他们就不再注意这个刺激(习惯化);而当新刺激出现时,婴儿会将新刺激与已习得的刺激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不相匹配,注意则会再度出现。

(3分)

  婴儿的记忆能力还表现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中。

如见到妈妈或听到妈妈的声音,3个月的宝宝就开始做吸吮动作,这说明他记住了妈妈的样子和声音。

(2分)

  记忆的发展还表现在儿童的模仿行为中。

婴幼儿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

出生不到七天的新生儿就已经能够模仿成人的许多面部表情,如吐舌头、张嘴闭嘴。

(2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朵朵是一个困难型气质的幼儿,他容易焦虑、紧张,对新的生活常规(如4岁了,。

试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拟合模型”说明这个案例。

  答.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气质特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这种差异影响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母对儿童作用的效果。

所以,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他们提出“拟合模型”,用来解释气质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为有利的结果。

所谓“拟合模型”就是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只有抚养方式与孩子的气质拟合良好,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许多困难型气质的婴儿,接受了父母亲耐心而敏感的照料,当他们进入童年期或青春期时,已经不再表现为困难型气质了。

(6分)

  但是对父母而言,面对一个过度活跃、情绪多变又不听话的儿童,要真正保持镇定、耐心和敏感,确实不容易。

许多父母在教养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时也会变得易怒、不耐烦,要求苛刻、还可能采取惩罚的管教措施。

但是,这样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与困难型儿童的气质类型并不拟合,于是,孩子变得更焦虑、紧张,对父母的惩罚措施也更抵抗。

事实表明,如果父母在教养时总是不耐烦、生气、要求苛刻、采取惩罚手段,那么,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在日后往往会继续保持困难型气质的特点,并出现行为问题。

(5分)

  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

父母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

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父母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庭氛围,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

(5分)

2.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

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

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

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

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

友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朋友是社会能力的促进者。

(2分)

  有一个擅于交际的朋友,可以协助不受欢迎或不善交往的儿童改善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

研究者发现,如果一个被拒绝的儿童,想要加入到一个正在进行游戏活动的同伴团体中,如果他有一个朋友已经在这个游戏团体中、或者他的朋友也想要加入到这个游戏团体中时,他们成功地进入游戏的可能性就更大。

再者,那些有亲密朋友的被拒绝儿童,比那些没有朋友的被拒绝者拥有更为成熟的社会互动技巧和游戏行为。

研究者认为,有彼此互助的亲密朋友,可协助那些不受欢迎的儿童成功地与同伴接触,并帮助他们获得更为适宜的社会技能,进而改善这些孩子的社会地位(如同伴接受性)。

(2分)

  

(二)朋友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2分)

  有朋友在场时,儿童就更可能对新奇环境做出建设性的反应。

友谊能给幼儿提供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能使儿童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更勇敢,而且也会让孩子们感到,任何压力(如适应父母离婚或父母的拒绝,或者被同伴嘲弄)都是可以承担的。

朋友是安全感及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友谊的这种角色愈来愈重要了。

(2分)

  (三)友谊促进角色采择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2分)

  即使是幼儿,他们也能意识到,友谊是一种值得保护的、能带来快乐的、积极的人际关系。

因此,儿童在与这些有友谊关系的友伴互动时,就更愿意去尝试解决他们之间的任何冲突或问题。

当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双方都会更努力地去解释他们各自的观点,分析冲突的原因,并试图解决冲突。

因为如果冲突无法解决,就可能会失去珍贵的朋友关系,友谊关系为朋友间冲突的解决提供了动力。

这是一般的同伴互动所没有的。

因此,朋友间的意见不和,会促进儿童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

(2分)

  (四)友谊促进建立、维持亲密关系能力的发展。

(2分)

  虽然所有年龄的亲密友谊都是一种互惠的关系,但是其亲密性及相互性从儿童中期到青年期才开始逐渐增强。

幼儿最初建立的亲密关系是与父母的依恋关系;进入幼儿园,幼儿开始与其他幼儿接触并逐渐建立了最初的友谊,这种友谊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强烈并指向于同性同伴;童年期的这种同性同伴间的强烈而亲密的关系,是成人亲密关系的预演:

在成人之间稳定的爱的关系中所需的人际敏锐度和相互的承诺,可能在儿童的友谊中不断预演而日趋成熟。

(2分)

试题

一、选择题

1.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A.十九世纪末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是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C.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A.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4.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5.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B.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6.一在婴儿期就已经出现了,——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D.再认,回忆)

7.成人:

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

浩浩(4岁):

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

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C.词义的过度扩张)。

8.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如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A.妈妈语)”。

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

共20分)

9.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0.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感兴趣。

11.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12.平行游戏(2.5-3岁):

儿童单独玩,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

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

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3.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3.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很多,大致上可以从父母自身的特点、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孩子自身特点三方面来分析(3分)。

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

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教养方式。

母亲对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性,此外母亲接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母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2分)

社会经济地位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存在于家庭内外的压力因素,往往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态度。

(2分)孩子自身的很多特征也都会影响父母教养行为。

其中,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孩子的身体特征、仪表是影响父母行为的另一因素,母亲与面貌姣好的子女接触较多,对肢体残障或智能不足的子女,父母常持有补偿心理,容易表现出过度保护的管教态度。

(2分)

教养行为也常常是动态的。

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的教养方式也随之不同,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越多地扮演管辖监督者的角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亦趋向平等。

(1分)

14.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种类型?

其表现如何?

14.依恋类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安全型依恋(1分):

这类婴儿与母亲建立了积极亲密的依赖关系。

他们能以母亲为安全基地探索周围环境。

这是最健康的依恋关系。

(1.5分)

②抗拒型依恋(1分):

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

这是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1.5分)

③回避型依恋(1分):

对这类婴儿来说母亲在不在无所谓。

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没有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母亲回来时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

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无依恋的儿童”。

(1.5分)

④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1分):

这类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

这也是一种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1.5分)

15.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请问影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15.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2分)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物,如镇静剂、四环素、阿司匹林、过量的咖啡因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可卡因,海洛因等麻醉品,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如X光、核泄漏等)、化学污染(如汞、铅等)。

(2分)

母亲的因素:

(1)母亲的疾病。

疾病会改变母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的生理环境,而某些疾病的病毒也会透过胎盘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进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2分)

(2)母亲的营养。

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比营养不良的母亲好,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更小,胎儿发育更好,生出的孩子也更健康。

(2分)

(3)母亲的情绪压力。

尽管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还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2分)

16.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16.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握笔写字。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1)涂写。

书画同源,两岁左右的儿童,写字和涂鸦是分不出来的。

一开始,幼儿往往是乱涂记号、乱画线条,以此代表某些他们心中想表达的事物。

(3分)

(2)模仿和临摹。

在早期书写中,幼儿毫无文字意识,但是,当他们逐渐发现周围的印刷字时,就可能会模仿写这种文字。

对文字的注意和感知,有助于孩子提高对线条和顺序的认知程度。

由于手眼协调程度的影响,到5岁时,大多数幼儿仍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运笔能力差。

(4分)

(3)流畅书写。

6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够控制笔,以正确的笔顺、姿势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

稍加训练,孩子就可以准确地书写出自己的名字。

当然,受空间知觉能力所限,他们写出来的字会过分紧密或过分松散。

(3分)

四、论述分析题(16分)

17.朵朵是一个困难型气质的幼儿,他容易焦虑、紧张,对新的生活常规(如4岁了,。

试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拟合模型”说明这个案例。

答:

17.儿童最初表现来的气质特点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这种差异影响了父母或其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制约了父母对儿童作用的效果。

所以,托马斯等人认为,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他们提出“拟合模型”,用来解释气质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最为有利的结果。

(3分)所谓“拟合模型”,就是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只有抚养方式与孩子的气质拟合良好,才能较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3分)

许多困难型气质的婴儿,接受了父母亲耐心而敏感的照料,当他们进入童年期或青春期时,已经不再表现为困难型气质了。

(2分)

但是对父母而言,面对一个过度活跃、情绪多变又不听话的儿童,要真正保持镇定、耐心和敏感,确实不容易。

许多父母在教养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时也会变得易怒、不耐烦,要求苛刻、还可能采取惩罚的管教措施。

但是,这样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与困难型儿童的气质类型并不拟合,于是,孩子变得更焦虑、紧张,对父母的惩罚措施也更抵抗。

事实表明,如果父母在教养时总是不耐烦、生气、要求苛刻、采取惩罚手段,那么,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在日后往往会继续保持困难型气质的特点,并出现行为问题。

(4分)

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

父母既不能总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

无论孩子是哪一种气质类型,父母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庭氛围,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优势领域。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