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9657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4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化学高考模拟卷高三化学试题含答案新余一中届高三三模化学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5届高三三模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l5小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的三位美国科学家,使化学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快获得比传统实验更精准的预测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B.

化学研究只需要计算机模拟就行了

 

C.

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D.

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考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专题:

化学应用.

分析:

由题干可知化学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快获得比传统实验更精准的预测结果,说明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解答:

解:

由题干可知化学家能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快获得比传统实验更精准的预测结果,传统的化学属于纯实验科学,现在化学已经引入计算机模拟,说明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学科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3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NH4I的电子式:

②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C

③碘酒、淀粉、水雾、纳米材料均为胶体

④烧碱、冰醋酸、氯仿、胆矾均为电解质

⑤用托盘天平称取8.75g食盐

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3.22mL高锰酸钾溶液

⑦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⑧X射线、质谱、核磁共振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的手段.

 

A.

②③④⑥⑦⑧

B.

①③④⑥⑦

C.

②⑥⑦⑧

D.

②⑦⑧

考点:

电子式;核素;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析:

①没有标出碘离子的最外层电子;

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③碘酒是溶液;

④氯仿是非电解质;

⑤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

⑥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

⑦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⑧根据研究物质结构的常见仪器分析.

解答:

解:

①没有标出碘离子的最外层电子,NH4I的电子式:

,故错误;

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146C,故正确;

③碘酒是溶液,不是胶体,故错误;

④氯仿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均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烧碱、冰醋酸、胆矾均为电解质,故错误;

⑤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则用托盘天平称取8.8g食盐,故错误;

⑥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所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3.22mL高锰酸钾溶液,故正确;

⑦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则C60、C70、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故正确;

⑧现代化学测定物质结构的方法有:

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法、X﹣射线等,则X射线、质谱、核磁共振属于现代化学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的手段,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4个;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悉电子式、核素、电解质、同素异形体、常见仪器的使用等即可判断,掌握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3.(3分)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几种(  )

 

A.

5种

B.

6种

C.

8种

D.

9种

考点: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

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以是一元取代、二元取代…到完全取代,注意多元取代时,可以确定相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也可以确定不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发生n元取代与m元取代,若n+m等于氢原子数目,则取代产物种数相同,据此书写判断.

解答:

解:

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1种,二氯取代物有2种,三氯取代物有2种,四氯取代物有2种(与二溴取代物个数相同),五氯取代物有1种(与一溴取代物个数相同),六氯取代物1种,所以共有9种,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取代反应等,难度不大,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4.(3分)科学家从化肥厂生产的(NH4)2SO4中检出化学式为N4H4(SO4)2的物质,该物质的晶体中含有SO42﹣和N4H44+两种离子,当N4H44+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N4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4N、N4与N2互为同位素

 

B.

N4H4(SO4)2的电离方程式为N4H4(SO4)2⇌N4H44++2SO42﹣

 

C.

N4H4(SO4)2不能与草木灰、K3PO4等化肥混合施用

 

D.

N4H4(SO4)2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

考点:

同位素及其应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化学键..

专题:

信息给予题.

分析:

A.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分析;

B.N4H4(SO4)2的晶体中含有SO42﹣和N4H44+,可写出电离方程式;

C.根据题给信息N4H44+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N4分子判断;

D.根据晶体中含有SO42﹣和N4H44+两种离子可知含离子键.

解答:

解:

A.同位素是指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N4与N2为两种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

B.N4H4(SO4)2的晶体中含有SO42﹣和N4H44+,可知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N4H4(SO4)2=N4H44++2SO42﹣,故B错误;

C.草木灰、K3PO4等化肥显碱性,根据题给信息N4H44+遇到碱性溶液时,会生成N4分子判断会使肥效降低,不能混用,故C正确;

D.根据晶体中含有SO42﹣和N4H44+两种离子可知该晶体中还含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为信息题,考查了同位素的概念和化学键类型的判断.要充分利用题给信息,结合电解质的电离和有关概念分析判断.

 

5.(3分)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足量Fe在1molCl2中充分燃烧,转移2NA个电子

 

B.

7.8gNa2O2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4NA

 

C.

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NA个电子,则阳极减少的质量为32g

 

D.

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若有1molCl2生成,转移电子数为2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氯气不足,依据氯气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

B.1个过氧化钠含有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

C.粗铜中含有杂质铁、锌等较活泼金属,电解过程中铁、锌优先放电;

D.由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可知,K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A.足量Fe在1molCl2中充分燃烧,氯气全部转化为Cl﹣,得到2mol电子,所以转移2NA个电子,故A正确;

B.7.8g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1mol过氧根离子、0.2mol钠离子,总共含有0.3mol离子,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故B错误;

C.NA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电解精炼铜时,由于粗铜中含有杂质铁、锌杂质,铁、锌的活泼性大于铜,电解中优先放电,所以转移1mol电子,阳极减少的质量不一定为32g,故C错误;

D.KClO3+6HClKCl+3Cl2↑+3H2O中,该反应中生成3molCl2转移5mole﹣,若有1molCl2生成,转移电子数为NA,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是解题关键,注意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为易错点.

 

6.(3分)下列图象表达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的稀释

B.

过量的盐酸与等量的锌粉反应

 

C.

氢气与氧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D.

微粒电子数

考点: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原子构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

A、浓硫酸加水稀释密度减小;

B、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氢气的质量由锌粉的质量决定;

C、物质的燃烧是放热的,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

D、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阴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以此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浓硫酸加水稀释密度减小,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A错误;

B、锌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消耗了锌粉,锌粉、铜和盐酸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但产生的氢气减少,图象与实际不相符,故B错误;

C、氢气的燃烧是放热的,但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C错误;

D、原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阴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中,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则OH﹣含有10个电子,﹣OH含有9个电子,H2O含10个电子,H3O+含有10个电子,与图象一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硫酸的密度、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反应热、微粒电子数的求算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应用的考查,难度中等.

 

7.(3分)(2014•崇明县二模)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X、W的质子数之和为21,由此可知(  )

X

Y

Z

W

 

A.

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ⅤA族

 

B.

Y的氢化物(H2Y)不稳定,100℃以上即可分解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

 

D.

W的非金属性比Y的非金属性弱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可知,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W的原子序数为y,则X的原子序数为y﹣9,X、W的质子数之和为21,则y+y﹣9=21,解得y=15,所以Y为O,W为Si,Z为Al,X为C,然后结合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

解答:

解: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可知,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W的原子序数为y,则X的原子序数为y﹣9,X、W的质子数之和为21,则y+y﹣9=21,解得y=15,所以Y为O,W为Si,Z为Al,X为C,

A.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ⅣA族,故A错误;

B.Y的氢化物(H2Y)为水,水是稳定的,一个大气压下100℃达到沸点,故B错误;

C.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是一弱碱,故C错误;

D.W为Si,Y为O,O的非金属性比Si的非金属性弱,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明确短周期及原子序数的关系来推断各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水是稳定的分子,解题过程搞清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8.(3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钙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B.

等物质的量的NH4HCO3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

NH4++OH﹣═NH3•H2O

 

C.

在含有Mn2+的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再加入PbO2,反应体系显紫红色5PbO2+2Mn2++4H+═5Pb2++2MnO4﹣+2H2O

 

D.

等体积同浓度NaHSO4、Ba(OH)2两溶液混合:

H++SO42﹣+Ba2++OH﹣═BaSO4↓+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氢氧化钙过量,离子方程式按照碳酸氢钙的组成书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B.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能力强于铵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优先参与反应;

C.锰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二氧化铅氧化成高锰酸根离子;

D.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即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反应,氢氧根离子过量,氢离子不足.

解答:

解:

A.碳酸氢钙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HCO3﹣+OH﹣═CaCO3↓+H2O,故A正确;

B.等物质的量的NH4HCO3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碳酸氢根离子优先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OH﹣═CO32﹣+H2O,故B错误;

C.在含有Mn2+的溶液中加入HNO3酸化,再加入PbO2,锰离子被氧化成高锰酸根离子,反应体系显紫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PbO2+2Mn2++4H+═5Pb2++2MnO4﹣+2H2O,故C正确;

D.等体积、同浓度NaHSO4、Ba(OH)2两溶液混合,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钡的物质的量相等,氢氧根离子过量,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SO42﹣+Ba2++OH﹣═BaSO4↓+H2O,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

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选项B为易错点,注意碳酸氢根离子优先反应.

 

9.(3分)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不漏水

 

B.

实验室里需要480mL2.0moI•L﹣1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g,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

 

C.

25℃时,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浓度的NaOH溶液,一小段时间后,NaOH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

 

D.

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容量瓶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

B.实验室没有480mL的容量瓶,有500mL容量瓶,所以需要配置500mL溶液,则称量固体质量应该是500mL溶液中溶解的NaOH质量;

C.根据电解氢氧化钠溶液时,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是否变化判断;

D.K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才能观察到.

解答:

解:

A.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中无论干燥与否,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A错误;

B.只能选取500mL容量瓶,则称量药品质量=2mol/L×0.5L×40g/mol=40g,故B错误;

C.用惰性电极电解NaOH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导致溶液中氢氧化钠的量不变,水的质量减少,所以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如果溶液是饱和的,则浓度不变,故C正确;

D.K2CO3在酒精灯上灼烧时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电解原理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明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方法,选项C为易错点,注意如果溶液是饱和的,则浓度不变.

 

10.(3分)下列各种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后,既无沉淀又无气体产生的有几种(  )

①Ba(OH)2②Ba(NO3)2③Na2S④BaCl2

⑤Ca(ClO)2⑥Fe(NO3)3⑦H2O2⑧NaClO.

 

A.

3

B.

4

C.

5

D.

6

考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

氧族元素.

分析:

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是否生成沉淀和气体,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①SO2能与Ba(OH)2溶液反应:

SO2+Ba(OH)2=BaSO3↓+H2O,产生了沉淀,不生成气体,故不选;

②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Ba(N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O气体,故不选;

③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Na2S反应生成S沉淀,产生了沉淀,故不选;

④盐酸酸性大于亚硫酸,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故选;

⑤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Ca(Cl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和HClO,故不选;

⑥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Fe(NO3)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气体,故不选;

⑦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无沉淀和气体,故选;

⑧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Na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盐酸,无沉淀和气体,故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性、具有还原性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2014•岳阳一模)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

甲+乙=丁+辛,甲+丙=戊+辛;常温下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B.

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r(C)>r(B)

 

C.

1.0L0.1mol/L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

 

D.

1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约6.02×1O23个电子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25℃),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

甲+乙=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辛是由C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为H、C为O、D为Na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

甲+丙=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为碳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解答:

解:

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25℃),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

甲+乙=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辛是由C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为H、C为O、D为Na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

甲+丙=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为碳元素,

A.Y为碳,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二周期第ⅣA族,故A错误;

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Na>C>O,即:

D>B>C,故B错误;

C.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

D.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约6.02×1O23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为元素化合物推断,题目难度中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推理有一定的要求,C选项注意盐类水解.

 

12.(3分)已知下列实验事实:

①Cr2O3固体既能溶于KOH溶液得到KCrO2溶液,又能溶于硫酸得到Cr2(SO4)3溶液;

②向KCrO2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再酸化,可得K2Cr2O7溶液;

③将K2Cr2O7溶液滴加到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变蓝.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KCrO2中Cr元素为+3价

 

B.

实验①证明Cr2O3是两性氧化物

 

C.

实验②证明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实验③证明氧化性:

Cr2O72﹣>I2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①中,氧化铬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

②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则过氧化氢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③中,溶液变蓝,生成碘单质,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

A.化合物KCrO2中,K为+1价,O为﹣2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倒数和为0,则Cr元素为+3价,故A正确;

B.由反应①可知,氧化铬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故B正确;

C.实验②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则过氧化氢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证明H2O2有氧化性,故C错误;

D.由③中溶液变蓝,生成碘单质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证明氧化性为Cr2O72﹣>I2,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基本概念及分析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3.(3分)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

实验

目的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探究温度对平衡

2NO2⇌N2O4的影响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应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

B.根据颜色的变化可知平衡移动的方向;

C.CO2和SO2都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D.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干扰.

解答:

解:

A.温度和催化剂都可影响反应速率,比较催化剂的影响,应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故A错误;

B.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可知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此可确定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B正确;

C.CO2和SO2都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杂,故C错误;

D.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干扰,应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性质对比、除杂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

 

14.(3分)(2014•安徽二模)我国知名企业比亚迪公司开发了具有多项专利的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其成本较低,对环境无污染,能量密度远远高于其他材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V2O5+xLi

LixV2O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