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9872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docx

届新高考化学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专题强化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

专题强化练

(一)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混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杀死环境中的新冠病毒

B.医用外科口罩的核心功能层聚丙烯熔喷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疫苗必须冷藏存放,其目的是避免疫苗蛋白质变性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该过程不属于升华

解析:

A项,“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ClO-水解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医用酒精是75%的酒精,乙醇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使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杀菌消毒的效果,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Cl2,错误;B项,聚丙烯熔喷布通过丙烯加聚反应制得,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疫苗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温度较高时容易变性,所以一般应该冷藏存放,正确;D项,“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S与Hg化合再生成HgS,此过程是化学变化,而升华是物理变化,正确。

答案:

A

2.(2020·厦门质检)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95口罩的原材料聚丙烯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汉代烧制的“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C.利用酒精的强氧化性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D.“纷纷灿烂如星陨,

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钠、铁等金属的焰色反应

解析:

A项,聚丙烯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B项,陶瓷为硅酸盐材料,其主要原料为黏土,正确;C项,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但不具有强氧化性,错误;D项,铁元素的焰色反应发出的光在可见光范围之外,错误。

答案:

B

3.(2020·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2020年春节,口罩成为急需品。

下列有关口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代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丝巾做成口罩遮盖口鼻,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医用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中层为隔离过滤层,由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构成,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一次性防尘口罩虽不具备过滤细菌的作用,但可防气溶胶,烟、雾都是气溶胶,但分散剂不一样

D.有大量氯气泄漏时,及时戴上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口罩或用小苏打溶液润湿过的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离开现场

解析:

A项,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正确;B项,聚丙烯为丙烯加聚而成的有机合成材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雾、烟都是气溶胶,分散剂都为空气,错误;D项,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吸收氯气,正确。

答案:

C

4.(2020·咸阳模拟)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中“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古代造纸工艺中常利用石灰的碱性来分离植物中含酸性官能团的木质素

C.现代造纸工艺中用二氧化硫漂白纸张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废旧纸张的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

解析:

A项,“纸上得来终觉浅”中“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正确;B项,古代造纸工艺中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因此常利用石灰的碱性来分离植物中含酸性官能团的木质素,正确;C项,现代造纸工艺中用二氧化硫漂白纸张,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项,废旧纸张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树木等植物的砍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正确。

答案:

C

5.(2020·成都树德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涤纶衬衣、PC塑料、牛皮鞋均是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

B.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其强氧化性

D.垃圾分类中,易拉罐、厕纸属于可回收垃圾,剩饭剩菜、果皮等属于厨余垃圾;荧光灯管、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

解析:

A项,涤纶、PC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构成的,牛皮鞋的构成材料为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正确;B项,豆浆煮沸是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并没有水解成氨基酸,错误;C项,酒精不具有强氧化性,其渗入细胞中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能杀菌消毒与强氧化性有关,错误;D项,厕纸不属于可回收垃圾,错误。

答案:

A

6.(2020·桂林中学5月模拟)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汽车尾气中由于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氮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烟雾

D.脂肪、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A项,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正确;B项,“玉不琢不成器”,是利用物理方法进行加工,错误;C项,机动车在行驶中烃类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甚至冒黑烟,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在汽车发动机气缸内高温富氧环境下氮气和氧气的反应产物,不是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错误;D项,脂肪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答案:

A

7.(2020·汕头潮阳实验学校第三次模拟)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用热的烧碱溶液洗涤餐具

NaOH能使油脂发生水解反应

B

向普通钢材中添加少量镍、铬等其他金属

形成合金,保护铁不被腐蚀

C

处理锅炉内壁的水垢需使用Na2CO3溶液

将Mg(OH)2转化为更难溶的MgCO3

D

使用明矾净水

明矾溶液显酸性

解析:

A项,NaOH属于强碱,腐蚀性较强,因此洗涤餐具用热的纯碱溶液,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错误;B项,普通钢材中添加少量镍、铬等其他金属,构成不锈钢,保护铁不被腐蚀,正确;C项,水垢中含有CaSO4,加入Na2CO3溶液,发生CaSO4+Na2CO3===CaCO3+Na2SO4,CaSO4微溶于水,CaCO3难溶于水,将CaSO4转化成更难溶的CaCO3,错误;D项,明矾净水,利用Al3+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利用胶体的吸附性达到净水的目的,错误。

答案:

B

8.(2020·佛山质检)科学防护对预防病毒感染非常重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60~220nm,介于溶液和胶体粒子之间

B.制作防护服和口罩的无纺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C.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D.二氧化氯泡腾片可用于水处理

解析:

A项,溶液分散质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直径在1~100nm,浊液分散质直径大于100nm,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60~220nm,介于胶体粒子和浊液之间,错误;B项,无纺布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C项,银离子、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正确;D项,二氧化氯是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可用于水处理,正确。

答案:

A

9.(2020·深圳第一次调研)《黄帝内经》说: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以上食物中富含糖类、蛋白质、油脂等营养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B.葡萄糖和蔗糖均为还原性糖

C.天然油脂具有固定的熔、沸点

D.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

A项,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肽链,肽链最终按照特定方式组合生成蛋白质,所以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正确;B项,葡萄糖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蔗糖没有醛基,不具有还原性,错误;C项,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从化学成分上来讲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错误;D项,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纤维素和淀粉分子式都为(C6H10O5)n,但n值不同导致其分子式不同,所以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错误。

答案:

A

10.(2020·唐山第一次模拟)化学与中华古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B.雾霾天气会危害人类的健康,“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同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解析:

A项,陶瓷以黏土为原料,正确;B项,“雾”和“霾”的分散质微粒不相同,雾是粒度较大的液滴,霾是粒度较小的固体颗粒,正确;C项,电热水器内胆一般是不锈钢或铜制成的,Mg较活泼,当发生化学腐蚀时Mg作负极而被腐蚀,从而阻止内胆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D项,花生油是植物油,植物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牛油是动物油,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错误。

答案:

D

11.(2020·保定第二次模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被盛装食品受潮

B.淀粉可用于制取葡萄糖、乙醇、乙酸

C.化妆品中添加甘油,具有保湿效果

D.使用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和1%的食盐水均可以快速高效杀死新冠病毒

解析:

A项,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硅胶(具有吸湿性)能吸收水分,正确;B项,淀粉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氧化生成乙酸,正确;C项,甘油分子中含亲水基,具有吸湿性,添加到化妆品中有保湿作用,正确;D项,75%的酒精、0.1%的次氯酸钠均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失活,则可用来杀死新冠病毒,而1%的食盐水不能杀灭病毒,则不能用1%的食盐水杀死新冠病毒,错误。

答案:

D

12.(2020·北京人大附中第三次模拟)下列对应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正丁烷的球棍模型:

C.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D.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C

解析:

A项,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1个H—O键和1个O—Cl键,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其电子式为

,错误;B项,用小球和小棍表示的模型为球棍模型,正丁烷中C原子呈锯齿形,球棍模型为

,正确;C项,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2===CH2,正确;D项,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数为6+8=14,表示为

C,正确。

答案:

A

13.(2020·学科网3月第三次在线大联考)“84”消毒液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杀,其主要成分为NaClO。

NaClO在空气中可发生反应:

NaClO+CO2+H2O===NaHCO3+HClO。

用化学用语表示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O

B.Na+的结构示意图:

C.CO2的结构式:

O===C===O

D.NaClO的电子式:

解析:

A项,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其质量数为18,应写成

O,错误;B项,钠原子核电荷数为11,Na+的结构示意图为:

,错误;C项,二氧化碳中的碳与氧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CO2的结构式为O===C===O,正确;D项,NaClO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错误。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