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071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docx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概要

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文《关于下达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于2007年底完成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主要起草单位有:

二、产品概况

1、产品名称:

工业过氧碳酸钠

2、分子式:

2Na2CO3·3H2O2

3、相对分子质量:

314.02

4、性质

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加成化合物,被认为是一种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

工业品为白色、自由流动的粒状结晶。

表观密度0.5~0.7,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其溶解度在5℃,100毫升水时为12g,20℃时为14g,40℃时为18.5g。

水溶液呈碱性,稳定性较差。

100℃时直接分解放出氧气,活性氧含量约为14%。

具氧化性,低温下有漂白作用。

5、用途

该该产品主要用作洗涤剂的漂白剂、杀菌剂、纺织工业中的整染剂、干燥剂、金属表面处理剂、氧气发生剂等。

6、生产方法

过氧碳酸钠的生产方法很多,不同的生产方法可以制备不同形式和规格的产品。

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

干法生产工艺和湿法生产工艺。

干法生产工艺——在热空气沸腾的流态床上,往无水碳酸钠上喷洒过氧化氢溶液而制得过氧碳酸钠晶体。

虽然该法生产流程简单,但生成的产品稳定性差,活性氧含量低,以及生产技术苛刻,操作困难等原因,工业上很少采用。

湿法生产工艺——在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硅酸镁及硅酸钠作为稳定剂。

冷却后加入碳酸钠,然后加入氯化钠,继续冷却,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反应,析出过氧碳酸钠结晶,经离心分离,气流干燥,即得过氧碳酸钠成品。

该法生产的产品稳定性好,技术成熟,得到工业上的广泛应用。

目前有喷雾法、低温结晶法和溶剂法等。

其反应式如下:

7、过氧碳酸钠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我国过氧碳酸钠的生产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1990年我国过氧碳酸钠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000吨/年,但产量不足500吨/年。

近10年来,随着人们对过氧碳酸钠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国先后新建了多套生产装置,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快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

目前,我国过氧碳酸钠的总生产能力约为41000吨/年,产量约为20000吨/年。

应用领域主要有:

①洗涤助剂——洗涤剂的多功能化,即在洗涤去污的同时,兼有漂白、杀菌、消毒等作用,已成为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国外很多洗涤剂都加有起漂白作用的组分,国内也逐渐向这方面发展。

由于过氧碳酸钠无味、无毒,冷水中易于溶解,去污力强,溶于水后能放出氧而起到漂白杀菌等多种功效,符合现代洗涤剂发展潮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对洗涤剂的需求量以年均10%的速率增长。

在我国,目前将过氧碳酸钠应用于洗涤剂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已有部分厂家开始将过氧碳酸钠与其它有效的洗涤助剂配合,制成高效洗涤剂或彩漂洗衣粉销售,但数量较小。

我国是洗涤剂生产大国,目前生产能力已达22万吨/年以上,若按加入量的5%计算,则仅洗涤剂行业每年就需消费过氧碳酸钠1万余吨,可见我国过氧碳酸钠市场潜力巨大。

②医疗卫生——将过氧碳酸钠与含聚乙烯酸及Cu、Fe、Co、Mn等任一化合物催化剂的固体物混合,当急救用氧时,加入适量的水,即可分解出氧气,简单方便,供氧量大。

这种氧源适于家庭、军队、地下施工及矿山开采、抗洪、灭火救灾等急救场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急救供氧剂。

据保守估计,仅京津地区用于医用供氧源的过氧碳酸钠就需约400吨/年,部分出口的过氧碳酸钠也是用于这一方面。

过氧碳酸钠还是一种杀菌消毒剂,可杀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肝炎病毒等常见病菌。

可作为医院、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剂、餐具及水果消毒剂、香皂杀菌剂等。

③其它——过氧碳酸钠可用于食品保鲜消毒,1%过氧碳酸钠水溶液可使水果、蔬菜贮存4~5个月不变质。

国外已大量用于食品工业,我国也已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制定了食品添加剂过氧碳酸钠的行业标准,以便更好地引导企业使用过氧碳酸钠,以利于促进其在食品行业的消费。

另外过氧碳酸钠可以替代过氧化钙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产氧剂,放氧速度明显高于过氧化钙,并可给在贮运过程中的鱼、虾、蟹等生物供氧保鲜。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过氧碳酸钠在这方面的用量将会呈逐年上升趋势。

过氧碳酸钠可用作纺织、印染整理剂,不像氯漂白有易褪色等缺点,适应于不宜漂的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合成树脂纤维及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纤维漂洗整理。

另外过氧碳酸钠还可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电镀洗涤剂、污水处理剂及高分子聚合控制剂等。

三、修标原则

本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统一性的原则。

四、国内外标准资料

目前收集到的相关国内外标准有: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过氧碳酸钠(1992)》(以下简称JECFA标准);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及部分生产厂家的企业标准。

1、各标准指标参数对比表(见附表1)。

2、各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见附表2)。

3、各生产厂家的质量月报(见附表3)。

4、生产厂家的试验累积数据(见附表4)。

五、修标依据

1、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

2、用户要求。

3、生产厂家近两年的质量月报。

4、本次修标的试验数据。

六、简要编制过程

起草单位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的计划后,首先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向生产、使用单位发函,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对修订标准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献小结。

2006年8月24日在北戴河召开了修订工业过氧碳酸钠化工行业标准工作方案会,会上生产厂家就各自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用户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与会代表就此标准的名称、用途、分类、指标项目和指标参数、分析方法及检验规则、包装、贮存、运输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工作方案,并对各项工作任务及工作进度做了详细的安排。

在前一段的工作基础上,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广泛征求意见。

并在互联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七、标准内容说明

1、指标项目的设立

原化工行业标准共设立了活性氧含量、铁含量、水分、堆放密度,pH值共五项指标。

此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的需要以及客户的要求,在原行标的基础上增加控制了热稳定性、湿稳定性以及总磷含量的指标。

具体指标项目及参数见表1。

表1 要求

项 目

指 标

非包衣型

包衣型 

活性氧(O)质量分数/%  ≥

13.5

13.0

铁(Fe)质量分数/%  ≤

0.0015

0.0015

水分/%  ≤

2

2

堆积密度,g/mL

0.40~1.20

0.40~1.20

pH值(30g/L水溶液)

10~11

10~11

热稳定性/%    ≥

94

94

湿稳定性/%           ≥

50

50

总磷(以P2O5计)质量分数/% ≤

0.5

0.5

2、指标参数的确定

2.1活性氧含量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活性氧含量的指标为一等品不小于13.0%,合格品不小于10.5%。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将过氧碳酸钠按照类型分为包衣型和非包衣型,活性氧含量指标参数为非包衣型不小于13.5%,包衣型不小于13.0%。

2.2铁含量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铁含量的指标为一等品不大于0.002%,合格品不大于0.005%。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铁含量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大于0.0015%。

2.3水分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水分的指标为一等品、合格品均不大于2%。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水分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大于2%。

2.4堆积密度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堆积密度的指标参数一等品、合格品控制范围为0.40g/mL~0.95g/mL。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堆积密度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为0.40g/mL~1.20g/mL。

2.5pH值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pH值的指标为一等品、合格品均控制在10~11。

本次修标pH值的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为10~11。

2.6热稳定性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没有控制热稳定性的指标。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及客户使用情况,增加控制了热稳定性的指标。

根据生产厂家回馈的数据情况,将热稳定性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小于94%。

2.7湿稳定性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没有控制湿稳定性的指标。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及客户使用情况,增加控制了湿稳定性的指标。

根据生产厂家回馈的数据情况,将湿稳定性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小于50%。

2.8总磷含量

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没有控制总磷含量的指标。

本次修标依据国内实际生产及客户使用情况,增加控制了总磷含量的指标。

方案会各单位代表讨论后决定将总磷含量指标参数控制为非包衣型、包衣型均不大于0.5%。

3、试验方法的确定

3.1活性氧含量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活性氧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滴定法。

即试样溶于水后分解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硫酸中和碳酸钠并使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确定活性氧含量。

本次修标仍采用此方法测定活性氧含量。

3.2铁含量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铁含量的测定采用的是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即用抗坏血酸将试液中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在pH2~9时,二价铁离子可与邻菲啰啉生成橙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最大吸收波长5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此方法经典、可靠,故本次修标仍采用此方法测定样品中的铁含量。

3.3水分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采用的是重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

即将试样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在140℃条件下,将样品干燥至恒重,并减去活性氧含量,从而计算其水分。

此次修标仍采用上述方法测定水分。

3.4堆积密度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采用的是堆积密度测定仪测定其堆积密度。

即将一定量的试样通过圆锥形漏斗,进入一已知容积的圆柱形料罐中,测定装满料罐所需试样的质量,确定试样的堆积密度。

本次修标仍采用此方法测定样品的堆积密度。

3.5pH值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采用的是酸度计法测定30g/L样品水溶液的pH值。

本次修标仍采用酸度计法测定样品水溶液的pH值。

3.6热稳定性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中没有控制稳定性的指标。

本次修标通过对生产单位的标准调查,其反馈的意见得知,目前部分生产单位及用户均控制此项指标,建议本次修标增设稳定性的指标。

其测定方法即将一定量的试样置于表面皿上并均匀分布,在(90±2)℃的情况下烘2h,测定其活性氧含量。

将烘2h后得出的活性氧含量与在常温下测得的活性氧含量相比,得出其稳定性。

3.7湿稳定性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中没有控制湿稳定性的指标。

本次修标通过对生产单位的标准调查,其反馈的意见得知,目前部分生产单位及用户均控制此项指标,部分生产企业也将湿稳定性指标列入企业标准。

其试验方法即,试料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失去部分活性氧,确定剩余的活性氧与原来活性氧之比,即为试料的湿稳定度。

3.8总磷含量的测定

原化工行业标准中没有控制总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指标。

本次修标通过对生产单位的标准调查,其反馈的意见得知,目前部分生产单位及用户均控制此项指标,建议本次修标增设总磷含量的指标。

其测定方法采用比色法,即将样品溶液加热赶尽活性氧后,取一定体积试液加入钼酸铵—硫酸溶液和抗坏血酸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45min,聚磷酸盐水解成正磷酸盐并生成磷钼蓝,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50nm处测定其吸光度。

4、批量

生产企业用相同材料,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连续生产或同一班组生产的同一级别的工业过氧碳酸钠为一批。

每批产品不超过50t。

5、包装、贮存

工业过氧碳酸钠采用塑料编织袋及复合纸袋两种包装方式。

内包装均采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内袋用维尼龙绳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绳扎紧,或用与其相当的其他方式封口;外包装一种采用塑料编织袋,另一种采用复合纸袋,外袋用维尼龙线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线缝口,缝线整齐,针距均匀,无漏缝和跳线现象。

每袋净含量25kg、500kg、1000kg或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工业过氧碳酸钠在运输和贮存时应有遮盖物,防止日晒、雨淋、受潮。

不得与酸类物质混运、混存。

工业过氧碳酸钠在符合标准包装、运输、贮存条件下,自生产之日起保质期为12个月。

6、标准属性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7、标准水平分析

本标准在原化工行业标准HG/T2764-1996《工业过氧碳酸钠》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国内实际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修订。

指标设置合理,分析方法均采用通用的、经典的、常用的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强,从而使结果更加稳定、精确、可靠。

本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附表1:

各标准指标参数对比表

项 目        指 标

国 内 外 标 准

JECFA标准

《过氧碳酸钠(1992)》

HG/T2764-1996

《工业过氧碳酸钠》

本次修标指标参数

一等品

合格品

非包衣型

包衣型

活性氧(O)质量分数/%≥

13.0

13.0

10.5

13.5

13.0

pH值(10g/L水溶液)

10.5

10~11(30g/L水溶液)

10~11(30g/L水溶液)

砷(As)质量分数/%       ≤

――

――

――

――

――

铅(Pb)质量分数/%        ≤

0.0002

――

――

――

――

重金属(以Pb计)质量分数/%    ≤

――

――

――

――

――

澄清度

水溶液清亮

――

――

――

――

铁(Fe)质量分数/% ≤

――

0.002

0.005

0.0015

水分/%  ≤

――

2

2

堆积密度,g/mL

――

0.40~0.95

0.40~1.20

热稳定性/%    ≥

――

――

94

湿稳定性/%    ≥

――

――

50

总磷(以P2O5计)质量分数/% ≤

――

――

0.5

附表2:

各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

项  目

试 验 方 法

JECFA标准

《过氧碳酸钠(1992)》

HG/T2764-1996

《工业过氧碳酸钠》

本次修标方法

活性氧含量的测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

pH值的测定

酸度计法

酸度计法

酸度计法

砷(As)含量的测定

――

――

――

铅(Pb)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

重金属(以Pb计)含量的测定

――

――

――

澄清度的测定

目视法(溶液清亮)

――

――

铁含量的测定

――

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水分的测定

――

重量法

重量法

堆积密度的测定

――

堆积密度仪法

堆积密度仪法

热稳定性的测定

――

――

将在(105±2)℃条件下烘2h后得出的活性氧含量与在常温下测得的活性氧含量相比,得出其稳定性含量。

湿稳定性的测定

――

――

试料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失去部分活性氧,确定剩余的活性氧与原来活性氧之比,即为试料的湿稳定度。

总磷含量的测定

――

――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附表3:

各生产厂家的质量月报

浙江迪希化工有限公司

重比重过碳酸钠质量月报数据

日期

活性氧[O]含量%

水分%

堆积密度(g/cm3)

pH值

铁(Fe)含量%

热稳定性%

平均粒径分布

06.11

14.06

1.16

0.965

10.5

0.00081

97.75

527

06.12

14.10

1.19

1.000

10.5

0.00082

98.13

535

07.1

14.12

1.17

0.953

10.5

0.00080

97.39

543

07.2

14.21

1.12

0.970

10.5

0.00078

97.23

521

07.3

14.15

1.19

0.972

10.5

0.00081

97.2

518

07.4

14.04

1.33

0.960

10.5

0.00079

97.66

566

07.5

14.06

1.24

0.960

10.5

0.00076

97.73

630

轻比重过碳酸钠质量月报数据

日期

活性氧[O]含量%

水分%

堆积密度(g/cm3)

pH值

铁(Fe)含量%

热稳定性%

平均粒径分布

07.3

13.8

0.84

0.778

10.9

0.00056

98.85

850

 

无锡市万马化工质量月报

日期

活性氧%

热稳定性%

水分%

堆积密度G/CM3

铁含量%

pH

2005.1

13.78

91.55

1.12

0.94

0.0012

10.45

2005.2

13.80

91.85

1.07

0.94

0.0013

10.40

2005.3

13.75

92.55

1.21

0.93

0.0012

10.40

2005.4

13.85

93.60

1.15

0.92

0.0012

10.40

2005.5

13.70

93.25

1.05

0.95

0.0014

10.50

2005.6

13.73

94.88

1.17

0.91

0.0013

10.50

2005.7

13.82

94.17

1.35

0.90

0.0012

10.45

2005.8

13.71

95.56

1.14

0.89

0.0013

10.45

2005.9

13.78

94.55

1.26

0.89

0.0013

10.45

2005.10

13.76

94.04

1.23

0.90

0.0012

10.40

2005.11

13.80

92.45

1.34

0.88

0.0012

10.40

2005.12

13.83

91.27

1.07

0.91

0.0013

10.40

年平均

13.78

93.31

1.18

0.91

0.00126

10.43

2006.1

13.85

91.35

1.38

0.89

0.0012

10.40

2006.2

13.72

92.26

1.36

0.90

0.0012

10.45

2006.3

13.70

92.78

1.28

0.90

0.0012

10.40

2006.4

13.77

94.13

1.37

0.91

0.0013

10.40

2006.5

13.68

94.04

1.23

0.90

0.0013

10.50

2006.6

13.75

95.26

1.27

0.89

0.0013

10.50

2006.7

13.74

95.83

1.36

0.90

0.0012

10.50

2006.8

13.80

95.67

1.45

0.88

0.0014

10.50

2006.9

13.82

94.76

1.32

0.89

0.0013

10.45

2006.10

13.80

94.31

1.24

0.90

0.0012

10.40

2006.11

13.81

92.37

1.37

0.91

0.0012

10.45

2006.12

13.75

91.87

1.25

0.90

0.0012

10.40

年平均

13.77

93.72

1.32

0.90

0.00125

10.45

两年平均

13.77

93.51

1.25

0.91

0.00125

10.44

浙江金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月报

日期

活性氧%

 pH值

堆积密度g/L

水分%

(表层水)

铁(Fe)含量%

湿稳定性%

内控指标

通过率(0.5mm)%

平均粒径µm

热稳定性%

2005.7

13.3

10.5

976.0

0.1

7.6

60.7

1.6

880.7

95.4

2005.8

13.3

10.5

983.6

0.1

7.4

61.9

1.9

860.6

96.7

2005.9

13.3

10.5

992.4

0.1

7.7

62.9

1.6

875.3

97.3

2005.10

13.4

10.5

1016.3

0.1

7.7

62.1

1.1

864.7

96.6

2005.11

13.3

10.5

1033.9

0.1

7.8

61.7

1.4

863.6

94.7

2005.12

13.4

10.5

1060.6

0.1

7.8

64.5

1.3

859.2

94.2

2006.1

13.4

1.4

1043.0

0.2

7.4

62.6

1.4

855.8

95.4

2006.2

13.4

1.6

1040.6

0.2

7.7

63.1

1.6

857.5

94.7

2006.3

13.3

1.0

1050.6

0.2

7.6

63.0

1.0

874.2

95.9

2006.4

13.3

0.6

1019.8

0.2

7.6

63.8

0.6

897.0

96.9

2006.5

13.4

1.0

1019.6

0.2

7.9

62.7

1.0

859.1

98.1

2006.6

13.3

1.7

1018.0

0.2

8.0

61.8

1.7

831.8

98.0

2006.7

13.3

1.3

1006.3

0.2

7.9

61.6

1.3

835.5

98.3

2006.8

13.3

1.0

990.4

0.2

7.9

62.1

1.0

850.3

98.2

2006.9

13.3

1.1

994.8

0.1

8.0

62.7

1.1

874.7

97.5

2006.10

13.2

1.7

1000.5

0.2

7.8

62.1

1.7

832.9

94.1

2006.11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