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0142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docx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doc

农艺师职称考试复习材料

农作物栽培与育种

基础知识:

掌握农作物三人门八人类:

作物分

(一)粮食作物:

谷类作物:

稻、麦、玉米、高梁、等。

豆类作物:

人豆、蚕豆等。

薯类作物:

甘薯、马铃薯、山药、芋等。

(二)经济作物:

4、纤维作物:

棉花、人麻、商麻黄麻等。

5、油料作物:

花生、油菜、芝麻、蒐麻等。

6、糖料作物:

甘蔗、甜菜等。

7、嗜好作物:

烟叶、茶叶、咖啡等。

(三)绿肥及饲料作物:

8、绿肥及饲料作物:

苜蓿、苕子等。

分类不是绝对的如人豆可食可榨汕。

熟悉作物的三种产量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生物产量:

单位面积内作物T物质收获总量。

经济产量:

指作物在单位土地血积上收获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重量。

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牛物产量

禾谷类作物产量计算公式:

产量:

二(Kg/hQ二每公顷穗数X每穗平均实粒数X千粒重(g)/(1000X1000)掌握复种概念,复种指数计算方法:

复种:

在同一块叩里,一年内接连种植二茬或更多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叫复种。

复种指数(%)=(全年收获作物总血积/耕地面积)*%

掌握单作、间作、混作、套作、轮作、连作:

单作:

又叫清种,即在一块m里一季只种一种作物。

间作:

在同一块FT1地里于同一生长季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2种或多利作物的栽培方式。

混作:

在同一•农m里同季混合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的栽培方式。

套作:

于前茬作物生长后期在B间播种或移栽后茬作物的种植的方法或套种。

轮作:

在同一块地按i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叫轮作。

连作:

又称重茬,即在同-块地里连续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掌握禾谷类作物共同形态特征: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有明显的节,节中间空,少数为实心,叶互生,两列,由叶片和叶韩组成。

叶片常狭长。

具平行脉,叶勒包茎,一边常开裂。

叶片与叶荊处有一-叶舌。

花两性,有时单性,果实颖果,有浆片,小穗等。

豆类的共同形态特征:

属双子叶植物纲,草木、藤本、或乔木多数复叶,花冠疑蝶形,雄蕊十枚,人多九枚合生,一枚分离,心皮一个,子房上位,一室,一至数个胚珠,果实为开裂夹果。

(二)小麦作物:

1、掌握小麦生育期基木划分。

我国各麦区,由于气候生态条件的差异,小麦的生育期亦不尽相同。

北方广人麦区,冬小麦生育期人都230天左右或以上,春小麦为100天左右或以下。

例如,黄淮海平原1区的冬小麦生育期一般为230天——260天,北方冬麦区为260——280天。

东北麦区的春小麦只有70-90天。

小麦生育期一般包括:

出苗期、三叶期、分菓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冬小麦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

从栽培学角度看,小麦一生可概括为营养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和生殖生长三个生育阶段。

区分小麦生育阶段的樗,前期是幼穗分化,后考是开花。

小麦营养生长阶段主要进行长叶、分孽、盘根。

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阶段,既有根茎叶的继续生长,又有幼穗的分化形成。

生殖生长阶段是开花受粘,籽粒形成和成熟阶段。

2、熟悉小麦的种子结构、萌发过稈及影响萌发出苗的因索。

小麦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植物学上称为颖果。

由于果皮很薄,与种子连在一•起,不易分开,生产上通常叫种子或籽粒。

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和脸三部分构成。

皮层包括种皮和果皮。

胚由盾片、处根、胚芽、胚茎等组成。

种子除去种皮和胚以外是胚乳。

经过休眠完成后熟作川的麦种,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通过吸收水膨胀,物质转化过程,胚根韩与胚芽稱相继突破种皮而萌发。

当胚芽达种子长的一半,胚根约与种子等长时,称为发芽。

第一•片绿叶露岀地面2CM时,即为出苗。

与第二片绿叶生长的同时,上胚轴伸长为地屮茎,播浅不形成,深地屮茎过长,消耗营养过多,幼苗瘦弱。

影响小麦的出苗因素,种用种子的发芽率应为准90-95%。

但在人[□条件下,其出苗率一般为70%左右,好的可达80-90%o影响小麦发芽出苗的因索,除种子的生活力外,主要有温度、水分、氧气、整地质量和播种深度。

掌握小麦播种的技术要点:

种好小麦要选好良种,培肥地力,做好播种床,肥多墙足,耕层较厚,上虚下实,地血平整。

小烛麦苗全、苗匀、苗壮的的基础。

精选种子,发芽率低于85%的不用做种子。

播种前,可乃晒种和药剂拌种,根际联合固氮剂拌种。

播种时主要取决于播种期、播种暈和播种深度。

冬小麦通常播种温度为15-18度,春小麦气温稳定在0-2度。

播种量低产以90-120KG/每公顷,中产120-165KG每公顷。

高产75-105KG每公顷。

做好行距。

播深3-5厘米。

做到播种行直,行距一致,行距稳定,落籽均匀,覆土好,镇压适度。

培肥地力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经济效益高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体系。

其屮精暈播种技术是在地力、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基木苗(8、12力基木苗/亩),依靠分葉成穗为主,并运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使穗足、穗人,粒多、粒重、高产。

在中等肥力田块或高肥力的晚播m块,以及栽培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较差的山块,釆用半精量(13~16力基本苗/亩)播种技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主攻穗重,获得高产。

选用良种

降低播罐,适时早播tT前淮北旱茬麦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块,每亩基木苗可以控制在12、15力,如果提早到9月底10月初播种,如果能保证一播全苗,基木苗可降低到10~12万/亩。

晚茬麦于10月20日前后至10月底期间完成播种的,每亩基本苗18~20万。

科学施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2500公斤,纯氮15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氧化钾5~7.5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

0.7~1.0:

0.3~0・5,2每亩增施锌肥「2

公斤。

施肥方法:

氮素化肥的50%做基肥,其余做追肥,磷、钾、锌肥及有机肥全部基施。

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及“氮肥后移”技术,追肥时间推迟到拔节、孕穗期前后。

晚茬麦追肥可提前到返青期。

人力推广秸秆还HI技术,每亩还Hl秸秆200^300公斤。

培育壮苗冬前壮苗指标,半冬性和弱冬性品种冬前主茎叶龄一般为6〜7片,单株分葉5飞个,越冬前每亩总茎簾数达到70~80力,拔节高峰期达到90力(不超过1007/)为宜。

足墙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时墻情要达到IB间持水量的75%飞0%,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量准确。

4、影响小麦分菓因索及提高成穗率的途径:

小麦地下部不伸长的节间、节、腋芽等到紧缩在一•起的节群称分葉节,由分葉节上长出的分枝叫分葉。

提高小麦分菓成穗率的栽培措施主要有:

适当降低基木苗数,等行种植,提高土壤地力水平,加强春季肥水管理等。

一般麦田成穗率在25-40%o

5、掌握小麦群体结构分析,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的途径:

我国小麦生产实践表明,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大体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低产变屮产,屮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

在每个阶段里影响单位发展的主要孑盾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各异。

低产变屮产阶段:

亩产一二百公斤的麦山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在少肥缺水,水渍成害,土薄地瘠或土壤盐量高的条件下,小麦个体发育不良,群体发展不足穗数少,籽粒轻。

小麦的低产阶段,只要扩人群体,增加光合面积,就可提高单产,因此低产变屮产关键是改善十.、肥、水条件。

满足小麦生长对生活因索的要求。

主要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扩人灌溉血积排涝防渍。

建设稳产高产m。

屮产变高产:

亩产二三百公斤的中产麦山土、肥、水条件u有所改善,限制产量提高的原因栽培措施不当,如人肥、人水、人播种量,导致群体大,封人垄早,病虫害严重,麦粒小、粒数少,籽粒轻。

这说明,阻碍小麦屮产变高产是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原则是:

控制过度发展,促进个体健壮发育,既要有足够的穗数,又要穗人、粒多、粒重。

主要措施有:

精耕细作,加厚活土层,增施农家肥和磷肥,培肥地力,适当控制氮肥用量,逸用高产稳产矮杆抗倒伏品种,适当降低播种量,均匀播种,扩人行距,培育壮苗。

深耘断根。

控制无效分孽,提高成穗率,重视麦m后期管理,充分发挥穗人,粒重的增产潜力。

高产更高产田:

小麦单产达到6000-7500KG/IIA以后,植株内部的一•些才盾将转化成再高产的主要才盾。

因此,随着生产条件、生产资料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改善,应形容和植株个体内部的孑盾,使个体发育得更好,要更加重视高产品的增产潜力,处理好光合效能,3处理好地下部与地上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以及各器官不同部分的矛盾,协调植株育机养分的制造,运转、分配和消耗间的关系,让植株积累更多的有机养料运送到产品器官屮去,促使穗更人,粒更多,更饱,实现高产再高产。

6、熟悉子粒形成过程与提高粒重的途径。

小麦抽穗3-5天开花,多集中在门天,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开花顺序是主茎穗先开,分菓穗后开。

就一个麦穗來说中部小花先开,上部、基部的后开,一个小穗则是下位花先开,上位花后开。

单穗开花丿力时4-5天,全山要6-7天。

开花、授粉、受箱后,子房膨人,逐渐发育成籽粒。

小麦开化后天成熟,光照、温度、供水条件好地区,如青藏高原则小麦开花后至成熟可长达50-70天,这期间籽粒发育过程人致为:

首先是籽粒形成。

受精后10-15天,子房迅速膨人,籽粒外形基木形成,长度达最人值此3/4,U形成多半仁,称籽粒形成期,这期间,籽粒内干物质积累不多,粒重增长很慢,含水量急剧增加,含水量达70%以上,L1具有发芽能力。

再是灌浆过程包括乳熟期和面团期,丿力时20天,是籽粒积累干物质的主要时期,乳熟期15-18天,是干物质剧增,粒重增加的时段,这期间,籽粒含水量从70%降到48%;胚乳清浆变浓,呈炼乳状;粒积达最人值,称顶满仓。

此后三四天,籽粒干物质再度增加,含水量继续下降,胚乳从炼乳状变血筋状,即进入血团期,籽粒在血团期干重增长减慢,粒积开始缩小,粒色黄绿,当籽粒含水量下降到38%,恥乳呈蜡状时,表示灌浆过程结束。

最后是成熟过程,包括蜡熟和完熟两个阶段。

蜡熟期丿力时:

开4天,粒耙变黄,软仁,当粒含水率减少为25-30胚乳变稠,呈蜡状时,为蜡熟末期,即农艺成熟期。

这时,粒重最高,为小麦收获适期。

其后3-5天,含水量降到20%左右,粒积进一•步缩小,籽粒变硬,呈现品种固有的粒形和粒色时,即完熟期。

7、掌握小麦合理施肥四项基木原则:

正确计划施肥量

从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木的要求出发,确定施肥量主要应根据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肥料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而定,并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满足某元索需要量二土壤当季供应量+农肥当季供应量+化肥当季供应量

十.壤当季供应量=土壤小某元索•的速效养分含量(ppm)X0.15(表层20厘米土层重约15力千克)

农肥当季供应暈=农肥施用量X农肥含某元素百分率X当季利用率

化肥当季供应量二化肥施用量X化肥含某元索百分率X当季利用率4

西南各省麦地肥力,差异很人小由于施肥技术不同,肥料利用率也有区别。

一-般來说,有机肥当季利用率约20〜25%,氮素化肥50〜70%(碳酸氢銭在50〜40%以下),磷肥15〜30%,钾肥50〜70%。

科学地进配方施肥,就能达到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2.各种肥料与养分相互配合

在肥料种类中,有机肥含有机质多,能够改良土壤,这是它最突岀的特点,因此为了培肥地力,达到持续高产,积极开辟肥源,不论在哪种土攘的施肥上,都要保证有机肥占有一定的比重。

化肥的特点是有效成分含量高,肥效快,但养分比较单一,所以既要和有机肥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也要保持矿质元素间的相对平衡。

因为每种养分对小麦都具有特殊功能,不可代替;但这些元素又同时处于植株体屮,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相互作川。

这种作用首先就表现为单盐毒害。

如将小麦培养在氯化钙或氯化钠小,都使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如将二者混合后,单盐毒害作用即被解除。

在酸性土壤上,铁、猛等溶解度较高,以致小麦屮W,而施用钙索以后,解毒的效果十分明显。

元素之间也有相互促进,和互影响的作用。

例如,缺钾十•壤上增施钾肥,不仅提高了植株的钾素含暈,而且促进了氮、磷的吸收,并使茎、叶小的氮、磷较多的运向籽粒,增加了粒重和品质,在茎秆之屮,施钾比不施钾,钾含量提高2.6〜3.2倍,抗倒性也好。

3.施肥方法上注重基肥和种肥

小麦施肥方法,可分基肥、利「肥和生育期间FT1间管理的追肥。

在这些坏节屮,应当重视基肥和种肥。

基肥:

小麦幼苗体内三要素含量很高,反应极为敏感,而高产小麦基木苗一般较少,要求壮苗早发,保证穗数,所以基肥菲常重要。

基肥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

肓机肥养分全面,肥效平稳,可以调节整个生育过程屮养分的供应状况,但同时也要配合适量的速效化肥,这样,增产效果才显著。

西南区基肥川量,在高产栽培时,每亩应有堆厩肥1500千克左右,油枯20〜30千克,尿索约5千克,以及相应磷、钾肥,保证在总用肥量小占有较人的比重。

种肥:

由于秋雨过多或排水困难,实行少耕、免耕及板DO种麦时,有机肥难于耕翻入土,所以在播种时将腐熟优质有机肥及速效化肥集中施于种子附近,这是一•种经济用肥的方法,对于迟播小麦更具有积极作丿Ih

为了充分发挥肥效,基肥、种肥都要改进施用技术,如粪土和融、分层施肥、化肥深施等,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8、熟悉冬小麦不同生育期耗水特点:

不同生育期的耗水量,主要取决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冬小麦的生育特点,产量水平以及m间管理状况。

小麦一生耗水的一般规律是:

拨节以前,气温低,苗株小,耗水较少,这期间,冬小麦耗水量占生育期耗水总量的30-40%;春小麦只占22-25%。

拨节到抽穗,小麦进入旺盛生长阶段,耗水暈急剧增加,冬小麦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耗水量占一生耗水总量的20-35%,日耗量达30M/ha以上;春小麦亦有相同趋势。

抽穗到成熟期间,冬小麦的阶段耗水量占一生耗水量的26-42%,日耗水量较前一阶段也略有增加,抽穗前后口耗35水量达最人值,一般均在45M/ha以上。

春小麦抽穗到成熟时间较长,耗水量一般占耗水总量的50%左右,由于各春麦区气候条件殊异,故耗水量也有较犬差距。

根据小麦一生耗水特点,在生育期内十.壤水分应保持在囚间最人持水量的70%左右,其屮,苗期和抽穗期前后宜保持在75%以上。

9、北京冬小麦栽培要点:

、指导思想:

以节水抗旱为中心,调优小麦品种,增加优质麦播种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二、主攻方向:

400公斤以上高产麦山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千粒重。

400公斤以下麦山增加穗数、争取粒数、提高千粒重。

三、产量结构:

京冬8:

亩穗数43力;穗粒数27粒;千粒重46克。

产量指标450公斤。

京9428:

亩穗数40力,穗粒数28粒,千粒重48克。

产罐指标450公斤。

四、关键措施:

打好种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关键措施为:

一-优、二足、三适、四将细。

管理重点,合理水肥运筹,搞好“五防”,增加穗粒重。

(一)精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一优,即优种化。

今秋我区小麦除京冬8号仍占有较人比重外,京9428、农人优93、农人3214等优质小麦播种面积明显增加,扩人小麦高产品种轮选987推广面积。

1、京9428:

(优种补贴品种)属面条型中筋优质冬小麦品种,抗寒力强,亩产在400—500公斤,适于屮上等至上等肥力水平种植。

2、农人优93:

(优种补贴品种)属优质小麦品种,分菓力强,茎杆粗壮,韧性好,Fl壳口粒,亩产400—500公斤。

适期播种,播种前应用20%的粉锈宁乳油拌种,适度加人播深,必须浇好封冻水,1月上屮旬土壤出现冻融层后,及时耙轧,弥补裂缝,确保小麦安全越

冬。

3、农人3214:

(优种补贴品种)冬性,亩产400—500公斤,该品种分葉力强,成穗率高,抗旱性强,春季水肥适当控制。

4、京冬8号:

属于高水肥、屮型穗、人粒型品种,灌浆速度快,亩产400—500公斤。

在栽培管理上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深度4—5厘米。

及时浇好冻水,冬季采取耙轧、盖被等防寒措施,确保安全越冬。

由于秸秆偏高,注意防倒。

5、京411:

属于高水肥品种,抗寒力强,亩产在400—500公斤。

缺点是灌浆后期遇干热风、缺水容易早衰。

在管理上必须保证灌浆水和麦黄水。

6、轮选987:

冬性高产品种,抗寒性强、分簾力强、成穗率高、穗纺锤型、长芒、门壳、红粒,亩产500公斤左右。

栽培管理上注意主攻拔节水肥。

二足,即足肥足埔播种。

450公斤适期播种的麦山每亩应底施粗肥2方,磷二讓2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或底粗肥2方,普钙100公斤,尿素18.5公斤,硫酸钾10公斤(折纯氮8.5公斤,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5公斤)。

足墟播种。

根据土壤境情,可在9月15日日后带青浇地,造足底埔。

在不影响农时的情况下,有些地块也可在夏玉米收获后浇,造墙播种。

36

三适,即适宜播期、适宜播量、适宜播深。

1、适宜播期:

适期播种是培育冬前壮苗的保证。

播种过早,消耗地力,浪费养分,麦苗徒长,抗寒性降低,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形不成壮苗。

根据近儿年的实践,我区小麦的适宜播期为9月25日至10月8日,最佳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5日,晩播麦IB最迟不要超过10月15

2、适宜播量:

因地制宜,以基本苗定播种暈,普通麦四,9月25日播种,基本苗22力;10月1日前播种,播期每推迟一•天,基本苗增加1力。

10月1日后播种,每推迟一天,增加2力;10月8LI以后播种,基木苗必须保证在40力以上(播种量参照基木苗杳对表)。

高水肥地块,9月26日以前播种,实行半精量播种,基本苗18力左右即可,9月27日一30日播种的基木苗20力左右。

本着高产麦III少些,屮低产麦山多些;壤土地少些,粘土地多些;J商足地块少些,墻差地块多些的原则进行调整基木苗。

此外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晒种2—3天,筛去草籽和瘪粒,然后川50%的辛硫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每0.5公斤药加适量水,可拌麦种400—500公斤。

对小麦散黑穗病发生严重的京411品种,可用20%的粉锈宁乳油拌种,每0.5公斤拌种500公斤,拌种时可与辛硫磷同时进行。

3、适宜播深:

播深应掌握在4—5厘米为宜。

四精细:

精细整地,精细播种,精细横过钉耙,精细打境作畦。

(二)抓好苗期管理,确保苗全苗壮。

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杳苗补种,补种前进行浸种催芽。

小麦分簾期如果表墻不足,影响次生根下扎,要及时浇水补墻。

凡浇蒙头水、补墻水或人用过后造成板结的麦tn应及时锄划。

(三)搞好“五防”工作,促进小麦正常生长。

1、防冻害:

我区处于北方冬麦区北缘,小麦冻害时有发生。

必须适时浇好封冻水。

浇冻水适宜时期为“夜冻昼消”时进行。

一般从11月屮旬到月底前结束。

2、防杂草:

小麦岀苗前川单喀磺隆地面封闭防治碱茅;3月下旬至4月上旬每亩川

10%麦乐乐8克加72%2,4—D丁酯30—40毫升对水50公斤,除治灰菜、播娘蒿、奔菜、米瓦罐等杂草;对碱茅、早熟禾危害地块每亩应用10%粘骡乳油80—100毫升,对水30公斤茎叶喷雾防治,芦苇发生重地块麦收前一周亩用农达乳汕600毫升加50毫升柴油对水50公斤进行除治。

3、防倒伏:

3月下旬群体偏人的麦Hl喷麦叶丰防倒,每亩川量50亳升,对50公斤,均匀喷雾,控制小麦基部节间伸长。

4月5H前后(小麦4叶露尖前后,即拔节初期)及时轧麦防倒,第一节超过两厘米停轧,群体过人的麦山,可以连喷带轧,综合防倒。

4、防治病虫害:

4月下旬用三卩坐酮每亩50毫升加水50公斤除治门粉病,5月中旬用氧化乐果加敌敌畏或毗虫咻除治麦蜩

5、预防后期早衰:

5月下旬叶血喷肥两次,每次喷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提高小麦千粒重。

(四)加强春后水肥管理,促进小麦均衡增产。

1、追施返青肥:

一类苗及偏旺苗亩施碳钱15公斤左右:

二、三、类麦口估计亩穗数不能达到40万,亩施碳钱35公斤左右。

返青肥水时间为3月中旬。

底肥足、爛情好,基本苗40力以上的晩播麦田,返青期不浇水、不施肥,锄划保墻,促苗快长。

2、追施拔节肥。

拔节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

拔节期施

肥减少不孕穗,增加穗粒重,并且对小麦贪青倒伏均无影响。

拔节肥从4月15日开始,4月25日前后结束,亩施尿素10—15公斤。

对于因底肥足,墙情好而返青期未浇水、施7肥的晚播麦[T],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亩施尿素12.5—15公斤。

3、浇好扬花灌浆水。

5月5日至6月1日前看天气浇扬花灌浆水、增加根叶活力,促进正常灌浆,并为夏玉米播种造好底埔j。

二、玉米作物:

1、掌握玉米生育期划分:

玉米生育期,即从播种到成熟一般为90-150天,其长短随品种,播种期、气候条件不同而变化,品种叶数多,播种期早,温度较低,日照较长的,生育期较长;反Z则较短。

在农业生产屮,一般把春播生育期少于100天的归早熟品种,120天以上的为晚熟品种,介于二考之间的为屮熟品种。

玉米一生经丿力出苗,即幼苗出土,苗高2CM左右,拨节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总长度达2-3CM;抽穗,即雄穗主轴顶端露出3-5CM,开花,雄穗主轴小穗花开放;吐丝,雌穗花丝由苞叶伸出其1-2CM;成熟,即籽粒呈现品种固令开头颜色,尖冠外形成黑色层等六个生育时期。

此外,生产上还常用人喇叭I」期作为玉米追肥浇水的重要标志。

其特征是:

棒三叶,果穗位叶及其上下各一叶JU出而未展开;心叶从生,上平中空,形似喇叭」此时正

值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

玉米m有50%的植株达到上述各标准的日期,作为全m生育时期的标准。

2、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

种子发芽的正常温度为10-12度,但以28-32度最适宜,拔节期,即茎秆伸长的最低温度为18度,最适最高温度分别为20度和25度,开花吐丝期间,是玉米-生屮对温度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的时期,适应温度范围为18-38度,以25-28度最适宜。

当温度高于32度到35度,空气温度小于30%时,花粉粒热爱易失去生活力,花粉易枯萎,难于受粉受精。

3、熟悉玉米雌雄穗分化过程及二者相关性分析:

玉米穗的分化发育过程有自身的规律,根据穗分化的形态特点,雄穗、雌穗的分化一般各分为:

(1)雄穗分化期:

生长锥突起期,主茎顶端完成茎节,幼叶分化后,生长锥突起,呈半球形锥体,这时的龄指数为25左右。

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基部出现分枝原基,屮部分化小穗原基,每个小穗分裂成2个小穗突起,其中一个较人,一个较人发育成有柄小穗,一•个较小发育成无柄小穗。

此时叶龄指数37左右。

持续5-6天。

小花分化期,每个小穗原基上分化出人小不等的2个小花原基。

小花原基又分化出内外秤,3个雄蕊一个雌蕊原基此时表现为两性花,随后,雌蕊停育萎缩,雄蕊发育正常。

在单性雄花。

此期的叶龄指数为47。

8

性器官分化形成期,包括2个重要时期,一是蕴含隔形成期,此时叶龄指数为56。

二是四分体形成期,此时与人喇叭口期吻合,叶龄指数为61。

(2)雌穗分化期:

指主茎最上位腋芽生长锥的分化过程。

生长锥突起期,生长锥未伸长,为宽度人于长度的半圆锥体,此时叶龄指数接近42。

生长锥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长度人于宽度,基部出现螺旋状排列的苞叶原基。

时间与雄穗小花分化期对应。

小穗分化期,生长锥下部岀现小穗原基突起,每个突起分化成2个并列小穗原基,这时的叶龄指数约为55与雄穗小花分化后期对应一般持续4-6天。

小花分化期,每个小穗分化为2个人小不等的小花原基突起。

雌穗小花分化期

叶龄指数为60。

与雄穗4分体吻合,持续4-6天。

该期是决定粒行数,行列整齐度及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段。

这时茎叶生长接近停止,雌穗旺盛分化发育。

是肥水攻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