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0153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3 岳麓版必修1.docx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3岳麓版必修1

阶段性测试题三(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D项。

A项断章取义,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表述不当,排除。

2.(2015·湖北八市)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

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

……战前,多次操练演习。

材料表明

(  )

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

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

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

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

吸取教训,修建防御体系,多次操练,这表明清政府是有准备的,故A项正确;清政府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个别地方的准备,用知己知彼夸大了清朝的准备工作,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西方的工业化军队,故D项错误。

3.(2016·浙江模拟)如图为近代英国出版的时政漫画:

“巨人杀手”,画中中国巨人已经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

该漫画描述的战争最有可能是

(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考查学生历史联想能力。

观察漫画,小矮子将中国巨人砍翻在地,寓意某小国将大国中国打败,英国人认为的小国,结合选项,只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本,当时日本是小国,故选B。

4.(2015·启东中学期初)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

但亲历黄海之战的美籍军官马吉芬在回忆录中指出,“义犬救人”的故事并不存在,邓世昌和狗是一起沉下去,双双落水而死的。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当事人提供的资料最为可信

B.单一的当事人记载不符合历史真实

C.可以相互印证的资料可信度更高

D.传说故事不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材料信息表明一是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在国人中流传;二是亲历甲午战争黄海大战的美籍军官说明这个故事并不存在,要证明这个故事是否存在,需要能够相互印证的史料进行论证,故选择C项。

A项只是体现了题目材料的部分信息;B、D两项说法错误。

5.(2015·安徽六校联考)太平军进入湖南省后,巡抚骆秉章在其幕僚左宗棠的支持下,采取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减税方案,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免征厘金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

“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

”由此可见

(  )

A.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B.清政府逐步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

C.湖南省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

D.内地及沿海的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错误,题干信息为湖南巡抚进行的财政改革;B项错误,题干是湖南省而非清政府;D项与材料无关;湖南省的财政改革是针对太平军进入湖南后而采取的应对之策,故本题选C项。

6.(2016·郴州)如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

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  )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答案】D

【解析】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始于19世纪中期俄国的侵略,故A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故B项错误;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故C项错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列强可驻军华北,故D项正确。

7.(2015·北京东城区期末)1911年10月13日《申报》载:

“余昨日方评□□革命党之泄事失机,而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

该报道中的□□应是

(  )

A.南京B.广州

C.武昌D.南昌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

从材料中“1911年10月13日”“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可知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武昌起义,占领武汉,成立湖北军政府,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8.(2015·武汉5月)1921年,陈炯明在《建设方略》中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

”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

A.陈是封建军阀割据势力的代表

B.中央集权受到强烈冲击

C.陈坚决拥护孙中山的北伐主张

D.广东政局完全被外国势力所操纵

【答案】B

【解析】由“……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可知陈炯明反对中央集权,实则提倡地方自治,这必然会削弱中央集权,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9.(2015·北京西城区期末)近代某时期,天安门前的游行队伍中打出一副醒目的对联:

“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该场景应出现在

(  )

A.义和团运动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五四运动。

由“卖国求荣”、“曹瞒遗种”、“媚外”、“章惇余孽”可知题干强调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行径,故A、B、D三项错误,C项正确。

10.(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1912年,高尔基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

“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

”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推翻资产阶级政府

C.争取民族独立

D.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A

【解析】解答注意题干时间“1912年”,中国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而当时的俄国仍是沙皇专制国家,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是指俄国推翻沙皇专制,故A项正确;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建立资产阶级政府,故B项错误;此时俄国并没有受到外来侵略,故C项错误;1917年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故D项错误。

11.(2015·广州)“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

”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  )

A.巴黎公社B.人民公社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D.德意志帝国

【答案】A

【解析】“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体现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应出自巴黎公社政权,A项正确。

12.(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

这就是巴黎公社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

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  )

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特点以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的信息反映了巴黎公社追求民主、共和,“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的信息反映了巴黎公社追求公平、公正,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13.(2015·泰安)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  )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答案】D

【解析】解读图片信息:

“新军攻占武昌”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项错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B、C两项错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十月革命向其他城市扩展,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D项正确。

14.(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

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  )

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从材料中的“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可分析出B项正确。

15.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35年”“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结合所学知识,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剧,中共也适时调整政策,如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力图推动全民族抗战,故C项正确;中共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已经提出土地革命的方针,故A项错误;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B项错误;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的是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故D项错误。

16.(2015·泰州)“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所以,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指的只能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

17.(2015·江西红色六校联考)下表反映的是1931年以后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对此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时间

1931年

11月

1935年

11月

1936年

6月

1937年

1月

1947年

1949年

3月

驻地

江西

瑞金

陕北瓦

窑堡

陕西

保安

陕西

延安

河北

柏坡

北平

A.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合作—对峙的历程

B.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政治上和思想上的领导地位

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D.中共作了两次重大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D

【解析】注意时间是1931年至1949年。

在这期间党的工作重心经历了一次转移,就是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开始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故D项错误。

18.(2015·北京东城)如图为淞沪会战时的一幅宣传画(图下方文字,从右至左是:

唤起民众、训练民众、组织民众)。

下列对该画主旨概括准确的是

(  )

A.坚决抗战

B.武装抗击

C.全民族抗战

D.抗战必胜

【答案】C

【解析】依据“唤起民众、训练民众、组织民众”等信息可知该宣传画的主题是宣传全民族抗战,C项正确。

19.(2015·邛崃)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相持阶段的抗战。

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了相持阶段的国民党的抗战,根据材料,可发现国民党组织了积极的抗战,故C项符合题意。

20.抗日战争爆发后,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纷纷请缨杀敌,电报如雪片般的飞向南京。

抗战期间,川军、滇军、晋军、桂军等地方杂牌部队奋战在抗日前线,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边天。

这反映了

(  )

A.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B.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

【答案】D

【解析】1928年底东北易帜后,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故A项错误;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国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而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变化,故B、C两项错误;原先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奋勇参加抗战,表明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的民族意识空前加强,故D项正确。

21.(2015·吉林一模)依据逻辑进行推理,划线部分应该是

(  )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大革命

D.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诞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思想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三者共同的经济基础。

故选B项。

22.(2015·福建四地六校联考)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是

(  )

①统一中国②建立民主共和国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目标。

中国民主革命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

到新中国成立时,反帝反封建的目标基本完成,故选C项。

23.(2015·唐山)如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路线图。

与此对应的革命发展趋势是

(  )

A.从学习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B.从进攻城市转向农村发展

C.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D.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地图材料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据图可知,军事路线图为1927年下半年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标志着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从城市转入农村。

D项“从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是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革命转入土地革命时期。

故选B项。

24.(2015·邛崃)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

由此可见,当时

(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蒋介石下令不允许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会舆论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压制。

因此这封信件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选D项。

25.(2015·衡阳八中)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

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次迁移: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

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

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

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第四次迁移是从南京到台湾,是国民党败退,掠走大量文物造成的。

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计50分)

26.(14分)(2015·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3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

(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4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

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

“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6分)

【答案】

(1)新发展:

组织形式:

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领导阶级:

从农民阶级发展为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目标:

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分)

(2)观点:

(1分)

成功: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分)

失败: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任意两点4分)

(3)努力: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推动中国近代化。

(6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依据问题限定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点,结合材料一中“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可分析。

(2)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果同意,要知辫子的象征意义;如果不同意,则应按照革命的含义阐述分析。

(3)主要列举1920年前后,即(1919~1927)中国人反抗列强侵略所作出的努力的史实即可。

27.(12分)(2015·银川一中)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

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

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试析其划分的依据。

(6分)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2分)

(2)有部分学者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

【答案】

(1)依据:

五四运动前后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发生变化:

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强大,从此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因此,近代(1840~1919)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1919~1949)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运动发生在一战后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思想空前解放,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爱国民主运动高涨,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从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革命领导、群众基础、思想文化、世界潮流等角度分析到三点依据并做简要说明即得6分。

)差别: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

(2分)

(2)其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分)

28.(12分)(2016·湖北联考)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关键词:

淞沪会战滇缅会战张自忠

主题:

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

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示例二】关键词:

治外法权开罗会议联合国

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