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063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临床专业传染病学复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流行的疾病。

2.再燃:

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3.复发:

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经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4.肾综合征出血热:

亦称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症,典型病例表现为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5.干性霍乱:

即暴发型霍乱。

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不显著或缺如,病情急骤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

患者可表现为极度不安,面色青灰,皮肤、肌肉枯萎,昏迷、高热、病情重,病死率高。

6.内基氏小体及临床意义:

狂犬病特征性的病变是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Negribody),常见于海马和小脑浦肯野细胞,有诊断价值。

内基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嗜酸性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20um,一般在3-10um之间,存在于细胞质内或树突中,可有一个或多个,其形状与所在部位有关。

7.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

8.伤寒再燃:

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d后退热,称为再燃。

9.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赫氏反应):

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而裂解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反应,常见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称为赫氏反应。

发生后尽快应用镇静剂以及静脉滴注或注射氢化可的松处理。

二、填空:

1.水痘病毒仅

(1)个血清型,(人)为自然界已知的唯一宿主。

病变主要在(表皮棘细胞)。

2.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

3.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虱)为媒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4.预防传染病应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5.疟疾的传播媒介为(按蚊),典型症状为间歇性寒战、(高热)、大量出汗。

6.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并发症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7.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8.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理损害是: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9.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

10.急性菌痢分为普通型、轻型、中毒型三型,最凶险的是(中毒混合型);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

(2)个月以上。

11.伤寒治疗首选药物(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流脑治疗首选药物(青霉素)

三、单选题:

1.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是根据(B)

A.临床表现

B.经确认HIV抗体阳性

C.具有高危行为

2.下列哪个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C)

A.性接触

B.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和污染的注射器

C.蚊虫叮咬D、母婴垂直传播

3.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期描述正确的是(B)

A.病人腮腺肿大前9日至肿后7日

B.病人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后9日

C.病人发热前9日至热退后7日

D.病人发热前7日至热退后9日

4.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方式除外(B)

A.说话

B.蚊虫叮咬

C.咳嗽

D.喷嚏

5.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描述错误的是(D)

A.全球均有流腮流行,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B.2岁及以上儿童发病较多

C.流腮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易感染者中常引起爆发

D.1岁以下儿童和成人不发病

6.流行性出血热“三痛”是指(B)

A.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疼痛

B.头痛、腰痛、眼眶痛

C.腹痛、骨关节痛、肌痛

D.头痛、眼眶痛、肌痛

7.流行性出血热五期分别为(A)

A.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B.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昏迷期、多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出血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

8.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D)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

9.麻疹特异性的口腔粘膜斑称为(A)

A.Koplik

B.herbs

C.chick

D.measles

10.目前公认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哪种(A)

A.干扰素+病毒唑(利巴韦林)

B.干扰素+胸腺肽

C.甘利欣+病毒唑(利巴韦林)

D.拉米夫定+病毒唑(利巴韦林)

11.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12.有关HCV的叙述下列哪个是正确的(D)

A.属于肝炎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DNA

B.属于黄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双股正链RNA

C.属于疱疹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D.属于黄病毒科,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13.关于乙脑轻型诊断标准下列哪个是正确的(D)

A.患者神志清晰,有嗜睡,不抽搐,脑膜刺激征明显。

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多在二周内恢复,可有轻度恢复期症状

B.患者神志始终清晰,但可有嗜睡或轻度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

体温通常在37~39℃之间,多在四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症状

C.患者神志不清晰,有嗜睡,抽搐,脑膜刺激明显。

体温通常在39~40℃之间,多在三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症状

D.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

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多在一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症状。

14.下列哪一组全部都是乙类传染病(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

B.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丝虫病

C.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15.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源的意义(B)

A.大

B.不大

C.非常大

D.不清楚

16.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17.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B)

A.3小时和6小时

B.6小时和12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19.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A)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20.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入肝脏最主要的途径是(C)

A.穿透结肠壁直接入肝

B.经胆道逆行入肝

C.经门静脉入肝

D.经肝静脉入肝

E.经局部淋巴管入肝

21.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药物宜首选(A)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糖皮质激素

22.下列哪项不属于疫源性疾病(A)

A.伤寒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鼠疫

E.血吸虫病

23.在我国最常见的疟疾类型是(A)

A.间日疟

B.恶性疟

C.三日疟

D.卵形疟

E.输血后疟

24.某伤寒患者经氯霉素治疗后体温正常,一周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这种情况属于(A)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25.女,20岁,民工,急起腹泻、呕吐6小时,共吐泻30余次,开始为黄色稀便,后转为清水样便,就诊时大便已无法计数,呈米泔水样。

体查:

体温36.5℃,脉搏110次/分,血压9.1/6.1kPa(68/46mmHg)大便常规:

米泔水样,RBC0-2个/HP,WBC0-3个/HP。

大便悬滴可见穿梭状快速运动的细菌。

最可能的诊断是(C)

A.中毒性痢疾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霍乱

D.病毒性肝炎

E.化学性食物中毒

26.下列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C)

A.伤寒

B.菌痢

C.霍乱

D.病毒性肝炎

E.艾滋病

27.抗结核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D)

A.早期、联合

B.早期、联合、适量、规律

C.早期、联合、规律、全程

D.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28.有关细菌性痢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菌痢常见致病菌为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次之

B."依链"痢疾杆菌活菌苗可用作人工主动免疫

C.菌痢是属于侵袭性腹泻

D.所有的痢疾杆菌只有内毒素

E.菌痢主要病变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

29.下列霍乱休克抢救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B)

A.尽快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扩容治疗

B.大量应用缩血管性血管活性药物是升血压的关键

C.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

D.及时补充钾离子

E.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者用强心剂毛花苷

30.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31.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C)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32.30岁某男,急性腹泻2天,黄色水样便,少许粘液,伴左下腹痛及里急后重。

大便常规:

黄色粘液便。

RBC2-8/HP,WBC+/HP。

最可能的诊断是(B)

A.阿米巴痢疾

B.菌痢

C.霍乱

D.伤寒

E.结肠癌

33.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A)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内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舒氏痢疾杆菌

E.志贺痢疾杆菌

34.近年来发现对痢疾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D)

A.卡那霉素

B.庆大霉素

C.SMZ

D.氟喹诺酮类

E.氨苄青霉素

35.造成流脑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A)

A.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增加

B.菌群毒力增加

C.菌群变异

D.带菌者增多

E.细菌产生耐药

36.猩红热患儿皮疹特点,以下哪项不符合(A)

A.皮疹粗糙,砂纸样

B.常有散在糠屑样脱皮

C.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稀疏

D.常在24小时内遍及全身

E.疹间皮肤亦呈红色

E.疗程10天以上

37.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特点是(D)

A.滋养体抵抗力强

B.包囊可传染他人

C.可在组织中形成小滋养体

D.各期溶组织内阿米巴都可致病

E.在病变组织中可发现包囊

38.疟疾病人的周围血液检查显示(D)

A.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

B.血小板增多

C.网织红细胞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大单核细胞减少

39.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C)

A.盲肠

B.回肠末端

C.直肠和乙状结肠

D.升结肠

E.降结肠

40.5岁男孩畏寒、发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2天。

体查:

间有躁动不安,全身有散在性出血点。

血压正常,对光反应好,瞳孔等大,颈硬,克、布氏征(+),病理征(-);诊断为流脑,应属于哪一型(D)

A.普通型

B.轻型

C.暴发型休克

D.暴发型脑膜脑炎型

E.暴发型混合型

41.流行性出血热五期分别为(A)

A.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B.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昏迷期、多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出血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出血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

42.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以下哪种途径传播(D )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入血

43.麻疹特异性的口腔粘膜斑称为(A )

A.Koplik

B.herbs

C.chick

D.measles

44.目前公认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是哪种(A)

A.干扰素+病毒唑(利巴韦林)

B.干扰素+胸腺肽

C.甘利欣+病毒唑(利巴韦林)

D.拉米夫定+病毒唑(利巴韦林)

4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46.下列哪一组全部都是乙类传染病(A)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

B.流行性感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丝虫病

C.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47.有关乙肝病毒的检查结果下列哪一组不具备传染性(C)

A.HBsAg+、HBeAg+、HBcAb+、HBVDNA+

B.HBsAg+、HBeAg-、HBcAb+、HBVDNA+

C.HBsAb+、HBeAg-、HBcAb-、HBVDNA-

D.HBsAg+、HBeAb+、HBcAb+、HBVDNA+

48.水痘是由哪种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C)

A.单纯疱疹

B.水痘-疱疹

C.水痘-带状疱疹

D.水痘-单纯疱疹

49.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50.当Hl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之为(B)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

四、简答题:

1.内基氏小体及临床意义:

狂犬病特征性的病变是嗜酸性包涵体,即内基小体(Negribody),常见于海马和小脑浦肯野细胞,有诊断价值。

内基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嗜酸性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20um,一般在3-10um之间,存在于细胞质内或树突中,可有一个或多个,其形状与所在部位有关。

2.根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病情发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哪四类及特征:

1)急性肝衰竭(acuteliverfailure,ALF):

又称暴发型肝炎(fulminanthepatitis)

特征:

发病多有诱因。

起病急,发病2周内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候群。

本型病死率高,病程不超过三周。

2)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liverfailure,SALF):

又称亚急性肝坏死。

特征:

起病较急,发病15d~26周内出现肝衰竭症候群。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

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4)慢性肝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

是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

3.试述急性阿米巴痢疾与急性菌痢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急性阿米巴痢疾

急性菌痢

病原体

阿米巴原虫

痢疾杆菌

全身症状

多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状

多有发热及毒血症症状

肠道症状

腹痛轻,无里急后重腹泻,每日数次,多为右下腹痛

腹痛重,里急后重明显,腹泻次多,次以上/d,多为左下腹痛

腹部压痛部位

右下腹多见

左下腹多见

粪便检查

量多、暗红色果酱样血便,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有夏-雷晶体,有阿米巴滋养体,培养志贺菌阴性

量少,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可见吞噬细胞,培养有志贺菌

乙状肠镜

肠粘膜大多正常,有散在溃疡,深切

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

4.霍乱可确定诊断的标准有哪些。

1)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养性

2)在霍乱疫区、流行期间内有典型的霍乱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者。

虽然粪便培养未发现霍乱弧菌,但并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如有条件可做双份血清凝集素试验,滴度4倍或4倍以上者可诊断。

3)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5.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原则:

原则:

“稳、促、导、透”——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透析

稳定内环境:

促进利尿:

导泻和放血疗法:

目的少尿期防高容量综合症及高血钾透析疗法:

氮质血症、高容量综合症、高血钾

6.简述中毒型菌痢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鉴别诊断:

共同点:

儿童多见,夏秋季节多见,发热、昏迷、惊厥

不同点:

乙型脑炎发展较慢、休克极少见,脑脊液检查异常,乙脑特异性IgM+;中毒性菌痢起病急,早期出现循环衰竭,采用直肠拭子或灌肠取便,镜检可见WBC、RBC及PC

7.试述霍乱的治疗原则。

答:

霍乱的治疗原则是:

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

8.如何进行抗疟原虫治疗?

答:

抗疟原虫治疗包括控制症状发作、防止复发和传播及预防三部分。

控制症状发作及防止复发的用药原则:

1)一般疟疾的治疗:

磷酸氯喹+伯氨喹。

2)耐药性疟疾的治疗:

可选用甲氟喹、磷酸咯萘啶、青蒿素类,同时加服伯氨喹。

3)凶险型疟疾的治疗:

可选用磷酸氯喹注射剂、盐酸奎宁。

五、病例分析

1.患儿,男性,2岁,北京人。

1995年8月20日14时许突然高热,体温39.5℃,无咳嗽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呕吐。

16:

50左右全身抽搐,四肢僵硬,双眼向上凝视,口吐白沫,约持续3~4分钟。

17:

00许又相继抽搐2次,约持续3~5分钟。

19:

00许患儿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

在北京某大医院就医,诊断“乙型脑炎”,肌内注射地西泮5mg后转来。

查体:

T39.2℃,P142次/分,不规则,Bp12.1/7.4kPa(90/56mmHg)。

昏迷状态,呼之不应,面色灰白,口唇发绀,四肢末梢冰冷。

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牙关紧咬,口腔无法检查。

颈轻度抵抗。

双肺叩诊清音,听诊无干湿性啰音。

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42次/分,听诊无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四肢肌张力增加,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16.5x109/L,NEU0.89,LYM0.10。

其余未查。

问题:

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为进一步确诊首选哪项辅助检查?

最终确诊需何种化验检查?

3)简述本病例的治疗原则。

答案:

1)中毒性性菌痢(脑型)

2)温盐水灌肠,查便常规和细菌培养

3)治疗原则:

①病原治疗:

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②大剂量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③应用甘露醇和激素;④退热、解痉、镇静等对症治疗;⑤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衰竭。

2.女,20岁,发热5天后尿黄、皮肤巩膜黄染6天。

患者于5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39℃左右,伴头痛、咽痛、乏力、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曾诊断为“上感”及胃病,予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6天后热退,精神食欲稍好转,但自觉尿黄,渐呈浓茶样,家人发现其眼黄。

病后大便稀,近两日大便呈黄白色,无皮肤搔痒及咳嗽等,无出血倾向。

其母HBsAg(+),无长期服药史。

体查:

T37℃,P70次/分,BP100/70mmHg,发育营养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出血点,蜘蛛痣,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软,肝在肋下1.5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胆囊区无压痛,肾区无叩痛。

化验结果:

血常规正常,尿常规:

尿胆红素(+),尿胆原(-)。

肝功能:

TB84μmol/L,DB60μmol/L,ALT>200u/L。

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3.本例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饮食,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