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1451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docx

高考专题大气环境

教学内容:

大气环境(下)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下面一组等温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l)图示地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判断依据是

(2)如果图示地区都在陆地,甲地地形可能是,如果甲地在70°W附近,甲地形区名称是。

(3)如果图示地区都在海洋上,甲地海面气温受影响,如果甲在陆地上,乙在海洋上,此时北京盛行风。

 

(4)此图试图反映影响气温的因素,你认为图中还有因素没有反映出来。

 

解析气温是气候的要素之一,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面状况和洋流等。

从等温线的弯曲、疏密可以了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其中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此题首先根据纬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决定温度高低的原理,从温度数值确定其在南半球,从南半球来确定甲地的等温线在向低纬凸出,乙地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根据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表明比同纬度地区温度高,向低纬度凸出表明比同纬度温度低(高高低低,可在图中画一条辅助线如图)。

得到甲地的温度较同纬度低,乙地的温度较同纬度高;再根据海拔高低、寒暖流和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得到正确答案。

此图从海陆温度判断到南半球冬季,此时北京应为夏季。

 

答案

(1)南半球自南向北温度升高

(2)山地安第斯山脉(3)寒流东南(4)大气运动

 

例2根据A、B两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判断A、B两地的气候类型。

A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气温℃

24

24

26

28

29

28

27

27

27

27

27

25

26.6

降水mm

3

3

3

3

30

465

617

351

267

56

10

3

1728

 

解析根据气温降水资料(上图)判断气候类型是判断气候类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判断的方法是:

(1)以“温”’定“带”。

凡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者为热带型,有四种;最冷月平均气温在O℃以上者为亚热带型或温带海洋型;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者为温带型;最热月气温在10℃-20℃为亚寒带型(有时也包括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内);全年气温都在10℃以下者为极地型(最热月温度大于0℃为苔原气候、终年在O℃以下为冰原气候)。

(2)以“水”定“型”。

热带类型中的雨林和沙漠气候从年降雨量上很容易区别。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在于:

前者年降雨量一般小于1000mm.后者在1500mm左右;后者只分布在北半球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在降水季节分配上,热带季风气候累计有3个月以上降水量大于200mm,各月都有少量降水,而热带草原气候最多有2个月的降水量在200mm以上,有1-2个月几乎无降水。

亚热带型两种,降水季节分配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地中海气候则属于冬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降水都是夏季多于冬季,区别它们时主要看总降水量,一般季风气候降水在400mm-800mm之间,而大陆性气候小于400mm。

本题根据A地温度确定其在热带,根据降水有四个月在200mm以上,年降水量为1728mm,确定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根据气温曲线判断其最低温度在15℃以下,确定其为亚热带型或温带海洋型,根据其降水集中在冬季,确定其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A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例3某地的气候要素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

读图回答: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3)在各国首都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著名城市有。

解析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常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变式图来考查,读懂图,把图转化为气温、降水资料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1月份气温为12℃左右,降水量为60mm,2月份气温为13℃左右,降水量90mm左右,7月份气温21℃,降水4mm,8月份气温22℃,降水4mm(主要看代表性月份1月、7月或2月、8月),然后,根据气候类型的步骤,就可以得出是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注意在以“水”定“型”时,要根据其南北半球来确定季节,而不能简单地根据月份来确定季节。

北半球7-8月份气温最高、南半球反之)的结论。

地中海气候是很重要的一种气候类型,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较大。

这种气候的成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回答第3小题时注意审题,考试时,再根据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写出自己最有把握的首都名称(在未明确数目的情况下,一般至少写出二个名称,熟悉的还可适当多写)。

答案(l)地中海气候

(2)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3)罗马、雅典、里斯本

 

例4某海港位于54°N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6点时,海港为7月6日22点,它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本题是根据一地的位置判断气候类型的实例。

解答此题在纬度位置已知的情况下,首先应根据已知的时间,求出该地的经度,计算到该地的经度为0°,然后,根据经纬度确定其位置在欧洲西部,再根据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得到答案。

解答此类题目,一方面要有良好的空间观念,算到经纬度后能迅速反应出其大致在什么地方,另一方面需熟悉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

答案C

 

例5读下图,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分析回答:

(l)该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反映的是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判断理由是。

(2)该系统属于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

 

 

(3)甲地目前在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天气过程。

(4)从图中可以看出锋面常发生在等压线上弯曲最大的各点的连线即线中。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和中。

解析识读简易天气图是大气环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识别锋面时,要注意锋面上冷、暖锋的画法。

冷锋的黑三角方向是指冷空气向前运动的方向,暖锋的黑半圆符号是表示暖空气向前运动的方向;确定气压(气流)状况时,要根据天气图上的等压线数值或者高(G)、低(D)等注记来识别。

还要注意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以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是具有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高压、低压和气旋、反气旋的区别(前者指气压分布而言,后者指气流状况而言),得出低压和气旋。

根据风向从高压吹向低压,风向向右偏,与等压线斜交得到在北半球、近地面的结论。

根据锋面的定义和空气的运动方向确定甲为暖气团,不久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

由于冷锋和暖锋的降水,都是因为暖湿空气被抬升,暖空气爬到冷气团之上,因此,降水主要在冷气团的范围内(冷

锋的降水在锋后,暖气团范围内也有一定降水,暖锋的降水在锋前)得到雨区主要在A、D的结论。

答案

(1)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低气压气旋(3)暖冷(4)低压槽(线)(5)AD

 

例6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即可判定()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飞机在西风带中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空气的水平运动由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近地面)的影响,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人们为此总结出了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这叫风压定律。

本题是对风压定律的灵活运用。

其实解答此类题也没有必要死记风压定律。

通过作图法解题,直观易懂,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飞机在高空飞行,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考虑到其在南半球向左偏,得出其方向为V(如图)。

从图中可知,风向和飞行方向一致,其它答案均为错误答案。

答案A

 

例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l)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F1、F2、F3。

(2)回答:

F1F2F3三个力的合力为。

(3)图中虚线是线。

(4)图中B点风速较A点。

其原因是。

 

解析空气运动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等压线垂直,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下最终风向和等压线平行(地转偏向力总是和风向垂直),近地面的空气再加摩擦力(和风向相反)的影响下,风向和等压线斜交。

作图时应抓住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等压线、风向的关系,同时应注意到本题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答案才能正确无误。

在等压线图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高压脊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

低压槽中各等压线弯曲最大的各点连线叫做槽线。

作图时要注意脊线(分水线)槽线(集水线、山谷线)要作在等压线(等高线)弯曲最大处。

空气风速的大小决定于气压差异,也就是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就大,所以B点的风速较A处大。

 

 

答案

(1)见图

(2)合力为0(3)图中虚线是脊(4)大B处等压线较A处密气压差异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例8下面图1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

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2),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时左右。

 

解析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当垂直递减率等于零时,称为等温气层,当垂直递减率小于零时,称为逆温气层。

逆温现象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这时气层的稳定性特别强,对大气的垂直运动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近地面大气的逆温多由于热力条件而形成,其中以辐射逆温为主。

辐射逆温是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降温形成,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有云和风都能减弱逆温)。

当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温度随之而升高。

夜晚地面由于向外辐射而冷却,这便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

由于上面的空气比下面的冷却慢,结果就形成了逆温现象。

一般清晨逆温层达到最厚,日出后地面温度上升,逆温层近地面处首先破坏,自下而上逐渐变薄,最后完全消失。

另外,在盆地与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斜坡,在盆地或各地聚积,较暖的空气被抬升,形成地形逆温,洛杉矶便是这样,在一年中有200多天的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虽然课本未直接提到,但在高考和各类练习中经常考到,应引起重视。

答案

(1)108

(2)10

 

例9读我国东部某地气温的变化平均情况示意图,回答:

 

(1)该图是表示夏季还是冬季?

(2)图中表示太阳辐射的是线,表示地面辐射的是线。

(3)图中③表示地面热量,③和④的联结点D地面温度为该日的值。

(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也即大气热量由的时刻。

解析此图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气温图,我国位于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此图应根据昼夜长短情况来确定季节。

气温和地面温度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热量的收支状况。

热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即盈余,温度上升;热量收入小于支出即亏损,温度降低。

盈余热量的积累值达到最大时(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出现最高温度(气温或地面温度);热量亏损积累最大时(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温度最低(气温或地面温度)。

正午热量即时最大,但积累值没有达到最大。

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气温的水平分布都要把握住“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这一主线,但气温的时间变化与地面温度的时间变化并不同步,所以不要把“地面温度”与“气温”混为一谈。

正午(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点不同,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的地区局限于在120°E地区,而像乌鲁木齐(88°E)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4点08分,我国领土最东端(约135°E)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则在北京时间11点左右。

同理教材中的“午后2时”并不等同于“北京时间14点”。

午后2时左右,气温达一天中的最高值,只适合于中低纬度地区,而对于高纬度地区的冬半年来说,显然是不恰当的。

答案

(1)夏季

(2)CB(3)盈余最高值(4)14点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

 

例10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解析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而水平气压梯度是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就大。

但在不同等压线图之间进行比较时,只看等压线的疏密是不够的,还要看比例尺的大小和相邻等压线的数值差。

可将思路整理如下:

解题时,需对以上因素综合考虑。

本题甲、乙两图比例尺相同,甲图中A处的等压线比B处等压线密集,A处风力比B处大。

乙图中C处的等压线比D处等压线密集,C处的风力比D处大。

A、C两处等压线疏密相同,但甲图相邻两条等压线的差值小,乙图相邻两条等压线值的差值大,故答案为C。

答案C

 

例11读“风向模式图”和“气候类型图”回答:

 

(1)M图是半球季。

(2)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3)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填代号,下同)。

(4)全年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的是。

(5)C、D同为30°-40°N的大陆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

 

解析本题是一道涉及面较广的学科综合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熟悉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如在解答第

(1)小题时,在根据纬度数值从南到北增大确定为北半球后,确定季节时,一方面可根据30°-40°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此时30°-40°西岸吹西风确定为冬季,也可根据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冬季吹从陆地向海洋的冬季风确定冬季。

回答第

(2)小题时,如对气候类型判断不够熟悉,也可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想到A、B、C、D、E、F的气候类型,再从各种气候的特点来倒推甲、乙、丙、丁在M图中的位置。

回答第(3)小题如对气候类型的分布比较熟悉就较容易推理得到答案。

回答第(4)小题,需掌握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

因此在解答气候有关的习题时,熟练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往往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一方面要通过多练习、多看图等来掌握,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也就是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首先要掌握气候类型的模式图。

通过模式图的纬度位置,结合气压带、风带位置、海陆位置和洋流来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再掌握气候类型在世界各洲的分布情况,在掌握共性的同时,对差异性加以强化,这样学习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世界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表(以北半球为例)学习过程中需重点掌握。

答案

(1)北冬

(2)CABD(3)甲(4)A(5)C位于大陆西岸,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而D位于大陆东部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例12读下面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

 

(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区域,C区域称为区域。

 

(3)该气旋常形成在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4)台风灾害主要由、和造成。

 

(5)对此类气旋的探测主要是利用。

减轻该灾害的重要措施是。

 

(6)如某地此时吹西北风,则此时气旋中心位于该地的方。

 

解析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西北太平洋上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的称为飓风。

从台风结构图上,可以看出台风中心(即台风眼)碧空无云(中心离心力大于气压梯度力),在其附近的螺旋带(环状结构)中,气流急剧辐合,天空乌云密布,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最强暴雨就出现在这里。

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对台风的控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答案

(1)台风飓风

(2)碧空无云B外围(过渡)(3)热带26℃(4)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5)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6)东

 

 

例13读某地某时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地终年干燥,其气候类型可能是气候。

 

(2)地面逆温层常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至日出前后最厚,试简要说明原因:

 

(3)此地附近有座高山,山顶有皑皑积雪。

这座高山的海拔高度估计至少在m以上。

 

(4)在图上适当位置用斜线绘出臭氧层,如何避免两极地区臭氧层遭受进一步破坏

 

(5)南极地区无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范围达最大面积时,下列同期图示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第

(1)小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考核气候、对流层厚度等方面的知识。

根据终年干燥,可知有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苔原和冰原四种类型。

从近地面气温18℃排除后两种,对前两种气候却难以判断。

所以近地面的这种温度在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解答本小题的关键在于题图中给出的18km的对流层厚度,从此得出此地位于低纬度,从而将中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排除,得到答案。

(2)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逆温层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致使大量烟尘、有害气体污染物在其下聚集,加剧空气污染程度和大气能见度,许多大气污染事件的发生都与逆温层和静风条件有关。

近年来逆温已成为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形成逆温的原因有多种,本小题主要是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辐射逆温的形成机理。

(3)第(3)小题考查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考核气温随高度递减的一般规律。

附近的山顶上有积雪,温度当在冰点,因周边地区气候干燥,由于降水多造成积雪低的可能性不大。

在利用对流层大气6℃/1000m的递减速率计算时,最易出现的错误在于,一是利用近地面温度还是逆温层顶的温度;二是利用逆温层顶的温度与0℃之间的温差计算出两地区相对高度为4000m之后,是否忘了应该加上逆温层1000m的高度。

第(4)题考查臭氧层出现的高度范围和绘图技能,树立环保意识。

第(5)小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空间想象能力。

考核不同季节海陆气温和气压分布、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气压带位置的关系、我国锋面活动规律等知识,牵涉面较广。

南极地区出现臭氧层空洞已有不少时日,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太阳紫外线辐射只会愈加强烈,怎么可能没有其辐射的时期?

这种思路是解题的大敌。

南极地区无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范围达最大面积之际,应是极夜范围最大之时,为6月22日,正值南半球冬季。

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关键,再结合已学知识,

就不难得出结论。

 

 

答案

(1)热带沙漠

(2)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散热快,至日出前后地温降至最低,受其影响,近地面气温亦降低,而上层大气降温慢形成(3)5000米(4)绘图如上图(斜线打在30km-平流层顶范围)大幅度减少含氯氟烃的使用量,积极推广使用无公害制冷剂。

(5)A

 

例14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①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白天太阳辐射强⑥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⑤⑥D.①⑤⑥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分析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日较差大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基本处于同纬度,太阳高度角相当。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所以气温日较差小。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口较差大。

通过本题也可以延伸到地球上降水丰富的地区,昼夜温差小,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少的地区,昼夜温差大,如塔里木盆地,撒哈拉沙漠。

答案B

 

 

例15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4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气压的分布状况知识转化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本题关键是判断气压的高低。

如果冷热均匀的话①②③的气压、甲和乙的气压应该是相等的,根据气压的概念,对同一地方而言,下面的气压比上面的气压高。

①在等压面的下面,③在等压面的上面,所以①的气压比②④高,③的气压比②④低。

现在①的气压较高,说明甲处的空气在受热膨胀上升,空气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所以应为阴雨天气。

而③的气压较低,空气在高空从①处流向③处,因此甲处的气压较低,乙处的气压较高,地面的空气从乙流向甲。

由此分析也可得知,在一般情况下,地面和高空的气压情况往往是相反的,地面和高空的气流往往也是相反的,实际上,由于地面和高空受到的摩擦力不同,因此地面和高空的气流,并不完全相反。

答案C

 

 

例16下图上部是全球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的一般情况,下部表示大气的运动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带看①是带,②是带。

 

(2)从近地面风带看③是带,④是带。

 

(3)气压带、风带是随的移动而移动的,图示气压带、风带位置大约在

日(节气)前后。

 

(4)从世界降水带着,②处属于带,但对大陆岸而言,因受风与台风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解析本题前三个小题是研究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就应该用所学的“大气环流图”作为研究解题的基本图形。

当我们把“大气环流图”摆放的位置稍做调整(见下图)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比较两图发现,考题的图形除了把圆形(球形)的地面“拉直”成水平的地面外,其他与课本的图形完全一样,这样就轻轻松松解出

(1)

(2)(3)3个小题。

现重点讨论第(4)小题。

②在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下降水稀少,则降水带为副热带少雨带;可是在中纬大陆东岸,由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替代了三圈环流,则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台风带来较丰沛的降水,第(4)小题的难点在于学生要突破三圈环流的简单模式,明确海陆分布的影响使三圈环流复杂化了。

 

答案

(1)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

(2)东南信风中纬西风(3)太阳直射点春分或秋分(4)副热带少雨东夏季

 

 

例17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气象风向标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该地多年来平均风向频率统计图,读图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此时该地吹东南风

②此时该地吹西北风

③该地多年平均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④该地多年平均盛行风向为东北风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象台风向标和风频玫瑰图的分析判断能力。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不能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