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523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x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本设计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组成,对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系统软件与硬件连接线路图,并绘制了不同车速下扭矩与电机输出电流之间的曲线关系图。

在硬件方面,对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卡、电压放大器和ECU进行了分析和选择;在软件方面,利用LABVIEW软件模拟产生车速信号和扭矩信号。

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输送到ECU内,ECU通过内部的计算后输出电流给电机,使电机执行相应的助力。

最后,本设计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激励信号设计是合理的,取得的结果符合汽车行驶时的工况。

 

关键词:

LABVIEW虚拟仪器;ECU激励信号;数据采集卡;ECU;转向助力

 

ABSTRACT

ThisdesignintroducestheelectricpowersteeringsystemcomponentsofECUstimulus,thesystemstructureandworkingprincipleoftheanalysisandresearch,asystemsoftwareandhardwareconnectioncircuitdiagram,anddrawsadifferentspeedandthemotoroutputtorqueunderthecurrentdiagrambetweenthecurves.

Onthehardwareside,thesystemofdataacquisitioncard,voltageamplifierandECUwereanalyzedandchoice;onthesoftwareside,theuseofLABVIEWsoftware,analogsignalsgeneratedspeedandtorquesignal.SignalstransmittedtotheECUdataacquisitioncardinside,ECUcalculatedbytheinternaloutputcurrenttothemotor,themotorimplementationofappropriatehelp.

Finally,thedesignoftheelectricpowersteeringsystemECUstimulustests,testresultsshowthattheexcitationsignaldesignisreasonable,consistentwiththeresultsobtainedwhenthevehicledrivingconditions.

 

Keywords:

LABVIEWvirtualinstrument;ECUexcitationsignal;Dataacquisitioncard;ECU;Steering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第1章绪论1

1.1研究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目的和意义1

1.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点1

1.2.1电动助力转向的优点1

1.2.2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优点2

1.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3

1.4本设计研究的内容4

第2章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6

2.1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组成6

2.2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结构6

2.3电动助力的理论分析..................................................................................................7

2.3.1引言7

2.3.2EPS典型助力曲线7

2.4本章小结9

第3章硬件的设计10

3.1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总体结构10

3.2数据采集卡11

3.3信号放大器的设计12

3.3.1芯片的选择12

3.3.2驱动电路的设计13

3.4本章小结14

第4章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的生成15

4.1LABVIEW的简介15

4.2信号的生成16

4.3本章小结19

第5章实验分析21

5.1简介21

5.2实验仪器21

5.3扭矩与电动机助力电流的理论关系……………………………………………….21

5.4实验过程22

5.5实验结果24

5.6本章小结24

结论25

参考文献26

致谢28

附录A外文文献29

附录B外文文献的中文翻译32

 

第1章绪论

1.1研究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现代汽车的性能和配置不断地提高,增加了汽车工程测试的复杂程度。

汽车工程测试中,经常需要测量多种信号并进行分析,如车速、转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侧倾角、俯仰角、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车体变形、电压、电流、温度、CAN总线信号、油液压力、真空度等。

一方面,汽车工程测试不断向着多物理量、高精度、大数据量、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传统仪器由于功能固化、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差、存储数据量少等原因,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汽车测试的需要。

为了方便ECU的开发与测试,除了真实的汽车环境外,往往还需要些模拟的汽车环境用于ECU实验室阶段的开发和测试。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开发主要使用各种信号模拟系统产生各种真实的电动助力转向信号(例如方向盘扭矩信号和车轮车速信号)来驱动ECU的正常工作。

而现在ECU激励信号系统还利用了VI公司的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上位机操作界面,通过USB与数据采集卡连接,上位机可以很好的实现系统各种信号的显示和控制。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就是用LABVIEW软件生成的信号模拟实际通过传感器得到的信号(如车速信号,扭矩信号),并将生成的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送给ECU,ECU通过内部的运算后送给电动机一个适当的电流,从而控制电动机的助力大小。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信号的大小来测量出电动机输出端电流值,绘制出同一车速下,不同扭矩与电动机输出电流之间的曲线图,在与理论分析得到的扭矩—电动机输出电流曲线图进行对比,从而检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改变和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装置,它直接影响了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是汽车的重要性能之一。

1.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1.2.1电动助力转向的优点

1.提高了汽车的操纵性能

EPS能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助力,减少由路面不平所引起的对转向系统的扰动,改善汽车的转向特性,减小汽车低速行驶时的转向操纵力,提高汽车高速行驶时的转向稳定性,进而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

并且可通过设置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来满足不同对象使用的需要,提高了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

该系统由电动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特别是在停车时,可获得最大的转向动力。

2.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装有电动转向系统的车辆和装有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车辆对比实验表明,在不转向情况下、装有电动转向系统的车辆燃油消耗降低

%,在使用转向情况下,燃油消耗降低了

%。

同时EPS没有液压回路,不存在渗油的问题,因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增强了转向跟随性和可靠性

在EPS系统中,电动机与助力机构直接相连以使其能量直接用于车轮的转向。

这样增加了系统的转动惯量,电机部分的阻尼也使得车轮的反转和转向前轮摆振大大减小。

因此转向系统的抗扰动能力大大增强。

4.质量更轻、结构更紧凑

该系统由电动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在停车时,也可以获得最大的转向助力。

同时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密封件、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等,其零件比HPS大大减少,因而其质量更轻、结构更紧凑,在安装位置的选择方面也更容易,装配自动化程度更高,维修更简单。

同时由于液压油在低温时的粘度很大,存在低温时必须有个加温的过程,而EPS可以在-40℃以下很好地工作,基本上不存在受温度影响的问题。

1.2.2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优点

(1)模拟产生各种信号

主要是利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通过对所需的信号编程,产生信号(正弦波,脉冲波,三角波等),然后将信号的波形通过DAQ输送出去,通过调节控制旋钮来改变输出信号的大小,从而达到检测系统的效果。

(2)信号输出简单

NI公司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信号产生与输出是一起的,他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卡(DAQ)的USB端口与电脑连接,然后另一端作为输入端与所需要的仪器连接到一起,进而将信号输入。

尤其注意的是,如果输出信号的电压与接收仪器的允许电压不相符合,那将连接一个电压调节器,将输入电压调节到一起所允许的范围内。

(3)实现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检测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主要的影响信号有2种:

车速信号和扭矩信号。

连接的线路如下:

产生的信号→数据采集卡→电压调节器→ECU→电机。

ECU是用已经编好的程序,他将对输送过来的信号进行计算,然后输送一个电流给电动机,电动机接收信号后会按照命令进行运转。

我们可以调节信号旋钮来观察电机的运行状况,从而检测ECU。

1.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国外,各大汽车公司对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有20多年历史,随着近年来电子控制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EP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以其具有传统动力转向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迅速迈向了应用领域。

自1953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别克轿车上使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以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给汽车到来了巨大的变化,几十年来的技术革新使液压动力转向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出现了电控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988年2月日本铃木公司首先在其Cervo车上装备了EPS,随后又应用在Alto汽车上,1993年本田汽车公司在爱克NSX跑车上装备EPS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1999年奔驰和西门子公司开始投巨资开发EPS。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日本铃木,本田,三菱,美国Delph汽车公司,德国ZF等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EPS,并装配在FordFiesta和Mazda323F等车上,此后EPS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经过20几年的发展,EPS技术日趋完善。

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微型轿车向更大型轿车和商用客车方向发展,如本田的Accord和菲亚特的Punto等中型轿车已经安装EPS,本田甚至还在其AcuraNSX赛车上装EPS。

EPS的助力型式也从低速范围助力型向全速范围助力型发展,并且其控制形式与功能也进一步加强。

日本早期的EPS仅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高速时EPS将停止工作。

新一代的EPS则不仅在低速和停车时提供助力,而且还能在高速时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由Delphi为Punto车开发的EPS属全速范围助力型,并且首次设置了两个开关,其中一个用于郊区,另一个用于市区和停车。

当车速大于70km/h后,这两种开关设置的程序则是一样的,以保证汽车在高速时有合适的路感。

这样即使汽车行驶到高速公路时驾驶员忘记切换开关也不会发生危险。

市区型开关还与油门相关,使得在踩油门加速和松油门减速时,转向更平滑。

在国内,1992年清华大学开始设计EPS的相关研究工作,随后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纷纷开展了EPS的研究,此外,电子行业中的不少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也纷纷介入EPS研究领域。

2000年,昌河北斗汽车率先装配EPS,对国内EPS的研究,器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之后,广本飞度、上海大众途安、一汽-大众凯迪、哈飞路宝、吉利等车型,也纷纷装配了EPS。

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的DFL系列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吉利汽车集团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PS产品也已经装备在其吉利豪情等系列轿车上。

一汽轿车也准备安装国产电动转向器,正在寻求有实力的合作伙伴。

重庆的长安铃木、长安福特的代表也参加了电动转向标准会议寻找合作伙伴,准备在其生产的新车型中试装电动转向器,如广州本田飞度轿车2003年销售1.66万辆,占全国1.3-1.6L的轿车销售量30.5万辆的5.4%市场份额。

说明齿轮齿条式的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已逐渐打开了市场。

2007轿车销量在200多万辆,

的轿车销量在50-60万辆左右,说明装配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的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目前21个汽车厂家的43给我品种均可安装电动助力转向器产品。

这些厂家分别是:

重庆长安、奥拓、领养、吉利、美日豪情、奇瑞QQ、天津丰田、威驰、悦达起亚、千里马、东南汽车、菱帅。

可以预测到2010年末我国适合安装的轿车有140万辆,微型和轻型卡车包括皮卡有40万辆,电动转向器的需求大约共为180万套。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来帮助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信号传感装置(包括扭矩传感器、转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转向助力机构(电机、离合器、减速传动机构)及电子控制装置。

电动机仅在需要助力时工作,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时,扭矩转角传感器根据输入扭矩和转向角的大小产生相应的电压信号,车速传感器检测到车速信号,控制单元根据电压和车速的信号,给出指令控制电动机运转,从而产生所需要的转向助力。

1.4本设计研究的内容

(1)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组成、结构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主要是将由LABVIEW软件生成的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卡送给ECU,然后ECU通过内部运算后输出适当的电流控制电动机。

其线路图为:

产生的信号→数据采集卡→电压调节器→ECU→电机。

(2)软件部分——信号的生成

由于控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信号太多,例如噪音,温度,车轮转速,车速,扭矩等。

对于初学者来说,将所有的信号全部产生并输送给控制模块这个过程有点复杂,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我就选择2个主要的信号(车速信号和扭矩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来说明如何用NI信号控制与检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硬件部分——电压放大器的制作

用LABVIEW软件产生的信号,其信号电压与仪器的接收信号的电压必须相符合,然而经由数据采集卡USB608输出的信号电压为5V,吉利控制模块接受的电压为12V,所以应该设计一个电压放大器,将数据采集卡的输入信号电压放大后再输送给吉利控制模块,使其能够接收。

(4)实验检测

实验检测部分主要是将电路连接好之后,控制车速值分别为某一定值(如2km/h,15km/h和45km/h),调节扭矩值由

N

m逐渐变化,绘制出实际的扭矩—电动机输出电流曲线图,在与理论分析得到的扭矩—电动机输出电流曲线图对比,如果曲线一致,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完好;如果不一致,则需检查系统。

 

第2章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

2.1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组成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主要分为2部分,硬件设计与软件的编程。

硬件设施主要包括USB-6008型号的数据采集卡、采用LM324芯片设计的反向电压放大器和吉利数控模块;软件部分主要是通过对LABVIEW软件的编程,生成2种控制信号,即车速信号和扭矩信号。

然后将软件与硬件连接起来,通过控制信号的大小来检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好坏。

2.1电路连接图

2.2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结构

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卡、电压放大器、数控模块和电机组成。

(1)数据采集卡:

数据采集卡的作用是将LABVIEW产生的信号通过自身的输入、输出通道传递给数控模块。

(2)电压放大器:

电压放大器的任务就是将由数据采集卡出来的5V的车速信号放大到12V。

(3)ECU:

ECU主要是接收所有的信号,然后通过内部的程序计算出输出的电流传给电机,实现转向助力。

(4)电动机:

EPS的动力源是电动机,通常采用无刷永磁式直流电动机,其功能是根据ECU的指令产生相应的输出矩转。

2.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理论分析

2.3.1引言

配备电动助力装置的汽车转向系统,应尽量不悖于驾驶员原有的驾驶习惯,这样驾驶员才能在转向时得心应手。

转向驱动力矩与助力矩之间的理想关系应具备以下几点:

(1)在转向驱动力矩很小的区域内希望助力矩越小越好,甚至不施加助力,以便保持较好的路感和节约能源。

(2)在低速行驶低速转向过程中,为使转向轻便,降低驾驶员劳动强度,助力效果应当明显。

(3)原地转向时的转向阻力矩相当大,此时应尽可能发挥较大的助力转向效果,且助力矩增幅应较大。

(4)随着车速的增升高,转向驱动力矩很小时不助力的区域应增大。

(5)原地转向时,助力矩增加到一定值时应保持恒定,以免助力电动机因负荷过大而出现故障。

(6)形式转向时,助力矩增加到一定值时也应保持恒定,以便驾驶员驾驶时可以明显感到路面反力的增加,知道安全驾驶。

(7)高速行驶时停止助力,以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感,保证行车安全。

(8)助力矩不能大于同工矿下无助力时的转向驱动,即助力矩应小于转向阻力局,否则将出现“打手”现象。

(9)各区段过度要平滑,以避免操舵力出现跳跃感。

2.3.2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典型的助力曲线

EPS的助力特性具有多种曲线形式,图2.2为三种典型的EPS助力特性曲线。

这里将图中助力曲线分为三个区,0≤

区为无助力区,

区为助力变化

图2.2EPS典型助力曲线

(1)直线型助力特性

定不变。

图5.3车速值为2km/h时,扭矩与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

如图5.4,车速在15km/h,在输入扭矩小于1N·m时,电动机不助力;大于1N·m后,输入扭矩越大,电动机输出扭矩越大,电流也越大;到输入扭矩为9N·m以后,电动机输出扭矩恒定不变,电流也恒定不变。

图5.4车速值为15km/h时,扭矩与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

车速在45km/h,在输入扭矩小于1N·m时,电动机不助力;大于1N·m后,输入扭矩越大,电动机输出扭矩越大,电流也越大;到输入扭矩为9N·m以后,电动机输出扭矩恒定不变,电流也恒定不变。

图5.5车速值为45km/h时,扭矩与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数据表明:

同一车速下,随着方向盘扭矩的增大,电机的转向助力越来越小;同一扭矩下,随着车速的增加,电机的转向助力也越来越小。

5.5实验结果

1.在零车速下,助力转向时的方向盘转矩明显小于不助力转向时,说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够使驾驶更加轻便、灵活。

2.绘制出相同车速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值随方向盘转矩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减小;

3.在不同的车速下,车速快时的电动助力小于车速慢时的电动助力。

4.车速很快时,电动机一般不提供助力,保证汽车行驶时的方向稳定性。

5.6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性能。

通过各种实验绘制出实际的扭矩-电动机电流曲线图,与理论的扭矩-电动机电流曲线对比后判断ECU系统的好与坏。

 

结论

本文对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进行设计,其中包括软件编程,硬件设计和电路的连接等几个环节,最终达到通过调节信号的值来检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目的。

通过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电动助力转向ECU激励信号系统的发展前景很好:

汽车工程测试中,经常需要测量多种信号并进行分析,如车速、转向盘转角、横摆角速度、侧倾角、俯仰角、横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车体变形、电压、电流、温度、CAN总线信号、油液压力、真空度等,加大了现代化汽车测试的难度。

为了方便ECU的开发与测试,除了真实的汽车环境外,往往还需要些模拟的汽车环境用于ECU实验室阶段的开发和测试,这就注定ECU激励信号系统的发展会将越来越好。

(2)通过运用LABVIEW产生信号检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好与坏,检验了助力特性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理论上验证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ECU激励信号设计的研究,本文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认为还有进一步的工作要做。

设计中对LABVIEW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去完成每一个信号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变化的影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书龙.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东南大学,2001:

62-65.

[2]刘照.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J].汽车研究与开发,2003,

(2):

22-24.

[3]周冬林.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及控制系统设计[J].汽车技术,2004,

(1)1-2.

[4]张永辉.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仿真研究[J].汽车科技,,2003,

(2)6-8.

[5]姬广斌.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的系统仿真与控制器设计[J].汽车科技,2001,(4):

1-2.

[6]余树洲.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仿真研究[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2-17.

[7]徐汉斌.电动转向器控制系统研究[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12.

[8]李伟光,李慧祺,王元聪.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现状与发展[D].华南理工大学,2003:

6-14.

[9]王迅.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现状与发展[J].湖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1999,

(2)8-9.

[10]金钊.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器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2002,(5):

35-38.

[11]郭荣,田晋跃,于英.工程车辆转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D].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04,(10):

9-11.

[12]陈伟.基于ADAMS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1999:

67-69.

[13]郭孔辉.汽车操纵动力学[M].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5-77.

[14]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三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4

(2):

61-66.

[15]方昌林.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0-40

[16]向铁明,易际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曲线的设计[J].新南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0-28

[17]曹付义,周志立,贾鸿社.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液压系统动态仿真[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10-17

[18]任卫群,陈慧鹏、谢彬,宋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3

(2):

15-31

[19]YoonWJ,ReinhallPG,SeibelEJ.Analysisofelectroactivepolymerbending:

acomponentinalowcostultrathinscanningendoscope[J].SensorsandActuatorsA,2007:

40-48

[20]管欣,姬鹏、詹军.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刚度和路感特性分析[J].科学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