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634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docx

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

2019年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试题

韩丽丽,同学们叫她含羞草。

哥哥的算术成绩很少优秀,这次期中考试却得了九十分。

试卷发下来,他回到家,进门就扬起卷子喊:

“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

”那样子像一个打胜仗回来的将军。

丽丽也背着书包回来了,妈妈问:

“丽丽,你的算术多少分?

”丽丽说:

“和哥哥差不多。

妈妈要过丽丽的试卷来看,只见试卷上写了一个大大红红的一百。

妈妈笑着说:

“呵,得了一百分还不好意思拿出来哩!

“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还低着头,像棵含羞草。

丽丽也有缺点。

有一次,老师在台上讲课,她眼睛望着窗外。

老师说:

“丽丽。

注意力集中!

”丽丽从脸到脖子根都羞红了,马上专心听讲,再不走神了。

有一次下课后,音乐老师忘了把书本带走,丽丽拿了书本追上去说:

“黄老师,你的书本忘了。

班主任李老师迎面走过来听见了,说:

“丽丽,对老师和长辈说话要用您。

丽丽站住脚,羞红了脸,垂着头弄着辫梢,低声回答:

“是。

”那样子就像一棵含羞草。

从这以后,丽丽对长辈说话,总是客气地用“您”,再没有听她用过“你”。

渐渐地,同学们都喜爱地管丽丽叫“含羞草”。

李老师说:

“含羞草好,她不骄傲。

一个懂得害羞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部首,再用该字组词。

申(  )(   ) (  )(   ) (  )(   )

分(  )(   ) (  )(   ) (  )(   )

2、连线,把下面的字搭配成词。

(1)羞  别 

(2)辫  别 (3)梢  悄 (4)骄  气

差  火   辩  论   稍  儿    娇  车

着  耻   辨  子   悄  微    轿  傲

3、下面的句子是从哪方面描写人物的?

请你认真分析,选择答案填进()里。

语言  动作   神态

(1)一句话说的丽丽羞红了脸,她低着头,像棵含羞草。

(    )

(2)丽丽说:

“和哥哥差不多。

(3)他回到家,进门就扬起卷子喊:

“妈妈,看,我的算术得了九十分。

(4)丽丽站住脚,羞红了脸,垂着头,弄着辫梢,低声回答:

“是。

4、根据文章内容判断说法的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

A、受到夸奖,丽丽感到不好意思,她会害羞。

(  )

B、丽丽姓“韩”,跟“含”字同音。

( )

C、遭到老师批评,丽丽会更害羞,从脸到脖子根都羞红了。

( )

D、同学们觉得她总是低着头害羞,所以故意讥笑她。

( )

E、丽丽害羞时的样子很像“含羞草”。

( )

(二)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一天,他都很努力地卖草帽。

有一天,他叫卖得十分疲劳,刚好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放下,做在树下打起盹来。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都不见了。

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

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

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

卖草帽的人高高兴兴地拾起草帽,回家去了。

回家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年以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

有一天,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样,因为疲劳在大树下睡找了,草帽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

孙子想到也要曾告诉他的办法,于是他脱下草帽,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竟然没有跟他做,还直瞪着他笑个不停。

后来 猴子捡起地上的草帽 说 开什么玩笑 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1、在下面这些词中,选出四组近义词。

努力  赶紧  奇特  仿照  赶快  模仿  奇怪  勤奋

(   )——(   )    (   )——(   )

(   )——(   )    (   )——(   )

2、你能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吗?

3、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了

4、很多年以后,他的孙子卖的草帽同样被猴子们抢走了,这时他再用爷爷曾经用过的方法为什么就不管用了呢?

 (   )

A、那时的猴子已经不愿意模仿人了。

B、那些猴子的爷爷也将自己的教训告诉了孙子。

C、聪明的猴子知道这个人在骗它们。

5、这则小幽默告诉我们( )

A前辈的经验只能听,不能用。

B前辈的经验可以用,但在用前应该动脑筋想一想,而不能生硬地照搬过来。

C无论是谁做事都要动动脑筋。

6、你能为那个卖草帽的人出个主意,帮他把草帽拿回来吗?

(三)两个好朋友

  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

突然,有一只熊向他们走来。

一个连忙逃跑,爬到树上躲了起来。

另一个来不及逃,只好躺在地上装死。

熊走到他身边,用鼻子嗅他的脸。

这时,他屏住呼吸。

熊以为他是个死人,就走开了。

等熊走了,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地说:

“喂,熊跟你咬耳朵说了些什么呀?

”“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丢下伙伴逃跑的,都不是好朋友。

1、照样子写词语。

笑眯眯()()()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赶忙(   ) 紧急(   ) 朋友(    )

3、根据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好朋友在森林里玩耍。

突然有一只熊向他们走来。

一个  ,另一个         。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你用“   ”在文章中画出来。

(四)母亲的缝纫(rèn)机

为了省钱供我们读书,母亲把我们一家人的所有衣服都包揽(lǎn)下来,从衬衣到外套,从棉袄到毛衣,母亲都一手制作。

缝纫机的“嗒嗒”声,从春到夏,从夏到春,永不停息地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母亲永远是躬着身躯在踩着缝纫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件件(  )经济,(  )实惠,( )朴素,(  )美观的新衣在母亲的手下诞dan生。

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晚:

 A、太阳落了的时候; B、一个时期的后段

(1)母亲从早到晚,真辛苦。

(  )

(2)他来晚了,没有赶上火车。

(  )

休:

A、歇息;B、停止、C、副词,不要

(1)妈为了我们,从不休息。

(2)人休想侵占我国的领土。

2、文中空白的地方应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是( )

(1)尽管……还……    不但……而且……

(2)因为……所以……   不仅……还……

(3)既……又……      既……又……

3、找一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选几个抄写下来。

例:

从春到夏

(五)花钟

夏天,天亮得早,我起得也早。

大约五点钟,我去湖边跑步,做早操,我看见牵牛花已经开花了。

每天都这样。

当我绕湖一圈,又爬到那座小山坡,大约六点钟,我看见蒲公英也展开了它金黄的花冠。

远远望去,好像满山坡都是点点阳光在闪烁。

每天都这样。

我提醒自己,该回家了;吃过早餐,我就去上学。

我知道,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去锻炼身体;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就该回家吃早餐了。

我从没有迟到过。

我知道许许多多的花都按时开放着。

在花的学校里,花是遵守时间的孩子。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划去错误的读音。

播(bō bē)放  花冠(guàn guān) 遵(zūn zhūn)守

迟(chí cí)到 早操(cāo chāo) 闪(shǎn sǎn)烁

3、“我没有迟到过”的原因是( )

A、“我”按时出去做早操,按时吃饭,按时去上学。

B、“我”本来就是个遵守时间的孩子。

C、“我”利用牵牛花、蒲公英定时开放的特点,按时做该做的事情。

4、用“”画出第五段中拟人句。

(六)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

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

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

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案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舟在漓江上游玩。

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水变浅了,但是那么清,山是那么绿。

江畔的柑橘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开始紧张地收获。

漓江一年四季都很好。

我喝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用“//”讲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第一段:

“我”爱故乡的漓江。

 第二段:

 第三段:

漓江美,“我”要把它建设得更美。

4、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5、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它用“”画出来。

                                  

(七)小草宝宝的绿衣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两个大草坪,可爱的小草宝宝就住在里面。

春天,小草宝宝露出小脑袋,穿上了春姑娘送来的绿衣服,给校园添加了绿色,校园显得更美丽了。

它们手牵着手,肩并肩,打扮着校园,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不知多少欢笑。

夏天,小草宝宝长高了,衣服更绿了。

远看,校园里好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近看,风姐姐轻轻一吹,小草宝宝点了点头,好像在跳舞呢!

秋天,小草宝宝想换件衣服,便穿上了秋婆婆做的黄衣服。

突然,秋风吹来,吹落了这件黄衣服,校园里就像铺上了一地的金子。

冬天,小草宝宝怕冷不敢出来,躲在地下睡大觉,在大地的怀抱里孕育着第二年的生命。

我爱你,可爱的小草宝宝,因为你是我们校园的四季。

1、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是按照        写的

2、春天,   给小草宝宝送来了      ;夏天,小草宝宝的衣服  ;秋天,   给小草宝宝做了黄衣服;冬天,小草宝宝躲在地下     。

3、哪句话最能表达小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用“”画出来。

(八)杀鸡取蛋

有个老太婆,养了一只母鸡,它每天都下一个黄灿灿的金蛋。

老太婆每天能拣到这么一个大金蛋,什么事儿也不用干,日子还过得特别好。

她闹着没事干,就天天守着她的宝贝鸡,只盼望它早点下蛋。

有一天,母鸡照例下了一个金蛋。

老太婆把金蛋托在手上,心里想:

这宝贝鸡一天只下一个金蛋,真叫人等得着急。

不如杀了它,把它肚子里的蛋统统地取出来。

于是,老太婆拿定主意,真把这只宝贝鸡杀了。

没想到,打开肚子一看,一个金蛋也没有。

原来长成的金蛋已经下玩了,新的金蛋还没有长成。

母鸡死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金蛋了。

1、huáng càn càn  pàn wàng yuán lái zhào lì zhǔ yi

 (      )  (    )  (    ) (   ) (   )

2、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焦急(   ) 希望(   ) 拿(  ) 剖开(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老太婆天天守着她的宝贝鸡,盼望       。

由于母鸡一天只下一个蛋,她等得      ,于是采取了        的方法,结果           。

她错在                。

(九)墙壁“冒汗”了

今天早上,我刚刚起床,猛然发现我家的墙壁上湿漉漉的。

走近一看,原来墙壁上沾满了一粒粒小水珠呢!

这些小水珠是从哪儿来的呢?

难道墙壁也会冒汗吗?

我很奇怪,就跑去问妈妈。

妈妈告诉我说:

“这叫墙壁返潮,因为天气闷热,空气潮湿,天快要下雨了。

墙壁潮湿,天真的会下雨吗?

我连忙透过窗户看看天,天空灰灰的,太阳失去了往日的威力,阳光也不会那么耀眼了。

可是,天空中没有一朵乌云,天怎么会下雨呢?

这样的天气持续了两天,第三天,果然下雨了。

我终于明白了:

墙壁“冒汗”,天要下雨。

哈哈,墙壁也成了气象家了!

1、在文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刺眼(   )   好奇(   )

2、在文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干燥(   )   凉爽(    )

3、照样子写词。

 湿漉漉                      

4、填空。

 看到墙壁“冒汗”就知道会      ,我家的墙壁成了      。

5、我们还看到什么现象,也知道就要下雨了?

请你举出两个例子。

 

(十)

风筝飞上了天空,低头一看,房屋和树林全在自己的脚底下,觉得很了不起,便对线说:

“哈哈,世界上只有我最高了。

忽然来了一架飞机,风筝对线说:

“都怪你牵住我的脖子不放,要不,我肯定比飞机飞得更高。

“要不是我牵住你,你只能躺在地上。

”线对风筝说。

风筝不以为然。

一阵风吹来,风筝拼命地往上蹿cuan。

正当蹿得起劲时,线断了,风筝想乘机追上飞机,可是身不由己飘飘悠悠地跌落在地上。

风筝这才明白。

1、这篇短文有  个自然段。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风筝(zheng zhen zeng)觉得(jiào jué)

3、下面两句话,哪一句放在文章结尾最合适,请打“ ”。

A、不听别人的劝告是不对的。

B、自高自大,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必然要失败。

4、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附送:

2019年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课文系统简介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书课文的一半以上。

有描绘秋天景物的《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有展示祖国壮丽河山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东方之珠”》,有反映领袖风貌、名人风采的《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有叙说中外儿童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槐乡的孩子》,也有介绍祖国悠久文化与历史的《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更有引导学生正确思维、优秀品质的《矛和盾的集合》《狮子和鹿》。

  全册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涵丰富。

蕴涵着相互关爱、理解尊重(《掌声》《给予树》)等情感因素,同时亦有历练品质(《我不能失信》《爬天都峰》)、倡导动手动脑、探索自然奥秘(《花钟》《玩出了名堂》)等适应信息社会和开放社会要求的时代精神。

  第二,题材广泛。

有反映国外生活的《给予树》《好汉查理》,有反映乡村生活的(《风筝》《槐乡的孩子》),有反映学校生活的(《我们的民族小学》《掌声》),有反映家庭生活的(《信箱》《我不能失信》)。

这样广泛的题材,能够适应多个不同的地区(西部的宁夏、新疆、青海,中部的河南、江西,发达地区的深圳、厦门),它不是一个受空间限制的乡土教材。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题材的丰富与多样,则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大千世界。

  第三,体裁多样。

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

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学习要求简介

  1、学习要求出现的位置。

教材将学习要求分别安排在了不同的位置:

第一种位置是单元前面的导语,第二种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连接语,第三种是文中学习伙伴的话,第四种是课后的练习。

导语和连接语在前面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2、学习要求的侧重与引导功能。

不论是文中学习伙伴的提示,还是课后的习题要求,都力图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引导,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读书。

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情况,读书的具体要求不同:

有的是“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书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基本要求,需要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课文阅读中反复训练才能得以掌握。

  

(2)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

譬如,“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了,你抄了哪些”,“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再抄下来”。

积累词句同认字写字、读书一样都属于基本要求,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材中安排这样的内容,不等于只是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来积累词句,教师要以此为示范和凭借,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譬如,《爬天都峰》(10页)“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赵州桥》(75页)“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富饶的西沙群岛》(89页)“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这些内容的提示,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使用的准确、精密、生动,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方法,便于学生在其他课文的阅读过程中,准确领会词句意思、体验表达妙处,并在习作过程中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4)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验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譬如,《我们的民族小学》(2页)“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金色的草地》(7页)“我知道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了”,《灰雀》(19页)“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孔子拜师》(67页)“从这句话我感受到”,陶罐和铁罐》(107页)“‘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我要往下读读看”。

  (5)结合生活实际,使课文学习进行有效延伸、拓展。

譬如,《花钟》(54页)“我也想去观察一下周围的花”“我要观察其他事物,还想写观察日记”,《科利亚的木匣》(106页)“我想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陶罐和铁罐》(109页)“我们来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生面对教材中安排在导语、连接语、文中、课后的学习要求提示,可以将其看作学习伙伴在读书时的想法、感受,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本人的疑问、想法;此外,我们还应理解,这些题目内容的安排,一方面是处于读懂“这篇”课文本身的目的而设置的,如果学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他对于课文的理解还不到位;另一方面,这些内容的安排是想为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而提供的策略示范,譬如,人们常常说,“读书时要边读边想”,这里的问题不是人们读书时不去思考,因此我们来提倡“边读边想”,这个要求指的是“在何处想”“该怎样想”才算是真正理解了课文,领会了其中的感情,从而不会“误解”“曲解”课文。

这样看来,我们这些练习提示,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而设置的。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误解与纠谬。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通过近三年以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注意到,为数不少的教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个有关读书的要求有所误解和曲解。

他们认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多样问题,于是,老师所谓的阅读指导便流于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等诸多阅读形式的更替与展示。

大家不要忘记,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之后还有这样的表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不难发现,“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手段,不顾“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个目的而单纯追求阅读形式的多样,是对课程标准的误解和曲解。

换句话说,阅读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与教师的指导。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理念的确立,主要目的是力图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灌输”行为,代之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理解成教师不必给予必要的阅读指导,学生可以凭借不同形式的、单纯的个人阅读就可以领会课文内容,学会表达方法。

  3、重视阅读的指导。

重视阅读的指导包含不同的层次和内容:

第一,指导什么;第二,如何指导。

  先看指导什么。

对于那些不传达给学生他就无法自主获得的知识、技巧,教师不必反复地要求学生自主尝试、习得,以避免学生直至心理受挫,最终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平等的对话,譬如“我也来试试,这样读是不是好一些?

”“请让我试试好吗?

”直接将正确的处理办法演示给学生,例如:

诗歌的诵读、长句的断句、停顿,轻声、儿化、疑问等等。

  不过,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内容和传达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逐步习得。

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时,需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前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遇到某些问题,此外,教师需要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学习提问的方式和角度。

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文中学习伙伴的话和课后习题中的内容,也可以参照我们列举的有关课程标准当中的阶段目标,自主设计。

这里特别强调两点:

第一,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问题,都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位老师在讲授《日月潭》时,提了这样的问题:

“日月潭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大,因为教材里已经写到“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如果问“为什么把这个大湖叫日月潭”则更为合适,因为光华岛将湖水分开才有其名,孩子需要一些概括)。

第二,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让学生知道自己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属于哪个角度。

明确提问的角度,有助于学生正确思考和解答问题,同时可以使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当我们遇到其他文章时,该怎样思考、从什么角度提问,这是一个示范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浙江的王雷英老师上的《军神》给我们提供了启示:

刘伯承刚强,一是沃克医生的反映、一是刘伯承自己的反映、一是作者叙述的话语等几个方面)。

可以提问的内容和角度很多,一般来说,可以从题目入手(《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这个定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可以从部分词句的表达方法、含义入手(《爬天都峰》“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中的“挂”字),还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入手(《奇怪的大石头》“想不到,这项研究成果竟然和童年的疑问有关”、《掌声》“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

此外,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回应,不要仅仅是布置问题,而没有相应的下文(有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别人读课文,看能否听出什么,但是读完以后,却没有了回应)。

  以上说明的是指导的内容,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呢?

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里提出的“教师的分析”,指的是教师直接将问题的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它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要注意策略的选择:

一种策略是,从学生对教师或者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中提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