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658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剪力墙钢筋计算.docx

剪力墙钢筋计算

第一章:

剪力墙钢筋

在计算剪力墙钢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图1)

1、剪力墙需要计算哪些钢筋?

剪力墙主要有墙身、墙柱、墙梁、洞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墙身钢筋包括水平筋、垂直筋、拉筋和洞口加强筋;墙柱包括暗柱和端柱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墙梁包括暗梁和连梁两种类型,其钢筋主要有纵筋和箍筋。

2、计算剪力墙墙身钢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基础型式、中间层和顶层构造;墙柱、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第一节:

暗柱

1.1、总公式

1)、帮扎连接:

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基础外露长度+n(1.2Lae+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

2)、机械连接:

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n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

1.2、分公式

1)、帮扎连接:

基础层插筋=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基础外露长度+搭接长度1.2Lae

中间层纵筋=中间层高+搭接长度1.2Lae

顶层纵筋=顶层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

2)、机械连接:

基础层插筋=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基础外露长度500

中间层纵筋=中间层高

顶层纵筋=顶层层高--非连接区长度500--板厚+锚固长度Lae

1.3、变截面情况(以A、B层为例)

1)、当c/(板厚++水平间距)<1/6时,,符合如图c种情况

A层情况:

帮扎连接:

外(内)侧纵筋长度=A层高+斜度伸长值--板厚--水平间距+搭接长度1.2Lae

机械连接:

外(内)侧纵筋长度=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水平间距+斜长+搭接长度1.2Lae

B层情况:

帮扎连接:

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搭接长度1.2Lae

机械连接:

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B层非连接区500+上一层非连接区500

2)、当c/(板厚+水平间距)>=1/6时,符合如图a、b两种情况

①、如图a这种形式

A层情况:

帮扎连接:

外侧垂直钢筋=A层高+搭接长度1.2Lae(外测纵筋)

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内侧纵筋)

机械连接:

&说明:

若是A、B两层都是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时

外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B层非连接区500(外测纵筋)

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内侧纵筋)

若是A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B层为帮扎连接时

外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搭接长度1.2Lae(外测纵筋)

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内侧纵筋)

若是A层为帮扎连接,B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时

B层情况:

帮扎连接:

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搭接长度1.2Lae

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搭接长度1.2Lae

机械连接:

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B层非连接区500

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B层非连接区500+上一层非连接区500

②、如图b这种形式

A层情况:

帮扎连接:

外(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

机械连接:

&说明:

若是A、B两层都是焊接(或机械连接)情况时

外(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

若是A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B层为帮扎连接时

外(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A层非连接区500-板厚+锚固长度Lae

若是A层为帮扎连接,B层为焊接(或机械连接)时

B层情况:

帮扎连接:

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搭接长度1.2Lae

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搭接长度1.2Lae

机械连接:

变截面插筋=1.5Lae(锚固长度)+B层非连接区500

垂直纵向筋=B层层高-B层非连接区500+上一层非连接区500

 

 

1.4、箍筋

长度=(宽度--2*保护层)*2+(高度--2*保护层)*2+8d+1.9d*2+max{10d,75mm}*2

根数计算表

层数

连接情况

计算式

基础层

(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基础上下不布置箍筋要减“1”,基础层上下布置箍筋要加“1”,基础层上或下端布置箍筋不加也不减)

底、中、顶层

帮扎连接

加密区根数[(1.2Lae*2+0.3Lae--50)/间距(5d且<=100)+1]+非加密区根数[(层高-搭接范围)/间距]

机械连接

(层高--50)/间距+1

1.5、拉筋

1)、同时构住主筋和箍筋:

L=(h--2c)+4d+1.9d*2+max{10d,75mm}*2

2)、只构住主筋:

L=(h--2c)+2d+1.9d*2+max{10d,75mm}*2

3)、根数计算

帮扎连接:

基础层n=[(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500](基础上下不布置箍筋要减“1”,基础层上下布置箍筋要加“1”,基础层上或下端布置箍筋不加也不减)*每排拉筋个数

底、中、顶层n=[(1.2Lae*2+0.3Lae--50)/间距(5d且<=100)+1+(层高-2.7Lae)/箍筋间距]*每排拉筋个数

机械连接:

[(层高-50)/箍筋间距+1]*每排拉筋个数

 

第二节:

连梁

2.1、墙端部洞口处

底、中、顶层纵筋L=max{Lae,0.4Lae+15d,支座宽--保护层+15d}+窗洞宽+max{Lae,600}

中间层箍筋根数n=(洞口宽--2*50)/箍筋间距+1

顶层箍筋根数n={[(左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洞口宽--2*50)/间距+1]+[(右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

2.2、墙中部洞口单跨连梁

底、中、顶层纵筋L=max{Lae,600}+窗洞口宽+max{Lae,600}

中间层箍筋根数n=(洞口宽--2*50)/箍筋间距+1

顶层箍筋根数n={[(左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洞口宽--2*50)/间距+1]+[(右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

2.3、墙中部双洞口连梁(双跨)

底、中、顶层纵筋L=max{Lae,600}+两洞口宽合计+窗间墙宽+max{Lae,600}

中间层箍筋根数n=[(洞口宽a--2*50)/间距+1]+[(洞口宽b--2*50)/间距+1]

顶层箍筋根数n={[(左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洞口总宽+窗间墙--2*50)/间距+1]+[(右锚固长度--100)/间距150+1]}

1)、连梁里拉筋直径的规定:

①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同剪力墙水平分部筋②拉筋直径:

当梁宽<=350时为6mm,当梁宽>350时为8mm,拉筋的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水平筋隔一拉一

2)、拉筋根数的计算

①连梁里排数的计算=[(连梁高-2*保护层)/水平筋间距+1](取整)/2

②每排拉筋根数计算=(连梁净宽-2*50)/连梁箍筋间距的2倍+1

③连梁里拉筋的总根数=①*②

 

第三节:

剪力墙

3.1、基础层:

插筋=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

根数n=[(剪力墙净长-插筋间距)/插筋间距+1]*排数

水平筋:

①连续通过:

外测L=墙外测长度-2*墙保护层

内测L=墙外测长度-2*保护层+弯折15d

②水平外测筋相互搭接:

外测L=墙外测长度-2*墙保护层+0.65Lae*2

内测L=墙外测长度-2*保护层+弯折15d

③根数n=[(基础高度-基础保护层)/间距+1]*排数

拉筋:

①长度L=(b-2c)*2+4d+1.9d*2+max{10d,75mm}*2

②根数n=[(墙净长-竖向筋间距)/拉筋间距+1]*基础水平筋排数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基础插筋(基础平板中)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h1+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一

弯折长度a与框架注相同

图1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2-保护层+基础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二

图2

基础插筋(基础主梁中)

当基础梁底与基础板底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04G101-3P32墙竖向钢筋插筋构造

注:

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图3

当基础梁顶与基础板顶一平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

图4

图1图2

 

图3图4

3.2、中间层:

垂直筋=中间层高+1.2Lae(当遇到洞口时弯折15d)

根数=[(剪力墙净长-竖向筋间距)/竖向筋间距+1]*竖向筋排数

 

水平筋计算表

筋号

位置

长度计算

根数

1号筋

内侧

墙外测长度-2c+弯折15d*2

(层高-离地高度-窗高-保护层)/间距

外测

墙外测长度-2c+15d

(层高-离地高度-窗高-保护层)/间距

2号筋

内测

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2

(窗高+离地高度-门高)间距

外测

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

(窗高+离地高度-门高)间距

3号筋

内测

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2

(门高-间距/2)/间距+1

外测

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

(门高-间距/2)/间距+1

4号筋

内测

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2

(离地高度-间距/2-保护层)/间距

外测

图示长度-2*保护层+15d

(离地高度-间距/2-保护层)/间距

拉筋根数:

(墙总面积-门洞面积-窗洞面积-窗下面积-连梁-暗柱)/间距*间距

即墙净面积/间距*间距

3.3、顶层

垂直筋=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

根数=[(剪力墙净长-垂直筋间距)/垂直筋间距+1]*排数

水平筋、拉筋同中间层算法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墙梁侧面纵筋和拉筋

当设计未注写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03G101-1P51

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200;当跨高比≤2.5时,侧面构造纵筋的面积配筋率应≥0.3%。

图46

拉筋直径:

当梁宽≤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墙梁对墙身钢筋的影响

竖向筋长度:

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连续穿越边框梁和暗梁,因此暗梁和连梁不影响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计算。

水平筋根数:

剪力墙水平钢筋连续穿过暗梁和连梁

拉筋根数=(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拉筋构造见03G101-1P35

3.4、剪力墙开洞口钢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水平筋长度

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03G101-1P16

水平筋根数

水平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竖向筋长度

长度=水平筋伸到洞口边-保护层+15d

竖向筋根数

竖向筋距离洞口边50mm或二分之一个间距

拉筋根数

(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所占面积-暗梁面积-连梁所占面积)/(横向间距*纵向间距)

洞口加强构造

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不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图111);当设计注写补强纵筋时,按注写值补强;当设计未注写时,按每边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且不小于同向被切割纵向钢筋总面积的50%补强,补强钢筋种类与被切割钢筋相同。

03G101-1P16、17、53

注:

括号内标注用于非抗震

图5

-10

当矩形洞宽和洞高均大于800mm时,洞口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不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mm时,补强纵筋构造

注:

剪力墙开洞除了洞口加强纵筋构造外,还有连梁斜向交叉暗撑构造和连梁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两种情况,连梁斜向交叉暗撑的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的纵筋锚固长度为:

LaE或La,斜向交叉暗撑的箍筋加密要求适用于抗震设计(03G101-1P52)。

图5图6

图7图8

图9图10

3.5、剪力墙变截面(A、B层)

1)、c/(板厚+水平间距)<1/6时,符合c种情况(A、B层)

①偏轴情况:

内测=层高+斜度延伸值+1.2Lae外测=层高+1.2Lae

②中轴情况:

内测=层高+斜度延伸值+搭接1.2Lae外测=层高+斜度延伸值+搭接1.2Lae

2)、c/(板厚+水平间距)>=1/6时,符合a、b两种情况

①、a种情况:

A层情况

帮扎连接:

外侧垂直钢筋=A层层高+搭接1.2Laen=(图示外墙长-间距)/间距+1

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n=(图示外墙长-间距)/间距+1

B层情况

帮扎连接:

变截面插筋=1.5Lae+搭接1.2Lae

垂直钢筋B层层高+搭接1.2Lae

②、b种情况:

A层情况

帮扎连接:

外内侧垂直钢筋=A层高-板厚+锚固长度Laen=(图示外墙长-间距)/间距+1

B层情况

帮扎连接:

变截面插筋=1.5Lae+搭接1.2Lae

垂直钢筋B层层高+搭接1.2Lae

 

 

九、暗梁

①墙的水平筋和垂直筋连续穿过暗梁

②暗梁纵筋锚入暗柱情况:

暗梁纵筋遇到跨层连梁、纯剪力墙时连续通过,遇到非跨层连梁时不连续通过.暗柱两边都是暗梁时纵筋连续通过:

L=净跨(洞口宽)+左锚固+右锚固

③暗梁纵筋与连梁纵筋搭接情况:

L=洞口宽+相接触暗柱截面长-相邻连梁锚固长度+搭接长度+端部暗梁锚固长度

④箍筋:

L=(b+h)*2-8c+8d+1.9d*2+max{10d,75mm}*2n=(洞口宽-间距)/间距+1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附图

暗梁钢筋计算

当暗梁与端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左锚固+右锚固

锚固取值: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Lae时,锚固=Lae;

当柱宽(或墙宽)-保护层

图47

当暗梁与暗柱相连接时:

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从柱边开始算)+2*Lae(或La)

箍筋根数=暗梁净长/箍筋间距+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