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868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

本试卷的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亘(ɡèn)古祈(qǐ)求憎(zēnɡ)恶锣鼓喧阗(tián)

B.尽(jǐn)管给(jǐ)予束(sù)缚绿(lù)林豪客

C.菜圃(pǔ)拴(shuāi)牛倔(jué)强不屈不挠(náo)

D.慰藉(jiè)兴(xīnɡ)奋木讷(nè)撒(sā)手而去

2.下列语句中,没有出现错别字的一项是

A.虽然雨后初霁,但路上还是滑得很。

两边地里的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连空气里也弥漫着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B.南极用风雪做刻刀,将裸露的地表镌刻成肃穆的艺术品。

沉默冰山、肆虐狂风和灿烂阳光被它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巨作。

C.人们在记录和追踪历史时,往往会浮想连翩,其中有英雄年华逝去的喟叹,有文人骚客贬谪他乡的自我开解,也有着纷奢误国的嗟叹。

D.在一切消声匿迹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

春天不可遏制,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2)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着我。

(3)时光于是悄悄地过去,▲是在这小城里,世人最不注意的角落里,它也不曾停留,也不会停留。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把赤壁深秋的景物描写得▲。

A.一概注视哪怕惟妙惟肖B.一概打量即使栩栩如生

C.一律打量即使惟妙惟肖D.一律注视哪怕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朝阳区在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校园行”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学生垃圾分类意识,改进对垃圾分类的漠视。

B.我在中国生活时,受中国人对成功的渴望及不断挑战的坚韧态度所感动,认为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定将为全世界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C.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数据,这艘在毛里塔尼亚海域沉没的船只,至少载有150人左右,其中58人死亡,83人事发后游到了岸上。

D.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就应以久久为功的努力来强化专业素养,延伸能力的边界;也应勇于走出舒适区,正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

B.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

C.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

D.在俘虏营里,我差不多夜夜——当然是在梦中——跟伊林娜、跟孩子们谈话,鼓励他们说,“我会回来的,我能活下去的”。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那斜飞着的燕子、粉嫩嫩的桃花、漂浮的雨伞,都成了江南水墨画里的构图元素。

(比喻)

B.优秀文艺塑造人的巨大作用,是春风化雨的,是润物无声的,是滴水穿石的。

(排比)

C.雨后天晴,碧空万里,钱塘江隔岸的青山,万笏朝天,渐渐地露起头角来。

(借代)

D.在敞坪一端燃起了引线,先是咝咝的流泻白光,慢慢的这白光便吼叫起来。

(拟人)

7.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想北平》一文语言通俗纯净,亲切而意味深长。

老舍在文中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娓娓叙谈,字里行间既有对北平的深切挚爱,也有眷恋故土的深情。

C.《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再现了周瑜的形象并赞美其功业。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句,正面表现了周瑜在这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中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神态。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穷山之高而止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望西山,始指异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苟以天下之大B.多于九土之城郭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渺渺兮予怀

10.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②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④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⑤居是州,恒惴栗⑥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⑦可谓智力孤危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④⑦⑧B.①③④⑤⑧C.①③④⑦⑧D.③④⑥⑦⑧

11.下面是在武汉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4分)

 

□□□□□□□□□□□□□□□□□□□□□□□□□□□□□□□□□□□□□□□□

□□□□□□□□□□□□□□□□□□□□□□□□□□□□□□□□□□□□□□□□80

12.仿照下面的小诗,另写一首,注意原诗中“春笋”与“春天”是一组关系体。

要求: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大致相同。

(6分)

春笋

春天是积极的

一踏进它的世界

就看见无数高举的小手

挥舞在烂漫的山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课内现代文,完成13-15题。

(10分)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13.所选文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请概括说明。

(3分)

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5分)

15.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从“我”与地坛的“缘分”起笔,表达了“我”与荒芜冷落地坛间的某种命运联系,形象刻画出失魂落魄的“我”与饱经风霜的地坛的相怜相惜。

B.“我”无意中进园却再没长久离开过它,是因为“我”理解了地坛给了“我”一个宁静的去处:

不仅让我远离尘嚣,也让我更深地解悟了生命的内涵。

C.选文与一般散文不同,它带有自传、自省与自叙的意味,以一种冷静平实的态度娓娓道来,细致入微而又不勉强造作,不经意间透出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D.选文打破了叙事、写景与抒情的间隔,不拘泥于对地坛的古今沿革进行考察,也不对地坛的方方面面作深入探究,而是着力刻画他精神关照下的地坛。

(二)阅读课外现代文,完成16-19题。

(20分)

马二

冯骥才

这真的不难,以假乱真才难。

比方人家马连良张嘴一唱,当然就是马连良唱,难吗?

可要是你唱,让人听了说是马连良在唱,那就难死了。

所以天津人最服的是以假乱真。

称呼这种人时,不提“以假”,只夸他“乱真”。

乱真是种大能耐。

民国年间天津老城这边出了位能乱真的能人,叫马二。

马二的爹是干脚行出身,在运河边有自己的水陆码头,脚夫上百号,有了钱便折腾南货,赚了钱发了财,这便在老城租界两边都买了宅子,都开了铺子,上上下下都有人脉。

可是,天津卫脑袋一个比一个大,后戳一个比一个硬,若是不小心得罪了更厉害的人,一定会遭人算计,弄得家败。

马二他爹就是从这个坡上栽下来的,这就不多说了,只说马二。

马二打小娇生惯养任嘛能耐没有,可是破家值万贯,用不着去做苦力,整天闲玩闲逛,出酒馆进茶馆,游手好闲。

人没大聪明,但有小聪明,最大的本事是学谁像谁。

从市长、要人、富贾、名流,至少七八位都给马二学得活灵活现,尤其再配上这些名人要人一两个段子,一走一站一笑一招手一龇牙,学谁像谁学谁是谁,能够乱真。

马二学得最像的人,是租界那边一位管教育的官员管四爷。

马二和管四爷除去脸蛋刷白有点像,别的都不像。

管四爷是位正经八百的政府要员,马二游手好闲;管四爷出门有车,马二离不开自己的两条腿;管四爷油头粉面,马二灰头土脸;管四爷格格正正一身制服,马二从来没扣齐过褂子上的扣子;管四爷咳嗽的时候拿西洋的手绢捂嘴,马二咳嗽的时候往地上吐黏痰。

可是别看这样,他要学起管四爷——乱真!

马二常往租界去,管四爷是出头露面的人,见他不难。

老城这边的一般人不常去租界,至少一半人没见过管四爷,不管他学得像几成,只是觉得他学得好玩罢了。

可是一次管四爷来到城北边的总商做“文明讲演”,不少人跑去一看,大吃一惊,马二绝了!

事后再看马二一学,更吃一惊,马二真是太绝了!

从此,马二扬名老城。

人们见他干脆就戏称他“管四爷”。

马二聪明,他知道要人名人都不好惹,不管人怎么称呼他,他却从来不说自己是管四爷。

这一来,在天津世面上,他也算一号。

到哪儿都受欢迎,都爱看他乱真的能耐。

天津是商埠,事事都能找出机会找到好处。

自打马二乱真成名,时不时有人请他吃餐赴宴,有的人根本不认得管四爷,请他去就是为了逗逗乐,给饭局助兴。

他也不在乎,反正白吃白喝,省钱就是赚钱。

这一来,连人家娶媳妇、儿子百日宴、老人做寿和买卖开张,也给他送帖子了。

天津不大,老城这边马二的事儿,渐渐就传到租界那边管四爷的耳朵里。

管四爷不是凡辈,表面不作声,暗中派随从葛石头到老城这边来刺探虚实,摸摸马二这个人,是否真能把自己学成另一个自己。

葛石头运气不错,到了老城就赶上一个机会,估衣街上的太平笔庄成立一甲子,在大胡同的状元楼设宴庆贺,据说请了马二。

葛石头找人弄到一个席位,那天到了状元楼,很快就从人群里认出马二。

乍一看这马二的脸真有点像管四爷,但除去这点就哪儿也不像了。

管四爷是嘛派头,这家伙嘛样?

可是宴会开了不久,有人喊了一声:

“请咱管四爷讲两句!

”众人齐声呼好。

马二从那边桌子前一站起来,可就赛换了个人。

只见他左手往后腰上一撑——管四爷讲话时就一准这么单手撑腰;同时小肚子往前一鼓一挺——管四爷撑腰时肚子就这么一鼓一挺。

还没说话就赢得满堂彩,有人叫道:

“管四爷附体了,绝啦!

马二乘兴说:

“今儿太平笔庄甲子大庆,诸位爷给咱朱老板面子,大家也是难得一聚,大家自管吃喝痛快,钱——记在我局里的账上!

葛石头傻了。

听这两句话的声音和腔调,就像管四爷在那边说话呢。

再瞧,马二正举杯说:

“干了!

”举手时胳膊伸得笔直,赛根杆子——管四爷就这么举杯!

葛石头在这边瞪圆眼珠子看;马二那边连吃带喝,说说笑笑,举手投足,活活一个管四爷,引得同桌和邻桌众宾客阵阵大笑。

葛石头非但瞧不出破绽,反倒觉得他愈来愈入化境。

到了后来,马二有点醉了,连摇身晃脑都像,已经难瞧出是在“学”管四爷了,就像每次教育局请客管四爷坐在那边吃吃喝喝的样子。

可是葛石头却看出他一边“乱真”,一边没忘了吃喝。

桌上的鸡腿鱼肚虾腰肉块叫他摘着拣着撂在嘴里,吞在肚里。

心想这小子,一边用管四爷的“名儿”白吃白喝,一边拿着管四爷开涮给大伙找乐,真是太损太缺了。

正热闹着,马二起身弯腰使筷子去夹远处碟子里一块肥嘟嘟的大海参时,没料到腰一用劲,放个响屁,这屁真响——真臭。

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立时说:

“四爷的屁——扣屎盆子了!

”大伙大笑;马二用管四爷的声调说:

“不臭叫屁?

”大伙又大笑。

一直笑到席散。

葛石头回到租界那边,把自己耳闻眼见照实禀告管四爷,然后说:

“咱拿他还真没办法,马二嘴里从来没说过他是在学您,说您名字的都是别人。

葛石头原以为管四爷会大发雷霆,谁料管四爷嘛话没说,只是一笑。

没过几天,老城这边就传出一个说法:

人家管四爷是租界里有身份的文明人,从来不会当着人放屁。

马二学管四爷,学得再像也不该有放屁这段。

马二是小混混儿,没见识,这下子彻底穿帮了!

还有一句比广告还厉害的话:

一个屁崩飞了马二的饭碗子。

商场里没有比传言更管事的。

码头的人又爱说笑话,爱找乐子。

从此各种饭局没人再请马二,反而拿马二放屁的事当作饭桌上的笑料。

(有删改)

16.文章第二节写马二父亲的经历有何作用?

(4分)

17.结合全文,简析管四爷的形象特征。

(4分)

18.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6分)

19.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及其表达效果。

(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20-22题。

(8分)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②则耻师焉,惑矣

③吾未见其明也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⑤术业有专攻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文是唐宋八大家韩昌黎创作的一篇议论文。

“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

文章倡导从师问道,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B.选文第一段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论证,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批判了时风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李蟠“能行古道”,是指他能继承久已不传的“师道”,因此文章结尾不妨说是借表彰“行古道”来进一步批判抛弃师道的今之众人。

D.选文气势通畅,有破有立,立论正确严密;结构上环环相扣,前后照应,推进有力;表达富有变化,灵活运用散句,显得错落自如。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23-28题。

(10分)

尚志斋说

【元】虞集

亦尝观射乎?

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况乎弛焉以嬉,慢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

不以圣贤为准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

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

“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

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期于必中者期:

盼望,期待。

B.读书穷理穷:

探究,推究。

C.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

超过,超越。

D.严而不离离:

疏远,隔阂。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况乎弛焉以嬉醉则更相枕以卧

B.则求所以至之道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此之谓也纵一苇之所如

D.援笔书所欲言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以射箭为喻,形象地指出读书时立志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不尚立志的人,作者认为要坚决地和他们断绝来往。

B.在作者看来,一个普通人能有自己的确定目标,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去追求达到目标,就算是想做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

C.作者认为圣贤是天纵之才,始学亦需立志,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从而指出要把立志作为最重要、紧迫的事来对待。

D.文章写得简洁畅达,引譬喻类,从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途径到立志的作用与紧迫性,显得层次分明,论证十分有力。

2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7—28题。

(6分)

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7.这两首写除夜的诗都有点题的诗句,依次是▲,▲。

(2分)

28.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表达思乡之情的不同方法。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共6分,每句1分)

(1)▲,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宫赋》)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洵《六国论》)

四、作文(共60分)

3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

“青春是面对现实去想象的能力,而不是按着别人的想象来欺骗自己。

对此,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

请以“青春,我懂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2020年1月)

一、1.D2.A3.B4.D5.B6.C7.D8.A9.A10.C

(每小题2分,答案选择正确得分,误选、多选、不选等均不得分。

11.会徽由五角星、彩带、数字7和和平鸽等元素构成。

“数字7”点明第七届,“五角星”突出军人特征,“和平鸽”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会,向国际社会传递和平发展的理念。

(共4分,任意写出三个构图要素得1分,说明寓意得3分,如能写出环形彩带如武汉市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亦得1分)

12.雪花冬天是调皮的/一踩上它的门槛/就发现无数轻盈的白蝴蝶/追逐在辽阔的天空

(共6分,所选事物与季节的关系紧密1分,全诗能围绕首句中的核心词展开1分,比喻1分,拟人1分,语言表达与意境呈现2分)

二、

(一)13.①自然现象;②人事活动;③心理感受。

(每点1分,共3分)14.①运用了排比、拟人等手法,语含深情,写出了地坛由盛转衰的沧桑巨变,突显其当下荒芜冷落而又暗蕴生机的特质。

②句式上整散结合,情思深沉内涵饱满;③前四个短句采用倒装句式,突出“剥蚀”“淡褪”“坍圮”“散落”等动词,强调了地坛的荒芜。

(答精选动词也可)(共5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光写排比、拟人,最多不超过2分)

15.C(2分)

(二)16.①点明了马二家的富足,交代了马二性格脾气、行为处事的形成的原因;②暗示后文的情节,儿子马二因为得罪了“更厉害的人”而丢了饭碗。

(共4分,每点2分)17.①注重外在,“油头粉面”“格正的制服”“咳嗽时拿西洋的手绢捂嘴”。

②官样十足。

马二所仿动作、语言都是官样、官腔。

③沉稳老辣,“表面不作声”,私下派人探虚实;没有发怒,“只是一笑”。

④足智多谋,用传言的方式治了马二。

(共4分,每点1分)18.①以“一站”“一撑”“一鼓”“一挺”等动作描写,从正面描写马二模仿管四爷的神情举止,足见其乱真本领。

②以众人的喝彩,从侧面表现马二模仿技术的高超。

③津味十足,“赛”“一准”“今儿”“咱”等方言词的运用,很好地再现了天津老城的风貌人情。

④运用类旁白的插语,将马二乱真之神与众人惊叹之深推向顶峰。

(共6分,每点2分,写出三点得满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归为一类,最多得2分)19.①从叙述人称看,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为主,穿插第二人称,既能全面地讲述故事、塑造形象,也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作者发表评论、表达情感。

②从叙述顺序看,本文第二段插叙了马二父亲的经历,后以时间顺序展开,讲述了马二模仿管四爷的事情始末,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③从叙述腔调来看,全文以说书人的口吻,以讲述的方式,显得轻快幽默而又不乏深义。

(共6分,每点2分。

其中写出“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插叙”“时间为序”“说书(评说)”“讲述”,各得1分。

如能考虑叙述节奏,也可得相应分数。

三、

(一)20.①不及②糊涂③形作名,明智之处④不一定⑤研究⑥普遍(共3分,每个词解释正确的得0.5分)21.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共3分,译出“百工”“之”“不齿”“乃”“及”“其……欤”各0.5分,注意句子通顺。

)22.D(2分)

(二)23.C24.A25.B26.拉弓一定要拉圆,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果决,求得射中靶心就可以了。

(共4分,译出“挽”“审”“决”“正鹄”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