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1975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docx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自查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第一批本科专业。

该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将首批本科生毕业。

该专业建设近4年来,在学校、学院高度重视下和领导支持下,我们在学科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专业有特色”、“教学讲质量”、“管理规范化”。

为做好迎评促建工作,同时也为了使本专业更好地发展,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新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我们对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业设置的背景与发展历史

1.专业设置背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全球经济发展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国家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信息产业已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浙江省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数字浙江”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在浙江省“十五”规划中,制定了以软件、光电子、移动通信制造与元器件配套产业、数字信息家电与网络产品等四个发展重点产业专项计划。

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因此,以培养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紧缺人才、更好地为我省的经济建设服务为目的,我校申请开设了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融会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资金流和物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住宅小区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仪器设备、日用设备、游乐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家庭生活信息化和生活设备自动化、智能化。

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范畴的CDMA移动通信网已开通运营;因特网进入千家万户;数字电视、蓝牙技术、智能大楼、居民小区智能化物业管理都在快速发展;单片机嵌入系统和DSP器件在机电设备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智能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这都需要大量造诣较深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员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设计。

目前,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不平衡。

一方面,国家和省市重点高校已经逐渐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另一方面,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又把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信息产业制造业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

就此发展格局,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面向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即实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的工程和技术骨干)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将出现严重不足。

即使将现有公办高校的培养计划(包括重点高校中的学生)都计算在内,也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需要有扎实的公共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际应用开发能力。

因此,为了顺应平衡发展的需要,我校申请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决定将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在面向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高素质的工程和技术人才。

2.近年来招生情况

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自2003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本科生,2003年计划招生80人,计划完成率100%,报到率为95%;2004年计划招生80人,计划完成率100%,报到率为95%;2005年计划招生95人,计划完成率95%,报到率为98%;2006年计划招生90人,计划完成率95%,报到率为95%,具体见表1。

该专业生源数量相对稳定,生源的总体素质也较高。

表1电子信息工程来招生情况表

年份

计划招生数

实际录取数

报到数

实际报到率

2003年

80人

88人

84人

95%

2004年

80人

81人

77人

95%

2005年

95人

90人

88人

98%

2006年

95人

90人

85人

95%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所做的主要工作

1.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计划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技术面广、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既有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适应能力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2003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立之初,学院和教研室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确定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所谓“高级”,就是有别于只针对某一工种或某一技术进行的技术操作性的培养,而应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了解和熟悉本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应用方法。

而所谓“应用型”,则是有别于重点本科院校培养的研究型人才,更侧重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注重于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更紧密结合。

为实现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希望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

能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典型电子系统与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熟悉电子应用技术和应用工具。

在能力结构方面:

具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软件编程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能够进行小型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和必要的基本工程技能;在能力专长方面:

具有一般电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常用电子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一般电子系统的制作能力。

培养适应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面向电子、通信企业设计、测试、生产及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单片机工作原理,掌握单片机嵌入系统和DSP芯片的原理、应用,了解ASIC技术及其应用。

(4)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有设计、应用信息系统及使用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5)掌握通信原理,熟悉通信系统,初步具备使用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能力和终端设备的开发能力。

(6)熟悉自动控制原理,了解智能电子设备理论前沿,具有开发和应用智能电子设备的能力。

(7)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法规。

(8)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和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后,具体教学实现就必须落实到对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

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构建“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电子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与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相结合,调整理论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响应学校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具体化的研究和探索,成立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动员全院教师参与这项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经过多次教研会讨论,安排时间组织多次外出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再确定。

按照学校确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框架,我们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介于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即在技术应用型中偏向技能型。

以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注重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在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下功夫。

为实现培养目标,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和《浙江树人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对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参见《2006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将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选修课分为:

“专业选修课”和2个模块选修课(含:

系统设计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

系统设计模块以“微机应用系统高级实验”、“电子系统与课程设计”、“DSP技术及应用”等系统设计应用课程为主线,以单片机、DSP处理器的应用为主要对象,使学生课程学完后能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

系统控制模块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等系统控制类课程为主线,以单片机、PLC等构成主要控制系统,使学生课程学完后能用相关器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简单的系统控制。

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主要为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我们为学生开设了比较多的选修课,介绍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知识。

我们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认真考虑和研究了课程间的相关性及课程在专业结构中的地位,强化主干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开始进行课程微观层面的设计。

专业建设是学校质量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培养目标,教研室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并请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等教授、专家进行了把关。

专业建设规划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每门课程设立了课程负责人,由2~3位教师组成课程组,负责课程的教学和建设。

2.教学建设与教学基本条件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后,侧重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就必须落实到对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

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构建“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电子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与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相结合,调整理论教学的课时和内容,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和《浙江树人大学关于制定本科培养计划的指导意见》,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对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参见《2006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将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选修课分为:

“专业选修课”和2个模块选修课(含:

系统设计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

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建设进行了规划:

“学科基础平台”包括了学科的基础课程。

如:

“电路原理与实验”、“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工程制图”等。

其中“电路原理与实验”、“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3门课为专业主干课程,列入06、07年重点建设课程。

“专业基础平台”包括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现代逻辑设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专业必修课。

其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现代逻辑设计”、“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5门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列入08、09年重点建设课程。

在2个模块选修课中,系统设计模块以“微机应用系统高级实验”、“电子系统与课程设计”、“DSP技术及应用”等系统设计应用课程为主线,以单片机、DSP处理器的应用为主要对象,使学生课程学完后能完成一个小系统的设计。

其中“DSP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列入2010年重点建设课程。

系统控制模块以“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系统控制类课程为主线,以PLC等构成主要控制系统,使学生课程学完后能用相关器件,利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简单的系统控制。

专业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介绍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移动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知识。

我们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认真考虑和研究了课程间的相关性及课程在专业结构中的地位,强化主干课程,优化课程内容,开始进行课程微观层面的设计。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每门课程设立了课程负责人,由2~3位教师组成课程组,负责课程的教学和建设。

各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成员见表2:

表2各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成员一览表

课程名称

负责人师

课程组成员

电路原理及实验

叶淑彬

王律华、王金铭、王律华、张绣望等

模拟电子技术

王章权

叶淑彬、王律华等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王章权

叶淑彬、王惠民、蒋智伟

数字电子技术

唐颖

程菊花、任条娟等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唐颖

叶淑彬、王惠民、蒋智伟

信号与系统

蒋燕君

程菊花,杨扬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程菊花

唐颖、黄震梁、任条娟、周卫华

软件技术基础

王律华

电力电子技术

王章权

徐振宇,蒋燕君

自动控制原理

蒋燕君

王律华

高频电子线路

金发庆

徐振宇,张仲杰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陈新江

徐振宇

通信原理

程菊花

朱晨

数字信号处理

徐振宇

程菊花,杨扬

EDA技术及应用

唐颖

程菊花

DSP技术与应用

徐振宇

黄震梁,陈友荣

电机拖动自动控制

王律华

黄震梁,王章权

电子装置设计

黄震梁

王章权

专业选修课

微波与天线

张绣望

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白直灿

现代通信技术

朱晨

宽带通信网络

朱晨

视听技术

徐书理

现代控制原理

陈新江

蒋燕君

专业英语

叶淑彬

杨海波

实践教学

金工实习(1周)

周赵凤

方应国

电子技能实训(1周)

徐书理

徐振宇

电子设计CAD(2周)

王章权

黄震梁、徐振宇等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周)

王惠民

蒋智伟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2周)

黄震梁

唐颖、骆克静

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设计(2周)

徐振宇

蒋燕君

在重点课程建设方面,2003年学校立项“数字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两门校级重点课程(专科),目前建设完成,并通过了学校的验收。

2006年“电路原理与实验”课程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本科)(参见《电路原理与实验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计划》),目前正在建设中,进展顺利。

学院和教研室非常注重教材的选用和教材建设,在本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不断加大使用国内优秀教材的比例,坚持必修课选用面向21世纪推荐教材或规划教材。

同时,根据我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教师自编教材,特别是在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上进行教学与教材的改革。

为此,我们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

到目前为止,有我校教师正在主编、副主编、参编的教材有8本,已完成《数字电路》、《电子技术技能与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训教程》等7本教材,并正式出版。

同时编写了12本实验指导书,目前使用于教学中,效果较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940m2,内设EDA、单片机原理、高频电子线路、数字通信与通信原理、DSP与信号系统、电力电子实验分室等10个专业实验室,其中EDA实验分室和DSP与信号系统分室为浙江省财政厅资助建设项目。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我们还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竞赛。

实验室设施齐全,管理先进,实验设备资产总值1000多万元,建成的实验室能基本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据统计,03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开出率为96%,0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实验开出率目前为100%。

大部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03级≥50%,04级≥80%。

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内容的更新。

学校、学院花了大量的财力、精力基本完成了设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所需的相应实验室,已建成电工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电子技术开发实验室、焊接与装配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通信原理与数字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与光纤通信实验室等、电力电子实验室、DSP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

使实践教学能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

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分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环节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两大类进行。

在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环节中减少验证性实验的个数,增加综合性设计及虚拟仪器仿真教学的内容。

对《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单独开课,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材,完成了适应于现代实验教学的实验室改造,大量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内容,使课内实践性教学课时数由原来的不到20%增加到40%多。

为降低实验成本,增加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和设计检验的效果,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中引进了设计仿真软件和虚拟仪器。

同时,走访了乾龙电子公司、杭州五湖电子公司等多家企业用人单位和公司,对学校培养人才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听取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经过教研室讨论,准备在04级本科班进行单片机相关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

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外开辟了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开展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由教研室教师面向学院学生开设的“实验选修”课。

到目前为止已连续开设4个学期,共有约34个课题,参与学生约180人次。

实行导师制,教师通过带学生课题,增加了自己的实践机会,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同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和制作,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是依托现有的学生电子协会开辟以培养学生电子设计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第二课堂,对各年级学生分层次进行专题实践讲座和实践训练,尽早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电子协会”是一个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好平台。

我们教研室积极协助学生组织电子协会,并配有专门的老师给予指导,同时还不定期地请相关教师给学生开“家电维修”、“电子小制作”等培训活动和讲座,布置小课题。

每学期开展一次电子设计和制作竞赛或焊接比赛,将会员们的电子制作在校内展出,优胜者组队参加全省和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

05年首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获得浙江赛区三等奖,06年参加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三等奖。

我们对获奖者及电子作品大力宣传,通过以点带面,以及学生间成就感的感召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是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和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并组队参加省级和全国性竞赛,以点带面开展全方位实践训练。

以促进和激发学生参与课余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教研室积极配合学院开展学生科研活动。

学生们有了“实验选修课”和电子制作竞赛的基础,对学院及教研室老师们的号召积极响应。

同学们自主组队,主动查找资料,找老师指导。

通过项目申请、项目初审、开题答辩等环节,06年评审通过了17个项目为校学生科研立项,得到学校拨给的不同等级的经费支持。

一旦项目结束后,要求写出结题报告,学院将组织教师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通过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经历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也模拟了项目申请、制作、结题的全过程,得到的能力培养是全方位的。

在校级学生科研开展的基础上,06年学院学生申报的4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新苗科研项目”资助。

在这些课外实践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以某一项目为载体,进行综合专业能力训练。

在基本完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某一项目。

教师进行指导、组织答辩。

学生独立或合作搜集资料、调研、攻关、撰写报告等。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非常重视与校外的联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及毕业分配的合作关系,校企挂钩,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

目前已与“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时光电子公司”、“杭州五湖电子有限公司”、“杭州博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金大科技有限公司”等正式签定了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书。

除了毕业实习外,计划假期推荐学生去企业实习,以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需求,并给学生的学习、实践与创新活动一个稳定的场所。

学校有新建图书信息大楼设施先进,图书馆内电子专业书籍、资料以及教研室的图书资料完全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学校设有新专业建设经费,能保证专业教学经费的需要,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3、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我校专业、学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我校的“第一工程”。

在本科建设过程中,学校、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到第一位。

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引进、聘用、调整”的方针,我们坚持引进人才与自己培养提高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向。

在学校的支持下,一方面引进了、全聘了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急需的教授、博士、硕士,组建学科梯队;另一方面,加大对本院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向重点高校派出访问学者、鼓励报考工程硕士、同等学历考试等方式来帮助教师提高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学历职称。

经过几年的培养,已有2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进修,4名教师在读工程硕士,2名教师已通过同等学历考试并拿到了硕士学位,3名教师升为副教授。

目前,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现有专职骨干教师13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后1人,硕士5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53%。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人数为80%,专业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

另外,学校根据自身民办学校的办学特点,提出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

作为专业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我们还有一支专聘和外聘教师队伍。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每门课至少有1名或1名以上主讲教师,主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50%。

教师能教书育人,治学严谨。

表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任教师现状表

姓名

职称

教学、科研现状

杨扬

教授

电路、电磁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本科课程的教学.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杨海波

副教授(博士后)

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专业英语等课程的讲授。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唐颖

副教授(学士)

主要从事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机应用、现代逻辑设计等课程的讲授。

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程菊花

副教授(学士)

主要从事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机应用、通信原理等课程的讲授。

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王章权

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模拟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的讲授。

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蒋燕君

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讲授。

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朱晨

高级工程师(学士)

主要从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等课程的讲授。

叶淑彬

高级讲师(学士)

主要从事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等课程的讲授。

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王律华

高级讲师(学士)

主要从事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电机拖动自动控制、电机控制等课程的讲授。

徐振宇

讲师(硕士)

主要从事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讲授。

王金铭

助教(硕士)

主要从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的讲授。

发表学术论文5篇。

黄震梁

讲师(学士)

主要从事单片机原理机应用、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电子装置设计等课程的讲授。

陈新江

工程师(研究生学历)

主要从事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技能实训等课程的讲授。

陆堪

教授级高工(学士)

主要从事电波与天线的授课。

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

陈杰

副教授

主要从事电子测量的授课。

陈新民

副教授(硕士)

主要从事高频电子线路的授课。

冯淑娟

副教授(硕士)

主要从事数字电子技术的授课。

陈友荣

助教硕士

主要从事电子、通信方面的授课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研室制定了在职师资培养计划。

到2008年,教研室中4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其余教师都要经过硕士课程的培训。

具体计划安排为:

05/06学年:

王章权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一年。

蒋燕君要拿到硕士学位。

06/07学年:

程菊花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一年。

07/08学年:

蒋燕君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一年。

程菊花要拿到硕士学位。

到目前为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进修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较好。

05/06学年王章权作为访问学者在浙江大学进修一年并拿到硕士学位。

0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