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82002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69 大小:25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9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9页
亲,该文档总共1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1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部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默写《绝句》。

3.理解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感悟诗的意思,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难点:

1.学习《绝句》,理解诗歌所运用的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春天的生机;

2.学习《三衢道中》的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愉悦心情。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带。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古诗,它们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学习生字词。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句,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鸯”是后鼻音,“崇”是翘舌音;

“燕”的上边是“廿”,不要写成“艹”;“崇”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山”,不要写成“出”。

三、学习古诗《绝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1.首先欣赏诗歌的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2)一个“飞”字和一个“睡”字描绘出了两幅怎样的画面?

(一是温度渐暖,春泥融化、燕子翩飞的场景;二是河沙被春日晒暖,鸳鸯交颈而卧的场景。

3.学习诗中运用的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

四、指导朗读。

指导读:

练习法——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学生先练习读,酝酿情感;老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指导、范读;再分组竞赛读,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较量,读出情感;最后,全班齐读。

五、作业。

把《绝句》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课文小结】

《绝句》这首诗抓住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大自然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热爱。

【板书设计】

绝句

迟日江山美丽

春风花草香

燕子飞鸳鸯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一)导入新课:

从诗题“春江晚景”入手,全班交流。

(同学们你们见过江边傍晚时分的美景吗?

或许我们看不到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这幅画,但我们可以从苏轼的诗中想象画作里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体会意境。

1.具体解释每个字词的意思,读懂诗句。

2.朗读诗歌,小组交流学习:

(1)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早春还是晚春?

为什么?

(2)“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是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季节的变化的?

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古诗《三衢道中》。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随着苏轼去欣赏了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接下来我们再跟着宋代诗人曾几去爬爬三衢山,看看山上的风景又如何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全班齐读,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是什么时间游览三衢山的?

他的行程是怎样的?

2.诗人沿途都看到了哪些风景?

心情如何?

(一“溪”、一“山”、茂盛的树,还听到了黄鹂的叫声。

三、指导朗读。

通过全班齐诵、个人吟诵等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读出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

【课文小结】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三衢道中》通过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愉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赞美。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让学生学习领略诗歌中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大胆充分地展开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年级的学生很难对古诗了解得那么透彻,那么深刻,我们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够初步领会诗的意境就可以了。

 

2燕子

【教学目标】

1.认识“伶、俐”等7个生字,会写“凑、拂”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乌黑”“剪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学习文中生动的描写方法。

难点:

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

2.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谜语:

“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

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揭示谜语:

燕子。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燕子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燕子》,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

伶、漾是后鼻音;散是平舌音;杆在本课中读gān。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1)请学生当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交流,并在写字本上逐个描红。

(容易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外形、飞行、停歇)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出示燕子的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自主交流)

  3.指导朗读。

  

(1)激发情感:

读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燕子?

(美丽、可爱、活泼机灵、俊俏)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

  

(2)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补充填空背诵: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

(2)自由背诵、集体背诵。

四、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征来表现春天?

边读边勾画出有关词语。

(柔柳、花、草、叶)

2.理解“赶集”。

为什么说“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  

3.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背诵第2段。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作手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植物,要表现出它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春天的景色(边说边板书),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背诵写燕子外形的这一部分。

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1.读3、4两段,说说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时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

斜飞、横掠、叽)

3.师: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轻又快的感觉。

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4.“横掠”的“掠”这个字怎么解释?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

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

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5.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

(上→下)

6.大家把第3、4两段读一遍,看谁读得能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7.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细线”是指远处模糊不清的电线,“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好像只看到电线的一些痕迹一样。

用了“几痕”这个朴实无华又富有形象性的词语,在插图中再配以嫩蓝的天空来映衬,这就给春天的大自然增添了新意和生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总结:

多么美丽的春天!

多么可爱的小燕子啊!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齐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背诵第1—3自然段,可以按照燕子的外形——美丽的春光——燕子飞行的姿势等脉络来背诵。

五、作业。

请大家以《校园的春天》为题,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一篇小练笔。

【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里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休息的情景,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燕子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燕子

尾巴—剪刀似的平添生趣

飞行——斜飞、横掠有趣的图画

停歇——几痕细线上的小黑点

【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散文,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重点词语“赶集、斜飞、横掠”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想象。

这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图片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的是,对于课文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写法,我讲解得不是很到位,因此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加以改进。

3荷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挨、翩”2个生字,会写“瓣、蓬”等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难点:

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教学准备】

1.有关荷花的图画、图片等。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挨”在本课中读“āi”,“蓬、胀”都是后鼻音。

“蹈”的右下部分是“臼”,不要写成“白”。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研读“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思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荷花特别香,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

2.“赶紧”“跑”这两个词体现了“我”赏花的心情很急切。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由“赶紧跑”自然过渡到第二段,引导学生思考荷花开放的样子,理解作者急切的心情。

2.自然朗读第2段,找出荷花盛开的几种形态。

学习“有的……有的……”句式。

(写出了荷花多,形态各异的样子。

3.理解“挨挨挤挤”和“冒”的用法,想象画面——满池都是碧绿的荷叶,荷叶中间盛开着白色的荷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3段,思考:

在这一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2.交流重点句(出示: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

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

复习回顾第2段,找找荷花池里都有哪些色彩?

(碧绿、白、嫩黄……色彩丰富)

(2)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

为什么?

(“活”字。

只有大自然才能“画”出这“活的画”,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神奇的大自然。

二、研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感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学生思考:

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2.师出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因为作者面对这满池美丽的荷花,入迷了,如痴如醉,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些什么?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

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章的重要内容。

四、朗读课文,加强巩固。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五、作业。

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课文小结】

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

【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荷叶:

挨挨挤挤、碧绿

荷花看到冒、展开、露、饱胀

荷花一大幅活的画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回到现实

【教学反思】

本课语言文字优美,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去体会荷花的美。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把自己也想象成荷花,去和小动物们进行交谈。

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习了排比句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足的是,本课描写荷花的句子十分优美,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出小练笔的时间,学习这种描写方法,但是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好,不得不放弃这个环节。

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我会做到有针对性地训练,并且提高课堂效率。

4*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会认“录、凡”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琢磨”“距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重点】

3.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

【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昆虫的特点。

难点:

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品质,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昆虫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些昆虫。

2.师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吧?

那有人喜欢昆虫吗?

了解这些昆虫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汪曾祺大师一起去认识一些有趣的昆虫朋友吧。

二、学习生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3.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录”读lù,不读nù;“约”的右边是“勺”,不要写成“勾”。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

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

(1)三人小组朗读,每人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四人小组朗读,按“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结构分读,一人读一个部分。

对此方法要表扬,是真正的读懂了课文。

2.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依据四种对象,分成四个部分写的。

四、学习第一部分——复眼。

1.明确蜻蜓有复眼,让学生了解“复眼”是什么。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等节肢动物的身上出现,同样结构的器官在双壳纲身上也有出现。

  2.学习第2自然段,提问“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可以联系下文的内容来思考,看看这句话后面接着写了什么,和这句话有什么关系。

(2)指名回答。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其他昆虫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花大姐。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瓢虫的哪些内容。

2.学习拟人句——“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收拢硬翅”形象地写出了瓢虫落下来的动作,也流露出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三、四部分——独角仙和蚂蚱。

1.让学生了解独角仙的外形特征,初步感知“独角仙是昆虫里的霸王”。

2.重点研读“可能”“约”等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使用“可能”“约”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3.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蚂蚱为什么叫作“挂大扁儿”

4.研读句子,感受作者认真的观察,学习如何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的特点,感受作者对这些昆虫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仿照作者描写昆虫的写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课文小结】

本文抓住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特点进行介绍,教给了人们知识,表达了对生灵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写关于昆虫的内容,因为大多数学生对昆虫了解不是很多,因此一开始我先展示了昆虫的图片,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接着,我按照课文的结构,依次讲解了四种昆虫,在这一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他们思考,而不是强行输入知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

不足的是,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昆虫的外形感到害怕,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抵触,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尽量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

口语交际一春游去哪儿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推荐的理由。

2.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在讨论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叙述有条理。

难点:

能准确、清楚地说明推荐游玩的地点的理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展示春天的图片。

2.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啊?

(预设回答:

春天)大家觉得春天美不美呢?

大家都来说说你觉得春天哪里的景色最美。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

3.师:

既然春天这么美,天气又这么好,不正适合出去春游吗?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荐一下呢?

我们最后选出得票最高的同学推荐的地方,一起去春游!

二、教学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1.师:

现在正是春光烂漫之时,很多同学都喜欢春游,去爬山,去看风景……老师以前最喜欢和小伙伴去公园玩了。

在公园里找一片空地,铺上餐布,摆上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又能欣赏春天的美景,多好啊。

有没有哪位同学也有好地方推荐给我们呢?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1)问:

向大家介绍时,首先应该说些什么?

先要和大家打招呼、问好,注意礼貌。

例:

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推荐的地方是……

(2)推荐时,首先要注意说清楚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其次,要把推荐的理由表述清楚:

为什么要推荐这个地方。

3.总结方法,相机板书。

(1)选定一个春游的地方。

春天是万物苏醒的季节,可以外出踏青了,可以是郊外,也可以是离家近一点儿的地方,选择一个你特别喜欢的地方和大家交流吧。

(2)说清你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交流的过程中要具体讲清楚你为什么想去这里,比如说这个地方的景色特别美很适合拍照;这里有一些特别的雕塑,很有教育意义;这里非常空旷,最适合放风筝等。

(3)认真倾听大家的建议。

在与同学交流时,一边要认真听,一边想一想谁说得最有吸引力,你最赞同谁的想法。

不要打断他们的发言,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

先小组后班级,最后再评一评,选出一两处你最想去的地方。

三、学生示范。

1.乐乐:

我最想去春游的地方是植物园,因为那里离我家很近,最重要的是景色太美了。

植物园里郁郁葱葱,各式各样的鸟鸣不绝于耳,一簇簇一丛丛鲜花竞相开放,吸引得蜂蝶纷纷前来围绕飞舞。

前两天妈妈带我在那里拍了很多照片,一张比一张漂亮。

对了,植物园里的空气特别清新,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你们如果喜欢,我可以做向导。

2.佳佳:

我最想春游的地方是市中心的大广场。

大广场一年四季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尤其是春天,大广场简直就是花的海洋。

这个广场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我们可以带着风筝,来比一比谁的风筝最美,而且飞得最高。

爸爸上周末刚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蝴蝶风筝,我真想和你们在大广场比试一下呢!

习作一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下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激发学生探索植物的兴趣以及对植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

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难点:

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或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进行详细描写。

把握好层次,描述准确。

【教学准备】

1.植物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

春天到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从地下探出了头,各色鲜艳的花争相开放。

植物世界多种多样,每种植物都各有特点,其中必然有你最熟悉最喜欢的某种植物。

你有没有观察过这些植物呢?

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给它做个观察记录卡吧。

2.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观察植物。

二、创设情境,学习说话。

1.分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向大家介绍一下。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推选讲得好的同学讲给全班学生听。

2.喜欢的植物可以是花草树木,也可以是田里的农作物或瓜果蔬菜。

注意要说清楚它们的样子、颜色、气味还有其他一些特点。

三、按照要求,独立写作。

1.把你介绍的植物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2.教师提示:

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各感觉器官的感受,进一步感知植物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按照植物的生长顺序或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进行详细描写。

把握好层次,描述要准确。

3.表达情感。

通过以上正文的叙写,你对植物有了什么情感?

受到了什么启发?

悟出了什么道理?

四、技法点拨,增光添彩。

1.指名学生交流,交流完后进入写作技巧的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通过写作技巧的学习,给文章增光添彩。

(1)写出特点。

每一种植物的枝、叶、花以及大小、高矮、形状、颜色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凤仙花的花瓣有染色功能,含羞草叶子一受到触碰就会合拢,还有的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外形会经历多次变化,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