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822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docx

《草原的早晨》语文教学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得来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必须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

  所以,《草原的早晨》一课的生字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将学生排成马蹄形座位,分成四个小组。

然后我给每小组分发作业纸。

提出要求:

  1、在自由默读课文中,找出本课所学的生字,以及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每小组选出书写好的同学将生字、词语工整的写在老师分发的作业纸上。

  3、然后各小组进行评比,将好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上,进行展览。

  4、各小组反复拼读学习生字、分析生字的偏旁、结构。

  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们在读课文中自己找,再小组比赛,大大调动了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而我在教学中只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主持人的角色,没有去扮演我讲你听、我呼你应,甚至木偶操作者的角色。

时刻关注和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最后,我发动大家对孩子们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好的给予表扬,不足的、难的加以强调,板演指导。

课后孩子们太高兴了,因为他们当了课堂的小主人。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

所以在课文阅读分析中,我紧扣了一个“情”字:

  一、在导入课文时,激发动机——入情我说: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友情提醒: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里,到处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购物娱乐都很方便,但还有一个比大都市更美丽的地方。

下面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

  “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

合着优美的歌声,我不时用手势、表情进行表演。

孩子们被优美的歌声和我恰当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察觉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二、在感受课文的描写中——动情如何让孩子们“人情”到“动情”呢?

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课文的描写。

所以我主张“强化语感,淡化分析”。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把握感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音乐、表演的艺术形式,让他们通过读去品味。

例如:

我在处理课文欢乐踊跃这一场景时,想方设法用音乐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体会“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赶的…”这一欢乐的场景。

此时此刻的课堂,师生都沉浸在一个无形的充满情感交流的草原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读中——抒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的进行抒发。

  我采用分小组进行赛读、点名诵读、小组选代表表情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的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

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