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642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10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docx

40201回风顺槽作业规程改1011

山西朔州平鲁区国强煤业有限公司

40201回风顺槽掘进作业规程

 

编制人:

潘东海

施工负责人:

屈成宝

编制日期:

2015.10.11

执行日期:

 

目录

第一章概况……………………………………………………………………3

第一节概述………………………………………………………………3

第二节编制依据…………………………………………………………3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3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3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4

第三节地质构造…………………………………………………………5

第四节水文地质…………………………………………………………5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6

第一节巷道布置…………………………………………………………6

第二节矿压观测…………………………………………………………7

第三节支护设计…………………………………………………………8

第四节支护工艺…………………………………………………………11

第四章施工工艺……………………………………………………………12

第一节施工方法………………………………………………………12

第二节凿岩方式………………………………………………………13

第三节施工工艺及流程…………………………………………………13

第四节爆破作业………………………………………………………14

第五节装载与运输……………………………………………………16

第六节管路及轨道敷设………………………………………………16

第七节设备及工具配备………………………………………………17

第五章生产系统……………………………………………………………18

第一节通风……………………………………………………………18

第二节压风……………………………………………………………20

第三节瓦斯防治………………………………………………………20

第四节综合防尘………………………………………………………20

第五节防灭火…………………………………………………………21

第六节安全监测系统…………………………………………………22

第七节供电系统………………………………………………………23

第八节排水系统………………………………………………………23

第九节运输系统………………………………………………………24

第十节照明、通讯和信号……………………………………………24

第十一节压风自救……………………………………………………24

第十二节安全避险六大系统…………………………………………25

第六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6

第一节劳动组织………………………………………………………26

第二节循环作业图表…………………………………………………28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9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0

第一节一通三防………………………………………………………30

第二节顶板管理………………………………………………………33

第三节爆破管理………………………………………………………36

第四节掘进机施工技术要求…………………………………………40

第五节探水与防治水…………………………………………………41

第六节机电管理………………………………………………………43

第七节运输…………………………………………………………44

第八节大、重型材料运输管理措施…………………………………47

第九节起吊设备重物管理措施………………………………………47

第十节开口及贯通措施………………………………………………48

第十一节刮板运输机安装及使用安全技术措施……………………49

第十二节过断层、破碎带或地质构造带时的顶板管理措施………51

第十三节带式输送机的安装措施……………………………………51

第十四节带式输送机运输管理措施…………………………………52

第十五节耙斗机使用安全技术措施…………………………………53

第十六节锚杆机使用安全技术措施…………………………………55

第八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56

第九章其它…………………………………………………………………57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40201回风顺槽

二、巷道用途、服务年限

1、巷道用途:

通风、行人、运输及敷设管路等。

2、服务年限:

2年。

三、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

巷道开口坐标:

X=4369091.535Y=19623032.610H=990.503

巷道设计长度:

40201回风顺槽设计长度814.7米,掘进体积:

12691.2m3;

990车场设计长度141.7米,掘进体积:

2277.9m³

坡度:

1—3段巷道按0°掘进22.7m(包括曲线巷道8.6m),3—4段巷道按3‰上山掘进104.9m,4—6段巷道按0°掘进41.9m(包括曲线巷道14m),6—7段巷道按15°29′41″掘进43.7m,5—8段巷道按3‰掘进19m,8—9段巷道按-9°54′24″掘进34m,9—10段巷道按0°掘进50.27m至煤层底板,然后跟煤层底板掘进至巷道结束。

(详见工作量汇总表)

四、开工时间、预计竣工时间

开工时间:

2015年7月1日,预计竣工时间:

2015年12月31日,施工进度指标:

240m/月(岩巷:

80m/月)。

五、巷道布置

附图:

巷道布置图

第二节编制依据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山西平鲁区国强煤业有限公司安全专篇》、《山西平鲁区国强煤业有限公司40201回风顺槽设计图》、地质说明书等编制本施工作业规程。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一、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表1

水平、采区

一水平

工程名称

40201回风顺槽

地面标高

+1251.0m~+1300.0m

井下标高

+978.03m~+1091.926m

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

该巷道地面相对位置:

地表位于陶村乡陶西村西部,东面有陶村至井坪公路,并有马关河在附近流过

井下相对位置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该巷道井下相对位置:

井下位于4-1煤回风上山西部,工作面南部为40201运输顺槽,北部为井田资源,西部为工作面切眼,东部为轨道大巷、4-1煤回风大巷。

对巷道掘进无影响

邻近采掘情况对掘进巷道的影响

邻近存在轨道大巷、4-1煤回风上山、4-1煤回风大巷、对巷道掘进无影响。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本工作面掘进煤层为4-1煤层,煤层厚度4.23~10.95m,平均7.64m,稳定可采煤层。

4-1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0~5层,夹矸厚度0.07~0.60m,岩性多为高岭岩、炭质泥岩和砂质泥岩,局部煤层有节理发育,煤层硬度f<3。

煤(岩)层赋存特征见表2

煤层赋存特征表       表2

指  标

  参  数

备 注

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

4#

4.23-10.95/7.64

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度

5°-21°/13°

煤层硬度f

2.0-3.0

岩层硬度f

≥6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自然发火期(月)

≥3

绝对瓦斯量(m3﹒min-1 )

0.56

相对瓦斯斯量(m3/t)

0.22

煤层爆炸指数(﹪)

40-60

煤层顶底板情况:

伪顶顶板为炭质泥岩,平均厚度在0.2米左右,直接顶板为中细粒砂岩或泥岩,厚度4.5~8.30m,局部裂隙发育,属中等坚硬顶板,顶板坚硬不易冒落,有时有0.02~0.05m炭质泥岩伪顶,易垮落,有时局部为1.50m左右砂质泥岩顶板,老顶顶板为砂质混岩、泥岩,厚度在16.80底板为灰黑色泥岩或中细砂岩,厚度5.50m左右,质散。

附图:

4#煤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本区域4-1煤层走向SW20°,倾向ES20°,倾角5°~21°。

掘进过程中将揭露F3、SDF26、SDF24断层,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断层产状、延长方向及延长长度详见平面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区域内主要含水层

1、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岩性为灰色厚层状灰岩及泥灰岩,裂隙、溶洞较发育。

2010年10月,山西省第二地质工程勘察院在井田东南部新主井附近施工的GS-1供水井,钻进奥灰灰岩345.20m,抽水试验静水位埋深142.40m,水位标高1058.00m,出水量30.40m3/h,属富水性强含水层。

本区域内奥灰水位标高在1058.5-1059.0m之间。

经计算突水系数小于0.06,对掘进无影响。

2、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位于9煤与4煤之间。

本组含水层埋藏较深,又因其间有泥岩作为相对隔水层,不易接受上覆含水层越流和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条件差。

含水层一般为弱富水程度,

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以及山西组以上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位于4煤顶板,该组稳定砂岩2-3层,厚度变化较大,以K3砂岩厚度较为稳定,K3砂岩为灰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底部常夹有砂砾岩,砂岩裂隙发育,大部分钻孔冲洗液漏失或形成干孔,为硬质淡水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

二、井田内主要隔水层

主要为本溪组,厚度21.92-34.30m,其中泥质岩岩性致密,细腻,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为阻隔奥灰岩溶水与上部含水层水力联系的重要隔水层。

其次,相间于山西组、太原组各砂岩含水层之间厚度不等的泥岩,粘土岩亦可起到一定的层间隔水作用。

三、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充水因素为:

1、4-1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随着巷道中出现的裂隙渗流入工作面。

2、奥灰混合水经细砂岩裂隙、断层渗入工作面。

3、4-1煤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向地表及下伏基岩风化壳含水层排泄。

基岩风化壳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沟谷处地表水的补给,局部可以得到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通过裂隙向下伏岩层入渗,由于沟谷的切割,局部又以泉的形式排泄。

4、煤系地层各含水层接受上伏含水层的补给顺层运移,若无构造沟通或人为破坏,则各含水层相对独立,水力联系差,地下水主要以层间运移为主。

5、下伏奥灰岩溶含水层在灰岩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岩溶水向东南径流至神头泉排泄。

四、相关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1、邻近存在轨道大巷、4-1煤回风上山、4-1煤回风大巷,对巷道掘进无影响。

2、经计算该区域内奥灰水突水系数小于0.06,对巷道掘进无影响。

3、F3、SDF26、SDF24断层可能对巷道掘进造成一定的影响,掘进至附近时要编制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层位、水平标高

990车场开口以0°坡度施工22.7m半煤岩(包括曲线巷道8.6m),再以3‰上山掘进104.9m,以0°掘进14m(曲线巷道)至40201回风顺槽,40201回风顺槽以3‰掘进19m,以-9°54′24″掘进34m,以0°掘进至煤层底板后沿煤层底板掘进,巷道施工方位为295°42′24″、336°49′13″、269°49′13″/176°00′00″。

990车场开口底板标高+990.503米。

二、巷道布置说明

1、巷道形状:

40201回风顺槽为矩形。

2、巷道规格断面:

40201回风顺槽:

净断面:

净宽:

4.2m、净高:

3.3m;长度814.7米,掘进体积:

12691.2m3。

工作面掘进期间每隔40米施工一个躲避硐室,躲避硐室规格为:

宽1.5米×高2.0米×深0.7米。

990车场:

净断面:

净宽:

4.5m(5.4m/5.6m)、净高:

3.3m;长度141.7米,掘进体积:

2277.9m3。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锚杆锚固力检测。

锚杆为端头锚固,锚固力不小于60KN,扭紧力矩不小于140N·m。

锚索锚固力不小于150KN。

对锚杆的锚固力检测工作实行施工单位自查,锚杆拉拔力每班自测一组,每组三根。

监理部门每月组织专人进行抽查,每300根取样不得少于1组,每组3根。

对锚固力不合格的锚杆、锚索应立即补打,确保锚杆、锚索支护效果。

二、顶板离层监测,顶板安设离层仪。

在巷道内每50m安设一顶板离层仪,工作面50m范围内每天至少观察一次,50m外每周观察不少于1次。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调度室跟安全科。

三、施工单位必须落实专人监护巷道支护状况,发现断锚、断索、退索、围岩异常等现象,要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门以及有关领导,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四、当地质条件变化时,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立即修改支护参数或改变支护形式。

第三节支护设计

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

一、临时支护

1、临时支护采用φ75mm×5000mm钢管及固定卡子及木板制作的金属前探梁。

每根金属前探梁分别用两道吊环固定在紧靠工作面的锚杆上,每根前探梁上固定不少于2根锚杆,两根前探梁间距3m,割煤后将前探梁前移至迎头,前探梁与顶板之间掩好两块木板,木板长不低于3m,宽度300mm,厚度不小于100mm,木板与顶板间用木楔子背牢背实。

附临时支护平断面图。

2、上前探梁时,不少于3人,1人观察顶板并协调指挥、2人穿前探梁。

3、前探梁移至工作面后,在最后一个吊卡上面用木楔与钢管背紧。

4、加强顶板管理,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顶板有响声,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人员至安全地点,待顶板稳定后,由外向里加强支护后方可继续施工。

5、顶板较破碎时,打设超前锚杆作超前支护。

6、炮掘时工作面最小空顶距不大于0m,最大空顶距不大于2.0m。

7、综掘时工作面最小空顶距不大于0.2m,最大空顶距不大于2.2m。

8、巷道顶板破碎时必须掘一排支一排,最小空顶距不大于0.2m,最大空顶距不大于1.2m。

二、永久锚网支护:

40201回风顺槽停采线(开口向里145米)以外的顶板与巷道两帮永久支护方式采用低松弛七股钢绞线锚索+螺纹钢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锚杆为φ18mm×2000mm的螺纹钢锚杆,每根锚杆使用1支锚固剂。

锚杆间排距1000mm×1000mm,成行成排布置,托盘为150mm×150mm×12mm钢托盘;网片为1100mm×2100mm×φ6mm的钢筋网片;锚索采用φ15.24mm×6300mm,排间距为2000mm×2000mm成(2—1—2)布置,托盘为250mm×250mm×12mm。

停采线以内顶板采用低松弛七股钢绞线锚索+螺纹钢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锚杆为长φ18mm×2000mm的螺纹钢锚杆,每根锚杆使用1支CK2360锚固剂。

锚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锚索采用φ15.24mm×6300mm,排间距为2000mm×2000mm成(2—1—2)布置,托盘为250mm×250mm×12mm,每根锚索使用3根树脂锚固剂;巷道前进的右帮采用螺纹钢锚杆+菱形铁丝网联合支护,锚杆为长φ18mm×2000mm的螺纹钢锚杆,每根锚杆使用1支锚固剂,间排距为1000mm×1000mm,成行成排布置,托盘为150mm×150mm×12mm钢托盘;菱形铁丝网片为1100mm×3300mm的10#铁丝网片;巷道前进的左帮采用玻璃钢锚杆、塑料网联合支护;锚杆为长φ18mm×2000mm,每根锚杆使用1支锚固剂,间排距为1000mm×1000mm,成行成排布置,托盘为150mm×150mm×12mm,网片为1100mm×3300mm。

三、支护参数确定

40201回风顺槽锚杆锚固力不小于60KN,扭力矩不小于140N·M,锚索预紧力不小于120KN,锚固力不小于150KN。

1、采用计算法校核支护参数

锚杆通过加固作用,达到支护效果的条件,应满足:

L≥L1+L2+L3

式中L——锚杆总长,mm

L1——锚杆外露长(托盘厚度+螺母厚度+螺纹外露10~30mm,取60mm),mm

L2——有效长度(顶锚杆取煤破碎深度b,帮锚杆取煤帮破碎深度c),mm

L3——锚入岩(煤)层内深度(取700mm),mm。

b=[B/2+Htan(45°-ω帮/2)]/f顶

式中B、H——巷道掘进跨度和高度,B=4200mm,H=3300mm;

f顶——顶板煤层普氏系数,f顶取3;

ω帮——两帮围岩的内摩擦角,ω帮取63.43°。

b=[4200/2+3300×tan(45°-63.43°/2)]/3=959.72mm

C=3300×tan(45°-63.43/2)=779.17mm

依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

顶锚杆长L顶≥1719.72mm;帮锚杆长L帮≥1539.17mm。

所选锚杆长度φ18mm×2000mm均能满足计算要求。

2.按锚杆所能悬吊的重量校核锚杆的排拒;

每根锚杆悬吊煤体重量G=γL2a2,锚杆锚固力Q应能承担G的重量。

为安全起见,在考虑安全系数k,取k=2.

kG

式中:

a--锚杆间排距;

L2--普氏免拱压高度;

γ--岩体容重,13.72KN/m3;

根据L2=B/2fr

B--巷道掘进跨度,B=4.2m;

Fr--顶板岩石普氏系数,fr=2.5

计算得,L2=0.84m

a2<[Q/(k•γ•L2)]1/2所选顶锚杆的锚固力Q≥60KN,

计算得a2<[60/(2×13.72×0.84)]1/2=1.30m

a<1.14m

因此,间、排距参数能满足计算结果。

3.悬吊理论校核锚索间距:

为防止巷道顶板岩层发生大面积整体垮落,用Φ15.24mm、L=6300mm的钢绞线,取垂直方向力的平衡,可用下式计算锚索间距。

L=n•F2/[B•H•γ-(3F1•sinθ)/L1]

式中L——锚索间距,m

B——巷道最大冒落宽度,4.2m;

H——巷道冒落高度,按最严重冒落高度取4.34m;

γ——岩体容量,13.72KN/m3;

L1——锚杆排距,1.0m;

F1——锚杆锚固力,60KN;

F2——锚索极限承载力,取230KN;

θ——角锚杆与巷道顶板的夹角,75°;

n——锚索排数,取1。

L=1×230/[4.2×4.34×13.72-(3×60×0.97)/1]=3.05

通过上述计算,40201回风顺槽锚索间距L小于3.05m。

所选锚索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确定40201回风顺槽的支护参数为:

锚索采用Φ15.24mm×6300mm的钢绞线;间排距为2000mm×2000mm,以2—1—2布置;锚杆采用Φ18mm×2000m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为1000mm×1000mm;钢筋网采用网片为1100mm×2100mm×φ6mm的网片,搭接长度不少于100mm,每隔300mm用12#双股铁丝绑扎。

第四节支护工艺

锚杆眼使用MQT-120型锚杆钻机打设,锚杆眼必须垂直顶板,边两排锚杆与顶板夹角不低于75°,其余锚杆眼与顶板夹角不低于87°,严禁斜打眼,锚杆机必须带水作业,严禁干打眼,锚杆眼深度比所使用的锚杆长度少70mm,锚固剂用锚杆顶入孔底,用锚杆机旋转搅拌10-20秒钟后,卸下锚杆钻机,待到15分钟锚固剂全部凝固后,方可上托盘。

要求托盘布置垂直巷道中心线方向,横竖成行,用力矩扳手将螺母拧紧,锚杆螺纹外露长度为10mm~30mm,锚索外露长度150~300mm。

1、支护工艺

(1)前探梁临时支护:

支护前由班队长、安全员检查工作面安全情况,处理顶帮活矸后,再进行支护;安装时先将移动圈用螺帽固定在靠工作面的两排锚杆上,然后将穿梁插入移动圈,放炮前呈后悬臂式,放炮后将穿梁前移呈前悬臂式,用刹顶木将梁与顶之间刹紧,刹顶木不少于两排。

前探梁为2根。

移梁时必须等前一排锚杆支设好,并固定上移动圈后,将刹顶木打松,把梁拉后,再穿入新移动圈背紧刹顶木,操作人员必须在支护齐全的地方工作,且必须由专人监护。

(2)支设锚杆:

先打设锚杆眼,按规格掌握好眼深、眼距,安装时,用锚杆将锚固剂推入到眼底,再用锚杆机(风煤钻)搅拌10-20秒左右将杆体锚入眼底,取下锚杆机(风煤钻),15分钟后安装托盘,用机械或力矩扳手拧紧螺帽。

2、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1)打设锚杆必须严格按照规程中规定,间排距误差为±100毫米。

(2)锚杆与巷道轮廓线夹角不小于75°,锚索不小于80°

(3)锚杆必须拧紧螺母,螺纹外露长度为10—30mm,托盘紧贴岩壁。

(4)锚杆锚固力必须达到60KN以上,不合格必须重新补打。

(5)紧固锚杆螺母必须使用力矩扳手,拧紧力矩不小于140N·m。

(6)打锚杆眼:

打锚杆眼用锚杆机,爆破后先进行敲帮问顶工作,确保安全无误后,方可进行打设锚杆眼。

(7)锚杆安装方法:

锚杆孔钻好后,用锚杆将锚固剂轻轻送入眼底,再用锚杆钻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10-20秒;凝固后取下钻机,15分钟后将托盘上好,拧紧螺母,要求托盘与煤、岩石贴紧,确保支护效果,避免顶板离层。

3、支护网片的铺设、连接要求

(1)钢筋网规格为1100mm×2100mm。

(2)塑料网规格为1100mm×3300mm。

(3)菱形铁丝网规格为1100mm×3300mm。

(4)安装锚杆后,开始铺挂支护网片。

钢筋网和塑料网及铁丝网搭接宽度为100mm,每隔300mm用12#铁丝扎牢,网与网链接绑扎必须牢固,压茬要好,同时紧贴岩壁。

(5)铺网时要将锚杆的托盘凸面朝外上好,托盘要压在钢筋网上使托盘密贴岩壁,用机械或力矩扳手将锚杆螺母上紧。

第四章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一、巷道开口施工方法。

1、施工前必须提前标定开口位置,标定巷道中腰线,严格按中腰线施工。

2、开口前,必须对开口左右各10m巷道及预计贯通点左右各10m巷道支护进行检查加固,并将各种管路、电缆落地,用铁板或旧胶带掩护好。

3、开口前,应提前按设计要求,安设局部通风机,接好风筒,准备好各种支护材料。

二、掘进施工方法

1、40201回风顺槽停采线以外顺槽及990车场采用打眼放炮掘进,耙斗机装煤(岩),用刮板运输机、胶带机运输;停采线向里掘进时采用EBZ-150A型综掘机截割并自行装煤、采用掘支单行,一次成巷的作业方式按设计和标准化要求施工。

2、按照生产技术科标定中腰线进行施工。

3、采用短掘短支法进行掘支作业。

第二节凿岩方式

40201回风顺槽停采线以外顺槽及990车场采用打眼放炮掘进;停采线向里掘进时采用EBZ-150A型综掘机截割落煤。

第三节施工工艺及流程

一、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