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8741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docx

九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5年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示范院校、国家骨干院校、绿色节能院校”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教育教案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创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浙江省有关“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学院始终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推进学院各项工作。

学院整体事业呈现出团结一致、齐头并进、稳步发展、开拓创新的良好局面,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08年,学院顺利进入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

学院专门成立了示范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办公室、专家委员会、工程建设工作小组及监控小组等组织机构,对建设工程进行全方位指导和督促检查。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中层干部和教案骨干走访四川、江苏、重庆、广西等地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取经、探讨交流;邀请省内第一批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院长来院讲座指导,推进学院省级示范的建设工作。

同时,还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积极构建“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并举的管理机制,激发师生员工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管理能力,有力保障了学院阶段性示范建设目标与任务的圆满完成。

2010年,学院成功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是我院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院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2、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一五”期间,完善了体现建设行业高职教育特色的“411”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被全国土建类高职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为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向全国同类院校推荐,《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该模式进行了广泛报道,并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采用。

2009年,《41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获得了浙江省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案成果奖一等奖。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学院在完善“41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院提出依托“行业、企业、校友”三种社会力量;实施“专项·综合·顶岗”三段育人模式;推进“教育、技术、培训、对口合作”四大社会服务的“334”办学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

3、深化教育教案改革提升内涵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教案基本建设,加强教育教案改革,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教改工程为抓手,通过课程体系的合力构建、教案内容的更新、教案模式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实训的建设、校企合作的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

学院开设23个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2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技术等7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已全面建立了紧贴市场、融入行业、特色鲜明的建设类专业体系。

教案成果显著,建设和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获得省“新世纪教研教改”等省级及以上教研工程10项,厅局级工程20项;参与编写“十五”及“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部级规划教材53本。

2006年12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4、科研工作成绩显著

在“十一五”期间,学院累计已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工程达17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2项、省部级工程21项,横向科研38项,科研经费达1242万元。

获得授权和受理专利30多项。

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和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均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在了省内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

进一步完善了岩土工程、城乡规划、建筑经济、建筑节能技术和减灾防灾等6个研究所的运行机制,组建了1家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积极开展应用型、集成型、技术合作型课题的研究和建筑设计、工程检测等技术咨询活动。

5、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良好、素质较高、能力较强、适应发展的专兼结合双师队伍。

学院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要求,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性措施,如“教授工程”、“中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程”、“教师培养工程”等,构建了“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4大教师培养系列。

目前,已经选拔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6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55名、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对象95名,各类培养对象总数占校内专任教师的82.63%。

2名教师获得浙江省省级教案名师称号、3名教师获得浙江省省级教坛新秀称号、12名教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名教师成为浙江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15名教师列入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62名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等国家级注册师资格;建立了拥有174名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建成“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案团队”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案团队”2个省级教案团队。

6、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学院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的强大精神支柱。

通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基层团支部三条主线,积极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能够满足学院管理和发展需要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多管齐下大力实施帮困扶贫工程,让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就学、健康成长。

经过多年培育和实施,创建了富有特色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拥有“鲁班文化”、“心育文化”和“定向体育文化”3个省级校园文化品牌,位居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目前园中拥有12家学生创业公司。

学院招生录取分数线、新生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以来位居浙江省高职院校前列,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

“十一五”期间,我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3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0项、其他奖项32项;在省级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38项、二等奖76项、三等奖51项、其他奖项77项;其中,浙江省第二届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浙江省结构设计大赛、浙江省工程测量竞赛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名;此外还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算量大赛总冠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在2010年全国高职技能大赛中,我院喜获建筑楼宇智能安装调试竞赛一等奖。

7、校企合作工作成果丰硕

学院依托行业、企业、校友3种社会力量,实施了开放合作办学模式。

2008年,组建了以我院为理事长单位的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简称“职教集团”),同时依托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组建的浙江省建设行业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简称“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等工作。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008年学院与我国装饰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亚厦学院”;2010年,学院与浙江绿城物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育人协议等,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

学院与德国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瑞士喜力德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0多家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建筑节能、建筑设备、绿色建筑、新材料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室46个,形成了12个实训基地、3大实训中心。

学院还与省建工集团、省一建集团、浙江蓝天园林等知名建筑企业合作,建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教育信息报》等多次对相关情况进行报道。

8、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学院与建设行业、企业、协会、院校长期合作开展培训工作,密切了学院与社会、行业的联系,增强了学院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动态的敏感性,为促进学院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十一五”期间,学院为行业、社会培训各类专业人员49500多人次,承担函授、远程学历教育6500多人次。

通过提供各类培训和技术服务,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和企业技术骨干来校讲学提供了方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院先后与117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或独立完成95项工程设计工程,合作完成应用性课题29项,获得授权专利30多项,产生经济产值9.46亿。

教师在企业兼职、挂职达200多人次。

9、对外交流工作成绩斐然

学院继续加强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合作,积极开展修订专业教案计划、师资培训、课程改革、互相访问等方面的工程,进行了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师资培训。

与德国吉博力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专业教师培训制度。

加强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业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并与德国Xella国际建材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PPP工程合作协议,共建节能样板房。

继续开展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对口支援工作。

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转变教案观念,拓宽办学思路,提升办学质量。

10、积极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

学院十分重视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每年与各部门签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明确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及时制定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计划,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体系。

同时加强保安队伍管理和学生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在强化队伍、管理的同时,多次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在校内重点部位增强技防措施,及时正确处置了各种突发事件,确保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2009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督查,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

11、稳步推进民主治校进程

学院加强依法治校的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认真开展院务公开工作,涉及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均能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公开,提高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认真召开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院民主治校氛围浓厚,教职员工参政议政热情高涨,主人翁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学院团委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带好团员干部队伍,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社团建设力度。

我院80%学生参加了各类社团,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12、成功举办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

2008年10月,学院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隆重举行。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以及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分别发来贺信。

副省长陈加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柯春辉、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省建设厅原厅长张苗根等领导出席庆祝大会。

校庆期间,还顺利举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与探索”院长论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友总会成立大会、建校5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等活动。

庆典活动受到上级领导、广大校友、来宾、兄弟院校和全院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搭建了母校与校友之间联系的桥梁,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实现了“回顾历史、展示成就、凝聚力量、再铸辉煌”的目标,超过了预期的效果。

各地校友向母校捐赠资金1600多万元,设立多项奖学和奖教基金,回馈学院的培育之恩,为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

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对经济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如:

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学院的办学理念与新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案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对如何依托建设行业的办学优势,进一步提炼办学特色,如何有效构建全校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平台,使其发挥方向引领作用,整体推进学院教案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还不够深入。

师资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层次人才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充实与提高,高层次的专业带头人比较缺乏;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尚有一定的差距。

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迷恋网络游戏、诚实守信受到挑战等。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学院的教案质量和良好的声誉。

国际交流有待进一步突破。

国际合作交流的途径不多、领域不广、内涵不深,中外合作办学工程处于起步阶段,师资互换、学生互访、学术交流等方面尚待加强,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待新的突破。

(二)面临的形势

1、我国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我国建筑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

经济社会的变迁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型人才等,是高等职业教育从业者应该思考的新课题。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建设事业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但目前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比较缺乏、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人才需求缺口很大。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培育建筑强省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的要求。

因此,要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继续保持浙江省建筑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关键在人才、在技术,这将为建设类高等职业教育和建设行业各类企业的共赢共荣、共同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机遇。

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我院提出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浙江省政府也明确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强省目标的突破口和重要阵地。

2010年国家又启动了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工程。

这都对我院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3、学院办学已经步入了十分关键的时期

学院办学50多年来,特别是建立高职院校以来,在探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经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创新的活力。

目前,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逐步推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即将启动,学院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的关键时期。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学院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创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深化教育教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凝练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特别是亟需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加强教案科研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和条件,加强办学支撑体系。

全院师生员工必须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推动学院“十二五”期间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二、使命与愿景

(一)使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把握学院事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大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建设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334”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统筹协调专业、课程、实训和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中长期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将学院建成一所校企合作紧密,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稳定优秀;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结合、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社会声誉良好的一流高职院校。

(三)“十二五”主要指标

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愿景,通过五年的努力,建成省级示范性院校、国家骨干院校和绿色节能院校,具体目标如下:

1、334办学模式进一步优化

积极争取浙江省建设行业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指导,充分发挥浙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校友总会等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校友、建设行业、企业等力量,结合浙江省正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目标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专项·综合·顶岗”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课程设置、教案内容、方法改革,在教案实力、教案质量、社会服务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校企合作进程进一步深入

创立行业联合、校企融合、校友缘合三合一体的开放合作办学联盟体的体制机制,组建行业联合学院,校企合作学院和校友合作学院2家,探索市校合作工程2个。

组建或参与节能型住宅、苗木花卉、装饰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

推广建筑节能科研示范成果的转化应用,建成校企共建节约型校园示范工程2项。

开展“冠名办班”、“校企共融开发”、“跨区域校际同盟”、“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开办订单班。

深化“亚厦学院”办学模式,提高联合共建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

推进中德共建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合作办学发展。

在与绿城、甬港等企业实施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提高订单培养数量和质量,继续推进与行业协会、企业合作办学工程。

3、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

继续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青年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90%以上,具有下企业顶岗实践或取得相应技能证书、注册师执业资格的双师素质专任专业教师达到90%以上,努力培养国家级教案名师,努力增加省级教案名师和省级教坛新秀数量;聘请更多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和“百名能工巧匠进课堂”两个工程,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案能力,并成立若干个科技服务工作室,专兼教师合作开展服务社会工作,努力形成一支适应新世纪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以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专兼结合双师教案团队。

4、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以及就业力显著提高,在用人单位形成长期稳定的良好声誉。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新生报到率继续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学生就业与专业相关度不低于90%;在施工特级、一级、二级企业,监理甲级、一级企业,市政一级、二级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不低于60%。

生源质量排名继续保持在全省中上水平。

5、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验实训场地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3500平方M,完成二期实训楼各实验实训室建设和一期实训楼的重新规划与布局,优化环境布置;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整合并利用国内与国外两方资源,重点建设节能技术示范楼;强化基地软建设,在教案、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开放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水准,着力提升基地建设内涵;“十二五”期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水准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领先。

二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注重效益,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教案、科研、服务、培训、招生、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使校外实习基地充满活力;重点抓好60—100家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形成高质量、多功能、分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框架。

6、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突破

充分发挥高教研究、城乡规划、建筑节能等研究所的作用。

积极开展以应用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科学研究工作。

建立院系两级科研创新团队,以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为突破,重点解决50项技术攻关难题,申请专利50项,出版专著5部。

创建科研骨干带队,名师辅导,科研攻关组和专业教研室合一的科研创新团队,每年从企业收集技术攻关难题进行攻关,创建科研攻关日制度。

“十二五”期间,实现省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立项150项、研究经费达750万元、公开发表各类学术论文600篇。

学院科研工作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7、监控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是建立完善教案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完善工学结合教案管理评价体系,形成一个校企合作共同监控的教案质量监控网络。

进一步强化教案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强化教案过程的规范要求。

二是建立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着力点,构建科学规范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教代会制度、院务公开制度以及各方面代表参与的辅助决策制度,加强对广大师生的人文关怀,努力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推进民主治校进程。

三是建立完善素质教育体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5个主题节、4个活动月、3个文化周、2个主题日、1个大讲坛”系列主题活动。

实施“文明修身”工程、“特色班级建设”工程等五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工程。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做到“一年级有对象,二年级有党员,三年级有支部”,学生党员人数逐步达到学生总人数的6%以上。

重视建设开放职业素质培养环境,办好“创新创意大赛”、“挑战杯”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完善心理预防机制,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建设好“鲁班文化”、“心育文化”、“定向体育文化”三个省级校园文化品牌,努力争创国家级校园文化品牌;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特色文化型校园。

8、社会服务途径进一步拓展

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充分发挥学院师资、实训基地、专业研究所等资源。

进一步提升教案、技术、培训和对口合作4个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功能。

完成建设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社会人员继续教育、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职教育的三大继续教育任务;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推进行业内的高技能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培训和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四方面岗位培训;提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鉴定水准,探索尝试职业资格鉴定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接轨,为企业融入国际“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服务;实施高职院校对口交流、中职学院对口交流、国际合作交流、行业信息咨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五项对口交流;着力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使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9、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加深

拓展国际合作途径,引进并合理利用境外优质教育教案资源,不断提高学校国际化程度。

基本达到国家对示范院校加强国际合作的各项指标要求。

10、办学支撑条件进一步强化

一是教案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

学院将以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等4个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专业为龙头,培育省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与产业互动良好的品牌专业及其专业群10个,坚持“扶强、扶特、扶需”的专业建设原则,总体设置专业约30个,构建以国家重点专业为龙头、浙江省特色专业为支撑、学院一般专业为基础的专业群建设框架。

在现有“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案团队”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案团队”两个省级教案团队的基础上,计划新建省级优秀教案团队2个。

以数字化校园和数字图书资源为依托,建设特色教案资源库1个。

建设工学结合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