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2899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6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docx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竹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使竹脚手架在搭设和使用中,确保安全、技术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竹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

1.0.3本规范规定了以竹杆为主要材料,采用竹篾、铁丝和塑料篾绑扎的竹脚手架搭设和使用的安全技术要求。

禁止杆件钢竹、木竹混用。

1.0.4不得搭设单排竹脚手架。

双排竹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4m。

1.0.5采用竹脚手架施工的建筑工程,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外脚手架externalscaffold

设置在房屋或构筑物外围的施工脚手架。

2.1.2单排脚手架single-rankscaffold

只有一排立杆且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拉结在墙体上的脚手架。

2.1.3双排脚手架double-polescaffold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构成的脚手架。

2.1.4满堂脚手架multirankscaffold

由多排和多列门架构成的脚手架。

2.1.5结构脚手架construsctioncaffold

用于砌筑和结构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2.1.6装饰脚手架ornamentalscaffold

用于装饰工程施工作业的脚手架。

2.1.7敞开式脚手架opentypescaffold

仅设有作业层栏杆和挡脚板,无其它遮挡设施的脚手架。

2.1.8局部封闭脚手架localclosingscaffold

遮挡面积小于30%的脚手架。

2.1.9半封闭脚手架semi-closedscaffold

遮挡面积占30~70%的脚手架。

2.1.10全封闭脚手架full-closedscaffold

采用挡风材料,沿脚手架四周外侧全长和全高封闭的脚手架。

2.1.11竹脚手架bambooscaffold

由绑扎材料将竹杆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连接而成的,有若干侧向约束连墙件的多层多跨框架结构体系。

2.1.12立杆verticalrod

脚手架中垂直于水平面的竖向杆件。

2.1.13外立杆outerverticalrod

双排脚手架中不贴近墙体一侧的立杆。

2.1.14内立杆innerverticalrod

双排脚手架中贴近墙一侧的立杆。

2.1.15水平杆levelrod

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

2.1.16纵向水平杆lengthwayslevelstaff

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

2.1.17横向水平杆horizontallevelstaff

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

2.1.18斜杆(斜撑、抛撑)inclinedstaff

与脚手架立杆或水平杆斜交的杆件。

2.1.19斜拉杆inclinedluggedstaff

承受拉力作用的斜杆。

2.1.20剪刀撑scissorssupport

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2.1.21扫地杆groundstaff

贴近地面,连接立杆根部的水平杆。

2.1.22纵向扫地杆lenthwayslsweepingstaff

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扫地杆。

2.1.23横向扫地杆horizontalgroundstaff

沿脚手架横向设置的扫地杆。

2.1.24连墙件connectedcomponent

连接脚手架和墙体结构的构件。

2.1.25搁栅grid

置于横向水平杆上面与纵向水平杆平行的杆件。

2.1.26斜道inclinedpath

用于人员上下和施工材料、工具运输的通道。

2.1.27底座pedesta

设置在立杆底部的垫座。

2.1.28垫板underlayboard

设置在底座之下的支垫板材。

2.1.29垫木underlaysquaretimber

设置在底座之下的支垫方木。

2.1.30脚手板scaffoldboard

用于构成作业层架面的板材。

2.1.31竹笆板bamboofencescaffoldboard

采用平放的竹片纵横编织而成的脚手板。

2.1.32竹片并列脚手板bamboochipsjuxtaposedscaffoldboard

采用螺栓穿过并列的竹片拧紧而成的脚手板。

2.1.33整竹拼制脚手板integralbamboofabricatedscaffoldboard

采用大小头一顺一倒相互排列而成的脚手板。

2.1.34竹bamboo

属于种子植物类,多年生长的绿宿根显花植物。

2.1.35竹材bamboomaterial

一种多产而廉价的建筑材料。

2.1.36毛竹maobamboo

产于江南一带,质地坚韧,表皮光滑,杆身有明显带环的节,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者称为楠竹。

2.1.37竹龄bambooage

竹龄按年计算,以竹表皮颜色进行鉴别。

一年生呈嫩青色,二年生呈老青色,三、四年生呈深绿色,五、六年生呈黄色或赤黄色,七年或七年以上生呈桔黄色。

2.1.38竹杆bamboorod

竹笋生长40~50d发育成为竹茎,称为竹杆。

竹杆外观为圆柱形,中空成筒状,横断面呈圆环形。

2.1.39竹节bamboonotch

竹杆的杆身上每隔相当的距离,生成的明显的节。

2.1.40节膜jointfilm

竹节的内部一层横隔膜。

2.1.41竹篾thinbamboostrip

采用毛竹竹杆的外侧竹青部分劈割而成的绑扎材料。

2.1.42步距pace

上下水平杆轴线之间的距离。

2.1.43立杆纵距lenthwaysdistanceofverticalstaff

脚手架立杆的纵向间距。

2.1.44立杆横距horizontaldistanceofverticalstaff

脚手架立杆的横向间距。

2.1.45脚手架长度lengthofscaffold

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

2.1.46脚手架宽度widthofscaffold

脚手架横向两端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

2.1.47脚手架高度heightofscaffold

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平杆上皮的垂直距离。

2.1.48连墙点竖距plumbdistanceofconnectedcomponent

上下相邻连墙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2.1.49连墙点横距horizontaldistanceofconnectedcomponent

左右相邻连墙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2.1.50作业层workinglayer

施工人员作业的脚手架铺板层。

2.1.51节点node

脚手架杆件的交汇点。

2.1.52主节点mainjoint

立杆、纵向水平杆和横向水平杆的三杆交汇点。

2.1.53顶撑topbracing

紧贴立杆、两端顶住上下横向水平杆的杆件。

2.1.54永久荷载perpetuityload

脚手架构架、脚手板和防护设施等自重。

2.1.55施工荷载constructionload

作业层上人员、工具和材料重量。

2.2符号

2.2.1几何参数

A—截面面积,毛截面面积;

—净截面面积;

—杆件直径、外径;

—脚手架搭设高度;

—步距;

—连墙点竖距;

—脚手架长度;

—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

—连墙点横距;

—厚度、壁厚。

3基本规定

3.0.1竹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必须包含搭设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安全责任责任制、脚手架CI标识(包括验收合格牌、禁止牌、使用须知牌等)内容。

3.0.2单位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竹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不得进行施工。

3.0.3竹脚手架搭设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3.0.4装修与结构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应按表3.0.4采用。

表3.0.4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2)

装修脚手架

2

结构脚手架

3

3.0.5结构工程竹脚手架只允许一层作业;装饰工程竹脚手架可两层同时作业。

3.0.6竹材受弯构件的挠度控制值应符合表3.0.6的规定。

表3.0.6受弯构件挠度控制值

竹脚手架构什类型

挠度控制值

受弯构什计算跨度L0的取值

脚手扳

L0/200

取相邻二横向水平杆间的距离

横向水平杆

L0/150

双排脚手架取里外二纵向水平杆间的距离

纵向水平杆

L0/150

取相邻二立杆问的距离

3.0.7脚手架地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按本规范5.1.7进行地基处理,避免脚手架发生整体或局部沉降;脚手架应按规范设置连墙点,依靠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来加强和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3.0.8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设置连墙杆、斜撑、剪刀撑以及必要的缆绳和吊索,避免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发生偏斜和倾倒;做到随搭随设。

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才能使用。

3.0.9施工中对竹脚手架搭设的安全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3.0.10作业层上施工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其它设备的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3.0.11六级及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和大雪天气下应暂停在脚手架作业。

雨雪后上架操作要有防滑措施,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竹脚手架搭设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4材料

4.1竹杆

4.1.1搭设的主要受力杆件选用生长期三~四年以上的毛竹或楠竹,竹杆应挺直、质地坚韧、严禁使用弯曲不直、青嫩、枯脆、腐烂、虫蛀及裂纹连通二节以上的竹杆。

材质质量的直观鉴别见附录A。

4.1.2竹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应符合以下规定:

1横向水平杆不得小于90mm;

2立杆、顶撑、斜杆不得小于75mm;

3搁栅、栏杆不得小于60mm。

4.1.3横向水平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90mm,60~90mm之间的,可双杆合并或单根加密使用。

4.2绑扎材料

4.2.1竹篾由毛竹劈剖而成,规格应符合表4.2.1的要求。

竹篾使用前应置于清水中浸泡不少于l2h,竹篾质地应新鲜、韧性强。

严禁使用发霉、虫蛀、断腰、大节疤等竹篾。

表4.2.1竹篾规格

名称

长度(m)

宽度(mm)

厚度(mm)

毛竹篾

3.5~4.0

20

0.8~1.0

塑料篾

3.5~4.0

10~15

0.8~1.0

4.2.2塑料篾必须采用有生产厂家合格证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的产品。

单根塑料篾的抗拉能力不得低于250N;如无法提供合格证,必须做进场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铁丝应采用8号或10号镀锌铁丝,严禁有锈蚀或机械损伤。

单根8号铁丝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900N/mm2,单根10号铁丝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1000N/mm2,单根12号铁丝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ll00N/mm2。

4.2.4所有绑扎材料不得重复使用。

不得使用尼龙绳或塑料绳绑扎。

4.3脚手板

4.3.1脚手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应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平整度。

4.3.2脚手板可采用竹材制成,不得采用钢脚手板。

单块脚手板重量不得超过250N,脚手板必须平直。

常用的竹脚手板构造形式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构造与搭设

5.1一般规定

5.1.1竹脚手架应坚固、稳定,在使用时,变形及倾斜程度应符合本规范表6.2.4的要求。

5.1.2竹脚手架搭设前应根据竹杆粗细、长短、材质、外形等情况进行合理挑选和分类,量材使用。

5.1.3竹脚手架搭设可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横向水平杆位于纵向水平杆之下,竹笆脚手板铺在纵向水平杆上,作业层荷载由横向水平杆传递给立杆(图5.1.3-1);

 

图5.1.3-1铺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的构造

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

4—竹笆脚手板;5—其它脚手板;6—搁栅

2横向水平杆位于纵向水平杆之上,竹串片脚手板铺在横向水平杆上,作业层荷载由纵向水平杆传递给立杆(图5.1.3-2)。

图5.1.3-2铺竹串片脚手板时横向水平杆的构造

1—纵向水平杆;2—立杆;3—横向水平杆;4—竹串片脚手板

5.1.4竹脚手架首层步距不得超过1.8m,最上层的作业层处必须按规定设置连墙点。

5.1.5竹脚手架沿建筑物四周应形成自封闭结构或与建筑物共同形成封闭结构,搭设时应同步升高。

5.1.6绑扎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杆与横向水平杆相交处应采用对角双斜扣绑扎,立杆与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斜杆等相交处可采用单斜扣绑扎,斜扣绑扎法应符合(图5.1.6-1)的要求;

图5.1.6-1斜扣绑扎法

(a1)垂直相交(平插);(a2)垂直相交(斜插);

(b1)斜交一;(b2)斜交二;1—竹杆;2—竹篾

2杆件接长处可采用平扣绑扎法(图5.1.6—2);

图5.1.6-2平扣绑扎法

1—竹篾;2—竹杆

3三根杆件相交的主节点处,凡相接触的两杆间均应分别进行两杆件绑扎,不得三根杆件共同绑扎一道绑扣;

4竹篾绑扎时,每道绑扣应用双竹篾缠绕4~6圈,并每缠绕2圈应收紧一次,两端头拧成辫结构掖在杆件相交处的缝隙内,并拉紧,拉结时应避开篾节,不得使用多根单圈竹篾绑扎;

5不得使用双根竹篾接长绑扎。

6绑扎不得出现松脱现象。

5.1.7脚手架的立杆、斜杆底端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较坚硬的土层,应将杆件底端埋入土中,立杆埋深不得小于500mm,斜杆埋深不得小于300mm,坑口直径应大于杆件直径100mm,坑底应夯实并垫以垫木,埋杆时应采用垫木卡紧,回填土应分层压实并做成土墩。

并应有排水措施;

2松软的土层应进行处理。

在处理后的基础上放置垫木,垫木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

并加绑一道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距地表面应为200mm,其下绑扎横向扫地杆;

3岩石土层或混凝土地面,应在杆件底端加绑一道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距地表面应为200mm,其下绑扎横向扫地杆。

5.1.8底层底步顶撑底端的地面应夯实并设置垫木,垫木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mm。

垫木不得叠放。

其它各层顶撑底端不得设置垫块。

5.2双排脚手架

5.2.1双排外脚手架宜用于建筑物外墙的结构工程和装饰工程施工。

5.2.2双排外脚手架由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连墙件、剪刀撑、斜杆(斜撑、抛撑)、顶撑等杆件组成,脚手架搭设两种结构形式的构造见图5.2.2-1、5.2.2-2,构造参数应符合表5.2.2-1、5.2.2-2的规定。

图5.2.2-1双排外脚手架构造(横向水平杆在下)

1—立杆;2—横向水平杆;3—纵向水平杆

4—斜杆;5—搁栅;6—竹笆脚手板;7—连墙件

图5.2.2-2双排外脚手架构造(纵向水平杆在下)

1—立杆;2—横向水平杆;3—纵向水平杆

4—斜杆;5—竹串片脚手板;6—连墙件

表5.2.2-1双排外脚手架的构造参数(横向水平杆在下)

用途

内立杆至墙面距离(m)

立杆间距(m)

纵向水平杆步距(m)

横向水平杆挑向墙面的悬臂端长度(m)

搁栅间距(m)

横向

纵向

结构

≤0.5

≤1.2

1.5~1.8

1.5~1.8

0.20~0.3

≤0.40

装饰

≤0.5

≤1.0

1.5~1.8

1.5~1.8

0.35~0.4

≤0.40

注:

脚手板采用竹笆脚手板。

表5.2.2-2双排外脚手架的构造参数(纵向水平杆在下)

用途

内立杆至墙面距离(m)

立杆间距(m)

纵向水平杆步距(m)

横向水平杆挑向墙面的悬臂端长度(m)

作业层横向

水平杆间距(m)

横向

纵向

结构

≤0.5

≤1.2

1.5~1.8

1.5~1.8

0.20~0.3

不大于立杆纵距的1/2

装饰

≤0.5

≤1.0

1.5~1.8

1.5~1.8

0.35~0.4

不大于立杆纵距的1/2

注:

脚手板采用竹串片脚手板。

5.2.3立杆应小头朝上,上下垂直,搭设到建筑顶端时,里排立杆应低于女儿墙上皮或檐口0.4~0.5m;外排立杆应高出女儿墙上皮1m,檐口1.0~1.2m(平屋顶)或1.5m(坡屋顶),最上一根立杆应小头朝下,将多余部分往下错动,使立杆顶平齐。

立杆只允许搭接,不允许对接。

立杆接头的搭接长度从有效直径起不得小于1.5m,绑扎不得少于5道,两端绑扎点离杆件端部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m,中间绑扎点应均匀设置,相邻立杆的搭接接头应上下错开一个步距,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

接长后的立杆应位于同一平面内,立杆接头应紧靠 横向水平杆,并沿立杆纵向左右错开。

如果竹杆有微小弯曲,应使弯曲面朝向脚手架的纵向,但不得同向,且应间隔反向设置。

5.2.4纵向水平杆应搭设在立杆里侧,沿纵向平放。

纵向水平杆应按平扣绑扎法进行接长,搭接处应头搭头,梢搭梢。

搭接长度从有效直径起算不得小于1.2m,绑扎不得少于4道,两端绑扎点与杆件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中间绑扎点应均匀设置。

搭接接头应设置于立杆处,并伸出立杆200~300mm。

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两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应上下里外错开一倍的立杆纵距。

同一步架的纵向水平杆大头朝向应一致,上下相邻两步架的纵向水平杆大头朝向应相反,但同一步架的纵向水平杆在架体端部时大头应朝外(图5.2.4)。

图5.2.4立杆和纵向水平杆接头布置

1—立杆接头;2—立杆;3—纵向水平杆;4—纵向水平杆接头

5.2.5横向水平杆应垂直于墙面,可绑扎在立杆或纵向水平杆上。

采用竹笆脚手板时,横向水平杆应置于纵向水平杆之下,绑扎在立杆上;采用竹串片脚手板时,横向水平杆应置于纵向水平杆之上,绑扎在纵向水平杆上,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其最大间距应不大于立杆纵距的1/2。

横向水平杆每端伸出纵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200mm,且应有一个以上的完整竹节。

里端距墙面宜为100~150mm,两端应与纵向水平杆绑扎牢固。

沿竖向靠立杆的上下两相邻横向水平杆应分别搁置在立杆的不同侧面。

5.2.6顶撑应并立于立杆侧设置,并顶紧水平杆。

顶撑应与上方的水平杆直径匹配。

顶撑应与立杆绑扎不得少于3道,两端绑扎点与杆件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中间绑扎点应均匀设置。

顶撑应使用整根竹杆,不得接长,上下顶撑应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

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顶撑应顶在横向水平杆的下方;使用竹串片脚手板时,顶撑应顶在纵向水平杆的下方(图5.2.6)。

图5.2.6顶撑的布置

1—栏杆;2—脚手板;3—横向水平杆;4—纵向水平杆;

5—顶撑;6—立杆;7—斜杆;8—垫块

5.2.7双排外脚手架搭设到三步架高以上时,应随搭随设连墙件、剪刀撑、斜杆等杆件,且不得随意拆除。

5.2.8连墙件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步,横向间距不宜大于3跨。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紧靠内立杆与水平杆相交点设置,距主节点不大于150mm;

2应从第一步架高处开始设置;

3宜优先采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

4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应设置连墙件,连墙件应沿竖向每步设置一个;

5转角两侧立杆和顶层的操作层处应设置连墙件(图5.2.8)。

图5.2.8连墙件布置

连墙件的材料及构造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墙件的拉杆可采用8号一般用途低碳钢丝或φ6钢筋。

拉杆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采用下斜连接,不应上斜连接;

2连墙件的拉杆必须配合顶杆使用,严禁使用仅有拉杆的柔性连墙件;

3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4连墙件连接部位宜设置在混凝土圈梁、柱、楼板等具有较好抗水平力的结构部位,顶杆亦应可靠地顶在混凝土圈梁、柱、楼板等结构部位。

5.2.9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撑应在脚手架外侧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与地面倾角应为45°~60°。

剪刀撑的型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间断式剪刀撑或连续式剪刀撑;

2间断式剪刀撑除应在脚手架外侧立面的两端设置外,架体的转角处或开口处也应加设一道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不小于4La。

每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0m;

3剪刀撑应与其它杆件同步搭设。

剪刀撑应紧靠脚手架外侧立杆,并和与之相交的立杆全部绑扎;

4搭接长度从有效直径起算不得小于1.5m,绑扎不得少于三道,两端绑扎点与杆件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中间绑扎点应均匀设置。

剪刀撑应大头朝下,小头朝上(图5.2.9)。

图5.2.9剪刀撑布置形式

(a)间断式剪刀撑;(b)连续式剪刀撑

5.2.10斜杆(斜撑、抛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斜撑应设置在脚手架外侧转角处,与地面成45°角,底脚距外排立杆可为700mm。

当脚手架纵向长度小于15m或架高低于10m,斜撑可从下至上连续呈“之”字形设置以代替剪刀撑(图5.2.10-1);

2水平斜撑应设置在脚手架有连墙件的步架平面内,斜撑两端与立杆应绑扎呈“之”字形,其中与连墙件相连的立杆必须作为绑扎点(图5.2.10-2);

图5.2.10-1斜撑的布置

1—横向水平杆;2—纵向水平杆;3—立杆;4—斜撑

图5.2.10-2水平斜撑布置

1—砖墙;2—连墙件;3—水平斜撑

3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搭设到三步架高以上时每隔5~7根立杆应设置抛撑,抛撑应进行可靠固定。

抛撑与地面应成45°~60°角,底端埋入土中深度不得小于0.5m(图5.2.10—3)。

图5.2.10-3抛撑的布置

1—脚手板;2—横向水平杆;3—抛撑;

4—纵向水平杆;5—内立杆;6—外立杆

5.2.11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作业层铺设竹笆脚手板时,应在里外侧纵向水平杆之间设置搁栅,并符合下列规定:

1)搁栅应设置在横向水平杆上面,并应和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绑扎牢

固;

2)作业层铺设搁栅不得少于两根,在纵向水平杆之间均匀布置,且间距

不得大于400mm,见图5.1.3-1;

3)搁栅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处应头搭头,梢搭梢。

搭接长度从有效

直径起算,不小于1.2m。

搭接端应在横向水平杆上,并伸出200~300mm;

4)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

铺,四个角应用14号镀锌铁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2竹串片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见图5.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