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073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染防治技术三.docx

污染防治技术三

污染防治技术(三)

(总分:

59.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

59,分数:

59.00)

1.格栅栅距为20mm的格栅属于{{U}}{{/U}}。

∙A.粗格栅

∙B.中格栅

∙C.细格栅

∙D.常规格栅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水的处理方法包括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两大类,其中活性污泥法属于生物处理。

2.水质的物理指标不包括()。

∙A.水温

∙B.悬浮物

∙C.放射性

∙D.浑浊度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水质的物理指标主要包括:

水温、悬浮物、浑浊度、色度、臭和味、电导率等。

放射性属于水质的化学指标。

3.以下关于消声器消声原理论述哪个不正确{{U}}{{/U}}。

∙A.排气喷流消声器是一种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

∙B.抗性消声器主要是依靠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波的反射、干涉现象,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C.多孔扩散消声器是根据气流通过多孔装置扩散后,速度以及驻点压力都会升高的原理设计制作的一种消声器

∙D.阻性消声器是利用声波在多孔吸声材料中传播时,因摩擦阻力和黏滞阻力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消声的目的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排气喷流消声器是利用扩散降速、变频或改变喷气气流参数等到达消声的目的。

故(A)论述不正确,利用吸声材料消声是阻性消声器的原理。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U}}{{/U}}。

∙A.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指的是“资源化”、“无毒化”、“无害化”

∙B.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是对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在每一环节都将其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控制

∙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3C”原则是指避免产生原则,综合利用原则,妥善处置原则

∙D.固体废物管理的“3R”原则是指减少产生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指的是“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5.下面属于水质化学指标的是{{U}}{{/U}}。

∙A.pH值

∙B.总固体

∙C.浊度

∙D.病毒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水质化学指标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pH值属于无机物指标,总固体是物理指标,病毒不是指标。

6.下列关于有害物质的环境过程说法错误的是{{U}}{{/U}}。

∙A.有害废物从污染源排放进入环境到被生物摄取、吸入、吸收,造成一定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损害,中间要经过一系列过程

∙B.使有害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数量、浓度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C.把污染源与远离污染源的生物或环境介质联系起来,使它们之间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

∙D.主要是物理过程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有害物质的环境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生化过程。

7.下面对大气扩散描述不正确的是{{U}}{{/U}}。

∙A.在主风向上,平均风速大于脉动风速,污染物总是随平流输送,风向和平均风速决定污染物浓度和分布

∙B.一般来说,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与排放量和风速成正比

∙C.一般来说,风速越大,湍流越强,则污染物扩散速度越快

∙D.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稀释扩散的最直接因子,其他一切气象因子都是通过风和湍流来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一般来说,风速越大,湍流越强,则污染物扩散速度越快,因此污染物在大气中浓度与风速成反比,(B)错误。

8.关于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U}}{{/U}}。

∙A.物理过程:

流体平流输送、紊动扩散、分子扩散、挥发、沉降、吸附解析等

∙B.化学过程:

分解、光解、化合、螯合、络合、氧化还原反应等

∙C.生物过程:

生物固定、摄取、吸入、吸收、呼吸、排泄等

∙D.生化过程:

生物固定、摄取、吸入、吸收、呼吸、排泄等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生物过程应为微生物降解等过程。

9.下列不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是{{U}}{{/U}}。

∙A.恶臭、致病菌

∙B.酸雨

∙C.放射性危害

∙D.有毒有害物的迁移扩散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10.关于吸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有{{U}}{{/U}}。

∙A.吸附是溶解质向固体物质传输的过程,它包括在固体物表面的累积(吸附作用)和向固体内渗透、混合(吸收作用)

∙B.被吸附物称为吸附剂,固体物称为吸附物,从颗粒表面释放吸附的物质过程称为解吸作用

∙C.在吸附过程中,固体沉积物表面作用于污染物的能量来自固体表面的化学力(共价键、疏水键、氧桥、空间位阻或定向效应)、静电和范德华引力

∙D.污染物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过程一般是是由化学物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被吸附的物质叫吸附质,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固体物)叫做吸附剂。

11.阴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去除水中胶体粒子的主要作用机理是{{U}}{{/U}}。

∙A.压缩双电层

∙B.电性中和

∙C.吸附架桥

∙D.沉淀网捕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去除水中胶体粒子的主要作用机理包括以上4方面,但是以吸附架桥为主。

12.已知50m2的材料A,在某频率下的吸声系数是0.2,25m2的材料B在该频率下的吸声系数是0.3,则该频率下的吸声量是{{U}}{{/U}}。

∙A.材料A吸声量大于材料B吸声量

∙B.材料A吸声量等于材料B吸声量

∙C.材料A吸声量小于材料B吸声量

∙D.无法判定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根据公式A=aS,对于材料A,A=0.2×50m2=10m2,对于材料B,A=0.3×25m2=7.5m2,可看出材料A吸声量大于材料B吸声量,故选(A)。

13.串联的两级除尘器的效率分别为80%和90%,则除尘系统的总效率为{{U}}{{/U}}。

∙A.80%

∙B.95%

∙C.98%

∙D.99%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除尘系统的总效率=1-(1-80%)(1-90%)=98%。

14.有关烟气抬升高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U}}{{/U}}。

∙A.烟囱的实际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是烟囱的有效高度

∙B.烟囱出口烟气具有一定的初始动量是产生烟气抬升的原因之一

∙C.烟气温度高于周围大气温度而产生一定浮力是产生烟气抬升的原因之一

∙D.烟囱出口处热量加大的风速是产生烟气抬升的原因之一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风速仅仅是影响烟气抬升高度的原因之一。

15.下面关于非点源扩散模式说法不正确的是{{U}}{{/U}}。

∙A.狭长街道或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密度大,称为有限长线源

∙B.有限长线源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必须考虑线源末端引起的“边缘效应”

∙C.城市中数量众多、分布面广、排放高度低的污染源,可以作为面源处理

∙D.城市面源污染可以通过箱式模型、简化为点源的面源模式或窄烟流模式估算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称为无限长线源。

16.对一般工程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包括{{U}}{{/U}}。

∙A.固体废物的名称、组分、形态、数量等内容的调查清单,并分别列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B.根据工业过程、各个产出环节提出防治措施并论证其可行性

∙C.生活垃圾焚烧厂、危险废物填埋场和危险废物焚烧厂的污染控制标准

∙D.提出最终处置措施方案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最终的处置方案和防治措施即可。

17.不是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置方法的是{{U}}{{/U}}。

∙A.填埋

∙B.生物降解

∙C.向他国转移

∙D.填埋焚烧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置方法为填埋,焚烧,堆肥(生物降解)以及资源化。

18.影响吹脱处理的主要因素不包括{{U}}{{/U}}。

∙A.温度、pH

∙B.气液比

∙C.溶液中的悬浮物和油类

∙D.废水的浓度和水量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19.下面哪些条件难以形成逆温{{U}}{{/U}}。

∙A.多云的夜晚

∙B.晴朗少云的夏季夜晚

∙C.冷暖空气团相遇时

∙D.冬季中纬度地区,沿海冷空气流到大陆上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晴朗少云的夏季夜晚易出现辐射逆温;冷暖空气团相遇时易出现锋面逆温;冬季中纬度地区,沿海冷空气流到大陆上易出现平流逆温。

而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逆温。

故选答案(A)。

20.下面关于气象要素的描述哪些正确,{{U}}{{/U}}。

∙A.1kg干空气所包含的水汽质量(kg)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

∙B.1m3湿空气含有水汽质量(kg)称为空气的含湿量

∙C.γ>0,气温所高度增加而递减,称为正常分布层结或递减层结

∙D.γ=γd,大气不稳定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1m3湿空气含有水汽质量(kg)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1kg干空气所包含的水汽质量(kg)称为空气的含湿量,故(A)、(B)颠倒了,均不正确。

γ=γd时大气是中性的,所以(D)也错误。

故选(C)。

21.关于水体自净错误的说法是()。

∙A.无氧状态时水体生物自净功能减弱

∙B.水体自净以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为主

∙C.物理净化效果受稀释比影响

∙D.水体中存在大量真菌、蓝绿藻说明水体被污染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无氧状态时水体生物自净功能消失。

22.下列关于环境中污染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U}}{{/U}}。

∙A.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持久性和非持久性污染物

∙B.在一般情况下,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总量在推流迁移和分散稀释作用下会发生改变

∙C.非持久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水平一般是恒定的,因为大气具有运动性,他们能够被很好的均匀稀释

∙D.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之间不可以相互转化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环境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持久性和非持久性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形态可能发生变化,但总量维持不变;非持久性污染物在环境中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转化为其他物质,因而在环境中的浓度不确定。

23.工厂燃煤锅炉房烟囱排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U}}{{/U}}。

∙A.属于局部污染

∙B.属于点源

∙C.主要污染物包括SO2等硫氧化物

∙D.是有机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燃料未完全燃烧才会产生有机化合物,锅炉房的燃料燃烧比较充分。

24.下列哪项不属于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U}}{{/U}}。

∙A.隔断作用

∙B.阻滞作用

∙C.去除作用

∙D.迁移渗透作用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地质介质的屏障作用有隔断作用、阻滞作用和去除作用。

迁移渗透作用不是屏障作用。

25.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也称为{{U}}{{/U}}。

∙A.分段进水法或多点进水法

∙B.2阶段法

∙C.3阶段法

∙D.5阶段法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中,污水沿池长分散地、均衡地进入,因此也称分段进水法或多点进水法。

26.以下关于焚烧和热解说法错误的有{{U}}{{/U}}。

∙A.焚烧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热裂解是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

∙B.焚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等,而热裂解的主要产物为裂解油,裂解气及固定碳

∙C.焚烧是吸热过程,而热裂解是放热过程

∙D.焚烧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比热裂解过程难控制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7.以下关于吸声系数论述哪项不正确{{U}}{{/U}}。

∙A.吸声系数的大小与吸声材料有关

∙B.吸声系数的大小与声波入射频率无关

∙C.平均吸声系数0.5以上为理想吸声材料

∙D.吸声系数与反射系数之和为1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吸声系数的大小与声波入射角度和频率有关

28.以下论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对于放射性废气通常采用吸收的方法

∙B.表观清洁的低放射性废水可直接采用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处理,处理后的清水不能回收

∙C.对于外辐射照射的防护可以采用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和屏蔽防护

∙D.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途径是固化和贮存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9.有毒物质反应机理不包括{{U}}{{/U}}。

∙A.吸附作用、挥发

∙B.发酵反应

∙C.水解反应

∙D.生物降解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B)不正确,未谈及的还包括光解反应。

30.关于混凝工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U}}{{/U}}。

∙A.“混凝”的工艺过程实际上分为“凝聚”与“絮凝”两个过程,对应的工艺设备成为“混合”与“反应”

∙B.凝聚所需的时间长,絮凝所需的时间短

∙C.絮凝过程应迅速搅拌,使生成的矾花进一步长大

∙D.凝聚过程中的颗粒碰撞属于“同向絮凝”,絮凝过程中的颗粒碰撞属于“异向絮凝”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31.曝气沉砂池的主要工作原理()。

∙A.旋流离心和重力沉砂

∙B.曝气氧化

∙C.吹脱和化学沉淀

∙D.以上都包括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32.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范围为{{U}}{{/U}}。

∙A.700~1200m2/g

∙B.500~600m2/g

∙C.70~120m2/g

∙D.1600~1800m2/g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33.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不包括{{U}}{{/U}}。

∙A.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B.产生的气体污染大气、危害公众健康并可能威胁公众安全

∙C.可通过生物食物链累积危害人体健康

∙D.影响周围景观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垃圾填埋场会进行严格的防渗处理,垃圾渗滤液主要成分包括氨氮、磷等,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但不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不会通过食物链进行累积。

34.危险废物泛指除放射性废物外,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其共同特征是{{U}}{{/U}}。

∙A.具有持久性

∙B.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滞后性

∙C.具有毒性、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爆炸性和传染性

∙D.具有生物累积性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危险废物具有毒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传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害特性。

35.下列那种方法不属于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U}}{{/U}}。

∙A.沉淀

∙B.活性污泥法

∙C.混凝

∙D.气浮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粗格栅40~15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1.5~10mm。

36.高斯扩散模式主要适用于下面哪种条件{{U}}{{/U}}。

∙A.城市

∙B.山区

∙C.平原

∙D.流动源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高斯扩散模式是对连续点源的排放,在假定其浓度符合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对烟气迁移扩散进行定量描述的计算模式。

而四选项中只有平原属于连续点源,故选(C)。

37.以下关于高炉渣的“碱度”说法正确的有{{U}}{{/U}}。

(A)是高炉矿渣的化学成分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B)是钢渣中P2O5的含量和CaO与SiO2的比值

(C)是高炉矿渣浸出液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

(D)如用Mo表示碱度则高炉渣的碱度为: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高炉渣的碱度是高炉矿渣的化学成分中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比值,一般表示为[*],故(B)、(C)、(D)均错误。

38.活性污泥工艺中的AB法中的A含义是{{U}}{{/U}}。

∙A.吸附

∙B.好氧

∙C.厌氧

∙D.缺氧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A-B法

39.使用最广泛的离子交换剂是{{U}}{{/U}}。

∙A.沸石

∙B.磺化酶

∙C.离子交换树脂

∙D.磷酸钙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40.关于理想沉淀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U}}{{/U}}。

∙A.理想沉淀池的基本特性,即沉淀池的特定颗粒沉速等于沉淀池的表面负荷u0=q0

∙B.在理想沉淀池中,沉速u≥u0的颗粒被全部除去

∙C.在理想沉淀池中,沉速u<u0的颗粒则只能部分除去

∙D.特定颗粒沉速u0与表面负荷q0的物理意义相同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4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固体废弃物处置应遵循的原则的是{{U}}{{/U}}。

∙A.有毒有害物质尽量通过焚烧或化学处理方法转化为无害后再处理

∙B.对于无法无害化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放在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容器合设施内,处置系统应能防止雨水淋溶和地下水浸泡

∙C.对于惰性填埋只需将废物掩盖即可

∙D.对于放射性废物,必须事先进行包装、固定,并放置在具有一定工程屏蔽的设施中,处置系统应能防止雨水淋溶合地下水浸泡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填埋法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惰性填埋,卫生填埋和安全填埋。

惰性填埋适用于原本已稳定的固废如玻璃等,所遵循基本原则如下:

根据估算的废物处理量,构筑适当大小的填埋空间,并需筑有挡土墙;于人口处设立标识牌;填埋厂周围设有转篱或障碍物;填埋场停止使用时,应覆盖至少15cm的土壤。

答案(C)。

42.某水厂絮凝拟采用机械反应池,单池流量Q=10800m3/d,水力停留时间20min,分三级搅拌,每级容积相同,搅拌强度采用第一级G=60s-1,第二级G=40s-1,第三级G=20s-1,水温20℃(水温20℃时,水的黏度为1.002×10-3Pa·s,取搅拌效率η1=0.75,传动效率η2=0.8),则该池第二级搅拌机所需电机功率为{{U}}{{/U}}。

∙A.0.48kW

∙B.0.30kW

∙C.0.13kW

∙D.0.03kW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

43.以下论述哪项正确()。

∙A.常用吸声材料都属于多孔吸声材料

∙B.多孔吸声材料对低频声吸收较好,对中、高频吸收较差

∙C.共振吸声结构可以改变高频吸收性能

∙D.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优良的宽频带的吸声结构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B)叙述相反,(C)共振吸声结构可以改变低频吸收性能,(D)微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优良的宽频带的吸声结构。

44.某快速混合池的体积为4m3,如果水温是20℃,速度梯度是600s-1,则需要输入功率为(水温20℃时,水的黏度为1.002×10-3Pa·s,){{U}}{{/U}}。

∙A.1370W

∙B.1443W

∙C.1507W

∙D.986W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由[*],p=P/V得P=G2μV=6002×1.002×10-3×4=1443w。

45.以下哪项不属于间歇式活性污泥系统{{U}}{{/U}}。

∙A.SBR

∙B.CASS

∙C.Orbal

∙D.DAT-IAT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间歇式活性污泥系统英文简称SBR。

DAT-UAT和CASS是SBR的两种变形工艺。

Orhal是氧化沟的一种,是推流式工艺。

46.曝气生物滤池是()。

∙A.生物膜系统

∙B.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混合系统

∙C.需污泥回流

∙D.适合处理污泥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曝气生物滤池是生物膜系统,用于处理污水;其结构与给水快滤池相似,填料有截留脱落生物膜的作用,不需污泥回流。

47.以下论述哪项不正确{{U}}{{/U}}。

∙A.电磁屏蔽可分为主动场屏蔽和被动场屏蔽

∙B.滤波器主要用于抑制通过线路所造成的线路干扰与线路辐射

∙C.为了保证接地系统有较低的阻抗,接地线应尽量长

∙D.在短波段,接地作用不太明显;对于微波段,屏蔽接地作用应更小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48.下列除尘器中,去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